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要隨父姓?父姓制度的起源,是孩子歸屬權的平衡

2021-01-08 淅爸育兒日記

戴維,人稱「婚姻破壞者」,因為他的工作,是DNA親子鑑定師,在職11年間,他經手了將近2萬個委託,其中「非親生」的概率在26%~28%,也就是說,有3~4K位男性朋友因為他的檢測結果,逃離了「喜當爹」的命運。

在DNA鑑定技術出來之前,關於孩子是誰的這個問題上,男女是不平等的,而且是女性欺負男性的,因為孩子一定是母親親生的,但男人並不知道孩子是不是自己的。

在母系社會的群婚制度下,男人不在乎孩子是誰的,因為他們根本不理解孩子居然和男人有關係,男人們只需要關心孩子是不是屬於一個族群的,那個時候,孩子隨母姓僅僅是為了方便歸類。

後來隨著文明的發展,人類發展出了相對固定的婚配製度,以人力為生產力的勞作機制下,男人顯然比女人更有體力優勢,於是母系社會被顛覆,男權主義崛起。

男人無法確定孩子是不是自己的,但他們希望別人知道孩子是自己的,那怎麼辦?給孩子打上一個專屬標誌就是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隨父姓是男女對孩子歸屬不平等的補償

大家好,今天是育兒內容的第26期(主頁視頻版更精彩哦!),我是善於剖析孩子問題,還能給問題父母答疑解惑的淅淅爸。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孩子跟誰姓」的問題。

前段時間,一對新婚夫婦因為孩子跟誰姓而對簿公堂,在孩子還沒滿月的時候就離婚了,還上了熱搜。

現在,人們的觀念越來越開明了,男女平等的觀念更不是什麼新鮮事,技術上也解決孩子宗屬的問題,可為什麼「孩子隨母姓」這樣的事情,仍然能一次次家庭爭執呢?

用腚兒都能想到,這是男人們在維護男權主義,因為孩子隨母姓會讓男方及其家庭難堪,這很好理解,就像上門女婿總會被帶上有色眼光看待一樣。然而事情真的不是那麼簡單。

在經濟學裡面有個詞,叫「社會準則」,社會準則有兩個形成的條件:

(1)大多數人都在跟著這個社會準則在做(2)大多數人覺得這麼做是對的。

只要滿足了以上兩個條件,一個社會準則就形成了。

請注意,社會準則的形成不需要任何的邏輯和理由,即使一件事現在看起來絲毫沒有邏輯,它也可能成為一個社會準則。

一個社會準則或者說社會習慣一旦形成了,違背它就需要付出成本。有時候成本甚至會很高。這些成本不一定是錢,有可能是來自於他人的壓力,不滿甚至傷害等等。

舉個例子,禮金就是一個社會準則,婚姻是情侶雙方情感的結果,但一旦到談婚論嫁就不可避免的要涉及禮金的問題。如果按邏輯講,婚姻是小年輕兩個人之間的,扯個證就是9塊錢的事情。

當社會上大多數人結婚的時候都會給禮金,並且大多數人覺得這是對的話,那不給對方理解的行為就會給自己和對方造成壓力,很不划算。

同理,當我們出習葬禮的時候通常要穿暗色的衣服,如果你穿得五彩繽紛,即便你淚流滿面悲呦不已,也會被認定是不尊重人,不合禮數;

如果你在此基礎上春光滿面,那麼分分鐘親屬會送你個葬禮。

在這些事情上你沒有傷害誰,只是不符合社會準則而已。

而「隨父姓」就是一個社會準則。至少在2020的當下,它依舊保留上面提到的兩個形成要素:大多數人是這樣做的,並且大多數人覺得這樣做是對的。

回到最初的問題上來,孩子可以隨母姓嗎?可以,即便是法律也明確規定,子女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

而問題在於,當孩子隨母姓的話,就違反了上述的社會準則,違反這個準則就要付出成本。當你做出孩子隨母姓的決定的時候,請考慮以下兩個成本。

從家庭內部來說:

孩子是經過母親十月懷胎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母親對孩子的愛,那是刻畫在基因和內分泌中的先天情感。但相比之下,父親對孩子的情感多是後天培養而來的。

感情這件事情被許多因素左右,跟誰姓也是很重要的一環,作為一個母親不會因為孩子跟不跟自己姓而更愛孩子,但是除了母親之外,其他後天的情感包括父親、外公外婆、爺爺奶奶都會因為孩子姓什麼產生不同程度的愛。

有一個女性朋友就經常跟我吐槽這一點,父親是上門女婿,大弟弟隨母姓,而她和小弟弟則隨父姓。

在她的成長曆程中飽受坎坷,父母是公平的,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則不然,打小時候開始,爺爺(媽媽的父親)就獨寵隨他姓大弟弟,小到一顆糖果、大到身後遺產都只給這個弟弟,她和小弟弟在外公外婆(父親的父母)那卻並沒有因為同姓而被充,反而被處處嫌棄。

從社會關係來說:

上面說的社會準則導致孩子不隨父姓會遇到許多特殊情況,這並不單單包括成人世界裡面的議論,還會包括孩子之間,同學間會追問他為什麼,是不是父親在家裡沒地位,又或者是父母離婚了。

這些方方面面的事情,或許會引發心理學上的「鳥籠效應」。這裡有個著名的故事。

1907年的時候,心理學家詹姆斯和好友物理學家卡爾森進行了一場打賭,詹姆斯說自己有一個方法可以讓根本不喜歡小鳥的卡爾森養一隻小鳥,卡爾森欣然接受。

幾天後卡爾森過生日,詹姆斯給他送了一隻精緻漂亮的鳥籠,卡爾森自然知道詹姆斯打什麼算盤,但也不以為意,他說

「即使你給我鳥籠,我還是不會養鳥,我只當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藝品。 你和我打賭,你會輸的。」

但是沒過多久,卡爾森就認輸了,他買了一隻鳥放進鳥籠裡,過起了遛鳥的生活。因為自從有了那個鳥籠,只要家裡來客人,看到鳥籠都會問他:「你養的鳥去哪裡了?是飛走了嗎?」

卡爾森只要一次次向客人解釋鳥籠是朋友送的。

然而每次卡爾森解釋完後,客人都會投來不信任的目光,無奈之下,卡爾森只好買了一隻鳥。

所以,你不得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當孩子被同學一次次質疑自己姓氏問題的時候,他是不是會因此在心理上設下了一個父母關係不好的「鳥籠」?

又或者孩子的父親在面對外界的質疑時,對孩子的身世產生疑惑而後悔當初的選擇?

既然有一些社會準則不公平,有沒有可能改變呢?

當然可以改變。但是社會準則的改變往往用一定的犧牲和成本換的,而且有一定的滯後性。換句話說就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現在在爭取冠姓權的女性,或者堅持不給彩禮的男性,往往都是要擔負成本的一批人,真正獲益的不是他們自己,而是後代的女人或者男人們。

回到最初的問題,孩子不一定要隨父姓,但是不隨父姓很可能會擔負(不需要邏輯的)社會準則帶來的額外成本。

那麼淅爸是否支持孩子隨母姓呢?

在不影響家庭和諧的情況下,個人是非常支持孩子隨母姓的,個人認為這是有助於推動男女平等的事情,雖然人心中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任你怎麼努力都休想搬動,但愚公移山的事情告訴我們,幾代人的努力,沒有搬不動的山。

相關焦點

  • Papi醬孩子隨父姓被罵「強奴勁驢」,被罵「男權病」病入膏肓?
    不過,想不到有個網友轉載她的圖片後,卻配了這樣的文字:「papi醬生娃過後變得好疲憊啊,但是孩子還是隨父姓」!好一個「但是孩子還是隨父姓」啊,這一個轉折,畫風全變了。什麼叫「但是孩子還是隨父姓」呢?難道在她們的觀念裡,孩子就應該隨母姓?這有點刷新我三觀了。更加不可思議的,是隨後的評論。因為孩子隨父姓,papi醬被罵成「強奴勁驢」。什麼意思呢?
  • 不必糾結隨父姓還是隨母姓,完美
    前段時間ppapi醬就因為孩子隨爸爸姓,還是隨媽媽姓引發爭議上的熱搜。有人說獨立女性怎麼能讓自己的孩子隨男方的姓氏?當然要隨女方姓氏。其實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不再注重這一點,但是看來,傳統的人還是有很多。
  • Papi醬被群嘲:孩子隨父姓,就不是獨立女性了?
    有網友發現,Papi醬的小孩是隨父姓的。這原本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但Papi醬卻因此受到了辱罵。不少人抨擊她是虛偽的女權主義者,還罵她是蠢驢。這波迷惑操作,也讓很多看客對女權的世界感到不解。女權主義,不該是這副模樣吧?
  • 江浙一帶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
    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家住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小西和丈夫小爭,都是「85後」的獨生子女,兩人於2016年結婚。結婚前,雙方家庭就已約定好,結婚後小西依然可以住在娘家,也可以到公婆家居住;同理,小爭也如此。
  • 孩子「隨媽姓」究竟是好是壞?首批母姓孩子已成年,現狀很尷尬
    她們認為:一直以來孩子都是隨父姓,入丈夫家的戶口本,可是明明孩子是夫妻兩人生的,為什麼一定要隨父姓? 於是許多媽媽紛紛提出抗議,要求孩子「隨母姓」。 可是小李堅決不退讓,甚至用離婚威脅,最後雙方互相做出妥協,這個孩子隨母姓,但小李必須要二胎,二胎孩子隨父姓
  • 江浙一帶悄然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
    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家住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小西和丈夫小爭,都是「85後」的獨生子女,兩人於2016年結婚。結婚前,雙方家庭就已約定好,結婚後小西依然可以住在娘家,也可以到公婆家居住;同理,小爭也如此。
  • 倆孩子分開撫養,分別隨父姓與隨母姓,婚後各住各家的「兩頭婚」你...
    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家住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小西和丈夫小爭,都是「85後」的獨生子女,兩人於2016年結婚。結婚前,雙方家庭就已約定好,結婚後小西依然可以住在娘家,也可以到公婆家居住;同理,小爭也如此。
  • papi醬孩子隨父姓被群嘲,關「女權」什麼事兒
    未曾想,有博主稱「papi醬生娃過後變得好疲憊啊,但是孩子還是隨父姓」,引發網友熱議。他們質疑,papi醬作為獨立女性竟然不注重「冠姓權」。此前,有獨立女性發帖稱「為孩子冠姓權而離婚」,引發巨大爭議,「冠姓權」也由此被不少女權主義者認為是獨立女性的特有標誌。而papi醬作為少數有社會影響力的獨立女性代表,竟然讓孩子隨父姓,這戳到了有些人的「痛點」。
  • 懂點啥兒:papi醬孩子隨父姓被罵,「女權」為何越來越極端?
    papi醬孩子隨父姓被罵,這是一件挺奇葩的事情,因為道理是不言自明的,套用郭德綱的話,這種討論你認真參與一下就算輸了。但既然已經這麼熱了,我覺得還是有必要認真講一下這背後的問題。《婚姻法》規定,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下面做選擇題,這種規範屬於:A,命令式規範 B,任意性規範 C,強制性規範 D,義務性規範。答案是?對,當然是B。法律賦予你自行選擇的權利。
  • 江浙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各住各家,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
    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家住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小西和丈夫小爭,都是「85後」的獨生子女,兩人於2016年結婚。結婚前,雙方家庭就已約定好,結婚後小西依然可以住在娘家,也可以到公婆家居住;同理,小爭也如此。
  • 大家談|因孩子冠父姓嘲諷papi醬,偏離了女權主義的真正含義
    近日,知名短視頻博主papi醬因為孩子隨父姓上了熱搜。papi醬一直以搞笑幽默又蘊含生活哲理的視頻為大家所喜愛,在平時的視頻中也積極維護女性權益,為女性發聲,經濟獨立的她一直被視為「平權先鋒」。然而因為孩子隨父姓,不少網友職責她「虛偽」「假裝獨立女性」「偽女權」等。
  • 有種「恩愛」叫父姓加母姓,家長有了面子,孩子卻很是「尷尬」
    01有一種「恩愛」叫父姓加母姓,家長確實有了面子想必很多年輕人都知道蔡徐坤吧,他的名字就是爸爸媽媽姓氏的結合,這個名字起得還是非常好聽的02那些父姓加母姓很尷尬的名字秦牛正威現在也很火,剛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小編還以為是個男孩,沒想到竟是一個長相甜美的女生
  • 不隨父姓,也不隨母姓,大一男生奇葩名字逗樂網友:全國唯一!
    「全國最牛姓名」火了,大一男生不隨父姓,也不隨母姓,奇葩名字逗樂網友網上常常有人為孩子是隨父親姓還是隨母親姓而爭論不休,但你聽說過爸爸隨意給孩子擬定姓氏的嗎?武漢的一位爸爸在給孩子起名時就「任性」了一把,自己姓「劉」,妻子姓「李」,但孩子卻姓「春秋」,名叫「春秋戰國」!時隔多年,這位「春秋戰國」小朋友漸漸長成了一個帥小夥,並且順利升入大學,成了武漢某高校的一名大一新生。
  • 孩子跟爸爸姓還是跟媽媽姓小兩口為此鬧上法庭
    在孩子出生當天,小林父母就提出了孩子要跟女方姓的要求。沉浸在抱頭孫喜悅中的小陳父母聽後,臉色突變,認為小陳並非「上門女婿」,第一胎就要跟女方姓豈不是要成了村裡的笑話了,當場礙於親家情面就含糊回應。可回家後,小陳父母不斷地給小陳施壓。
  • 女孩跟媽媽姓,同學好奇為什麼不跟爸爸姓,孩子:不瞅瞅我爹姓啥
    文字/心媽編輯/心媽不知道大家對於自己的名字是否滿意,名字是孩子出生之後就被動接受的一項標誌,所以無論好壞孩子都不得不認命全盤接受。名字取得好與不好,對於孩子未來的影響都極為深遠。在我國傳統歷史文明的長河中,子隨父姓就是約定俗成的一種傳承方式。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卻有這樣一位小女孩,違背了正常的規律,跟隨母親而姓。
  • 姓和氏相比,有什麼區別,為什麼
    姓和氏相比,有什麼區別,為什麼文/@成長新視點姓和氏,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都代指一個人的身份來源屬於一個血緣關係的組織,說明他是哪裡的人或哪個家族的人。姓和氏相比,主要有起源時間、概念含義、功能作用和人群範圍等四個方面不同。一、起源時間。1.姓,源於母系氏族時期,代表母系血統。在母系社會,人們因血緣關係過著群居的部落生活,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圖騰,人們為了區分不同部落的人,就以圖騰為姓。
  • 【經濟學人精讀】孩子隨母親姓就是女權主義了嗎?
    該女士稱,她和丈夫正在準備離婚,因為她丈夫不準把孩子的姓改成她的姓。該離婚案的細節並沒有透露多少,但還是在網上引起了轟動,讓人們重新審視中國女性的進步。《鳳凰周刊》發起了一項在線調查,有4,7萬人參加,近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孩子可以隨父母的任何一方姓。2.
  • 父姓+母姓的起名方式真的好嗎?首批嘗試者已成年,處境很尷尬
    父姓+母姓的起名方式真的好嗎?首批嘗試者已成年,處境很尷尬「父姓+母姓」的取名方式本來很有新意,也融入了父母的感情,這種取名方式比較受歡迎。但再好聽的名字,也難免被他人拿來大做文章,父母在給孩子起名時,一定要謹慎,避免諧音或其他問題而引來尷尬。
  • 除了牛姐、蔡徐坤,這些明星名字也是「父姓加母姓」,你知道幾個
    除了牛姐、蔡徐坤,這些明星名字也是「父姓加母姓」,你知道幾個我身邊就有一些朋友是這麼給孩子起名的。比如,爸爸姓方,媽媽姓李,孩子就叫方木子。爸爸姓白,媽媽姓卿,孩子就叫白慕卿。聽起來都還挺好聽的,還寄託了父母之間的愛意。其實有很多明星的名字也是這樣起的。
  • 父姓+母姓很流行?寶寶名字成「災難」現場,家長還在交智商稅
    父姓+母姓成「潮流」,孩子名字成「車禍」現場,家長還感覺良好有很多家長都喜歡跟風,不過連給娃取名字都要跟風屬實少見,越來越多的寶寶名字被家長取的奇葩,有的時候甚至老師上了點名都難以啟齒。突然小劉在看電視的時候發現現在流行了「父姓+母姓」的方式給孩子取名字,聽起來也不錯,在跟妻子商量後,兩人都認為是個好辦法。但是等到「實踐」起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妻子姓梁,劉+梁後面的名字就不知如何起,而且無論取什麼名字都會感覺很彆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