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書,ID:youshuc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前不久,在綜藝節目《朋友請聽好》中,有這樣一幕。
一個女孩因為異性緣的問題,打來電話諮詢。
很多網友聽了後,卻紛紛在彈幕上罵這個女孩子,覺得她是個玩弄感情的人。
對此現象,主持人何炅說了這樣一段意味深長的話。
他說:
「誇獎的話你可以脫口而出,詆毀的話你要三思而後行。」
他進一步解釋說,因為別人的對與錯,我們作為相對遙遠的人,其實並不清楚。
雖然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只是「輕輕踩一下」,但對於那個承受的人來說,卻是千軍萬馬踩過。
何老師的這段話,也引發網友熱議。
有人說:
「很有意義的話,畢竟你不是當事人,你沒有權利和立場去評判別人的為人處世。」
有人說:
「禍從口出,真的得三思而後行。」
人言可畏,三人成虎。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在根本不知道真實原因的情況下,就隨意對別人指指點點,甚至造成「網絡暴力」。
根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19年《社會藍皮書》數據顯示:
「每三個成年人當中,就有一個人遭受過網絡暴力。每兩個未成年人當中,就有一個人遭受過網絡暴力。」
這些未經深思的評價,看似只是個體情緒的宣洩;
但當萬千詆毀都匯聚到同一個人身上,卻會像大山一樣,給當事人帶來沉重的壓力,甚至導致無比嚴重的後果。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管好自己的嘴,三思而後行,才是生而為人該有的修行。
有些事,看破不說破
演員王寶強,提到過這樣一件小事。
那是2004年,他和劉德華第一次相遇,一起開拍《天下無賊》。
彼時的劉德華,早已大紅大紫,而王寶強,還是一個其貌不揚的小人物,沒有見過多少世面。
有一天,王寶強從衛生間出來,打算洗個手,可是因為從來沒有見過自動感應水龍頭,就一直在那裡瞎倒騰。
看到他的窘樣,已經洗完手的劉德華沒有說話,而是重新把手伸到了水龍頭下面,又洗了一遍手。
王寶強看在眼裡,內心暗暗充滿感激。
後來,他在接受採訪時,不無感慨地說:
「這件事,讓我一直難以忘記,劉德華一直是我的偶像,那時,他連我的名字還不知道。」
有些事,看破不說破,這既是一種情商,更是一種境界。
很多時候,我們往往自以為是。
看到了別人不堪的一面,恨不得立馬戳破,甚至極盡嘲諷之能事,到處炫耀自己的優越感。
這樣做,不僅暴露了自己的虛榮和刻薄,更拉遠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大學時期,我們班有一個女生李梅,老家在偏遠鄉村,手頭比較拮据。
平日裡,別的女生都背不錯的包包,唯獨她,常常背著一個簡單樸素的雙肩包。
有一回,大家驚訝地發現,她竟然也背了一個名牌包。
細細一瞅,大家立馬意識到,這個包雖然外表看起來很像某個大品牌,但細節上卻有不少瑕疵。
在發現這一情況後,同班另一個女生立刻像發現了新大陸似的,開口嚷道:
「你這個包……」
沒等她說完,比我們年紀稍微大一兩歲的班長趕緊拉了拉她,打岔道:
「真漂亮!」
後來,班長悄悄對我們說,李梅家境不太好,之所以買個假包,無非是為了滿足小小的虛榮心,生怕被別的同學看不起。
既然如此,又何必戳破呢?
日本作家松浦彌太郎在《謝謝你》中寫道:
「立刻看出對方的苦衷,不苦苦相逼,這是一種體貼。」
人越長大,越會有很多難言之隱。
如果不是涉及原則性的問題,沒有必要非得去揭露別人的隱私,狠戳別人的痛處。
多懂得換位思考,多體諒他人的難處,多給別人留一點餘地,不但是對別人的成全,更是對自己的成全。
有些話,不當則不說
前幾天,好友小霞半夜給我來電,她說:
「睡不著,我很喪。」
事情的起因,源於一件小事。
小霞是一名90後,職業是一名話務員。
有一回,她在接電話的時候,對方問的幾個問題,她因沒有準備,一時答不上來,只能一連串的答覆「不知道」。
對方聽後很生氣,狠狠掛了電話。
但讓她沒想到的是,對方竟然把全過程都錄了下來,放到了網上。
一下子,輿論開始發酵。
很多不知情的網友,都在網上對她肆意謾罵。
很多身邊的人看到她,也總是在背後對她指指點點。
一下子,小霞覺得壓力很大,每天都焦慮地睡不著覺。
更讓她無語的是,竟然有一個網友,人肉搜索到了她的手機號碼,專門打電話來罵她,甚至對她說:
「你幹嘛不去死?」
這句話,就像壓垮人的最後一根稻草,讓她的眼淚,像決了堤一樣譁譁地流。
她很害怕自己會做傻事,只好拿起電話來找我傾訴。
總有一些人,動不動就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隨意嘲諷別人、譴責別人、詆毀別人。
但你根本不知道,對方當時到底正處在何種心境,正面臨何種壓力。
一不小心,你不經意的言語,就會引發別人內心的風暴,帶來難以估量的後果。
就像2018年的那位甘肅女孩。
當時,女孩因為身患抑鬱症,想要從高樓跳下。
這一幕,引來很多市民的圍觀。
絕大多數的人,都在默默祈禱,為這個女孩加油。現場趕來救援的消防員,也開始耐心勸說。
沒想到人群裡卻有那麼幾個看熱鬧不嫌事大的人,在那裡瞎鼓掌起鬨。
甚至有人朝女孩喊:
「你倒是快跳啊!」「丟不丟人?快跳啊!」
這些冷血無情的話,簡直讓人心寒。
最終,女孩結束了年輕的生命。
在一邊努力救援的消防員,忍不住嚎啕大哭。
作家韓寒說:
「如果你不了解,你就閉嘴,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別人經歷過什麼。如果你了解,那你就更應該閉嘴。」
不恰當的話,就像一條毒蛇,隨時隨地會傷了人的心,甚至要了人的命。
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時候不說,才是為人處世應有的成熟。
好好說話,三思後行
還記得那部火爆一時的電影《搜索》嗎?
當時,高圓圓飾演的葉藍秋,戴著墨鏡,神情恍惚地坐在公交車上。
乘務員對著葉藍秋大喊:
「我讓你給這個大爺讓個座!」
葉藍秋卻一動不動。
一旁站著的大爺見狀生氣地說:
「大姐,不就一個座位嗎,就當我呀,讓給這個姑娘了。」
周圍的乘客,都以為葉藍秋是故意不肯讓座,眼神裡滿是指責、嘲諷和不滿。
但又有誰知道,葉藍秋剛剛被檢查出患了癌症呢?
眼睛看到的,未必是全貌;耳朵聽到的,未必是真相。
這個世界上,多的是我們不知道的人,不知道的事。
與其隨意評價別人,不如學會好好說話、三思後行。
面對別人的沮喪事,多說兩句安慰的話;
面對自身的得意事,少說兩句誇耀的話;
面對不清楚的真相,不做傳播流言的事。
只要人人都懂得播撒善意的種子,總有一天,我們會收穫繁花朵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