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母親文七妹,只是一位沒有文化的鄉下婦女,但毛澤東卻說,他受母親影響最為深遠,這是怎麼回事呢?文七妹是怎樣影響毛澤東的呢?
(毛澤東與母親)
文七妹原名文素勤,是湖南長沙府湘鄉縣唐家坨人。她出身於富農家庭,由於家風淳樸,因此文家在唐家坨頗得敬重。
但毛澤東的父親毛順生那時家境卻日漸貧困。本來,毛澤東的祖父毛恩普當家時,毛家還有15畝地,但毛恩普卻是個忠厚不會經營的人。所以那15畝地在他當家作主時,竟先後都被典當了出去,以致家人無以為繼,生活陷於困難之境。
其實,毛家所在的韶山沖,由於地理偏僻,再加上山高林險,衝裡的田地並不多,因此韶山沖一直以來也沒有出現過大地主。一窮二白,又在山高路險的山裡面,韶山沖外的姑娘,很少有願意嫁到這裡來的。
那麼,富家出身的文七妹,為何就嫁給了窮家小夥毛順生了呢?
這還得從韶山沖的風水說起。韶山沖雖說田地不多,但山巒秀美,又有河流環繞。那時候的風水先生說,這裡是一塊風水寶地。
在文七妹8歲時,她的曾祖母賀氏於88歲無疾而終,這是喜喪,對後人來說十分吉利。而且賀氏年輕時為了文家興旺,不僅生育頗多,而且她還以勤勞振興了文家。所以賀氏是有功之人,文家後人便想為她選一塊風水寶地,藉以庇護後人繁榮昌盛。
在風水先生的建議下,在韶山沖裡擇一塊吉地,肯定是最好的。可是文家和韶山沖裡的人家素無瓜葛,韶山沖的人憑什麼賣地給他們呢?
文七妹的父親文芝儀和毛恩普有過交往,於是他便把文七妹許配給了毛恩普的兒子毛順生。這樣,他們便在毛恩普的幫助下,買到了一塊風水寶地安葬了賀氏。
其實,對文芝儀來說,把文七妹嫁到韶山沖去,不僅是為了買風水寶地,也是考慮到唐家坨離韶山沖有十幾裡山路。文七妹嫁過去後,他們去祭祖時,便能有個地方歇腳。
1880年,13歲的文七妹被送到了毛恩普家。當時毛順生也才是個10歲的小伢,再加上毛恩普由於已經和兄弟毛德臣分家,因此比起人丁興旺的文七妹家來說,毛恩普家裡實在是太冷清了。
當然,人丁不興不代表活計不多。毛家人少,所以田裡的農活和家裡的雜事,文七妹都得做,這讓她頗不習慣。畢竟在之前,由於她娘家人多,很多事也輪不到她來做。好在文七妹是個勤勞善良的姑娘,雖然偶爾對父親抱怨,卻還是留在了韶山沖。
文七妹18歲時,正式和毛順生舉行了婚禮。當時毛恩普雖然才39歲,但由於身體病弱,他便把大小事務都交給毛順生來打理。
其實要說交,也沒有什麼家資地契,只是數年不變的貧窮罷了。
所以,毛順生在承擔起一家之主的責任後,他頂要緊地就是如何改善家裡的狀況。
(毛順生劇照)
毛順生非常勤勞,他開荒,割柴,捕魚……夜裡便撥著算盤算家裡的生計,算完帳又趕緊趁著月亮的微光再打幾雙草鞋,準備積攢多了拿到集市上去賣錢。
文七妹心疼丈夫辛苦,所以她盡力操持家務,努力分擔丈夫的責任。
不過毛順生是個古板不善表達的人,在情感上,文七妹雖然對他照顧得頗為周全,但在文七妹的內心而言,這個丈夫由於從不懂得噓寒問暖,因此文七妹在勞作之餘,難免有些寂寞。
好在文七妹很會生養,她在婚後先後生下兩個男胎,這當然讓毛順生高興不已。但令人難過的是,這兩個男胎都還在襁褓中時便先後夭折了。
1893年,文七妹再次生下了一子,即毛澤東。
毛澤東出生後,文七妹唯恐他也和兩個哥哥一樣不能成活。所以,她抱著襁褓中的毛澤東,認多子多女的七舅媽為「乾娘」。並且她還讓毛澤東做了「石觀音」的兒子(這也是為何毛澤東小時候一直被人叫「石三伢子」的原因),以此保住「根基」。文七妹還在菩薩面前虔誠許願,只要毛澤東能無病無災長大,她就一直吃齋飯。
在做了這些後,文七妹依然不放心,於是她提議,把毛澤東放到人丁興旺的娘家寄養。
毛恩普對文七妹的決定非常贊同,毛順生當然也不能提出異議。
不久後,文七妹又生下了第4個兒子毛澤民,於是家中便增至5口人。毛順生儘管整天都在忙碌,家裡的貧困卻並沒有得到改善。毛順生便想到了當兵,畢竟當兵是有軍餉可拿,而且還有得到提拔的機會。
但是在外面當了6年兵的毛順生,似乎並沒能得到領導的賞識。好在他精打細算,把每個月的餉錢都存了下來。因此到他回到韶山沖的時候,他終於有了贖地的錢。
在毛順生離家的那些年裡,文七妹不僅要在田間像男人一樣勞作,而且還要操持家務,孝順公婆和照料小孩,因此她是最為辛苦的一個。不過由於音訊不通,丈夫在外的生死也是她最為擔心的,所以她特別信佛,經常為丈夫的平安祈禱。
毛順生回來後,文七妹就把毛澤東從娘家接了回來。
毛順生看到8歲的毛澤東不僅長高了不少,而且還很結實。顯然在外婆那裡,他不僅得到了疼愛,而且他還在勞動中得到了鍛鍊,這讓毛順生非常高興。
(青年毛澤東)
要說起來,毛澤東也是從這時候開始,受到母親影響的。
文七妹雖說是富農出身,但是受家庭影響,她一向對那些比她貧困的人樂善好施。特別是毛順生後來做谷販子和牲口販子,家境得到了較大的改善後,她更是經常拿出錢穀來周濟生活窘困的人。
毛順生非常反對文七妹這樣做,兩人經常為此發生爭吵。每到這時,毛澤東總是站在母親一邊。同時他也像母親一樣,常常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比如毛澤東讀私塾的時候,由於離家較遠,學生們都是把中飯帶到學校去吃。結果毛澤東就發現有一個同學一到吃飯的時候,就躲了出去。後來他才知道這個同學家境太窮,所以中午總是餓肚子。於是他就把帶去的飯,分了一半給這個同學吃。
晚上回家後,毛澤東就跑到廚房找吃的。
文七妹以為毛澤東正在長身體,第二天又給他用個大飯盒裝了一滿碗,結果毛澤東放學回來後,還是跑到廚房找吃食。
好奇之下,文七妹就問毛澤東,這才知道了原委。從那以後,文七妹就會給毛澤東準備兩份飯菜,讓他帶到學校去。
無疑,母親的舉動,在潛移默化中給了毛澤東更深的影響。
當時,毛澤東有個叫毛菊生的堂叔,由於常年給人做長工,結果太過勞累患上了肺病。而堂嫂又有嚴重的眼疾,幾乎半瞎,因此家裡非常貧困。
文七妹對毛菊生一家非常同情,經常周濟他們。甚至還常常把他們的孩子毛澤建接到家裡來住,以緩解他們生活的壓力。
誰知,毛順生卻覬覦毛菊生的7畝地,竟在他們揭不開鍋的時候,開了個很低的價錢買他們的地。
文七妹極力反對,但是毛菊生迫於生計,還是答應了毛順生。
毛順生在得到土地後,面對文七妹的斥責,他卻說,我花錢買地,這天經地義。
文七妹覺得毛順生不可理喻,乾脆不理睬他。自那以後,就經常讓毛澤東送些錢物給毛菊生家,還把毛澤建認作乾女兒,讓她天長地久地住到了家裡。
在讀書方面,文七妹不僅非常支持毛澤東,而且還對他多有鼓勵。
比如毛澤東在念完私塾後,一心想讓毛澤東子承父業的毛順生,便決定不再讓他讀書,而是去湘潭一家米行做學徒。但是毛澤東並不希望將來走毛順生那樣的人生,所以他非常想繼續讀書,為此他和毛順生數次爭吵。
文七妹也希望毛澤東能繼續讀書,她不僅經常給毛順生做思想工作,還拉來毛澤東的舅舅、姨夫和老師們輪番勸說毛順生。最後,毛順生在大家的勸說下,才算改變了主意。
看到毛澤東又能繼續讀書,文七妹高興不已,她拉著毛澤東的手說,石三伢子,多讀點書好,我曉得你是要做大事的人。
16歲這年,毛澤東要到湖南第一師範求學。這是他第一次出遠門,毛順生帶著一大家人去送他。當時,文七妹一個勁地叮囑毛澤東,到了外面要學會保護自己,生的東西不能吃,冷水要少喝,一定要經常給家裡寫信……
在毛澤東揮手作別離去後,文七妹還依依不捨地站在那裡,望著毛澤東越來越小的身影,像在安慰自己一樣地說,石三伢子去讀書好,他是有出息的人。
(毛澤東與父親)
其實,此時的文七妹由於常年操勞,身體已經每況愈下了。
就在頭一年,文七妹還大病了一場。當時毛澤東已經輟學務農,他因為擔心文七妹的病,每天早起必定在菩薩面前跪拜祈福。甚至還專門步行到衡山去拜佛,就為了文七妹能早日康復。
但是毛澤東在拜佛的過程中,又起了疑惑。那就是他從不見父親拜佛,卻也不見父親多災多病。這讓他對神佛的存在與否,產生了疑問。有一次,他甚至還拿水潑到了供奉神佛的神位上去了,結果遭到了文七妹一頓罵。倒是他那脾氣暴躁的父親,對他的行為不置可否。
後來,毛澤東雖不再想念鬼神,但他卻一直都說母親的心腸如菩薩一般善良仁慈。
1919年,文七妹感染了淋巴腺炎,由於沒能得到及時治療,又引發了其他病症。待毛澤東得到消息後,趕緊把文七妹接到長沙治療。可惜已錯過了治療時機,不久後,文七妹便在韶山沖病逝。
當時毛澤東並不在文七妹身邊,據毛澤民說,母親臨終前,一直喚著毛澤東的小名,心裡對遠在外讀書的他牽掛不已。
毛澤東聽聞後,潸然淚下。他在為母親守靈的夜裡,借著微弱的燈光,一邊回憶母親的點點滴滴,一邊懷著悲痛的心情,寫下了感人之極的《祭母文》。此後,他不光和旁人多次提到母親,而且還數次回來,到母親墓前弔唁。
(參考史料:《毛澤東傳》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