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可以寵愛但不能溺愛

2021-01-11 寶寶知道

現在的父母很多都知道溺愛孩子不好,但常常分不清什麼是溺愛,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溺愛孩子。溺愛在孩子性格形成期和孩子漸漸獨立期這兩個階段危害最大。尤其是前者,對孩子一生都會有影響。家長不得不反思:原來「太愛」也會有錯。

過度的溺愛淹沒孩子

美國心理學家黛安娜·鮑姆林德(Diana Baumrind)根據父母對孩子的需求的反應程度和是否對孩子建立規則將父母的教養方式分為權威型、專斷型、溺愛型和忽視型四種。

在溺愛型教養模式中,父母很少會為孩子建立規則,他們對孩子過度地寬容放縱,同時又一味地沒有節制地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

在溺愛教養模式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責任感、同理心和換位思考的能力,不能明辨是非。同時由於父母的過度保護,這些孩子長大之後通常欠缺獨立自主的能力,與同齡的人相比動手能力比較弱。再加上一些父母對孩子物質上過度地滿足,容易讓孩子養成揮霍浪費,不懂得節制的惡習。

孩子要寵但不能慣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的愛和自由。在童年期間對愛的感知「富裕」的孩子長大後心裡往往積蓄了很多的正能量,有面對挫折和擊敗困難的勇氣與決心。

而在成長過程中充分享受過自由與平等的孩子通常也能以平等和尊重的方式對待他人。而且他們能在自己好奇心的驅使下對世界和自我發起自發的探索,能發現自己的興趣,培養自己的興趣。可是,愛並不意味著放縱,自由也並不代表不加幹預,沒有規則。

在權威型教養模式中,孩子通常成長在一個平等的環境中。父母與孩子之間平等地對話,坦誠地溝通、分享,同時父母對孩子情感需求的也能積極響應…基於這些溝通模式下,孩子就會信任父母,也更願意與父母合作。

教育需要有威信的人來說話,年幼的孩子還沒有判斷是非的標準,他們需要心目中一個威信的形象來引導他們,告訴他們正確的做法,他們需要有規則的愛。

愛與規則並不對立

一些父母可能會有所顧慮:我們對孩子唱黑臉了,「鐵面無私」地要求他,給他建立規則,會不會「傷害」到了我們和孩子之間的感情橋梁?

年幼的孩子其實就像一株藤蔓。他們脆弱,需要大人無微不至地照料,給他們愛。與此同時由於人格等方面的發育還未成熟,他們也需要大人成為一棵筆直的樹,牽引著他們往正確的方向攀爬,這個方向其實就代表了規則。

父母要有威信但是不能有特權

孩子雖然小,可也應該被平等地對待。孩子要遵守規則,父母也必須遵守,只有這樣你才能讓孩子信服,並願意聽從你的指導。

相反地,在日常生活中,無關是非對錯的事情上,父母可以反過來讓孩子指導甚至是支配自己。盡情地享受著父母對他們的寵愛。

父母應該尊重和理解孩子

尊重和理解是一切溝通的前提,在親子互動中也不例外。即使孩子破壞了規則讓你很生氣,你也不能帶著你洪水猛獸般的情緒去不問緣由地呵責他。

你應該做的是蹲下來,去傾聽他和感受他,了解他為什麼會這樣做。是因為他不懂得這樣做是錯的,還是明知故犯。你需要發掘到他內心深處的渴望,在給了他情感上的慰藉後,再去矯正他,告訴他正確的做法。

文/來源網絡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親子百科)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長輩對孩子的寵愛,我們該如何應對
    簡單一句玩笑話,折射出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祖輩對孩子的溺愛,困擾著80後,90後爸爸媽媽。看過一本書,講了一個故事,小明奶奶非常寵愛孩子,每個節日,都要給孩子買各式各樣的禮物,聖誕節5個,感恩節8個……媽媽覺得,奶奶這樣做會慣壞孩子,所以和爸爸說,不能讓奶奶這樣「胡作非為」,但是爸爸卻不同意媽媽的觀點。
  • 家長特別溺愛孩子,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2.父母在生活中對孩子溺愛 有的父母小時候在家庭裡受到關愛很少。或是單身家庭出於歉疚,或者獨生子女一味寵愛。在溺愛中長大,之後自己生活不如意卻怪父母。 家長特別溺愛孩子,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生活中父母不斷溺愛孩子,就像王嫂孩子,這份愛小時候是蜜糖,長大後成了毒藥。
  • 有一種畸形「溺愛」叫狄鶯,和兒子同睡15年,網友:母愛有點過頭
    給孩子無條件無節制的愛,過度的寵愛,但其實這樣並不好,還有可能會毀了我們的孩子,比如狄鶯。有一種畸形「溺愛」叫狄鶯,和兒子同睡15年,網友:母愛有點過頭!她是早年香港的一位女明星,在綜藝節目上的一番話,愛讓眾人驚掉下巴。一般來說正常孩子在兩歲左右就會斷奶,而她的孩子12歲都還沒有斷奶。
  • 一味地溺愛是否會害了孩子
    現在很多家庭因為夫妻雙方都有自己的事業,時間也不充裕,所以會選擇讓家裡的老人來幫自己帶孩子,這樣可以分擔一部分自己的負擔,但往往在教育孩子上,會存在不小的矛盾。雖然老人可能再帶自己孩子的時候會很嚴苛,但通常在帶自己的孫子或者外孫的時候,往往會選擇無限制地寵著孩子,這也就是「隔輩親」,或者說是溺愛。
  • 父母對孩子過度「溺愛」有何危害?從古至今產生的悲劇不勝枚舉
    不過,這句俗語的關鍵是在第二句:向誰誰家窮,古人都希望家裡的兒女越多越好,一般有七、八個孩子都是正常的,父母們在教育方面最好能一視同仁,如果特別寵愛某個孩子,就會間接地造成孩子不成器。因此,這句俗語意在說明家庭「溺愛」的危害,不管古代還是如今的家庭,多多少少都會存在對某個孩子特別溺愛的現象。
  • 教育孩子不能「溺愛」?錯!孩子3歲前正需要家長的「溺愛」!
    一談到"溺愛"這個詞,父母大多會認為這是一個貶義詞,但是,對於3歲前的孩子來說,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溺愛"。3歲之前,是孩子人生的頭一個三年,在這三年裡,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以及給孩子提供的家庭環境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時期會對孩子人格的發展、情商、免疫系統的建立等等,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 過度溺愛孩子的危害
    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一個或者兩個孩子,特別是獨生子女的孩子老人或者家長更是溺愛。但是如果長時間的溺愛,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有很大的危害,我們可以疼孩子但不要害了孩子,我來跟大家分享一下什麼情況是溺愛孩子,溺愛孩子又會出現什麼不好的習慣呢?我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歷吧!
  • 家長的溺愛,正讓孩子於蜜罐中「溺亡」,讓他一步步成為「巨嬰」
    加上現在大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們對於孩子便更加的溺愛,殊不知這樣的溺愛正使得孩子一步步成為「巨嬰」。當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便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在這樣的時代環境下,我們不難發現如今依然有不少的「巨嬰」處在生活不能自理的狀態,他們嚴重依賴父母,離開了父母便無法在社會上獨自生存,而家長也對這樣的孩子很是頭疼。小的時候對於孩子萬般寵溺,當孩子長大後便不知道如何獨立了。家長太溺愛孩子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 日本11歲男孩的早晨,刺痛無數中國父母,寵愛孩子也要有「度」
    從媽媽的記錄中可以看到,他給自己準備了蘋果、西紅柿、麵包還有一杯酸奶,營養搭配可以說是相當不錯的。 2017年的《變形計》中有一個少女劉思琦可以說是被父母溺愛所影響的孩子,她16歲了卻沒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連吃飯都需要媽媽喂,剪腳指甲需要姑姑幫忙,完完全全就是一個"巨嬰"。
  • 孩子不能太溺愛,溺愛的孩子「長不大」
    過度溺愛孩子到底是好還是壞?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大家人在一起吃飯,有什麼好處的,第一時間想到是小孩,生怕他吃不到。第一:孩子其實很堅強。沒有父母在旁邊的時候,孩子摔倒了,看看周圍沒有其他人,自己爬起來拍拍屁股就算了。父母在旁邊的時候,他肯定要哭,甚至哭得一發不可收拾,要不就是一直躺在地上不起來了,要別人拉他。
  • 《寵愛》:對動物的寵愛是否就代表有愛心?馬爾克斯表示恰恰相反
    國產寵物題材的電影《寵愛》上映後票房成績很不錯,很多女生紛紛都表示看得熱淚盈眶,這部電影也是元旦檔的票房冠軍。《寵愛》這部電影整體來看商業屬性做的非常好,首先就是它的題材,對於寵物電影最近幾年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都很常見,很多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像國外的電影《一條狗的使命》、《忠犬八公》就讓人很感動。其次是這部電影明星雲集,從流量明星到演技派以及老戲骨可以說卡司陣容強大到碾壓。
  • 貓不能太溺愛,寵主這3種行為,會助長貓的壞脾氣!
    貓雖然很值得寵愛,但不能過度溺愛。毫無節制地嬌慣,對貓並非是好事。那些被寵主過度溺愛的貓,在生活上或多或少都存在著壞習慣。可能會脾氣暴躁,對人並不友好。想讓貓咪成為家裡優秀的寶寶,需要從幼貓開始教育,不能太嬌慣。1、當貓拒絕進食時,不能頻繁更換食物,容易慣出挑食的毛病。貓很古靈精怪,它會為了自己喜歡的食物,在暗地裡使用點小手段。
  • 58歲兒子活埋79歲母親背後,是「溺愛教育」和「原生家庭」的悲哀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的教育方式也會改變孩子的一生,而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也是深遠持久的。58歲兒子活埋79歲母親的背後,是溺愛和原生家庭的悲哀這兩天,一則親生兒子活埋母親的新聞,在網上引起廣泛關注。
  • 《與打罵和溺愛說拜拜》—教會你告別打罵和溺愛的6種使用方法!
    人們震驚的同時,男生的母親,覺得面子過意不去,對男生罵罵咧咧,結果男生對媽媽又踢又打,好幾個人拉都拉不開……打罵和溺愛,就像撕開父母的遮羞布,讓這位母親無力的坐在地上,放聲哭感著命苦……是這個母親真的命苦?還是溺愛惹的禍?這種囧象該如何破?
  • 給孩子的「溺愛」等同於對他的「慢性傷害」
    如今的社會,有太多的父母知道溺愛對孩子的危害,但並不知道什麼樣的愛是溺愛,更不知道自己的家庭中有沒有溺愛。我曾經詢問過一些父母,在家裡需不需要孩子分擔家務,有的家長卻說「孩子那麼小,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怎麼捨得讓孩子去分擔家務呢!」
  • 張嘴等蟲吃的小鳥,和你的溺愛行為一樣,不是在愛而是在毀
    提起溺愛一詞用的最多地方應該就是對孩子身上。有些家長會說,我沒有溺愛孩子,有事看他做得慢,一下,也叫溺愛?溺愛不是像以前一樣單純給孩子各方面的滿足和無底線的支持。現代溺愛更可怕,這種溺愛叫毀掉孩子的獨立能力。
  • 男孩12歲還在吃母乳,媽媽以為是生理問題,醫生直搖頭:太溺愛了
    母乳餵養對孩子好處多多,也被大力提倡。一般來說,母乳餵養的孩子也會在幼年時斷奶,但有一個男孩卻一直將母乳吃到了12歲,令人震驚。其實在男孩小的時候,媽媽也曾嘗試過斷奶。1歲半時,媽媽想斷奶,但孩子哭鬧,老人便勸說:"孩子想吃就給吃吧!"媽媽心一軟,孩子又接著吃上了。
  • 父母再寵愛孩子,以下習慣也不能慣著,過了6歲再糾正就晚了
    文|暖時光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好了,再加上父母都有這樣的心態,那就是要把最好的給自己孩子,於是不自主就會對孩子很好。就這樣有時候孩子有了一些不好的言行,父母也不捨得吵他們,而是各種寵愛。寵愛孩子本身沒錯,但父母要注意,如果你真是為了孩子好。
  • 盲目溺愛害了多少孩子?印尼男孩一天40根煙,每晚喝咖啡才能入睡
    有人曾經說過:"被溺愛是什麼感覺呢,就是不管你犯了什麼錯,任性蠻橫撒潑打滾之後,只要一句軟話,他就不自主地原諒你了。"溺愛是溫室裡被保護周全的花朵,是父母對於孩子獨特的寵愛。有人說溺愛是禍根,是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迷失方向的催眠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