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的「溺愛」等同於對他的「慢性傷害」

2021-01-18 愛邦助學平臺

如今的社會,有太多的父母知道溺愛對孩子的危害,但並不知道什麼樣的愛是溺愛,更不知道自己的家庭中有沒有溺愛。我曾經詢問過一些父母,在家裡需不需要孩子分擔家務,有的家長卻說「孩子那麼小,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怎麼捨得讓孩子去分擔家務呢!」所以三四歲的孩子還需要大人追著餵飯,還不會自己穿衣服;五六歲的孩子還不會做任何的家務活,不懂得勞動的快樂和幫助父母分擔家務的責任。

在空餘時間總會和一些父母探討孩子的教育問題。但仍有不少家長認為孩子還小,不要求他做過多的事情,即使做錯事情,都不忍心責怪自己孩子。因此,「童言無忌」這句話在某些家長眼裡成了「擋箭牌」、也成為了別人眼裡的「熊孩子」。難道孩子還小,大人就應該讓著他?孩子還小,就可以為所欲為,他所做的一切讓別人覺得沒教養的事情都是可以被原諒的嗎?

有一句俗話「窮養兒,富養女」,但不管是窮養還是富養,只有孩子有教養,即使再平凡的身軀,也能因此增色不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的引導是十分重要的。如何讓孩子變得有教養?一定少不了父母的耐心教導。下面的這篇教育孩子的文章,相信各位家長朋友一定會有所感悟的,往往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絕情」。希望家長朋友們好好觀看文章。

01教育孩子要趁早,不要等到孩子長大了,讓社會這個大家庭來替你教育他。

有人說中國孩子是圈養長大的,而外國孩子是放養長大的。真的見過太多的父母,特別是祖父祖母,總擔心孩子餓著、凍著,恨不得替孩子吃飯、把所有衣服都穿到孩子身上。也有一些父母嫌孩子笨手笨腳的吃飯、又髒又麻煩,乾脆及直接餵了。但是,如此一來,不僅僅剝奪的孩子成長、自我探索和獨立進食的樂趣,也沒有辦法培養他對於事物的敬畏之心。

02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後不能好好吃飯,甚至於吃不飽,歸根到底,孩子父母在家慣出來的。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經常會在幼兒園門口,聽到好多父母詢問老師,孩子在幼兒園吃了多少,有沒有吃飽,老師有沒有餵孩子吃飯等。好多父母覺得孩子在上學之前,讓他們自己獨立完成一件事是根本辦不到的。但殊不知兩歲多的孩子就能獨立完成一些簡單的事情,他不會,只要你願意讓他嘗試、讓他犯錯,孩子的學習能力是超乎你想像的。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件事情看似很簡單,卻有很多家長狠不下來心,總是對於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攬」。我們總是希望孩子尊重父母和長輩,但你天天都幹著保姆的工作,孩子又如何能升起敬畏之心。孩子都體會不到做一件事情的辛苦,他又怎會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呢!所以一定要培養孩子從小就做家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03孩子有自己的圈子,孩子與孩子的事情就要交給孩子自己去解決。

孩子之間的吵鬧,孩子之間的小矛盾,都僅限於他們對這件事情的認知和感受,但家長卻會把這件事情放大。一個真實的事情,一個孩子把另一個孩子的玩具弄壞了。犯錯的孩子小聲說了一句對不起,但是另一個孩子去放聲大哭了。這時另一邊的兩位家長聽到後,頓時覺得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兩人鬧得不可開交,可兩個孩子卻早在一邊,嘻嘻哈哈玩到一起去了。有的時候孩子之間的事情,就交給孩子自己去處理,這也是鍛鍊他們人際關係能力的機會。

04要讓孩子自己選擇和做主,不要總是幹預孩子的判斷,哪怕是錯誤的。

曾經在商場看見一位母親領著孩子買衣服,母親覺得粉色的小裙子好看,而孩子卻覺得藍色的好看。一旁的媽媽著急的說「寶貝,你聽媽媽,粉色的好看,小女孩就應該穿的粉粉的」,而且已經迫不及待的把衣服給孩子穿上了。孩子在一邊很委屈地看著媽媽,最終穿上了這件粉色的小裙子。這位母親沒有想到一件很小的一件事情,卻剝奪了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也因此孩子對自己判斷力產生懷疑,長此以往失去了自信心。如果父母一直幹預孩子的判斷,在思考的過程中總被打斷,那孩子永遠不知道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永遠應用不到生活當中。

05學會「放手教育」並不是說父母不負責任,而是對孩子的一生更負責任

只有學會放手,孩子才會真正地長大;愛他,就應該在他的能力範圍讓他自己學會面對一切。過分的「溺愛」,只會讓孩子迷失自己;適當的放手,會讓孩子快速成長。人生路很長,父母只能陪伴他一時,卻陪伴不了一世。

相關焦點

  • 孩子不能太溺愛,溺愛的孩子「長不大」
    寶貝,心肝,或者是名字前面加一個小字,這是父母叫孩子的專門稱呼,代表著特別心疼孩子,把孩子放在第一位。過度溺愛孩子到底是好還是壞?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大家人在一起吃飯,有什麼好處的,第一時間想到是小孩,生怕他吃不到。第一:孩子其實很堅強。
  • 過度溺愛孩子的危害
    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一個或者兩個孩子,特別是獨生子女的孩子老人或者家長更是溺愛。但是如果長時間的溺愛,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有很大的危害,我們可以疼孩子但不要害了孩子,我來跟大家分享一下什麼情況是溺愛孩子,溺愛孩子又會出現什麼不好的習慣呢?我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歷吧!
  • 教育孩子不能「溺愛」?錯!孩子3歲前正需要家長的「溺愛」!
    一談到"溺愛"這個詞,父母大多會認為這是一個貶義詞,但是,對於3歲前的孩子來說,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溺愛"。3歲之前,是孩子人生的頭一個三年,在這三年裡,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以及給孩子提供的家庭環境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時期會對孩子人格的發展、情商、免疫系統的建立等等,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 家長特別溺愛孩子,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家長特別溺愛孩子,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生活中父母不斷溺愛孩子,就像王嫂孩子,這份愛小時候是蜜糖,長大後成了毒藥。 1.被溺愛的孩子,性格會以自我為中心 由於父母事事包辦,這樣的孩子,比較自私懶於承擔自己該做的事情,以自我為中心,只在乎自己,而對別人的付出看成理所應當。 2.被溺愛的孩子,生活遇挫折沒有自信 有的父母寵愛孩子或塗省事,事事衝在前頭。
  • 一味地溺愛是否會害了孩子
    怎麼樣去教育好孩子,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才是最適合孩子的,這好像是困擾著每個家長的問題。現在很多家庭因為夫妻雙方都有自己的事業,時間也不充裕,所以會選擇讓家裡的老人來幫自己帶孩子,這樣可以分擔一部分自己的負擔,但往往在教育孩子上,會存在不小的矛盾。
  • 對孩子可以寵愛但不能溺愛
    現在的父母很多都知道溺愛孩子不好,但常常分不清什麼是溺愛,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溺愛孩子。溺愛在孩子性格形成期和孩子漸漸獨立期這兩個階段危害最大。尤其是前者,對孩子一生都會有影響。家長不得不反思:原來「太愛」也會有錯。
  • 家長的溺愛,正讓孩子於蜜罐中「溺亡」,讓他一步步成為「巨嬰」
    這也在無形之中讓我們更加愛護自己的孩子,對於孩子的一切要求只要條件允許便有求必應。加上現在大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們對於孩子便更加的溺愛,殊不知這樣的溺愛正使得孩子一步步成為「巨嬰」。當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便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 孩子為什麼總愛哭?你的溺愛很有可能是在害他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可愛,也就是讓孩子聽話,注意力強。但很顯然絕大多數的孩子並沒有你所想的那麼完美,不少孩子都是愛哭愛鬧膽子還小,時不時還會向你大吼大叫。而哭似乎成了孩子的「萬能武器」,主要有什麼不順心的事,只要哭就能解決問題,讓不少父母十分頭疼。
  • 三流的父母溺愛孩子,二流父母縱容孩子,而一流父母都在做什麼?
    三流的父母溺愛孩子 還記得「一個孩子澆了商場的鋼琴,家長被索賠20萬」這個曾轟動一時的新聞麼?這家的孩子不願意學習鋼琴,為了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不滿,他隨手就把一杯水灑在鋼琴上,而父母面對他如此魯莽的行為,不僅沒有責備,反而還誇獎說:寶寶做得真好,瞧瞧這鋼琴被洗得乾乾淨淨的。
  • 《虎媽貓爸》溺愛孩子就是害她,孩子該如何教育?
    最近刷視頻,看到人家剪輯《虎媽貓爸》一個鏡頭,當時沒怎麼在意,可以好像總留在眼前揮之不去,有個鏡頭是,爺爺奶奶看孫女,小女孩拿著一個魔法棒,爺爺奶奶準備給孩子換衣服時,女孩突然拿著魔法棒對著爺爺奶奶大喊:冰凍爺爺,冰凍奶奶,而然爺爺奶奶對孩子非常溺愛,非常配合,當場就不動了,之後還小公主小公主的叫著,給她穿衣服。你怎麼看待這一段?
  • 專家批評接送學生是中國式的溺愛,引起家長的攻擊:你有孩子嗎?
    另外,日本和韓國的孩子們自己上學,相比之下,中國的監護人溺愛孩子。讓孩子自己去學校,真的站著說話腰疼,而且每個家庭的狀況都不一樣。這位專家你有孩子嗎?現在車開得那麼猛,孩子早出晚歸誰能放心?這不是溺愛,而是安全問題。為什麼高中生需要接送?1.節省時間高中學習壓力大,時間緊張,每分鐘都很寶貴。
  • 老師稱 「父母幫孩子背書包」是溺愛,遭家長反駁:你來背背看
    放學的門口總是熙熙攘攘,孩子一走出校門,就看到家長在門外等候。家長順手把孩子的書包接過來單邊背在肩上,孩子身上輕鬆了,蹦蹦跳跳地回家。01老師稱 「父母幫孩子背書包」是溺愛,遭家長反駁這一幕並不陌生,家長幫孩子背書包是一個普遍現象。
  • 專家批判接送學生是中國式溺愛,引家長群攻:你有孩子嗎?
    這下可點燃了家長的怒火:「讓孩子自己去上學,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而且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一樣。」「這位專家你有孩子嗎?現在車開得那麼猛,孩子早出晚歸誰能放心?這不是什麼溺愛不溺愛,而是安全問題。」說說為什麼高中生還需要接送?1、節約時間高中學習壓力很大,時間很緊張,每分鐘都是很寶貴的。
  • 盲目溺愛害了多少孩子?印尼男孩一天40根煙,每晚喝咖啡才能入睡
    有人曾經說過:"被溺愛是什麼感覺呢,就是不管你犯了什麼錯,任性蠻橫撒潑打滾之後,只要一句軟話,他就不自主地原諒你了。"溺愛是溫室裡被保護周全的花朵,是父母對於孩子獨特的寵愛。有人說溺愛是禍根,是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迷失方向的催眠劑。
  • 父母對孩子過度「溺愛」有何危害?從古至今產生的悲劇不勝枚舉
    不過,這句俗語的關鍵是在第二句:向誰誰家窮,古人都希望家裡的兒女越多越好,一般有七、八個孩子都是正常的,父母們在教育方面最好能一視同仁,如果特別寵愛某個孩子,就會間接地造成孩子不成器。因此,這句俗語意在說明家庭「溺愛」的危害,不管古代還是如今的家庭,多多少少都會存在對某個孩子特別溺愛的現象。
  • 《與打罵和溺愛說拜拜》—教會你告別打罵和溺愛的6種使用方法!
    人們震驚的同時,男生的母親,覺得面子過意不去,對男生罵罵咧咧,結果男生對媽媽又踢又打,好幾個人拉都拉不開……打罵和溺愛,就像撕開父母的遮羞布,讓這位母親無力的坐在地上,放聲哭感著命苦……是這個母親真的命苦?還是溺愛惹的禍?這種囧象該如何破?
  • 德牧生了崽後各種溺愛孩子,洗澡都要監督,鏟屎官:我太難了
    德牧生了崽後各種溺愛孩子,洗澡都要監督,鏟屎官:我太難了!高冷嚴肅的德牧總會讓人覺得特別威風。通常人們看到德牧就會想到警犬,的確,這個大傢伙各方面都特別出色,除了能夠給社會帶來很多用處之外,它也能夠很好的作為陪伴犬。有一位鏟屎官家中養了一隻德牧,這隻德牧的身世非常坎坷,因為它是被救助的一隻流浪狗。
  • 父母太溺愛孩子,通常會有這三種表現,不改會影響孩子一生!
    文|福林麻麻有人說:孩子是一張白紙,會成為什麼類型的書,取決於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父母由於工作等各種原因,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在孩子身邊,往往會為了補償孩子,對孩子有求必應,當孩子出現這3種情況,父母一定要注意。
  • 張嘴等蟲吃的小鳥,和你的溺愛行為一樣,不是在愛而是在毀
    提起溺愛一詞用的最多地方應該就是對孩子身上。有些家長會說,我沒有溺愛孩子,有事看他做得慢,一下,也叫溺愛?溺愛不是像以前一樣單純給孩子各方面的滿足和無底線的支持。現代溺愛更可怕,這種溺愛叫毀掉孩子的獨立能力。
  • 想要立規矩,又怕傷害孩子?不妨試試這幾種「懲罰方式」
    、定獎懲很有必要,但對於小寶寶來說,不恰當的懲罰很容易造成傷害,這種傷害不止是生理上的,更可能是心理上的,會對孩子的成長發育造成負面影響,寶媽們也因此左右為難。想要立規矩,又怕傷害孩子?不妨試試這幾種「懲罰方式」!1、罰靜坐如果孩子總是在家裡或其他公共場合大吵大鬧,那麼寶媽可以採用罰靜坐的方式作為懲罰約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