有一種冷,是爺爺覺得你冷;有一種餓,叫奶奶覺得你餓。簡單一句玩笑話,折射出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祖輩對孩子的溺愛,困擾著80後,90後爸爸媽媽。
看過一本書,講了一個故事,小明奶奶非常寵愛孩子,每個節日,都要給孩子買各式各樣的禮物,聖誕節5個,感恩節8個……媽媽覺得,奶奶這樣做會慣壞孩子,所以和爸爸說,不能讓奶奶這樣「胡作非為」,但是爸爸卻不同意媽媽的觀點。媽媽只好轉變態度,小明在節日收到很多禮物,媽媽便教育小明要學會給予,孩子必須在奶奶生日那天,送上自己親手做的禮物。
這個故事讓告訴我們,如果換一種思路,把它當作是對孩子的一種培養,或許會有不同效果。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不同的人,他們必須學會和這些人相處,積累不同的經驗,獲得成長。
爸爸媽媽們需要做的。是對孩子積極的引導,讓他們學會處理各種人際關係,學會感恩、愛與被愛、學會奉獻,學會團結。
面對爺爺奶奶對孩子的寵愛,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妥善應對爺爺奶奶對孩子的溺愛,爸爸媽媽不要與長輩發生衝突,這樣會給孩子樹立錯誤的「榜樣」,爸爸媽媽應該和爺爺奶奶多溝通,不能強迫爺爺奶奶接受我們的想法,但是可以勸說他們不要溺愛孩子。
2、遇到爺爺奶奶溺愛孩子,可以陳明利害,老人大多通情達理,只不過因為隔輩了,才會溺愛孩子,溺愛也是愛轉化來的,是愛就會為了孩子好,陳明利害,相信爺爺奶奶會改變的。
3.要教會孩子,如何應對爺爺奶奶的溺愛,比如爺爺奶奶給孩子送禮物,爸爸媽媽要教育孩子給爺爺奶奶送禮物;爺爺奶奶給孩子做好吃的,也要讓孩子給爺爺奶奶做好吃的,這樣孩子會學會感恩。
對於爺爺奶奶對孩子太過溺愛的問題,父母要做的是積極引導孩子做出正確的行為,不要讓孩子成為家裡的「小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