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起,上海殯葬管理部門將首次推出錯時落葬補貼新政。
具體措施為,凡上海戶籍的亡故居民,其親屬或者其他經辦人於有效規定期限內,在市殯葬服務中心所屬墓園新購常規墓穴(格位)時,選擇在非清明、冬至祭掃重點時段期間內錯時落葬,將獲得1000元/穴的優惠減免。不過,公益性惠民葬式和骨灰寄存服務不在適用範圍內。
8月23日上午,由上海市殯葬服務中心主辦的「孝親恩 銘心祭——2018年中元節錯時祭掃聯動周活動」在上海澱山湖歸園舉行。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在現場採訪中獲悉,此次率先實行上述錯時落葬補貼新政的,是市殯葬服務中心下屬的5家墓園,分別為濱海古園、顓橋寢園、澱山湖歸園、衛家角息園、徐涇西園。
「我們自2013年便已開始舉行錯時祭掃聯動周活動,但這次是第一次通過價格槓桿,推出補貼政策,來鼓勵大家儘量避開清明、冬至祭掃高峰,錯時落葬、錯時祭掃。」上海市殯葬服務中心副主任魏超告訴記者,希望越來越多的墓園,能夠加入到採取錯時落葬補貼政策的隊伍中來,進一步擴大新政實施範圍。
根據當天發布的《上海市殯葬服務中心錯時落葬減免實施辦法》,清明、冬至祭掃重點時段分別為:正清明日的前8天至正清明日的後6天,共計15天;正冬至日的前8天至正冬至日的後6天,共計15天。一年之中除了這30天之外,均為非清明、冬至祭掃重點時段。
據魏超介紹,其實,在我國傳統民俗中,有很多落葬、祭祀的吉日,如上元節(農曆正月十五)、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祈圓節(農曆十月初十)等。但是,隨著當下的生活方式和節奏日益發生變化,人們逐漸淡忘了其它傳統祭掃吉日,而是集中在清明、冬至前往各大公墓祭掃,帶來城市交通擁堵、墓園人流爆棚、服務難以保障、安全隱患層出等問題。
為此,上海市殯葬服務中心及其所屬墓園積極倡導祭掃活動回歸傳統,傳承文明,在六大傳統祭掃吉日,開展各種有意義的公益主題活動。錯時祭掃聯動活動通過減免落葬費用、贈送鮮花及部分葬祭用品、開展特色禮儀服務等,取得了一定的錯時成效,尤其對清明、冬至祭掃高峰的人流和車流產生了較好的分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