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書羊肉的「藏」念「Cang」
「藏書」來自西漢朱買臣,「羊肉」來自清兵在蘇州的駐軍。
西漢年間,吳人朱買臣出身貧寒,靠砍柴賣薪度日,朱買臣好讀書,又窮又酸,常遭村民嘲笑。妻子忍無可忍,求朱買臣一紙休書。朱買臣依然偷偷讀書,為避免妻子發現,他便將書簡藏於山上大石底下。又忍了幾年,妻子見他積習難改 ,家中四壁徒然,做官無望,便離他而去,另嫁他人。果然朱買臣五十歲那年,在同鄉嚴助的引薦下,為漢武帝器重,任命為會稽太守,朱買臣藏書的地方被稱為藏書鎮,這是「藏書」二字的來源。
清軍入關後,在蘇州城西藏書、木瀆等地駐軍,帶動了當地百姓養羊、吃羊的習慣,藏書羊肉以木桶為特色,以白燒為主,湯色乳白,香氣濃鬱,肉酥而不爛,口感鮮而不膩,另外還烹調成各式羊肉菜餚,有白切羊肉、羊腳羊糕、蒜炒羊雜、羊肉火鍋、紅燒羊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