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到底有多愛讀書?他是北圖第一號讀者,個人藏書幾萬冊

2021-01-11 中國網文化

毛澤東是偉大的革命家,也是學識淵博的學問家。孜孜不息的讀書生活伴隨著毛澤東的一生,和他的革命生涯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我從一九五〇年冬到一九六六年夏,為毛澤東管理圖書報刊,歷時近十七年,直接和間接地了解到毛澤東讀書生活的一些情況。這些情況,儘管是片斷的、零碎的,但是把它們介紹出來,對於了解和學習毛澤東是有價值的,對於今天的兩個文明建設也是有意義的。

酷愛讀書,廣收博覽

毛澤東從幼年起,就勤奮好學,酷愛讀書。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讀書欲望愈來愈強烈。為了增長知識、開闊眼界,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他常常廢寢忘食地閱讀古今中外的各種書籍。後來,即使在最艱苦、最緊張的革命戰爭環境,他也總是不忘讀書。到陝北以後,毛澤東通過各種渠道,盡—切可能,從國民黨統治區購買各類書報。到了延安,他的書逐漸多起來了,並有專人替他管理。他的書起先放在離住處不遠的一排平房裡,後因日機轟炸,搬到一個很深的窯洞裡,保護起來。毛澤東十分愛惜自己的書。有一次,他的一些書被別人搞散失了,他非常生氣,這件事他一直沒有忘記。一九四七年從延安撤退的時候,別的東西丟下了很多,但是他的書,除一部分在當地埋藏起來以外,大部分,特別是他寫了批註的那一些,經過千辛萬苦,輾轉千裡,以後搬到了北京。這些書是毛澤東藏書中最寶貴的一部分,是研究毛澤東思想的珍貴資料。

全國解放後,毛澤東讀書的條件好了。在我接手管書不久,毛澤東就提出,要把解放前商務印書館和中華書局出版的所有圖書都給他配置起來。這個要求顯然是難以實現的,後來實際上也沒有做到。但是他對書的酷愛,給了我極深刻的印象。當時毛澤東的書總共還不到十個書架,經過十幾年的建設,在我離開這個工作崗位的時候,也就是一九六六年夏,他的藏書已達幾萬冊,建成了一個門類比較齊全又適合毛澤東需要的個人藏書室。這裡要特別提到,為建設毛澤東的個人藏書室,田家英所做的貢獻是不應當忘記的,他是花了很多心血的。沒有他的指導和具體幫助,建成這樣的圖書室是困難的。毛澤東的藏書,除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和魯迅的全集以外,一些著名類書和叢書,如《永樂大典》(部分,影印本)、《四部備要》、《萬有文庫》(部分)、《古今圖書集成》,以及各種世界名著翻譯叢書等等,基本上配齊了。就個人藏書來說這不算少了,但仍不能滿足毛澤東的需要。他還經常要我們向一些圖書館替他借書。一九五八年夏,北京圖書館換發新的借書證,我們特地給他辦了一個。北圖的同志出於對毛澤東的敬重,把他的借書證編為第—號。

毛澤東讀書的範圍十分廣泛,從社會科學到自然科學,從馬列主義著作到西方資產階級著作,從古代的到近代的,從中國的到外國的,包括哲學、經濟學、政治、軍事、文學、歷史、地理、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等方面的書籍以及各種雜書。就哲學來說,不但讀基本原理,也讀中外哲學思想史,還讀邏輯學、美學、宗教哲學等等。這裡稍為多介紹一點毛澤東對宗教方面的著作和文章的閱讀情況。他對宗教問題是比較重視的。代表中國幾個佛教宗派的經典如《金剛經》、《六祖壇經》、《華嚴經》以及研究這些經典的著述,都讀過一些。對於禪宗的學說,特別是它的第六世唐朝高僧慧能的思想更注意一些。禪宗不立文字,通俗明快,它的興起,使佛教在中國民間廣為傳播。《六祖壇經》一書,毛澤東要過多次,有時外出還帶著,這是一部在慧能死後由慧能的弟子編纂的語錄。哲學刊物上發表的講禪宗哲學思想的文章,毛澤東幾乎都看。基督教的《聖經》,他也讀過。毛澤東閱讀宗教經典,既作為哲學問題來研究,也當作群眾工作問題來看待。他說:「我贊成有一些共產主義者研究各種宗教的經典,研究佛教、伊斯蘭教、耶穌教等等的經典。因為這是個群眾問題,群眾中有那樣多人信教,我們要做群眾工作,我們卻不懂得宗教,只紅不專,是不行的。」。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三十日,毛澤東在—個文件上寫了一個批語,說:「對世界三大宗教(耶穌教、回教、佛教),至今影響著廣大人口,我們卻沒有知識,國內沒有一個由馬克思主義者領導的研究機構,沒有一本可看的這方面的刊物。」「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寫的文章也很少,例如任繼愈發表的幾篇談佛學的文章,已如鳳毛麟角,談耶穌教、回教的沒有見過。不批判神學就不能寫好哲學史,也不能寫好文學史或世界史。」再以科學技術書為例。從各門自然科學、自然科學史,直到某些技術書籍,毛澤東也廣泛涉獵,而對生命科學、天文學、物理學、土壤學最有興趣。一九五一年四月中旬的一天,毛澤東邀請周世釗和蔣竹如到中南海作客,曾對他們說:「我很想請兩三年假學習自然科學,可惜,可能不容許我有這樣長的假期。」

毛澤東常常說,一個人的知識面要寬一些。一九五八年九月,張治中陪同他一起外出視察工作。有一天,在行進的列車中,毛澤東正在聚精會神地看一本冶金工業的書。張治中詫異地問他:「你也要鑽研科技的書?」毛澤東說:「是呀,人的知識面要寬些。」毛澤東經常用這句話教育在他身邊工作的同志,不論是做秘書工作的,做警衛工作的,還是做醫護工作的。一九五七年他親筆寫信給他的秘書林克,要他「鑽到看書看報看刊物中去,廣收博覽」。

毛澤東跟書籍可以說是形影不離。在他的臥室裡,辦公室裡,遊泳池休息室裡,北京郊外住過的地方……都放著書。每次外出也帶著書,在外地還要借一些書。杭州,上海、廣州、武漢、成都、廬山等地圖書館,都留下了毛澤東借書的記載。

毛澤東有一個習慣,每到一個地方,必先做兩方面的調查。一是向人做調查,詢問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人民生活等現實情況;一是向書本做調查,了解當地的歷史情況、地理沿革、文物掌故、風土人情以及古人寫的有關當地的詩文。

一九五八年三月,毛澤東首次到成都,主持中央工作會議。三月四日下午,一到這個蜀漢古都,立即要來《四川省志》、《蜀本紀》、《華陽國志》閱讀。以後,又要來《都江堰水利述要》、《灌縣誌》等地方志書籍,還在書上批、劃、圈、點。會議期間,他親自挑選唐、宋兩代李白、杜甫,蘇軾、陸遊等十五人寫的有關四川的詩詞四十七首,明代楊基、楊慎等十二人寫的十八首,連同《華陽國志》,一併印發給與會同志。三月八日他曾借閱楹聯書十餘種,其中有杜甫草堂的對聯,還有孫髯作的昆明大觀樓長達一百八十字的對聯。毛澤東對這幅長聯甚為讚賞,他能背誦如流。清人梁章巨在《楹聯叢話》中,認為此聯「究未免冗長之譏也」,毛澤東頗不以為然。他在對此書的批語中寫道:「從古未有,另創一格,此評不確。近人康有為於西湖作一聯,仿此聯而較短,頗可喜。」毛澤東生前多次到杭州,工作之餘,常常借閱當地的地方志、當地古人的文集和詩集。例如,他借閱過宋朝林逋(和靖)的詩文集,明朝于謙的文集、傳記和有關的小說。林和靖,就是那個隱居西湖孤山,一生不做官,種梅養鶴,被人稱為「梅妻鶴子」的詩人。于謙,愛國名將,做過明朝的兵部尚書。毛澤東在杭州還要過歷代古人寫的有關西湖的詩詞。當時在杭州從事文史工作的葉遐修,收集了自唐至清詠西湖的詩二千多首,從中選出二百首,編成《西湖古詩集粹》,抄送毛澤東閱覽。

毛澤東的讀書習慣幾乎滲透到他的生活的各個方面。或者探討一個問題,或者參觀了一個展覽會,或者得悉科學技術上有什麼新的重大發展,以至看了一齣戲,往往都要查閱有關書籍,進一步研究和學習。一九五八年,劉少奇曾以唐朝詩人賀知章《回鄉偶書》一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作為古代官吏禁帶家屬的例證。毛澤東覺得不妥,為查明此事,不僅翻閱了《全唐詩話》等書,還特地查閱了《舊唐書列傳》的賀知章傳,發現賀傳中並無不帶家屬的記載。毛澤東隨即寫信給劉少奇,陳述自己的看法,並送去載有賀傳的那本《舊唐書》。一九六四年八月二十四日,毛澤東與周培源、于光遠談哲學問題,在講到地動說時,毛澤東說:「宋朝辛棄疾寫的一首詞裡說,當月亮從我們這裡落下去的時候,它照亮著別的地方。晉朝的張華在他的~首詩裡也寫到『太儀斡運,天回地遊』,」這首詩叫《勵志詩》。隨後要我們找出載有這兩篇詩詞的書給他。辛棄疾在《木蘭花慢》詞中有這樣兩句:「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意思是說,從我們這裡西邊沉下去的月亮,到什麼地方去了?是不是另有一個人間,那裡剛好見到月亮從東方升起呢?毛澤東認為,這些詩詞裡包含著地圓的意思。一九五八年七月二日,毛澤東在中南海瀛臺參觀一機部的工具機展覽,回到住所,就要我們給他找兩本書:《無線電臺是怎樣工作的》、《1616型高速普通車床》,這是他在參觀時看到的。一九五九年一月二日蘇聯發射了一枚宇宙火箭,六日他就要了幾本關於火箭、人造衛星和宇宙飛行的通俗讀物。

毛澤東的學問很淵博,但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他碰到不懂的東西,或者讀一些有關的通俗小冊子,或者請教專家,或者查工具書。在讀書學習上,毛澤東無止境地追求著,一步一步地開拓自己的知識領域。

五十多年前,毛澤東說過一段很精彩的話:「有了學問,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遠很多的東西。沒有學問,如在暗溝裡走路,摸索不著,那會苦煞人。」。這或許是他的經驗之談吧!毛澤東所以能夠站得高一些,看得遠一些,戰略眼光寬廣一些,成為一個傑出的革命家、思想家、戰略家,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他有淵博的學問和豐富的知識。對於這一點,凡是與毛澤東作過長談的人,包括外國的一些學者、記者和政界人士,都是表示欽佩的。

說毛澤東博覽群書,並非說他涉獵了一切方面的書籍。例如,外國文學作品,除了《茶花女》、《簡愛》、《羅密歐與朱麗葉》等少數的名著外,他讀得很少;中國的現代文學作品也讀得很少;至於經濟管理方面的書,特別是國外有關社會化大生產管理方面的書讀得更少。這一情況,不能不使他的思想受到一定的局限,產生某些不利的影響。毛澤東讀書也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有所側重,有所偏愛。他最重視、最喜歡閱讀的是馬列著作、哲學、中國歷史和中國古代文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毛澤東很重視工具書,我們也很注意為他收集這類圖書,在他的藏書室裡,各種辭書和地圖等工具書是相當齊全的。他使用最多的是《辭海》、《辭源》、中國地圖、世界地圖和中國歷史地圖。

《辭海》、《辭源》是過去發行量最大、影響最廣的兩部辭書,但毛澤東對這兩部書都不甚滿意。一九五七年,他在北京見到《辭海》的主編之一舒新城時說:《辭海》我從二十年前使用到現在。在陝北打仗的時候也帶著,後來在延川敵情緊急的情況下,不得不丟下埋藏起來,以後就找不到了。現在這部書太老了,比較舊,希望修訂一下。不久,在上海集中了大批有真才實學的人從事這項巨大的重編工作。一九六五年出版了試行本。新的《辭海》出版以後,毛澤東要身邊工作的一位同志將它跟舊《辭海》一條一條對照,看看新《辭海》有什麼優點,與舊《辭海》有什麼不同。他對新《辭海》仍不甚滿意,他說,有的條目寫得太簡單,有的條目應該有而沒有。這些話,與其說是對新《辭海》的批評,不如說是反映了毛澤東強烈的求知慾望。新《辭海》後來幾經曲折,終於在粉碎「四人幫」之後的一九七九年重新修訂出版。在重編《辭海》的同時,《辭源》也根據毛澤東的提議進行了修訂。

在毛澤東的故居裡,現在還保存著一部小字本的《辭源》,那是從延安帶出來的。解放初期毛澤東一直使用這部《辭源》,裡面有他圈、劃的地方。當人們看到這—道道的筆跡,會深深地為他的勤學精神所感動。這部書字太小,後來我們給他買了一部大本的《辭海》,字稍大些,一直使用到晚年。

毛澤東提出編輯的另一種重要工具書是《中國歷史地圖集》。據譚其驤回憶,一九五四年冬,有一天毛澤東和吳晗談起標點《資治通鑑》的事,講到讀歷史不能沒有一部歷史地圖放在手邊,以便隨時檢查歷史地名的方位。譚其驤說,解放前一些書局雖然出版過幾種歷史地圖,但都失之過簡,一般只畫出一個朝代的幾個大行政區劃,絕大多數歷史地名在圖上查不到。這種圖只能適應中小學教學的需要,滿足不了讀《資治通鑑》之類史書的要求。吳晗想起清末民初楊守敬編繪的《歷史輿地圖》,一朝一冊,凡見於諸史《地理志》的州縣一般全部上圖,正符合毛澤東提出的配合讀史的需要。因此,他建議在標點《資治通鑑》的同時,也應把楊守敬編繪的地圖予以改造,繪製出版。毛澤東讚許他的意見,改繪「楊圖」的工作經吳晗推薦,由譚其驤負責。繪製《中國歷史地圖集》,是一項更為艱巨的工程,它也經歷了曲折的道路,在一九八二年才開始正式出版。全書共八冊,為研讀中國史書提供了一部詳盡的地圖集。(摘自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毛澤東的讀書生活》作者:逄先知)來源:文匯網

相關焦點

  • 毛主席如何讀書:蔣介石的書也讀 逝世前仍看書
    他分析說,沒有工作的一天,毛澤東會在床上看書,周恩來會邀請文藝界的朋友來家裡聚會,鄧小平則跟家人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三個人,三個不同的選擇,這個故事看似輕鬆的背後卻隱藏著文化哲理:一個人選擇怎樣的休閒方式,是他文化底色和性格本色的自然流露。毛澤東,一個喜歡讀書的領導人物,必然是一個站在此岸、設想彼岸,大悲大患地尋求真理和構想未來的人。
  • 讀書不分富貴貧賤,但藏書真的需要財力支撐
    作者 |讀書客棧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在書店行裡眨眼就十二年了,時不時地聽到某某大家書籍散出了,某某的藏書出現在了拍賣會上,某某的後人在處理他的藏書,不禁唏噓。讀書不分富貴貧賤,但藏書真的需要財力支撐,遍數著名藏書人、藏書樓哪個不是非富即貴!書籍是讀書人一生重要的陪伴,是讀書人的精神寄託,嗜書如命者,不惜家徒四壁,更甚,用愛妾換愛書。但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態,人走了,書就不香了,我之蜜糖,人之砒霜。
  • 讀書好去處!新區特色書房,你打卡了幾個?
    基因雲書房:聯結了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高校圖書館,雲中藏書逾500萬冊。 不管多晚,路過這裡都有盞燈亮著 星智匯24小時城市書房 成為了星火路最亮的星星之火
  • 「傻公子」建藏書樓,佔地20餘畝,花12萬銀元,藏書60萬卷
    相傳,劉鏞在世時劉家的財富已達兩千多萬兩白銀,相當於清朝一年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一。劉承幹從小被祖父和父親教導,知道讀書的重要性。他也沒有辜負家人的期望,學業有成後考取了秀才。劉承幹劉承幹自小就喜愛古籍,後來更是專心從事藏書與刻書。當時魯迅聽說他為藏書所付出的心血後,喻其為「傻公子」,陳志歲先生則尊稱他為「篤公子」。
  • 多讀書,讀好書!南明區圖書館表彰優秀讀者
    表彰讀者互動環節「希望大家繼續發揚文明借閱的好習慣,將它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人!」12月27日,貴陽市南明區圖書館舉辦2020年度讀者表彰大會,本次大會主題為「文友歡聚 書香南明」,對20餘名優秀讀者、志願者和合作單位進行了表彰。
  • 世界讀書日|一年閱讀500冊書,臨大閱讀之星 書香滿屏!
    書中自有心情好 書中自有未來夢一片昏曉讀書日 正是人間最樂時今天,第25個世界讀書日「讓閱讀滋潤心靈」過去的一年你借閱過多少本書排過幾次清晨的隊伍又多少次沉浸書香直到閉館呢臨沂大學2019年度學生閱讀之星出來了一年借閱近461冊,閱讀近
  • 王孺童 一位學者的藏書經
    不久前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發行的《王孺童集》,更是多達18卷,750萬字,涉及佛學、散記、藝評、詩詞、音樂、諸子、史籍等諸多領域,很多沒有見過面的讀者還以為他是個白髮鬚眉的長者。除了學者的身份之外,王孺童也是一位藏書家。從讀書,寫書,用書,再到藏書,王孺童對於古籍善本的研究、熱愛也日益深厚。
  • 又到世界讀書日,這六套3-6歲孩子最喜歡的經典繪本,獻給小讀者
    在今年的世界讀書日即將到來之際,我為大家分享一些適合3-6歲孩子閱讀的經典繪本,讓孩子們也參與到世界讀書日活動中來,薰染書香,快樂成長。下面是我梳理出來的六套經典繪本,按不同的主題來分類:1.艾瑞-卡爾經典繪本推薦提到泰鬥艾瑞卡爾的名字,大家都不會陌生吧?他是風靡全球的童書泰鬥,這10冊經典繪本,是每個孩子都不應該錯過的好書之一。
  • 巴中老農36年拾荒購書5萬冊 贈千冊古籍給省圖 故事被拍微電影
    藏書5萬,捐出千冊。沒有滿腹經綸,只有唯一夙願:一生財富,不求金錢兌換,只求流傳於世。巴中69歲老農陳光偉,自辦圖書館20多年,藏書5萬冊,其中古籍約1600冊,民國書刊約2000冊,包括清乾隆五十一年的《陽宅三要》、清道光刻本的《史記註解》、清光緒版《康熙字典》。
  • 錢鍾書讀書筆記70000頁,哪有什麼天才,只不過是肯埋頭苦讀
    獎學金的命名並沒有冠以兩人的姓名,而是取名為「好讀書獎學金」。「好讀書」,不僅是對莘莘學子的寄託和希望,更濃縮了錢鍾書求學不倦的一生。錢老的作品除了妙喻迭出人盡皆知的《圍城》,他所作的《管錐篇》除西方學者及經典外,僅徵引的先秦至近代中國文人3000多人,典籍6000多種。柯靈先生曾評價錢鍾書:「錢氏的兩大精神支柱就是原博和睿智……他博及群書,古今中外文史哲無所不窺,無所不精。」
  • ...書店|義烏|應悅|張靜恬|書香|全民閱讀|朗讀亭|世界讀書日|石薇
    讓閱讀無處不在例行開展的讀書分享會上暢談古今中外、每周的親子閱讀課堂令書香浸潤幸福家庭、新建的「豐收悅吧」開啟民眾共建圖書館新模式……對於如今生活工作在後宅街道的民眾來說,閱讀正成為越來越多人每日休閒放鬆的第一選擇。「借著『世界讀書日』的契機,街道也利用了現有的閱讀場所,舉辦了一系列主題活動,營造了濃厚的閱讀氛圍。」後宅街道文化輔導員朱炎君說道。
  • 石家莊市圖書館20項活動迎接「世界讀書日」
    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石家莊市圖書館揭曉了自2018年4月1日——2019年4月1日的借閱排行榜,排行榜以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的歷史記錄為依據進行統計排名,包括讀者借閱排行榜和圖書借閱排行榜兩部分,這些榜單的推出最直觀地反映了廣大讀者的閱讀取向和閱讀趨勢。市圖書館將對評選出的閱讀達人進行表彰,並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激勵大家多讀書、讀好書,共同打造書香幸福城市。
  • 毛澤東對「個人崇拜」的態度演變
    (《黨史縱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毛澤東生前衛士長李銀橋在接受筆者採訪時,曾談到毛澤東對「個人崇拜」問題的態度,他說,主席聽大家喊「萬歲」,曾經喜歡,也曾經不喜歡;曾經聽慣了,也曾經聽煩了
  • 103種經典,新年讀書計劃推薦(內有豐厚福利)
    無論時間如何流逝,無論社會如何變遷,總有一些書籍會屹立於歷史長河,凝結成永恆的經典。中國出版集團旗下的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三聯書店、人民文學出版社等知名出版社「鎮社之寶」,103種經典好書奉上。新的一年,從讀書開始,從這些經典好書開始。福利來啦!
  • 世界讀書日|優秀讀者與你分享他的閱讀、思考、成長
    前言: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一直以來,關於為什麼讀書、如何讀好書、該怎麼讀書、讀哪些書有用、讀哪些書無益的問題被反覆探討,其實這些問題,與其說必然有一個正確答案,不如說這些答案對每個人、每個時期、每種選擇而言都是不同的。
  • 為什麼毛澤東說,母親文七妹是對他影響最大的人,有哪些影響
    毛澤東出生後,文七妹唯恐他也和兩個哥哥一樣不能成活。所以,她抱著襁褓中的毛澤東,認多子多女的七舅媽為「乾娘」。並且她還讓毛澤東做了「石觀音」的兒子(這也是為何毛澤東小時候一直被人叫「石三伢子」的原因),以此保住「根基」。文七妹還在菩薩面前虔誠許願,只要毛澤東能無病無災長大,她就一直吃齋飯。
  • 蘇州「藏書羊肉」的起源
    藏書羊肉的「藏」念「Cang」「藏書」來自西漢朱買臣,「羊肉」來自清兵在蘇州的駐軍。西漢年間,吳人朱買臣出身貧寒,靠砍柴賣薪度日,朱買臣好讀書,又窮又酸,常遭村民嘲笑。妻子忍無可忍,求朱買臣一紙休書。朱買臣依然偷偷讀書,為避免妻子發現,他便將書簡藏於山上大石底下。又忍了幾年,妻子見他積習難改 ,家中四壁徒然,做官無望,便離他而去,另嫁他人。果然朱買臣五十歲那年,在同鄉嚴助的引薦下,為漢武帝器重,任命為會稽太守,朱買臣藏書的地方被稱為藏書鎮,這是「藏書」二字的來源。
  • 學哲學不能光思考,讀書少不了!內含法國主持人推薦25本哲學書單
    大多數哲學家都不會要求我們過分看重讀書,像大名鼎鼎的悲觀主義哲學家叔本華就反對讀太多書。他認為書讀多了,很容易讓自己的腦袋成為別人想法的跑馬場,獨立思考能力非但可能得不到鍛鍊,還可能遭踐踏。誠然,對於一個熱愛思考的人來說,讀書主要起著工具的作用,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 毛澤東曾想學自然科學:最好有兩三年時間專門讀
    毛澤東還說:資本主義的理論和歷史的一致,「模範地表現在《資本論》裡面,我們可以從它懂得一點辯證法論理學和認識論一致的門徑」。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多次閱讀《資本論》,當然未必是通讀。1958年3月,在成都中央工作會議期間,他批示印發《資本論》第3卷中論述商品交換的一段話,還起了一個標題,「從生產出發,還是從交換和分配出發?」在毛澤東的藏書中,有三種《資本論》上面留有他的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