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問題,揭秘瑞幸咖啡的發展之道

2021-01-11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關於瑞幸咖啡,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問題想問:瑞幸咖啡怎麼火起來的?已經實現盈利了嗎?跟星巴克相比怎麼樣?未來如何發展……本文作者提出了關於瑞幸咖啡的7大問題並進行了分析總結,與大家分享 。

這兩年來,網際網路領域沒有第二家像瑞幸咖啡這樣,發展得那麼快,一邊補貼虧錢一邊不僅不倒閉還能上市的公司了。

一、瑞幸咖啡還在虧嗎?

現在能看到截止2019年第三季度的數據,瑞幸咖啡整體淨虧損率已經一路下降至-34.5%,單就第三季度,收入增長很多,虧損下降,而且第一次做到了門店層面的盈利,說明瑞幸現在已經開始填坑了。

瑞幸咖啡在第三季度門店層面盈利了1.86億元,利潤率12.5%。門店層面盈利,通俗來講就是不計營銷廣告費用,單就咖啡本身,賣一杯咖啡的收入,減去製作咖啡的原材料成本,和門店的房租等成本,能夠賺錢了。第三季度,一杯咖啡的客單價上漲到了11塊3毛錢,成本是9塊7毛,這一塊六毛就是淨收入。

二、瑞幸咖啡是怎麼火起來的?

瑞幸咖啡火起來,不外乎3個原因,開店開的穩,人群找得準,補貼砸得狠。

1. 開店開得穩

從網上找了一張瑞幸咖啡截止2019年第三季度的開店數量,可以看到從2018年第三季度的1189家,到2019年第三季度的3680家,開店速度處於一個很快且穩定的上漲趨勢,平均每天大約要開7家門店。

重點在於穩,因為門店對於咖啡來說是基礎,瑞幸咖啡開門店不像共享單車那樣這幾個月投放幾千幾萬輛車,接下來幾個月就停止投放數量負增長,而是持續不斷的開店,在開店的基礎上才能保證獲取到更多的目標人群。

他們的目標是2021年底達到一萬家門店,說明這個開店速度還得持續兩年。

2. 人群找得準

瑞幸咖啡的核心目標客戶群體,可以概括為價格敏感、對咖啡口味感知不大的普通上班族。

價格敏感用戶,指的是家裡沒有礦的人,比如我,平常不會在吃喝上花很多錢,能接受一杯咖啡10塊左右的價格;咖啡口味感知不大的人群特徵,是平時不怎么喝咖啡,想提神了才喝咖啡,把咖啡的標籤遮住就喝不出區別的人;普通上班族,核心場景是在上班的時候,寫字樓周邊找咖啡店外帶或者外賣,不是像星巴克那樣點一杯咖啡坐一下午。這個目標客戶群體找的很準,因為中國的咖啡市場是紅海,普通上班族是現在咖啡喝得少、以後最有可能被養成和咖啡用戶習慣的一群人。有個統計顯示,中國人均每天才喝0.003杯咖啡,最多的荷蘭達到了人均2.5杯。這個數據雖然不一定對,但中國是一個喝茶的國度,很多中國人不怎么喝咖啡是事實。

3. 砸錢砸得狠

瑞幸咖啡砸的錢體現在3方面,一是快速開店的成本,前面寫了;二是給用戶的補貼,體現在持續不斷的1.8折、2.8折券;三是各種營銷,廣告投放,明星代言的費用。

之前的網際網路公司們早已證明了,只要補貼到位,用戶自然就會源源不斷地過來。當然補貼沒了之後用戶還在不在就另說了。

開店是基礎,目標人群是核心,砸錢是快速發展的催化劑。瑞幸咖啡的目標人群除了喝咖啡的人之外,還擠佔了原本喝速溶咖啡、奶茶、其他各種茶的市場,通過砸錢,開始培養這部分用戶喝咖啡的用戶習慣,這才是瑞幸咖啡銷量持續增長的關鍵所在。

三、瑞幸咖啡很難喝嗎?

很多人說瑞幸咖啡很難喝,不如星巴克。

不過咖啡口味這個東西,怎麼說呢,沒有絕對標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口味。而且美式、拿鐵、以及加了焦糖的拿鐵也都不一樣,很難放一起比。

我個人認為瑞幸咖啡確實難喝。我喝得比較多的是拿鐵,我覺得星巴克的口味雖說不是最好的一檔,但也算是不錯的。瑞幸的拿鐵有一股比較淡但又奇怪的酸澀味在裡面,屬於一口就能喝出差別的那種。就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咖啡品牌中,我的感覺星巴克中上,瑞幸的口味是最差的。以上僅代表個人看法。我這種喝拿鐵的人,在咖啡的鄙視鏈裡是處於低端的,一些比較專業的評測都是拿美式或者濃縮比的。

之前杭州有個咖啡口味的盲測,各個品牌的拿鐵遮住標籤,盲喝比口味。結果是肯德基的咖啡第一,星巴克倒數第二,瑞幸咖啡倒數第一。當然這種評測肯定有主觀性,不過結合這種評測和大眾的反饋來看,更多人認為瑞幸咖啡的口味不咋地。

事實上,難不難喝不是那麼重要,很多人誇大了咖啡口味的影響。瑞幸咖啡沒必要像網紅咖啡館那樣追求極致的口味,他的核心場景:上班、提神,對口味的要求並沒有那沒高,用戶反而對便利度和價格的要求更高。所以即使難喝,只要便宜又方便,不會影響大部分用戶的選擇。

四、瑞幸咖啡真的對星巴克有威脅嗎?

這是很多人對咖啡行業關注最多的一個問題,然而我覺得這是一個偽命題。

星巴克和瑞幸咖啡對門店的定位完全不同。星巴克開創了第三空間的理論,旨在通過門店的環境和氛圍打造,讓客戶在星巴克成為家和公司之外的第三個空間。說人話就是點一杯咖啡可以坐一個下午,所以星巴克的門店至少面積大,座位多,翻臺率非常低,平攤到一杯咖啡的價格自然也比較高。

星巴克一杯咖啡賣30到40塊錢,有相當一部分是門店自身的成本。雖然現在星巴克也在做專星送,不過門店的成本也是得分攤進去的。星巴克面向人群更多是經常喝咖啡的人群,那些不怎么喝咖啡的人,誰會沒事幹去咖啡店坐著呢。

除了星巴克外,COSTA、咖啡陪你、動物園咖啡等咖啡連鎖品牌,走得都是這個路子。

瑞幸咖啡主打的自提外賣的場景,他們的門店超級小,有的門店只有一個吧檯,甚至不能被稱作「店」。所以瑞幸的門店雖然多,但單個門店的成本低。瑞幸是在星巴克等連鎖店的包圍下,通過不同的門店模式,打開了一個咖啡自提外賣的新市場。

還有一點,瑞幸咖啡的門店都採取網際網路模式的自動化管理,用戶線上自助點餐,供應鏈也是純線上化調配,不像加盟的模式,這會大大減小瑞幸門店的管理和人力成本。因此對應到一杯咖啡的價格也低。瑞幸咖啡用券後不到15塊錢,和星巴克差了兩倍。

既然星巴克和瑞幸咖啡的定位不一樣,那麼瑞幸咖啡的競爭對手應該是誰?我根據我多年喝咖啡的經驗,總結出了目前咖啡市場各類玩家的整體情況,包括目標人群、口味、價格等多方面因素:

從中可以看到,是肯德基麥當勞,以及便利店的咖啡,才是瑞幸咖啡的最大競爭者。他們的目標用戶、核心場景、價格,與瑞幸咖啡的定位非常類似,都是針對上班族的自提,價格也都較低。

與肯德基們相比,瑞幸咖啡是比較有優勢的,體現在門店和品牌這兩方面。

首先門店,比起肯德基麥當勞,瑞幸咖啡門店多,而且都開在寫字樓附近。肯德基麥當勞大部分都開在商圈,寫字樓的門店密度不可能有瑞幸那麼大。比起便利店,雖說便利店到處都有,但便利店各家品牌不一樣,能賣現磨咖啡的便利店其實不多。你不知道你公司樓下的便利店能不能賣咖啡。在杭州,據我所知只有全家有湃客咖啡,其他都沒有。

然後是品牌,瑞幸咖啡的品牌通過先發優勢,早已讓人們知道他們是賣咖啡的。而很多人不知道肯德基麥當勞和便利店有咖啡,會以為這些賣的都是速溶咖啡,畢竟肯德基們的主營業務不在這。

對比一些私營的咖啡館,瑞幸和他們的差別就更大了。私營咖啡館大多都是衝著口味或者店面環境開的,是星巴克的競爭對手。門店位置多半也不是寫字樓,滿足上班族的場景只能通過美團餓了麼平臺點他們的外賣(其實咖啡外賣會影響口感的)。而且私營非規模化的模式,決定了價格不可能便宜。

能形成競爭關係的還有自動咖啡機,在一些公司裡會有。這種咖啡機做出來的咖啡味道更差,原材料也不一定新鮮,除了價格更便宜也沒啥好的。瑞幸現在也剛入局了無人咖啡機。

整體來看,瑞幸咖啡幾乎自成一個獨立的市場,並沒有和星巴克等任何咖啡店形成正面競爭。瑞幸除了味道差,在門店模式和布局上,比起競爭對手們都有一定的優勢。

五、瑞幸的門店能一直開下去嗎?

門店數量是瑞幸咖啡發展的基礎。如果說瑞幸的市場定位是他能發展至今的優勢,那開門店的數量和速度,則是瑞幸今後能否持續做大的關鍵。瑞幸的萬店戰略,是截止2021年底開一萬家門店,那麼瑞幸的門店能一直開下去嗎?

一個門店只能覆蓋周邊幾公裡的範圍,想要獲取更多用戶,只能靠不斷地開門店。從這一點上看,瑞幸咖啡並不是一個網際網路公司,而是實體產業。

我一直認為,網際網路的補貼模式不適合實體產業。網際網路補貼燒錢的邏輯,是因為網際網路的邊際成本很小。理論上,一個APP,服務1個人和一千萬人,成本是一樣的,所以需要通過燒錢搶到更高的用戶份額。

比如滴滴,作為一個純線上的打車平臺,要擴張市場份額,只有運營成本而沒有實體成本,所以用戶越多,平均每個用戶的成本就越低,滴滴自然會通過瘋狂補貼來搶佔用戶。

實體產業的不同在於,流量入口在線下,需要通過線下門店這類服務的實體才能獲取用戶。門店的擴張過程中,成本是按正比遞增的,也就是說市場份額越大,平均每個用戶的成本並不一定會低。實體產業如果用網際網路的補貼模式,用不好就會滿地雞毛,共享單車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共享單車的單車是流量入口,每一輛車都有實體成本。共享單車想要獲取更多的用戶,只有不斷地投放更多的單車,這樣雖然用戶多了,成本也會越來越高,更何況共享單車連盈利模式都沒找到。最終成本不斷增高,收入卻沒有增加,於是就一地雞毛了。

瑞幸咖啡和共享單車類似,不斷開新的門店,意味著實體成本不斷增長。目前瑞幸的虧損中,快速擴張的開店佔了一部分,未來某一天總得盈利,盈利意味著得控制成本,因此到時候門店擴張速度肯定會放緩。不過相對好的一點是瑞幸咖啡的門店成本不高,不會虧的那麼厲害。

六、瑞幸咖啡以後會漲價嗎?

除了門店,另外一個影響市場份額的因素就是價格。

各類優惠券扣減後的價格一直是瑞幸咖啡的優勢。我經常覺得瑞幸咖啡難喝,但一旦拿到一張1.8折或者2.8折券時,我會突然覺得這次這杯瑞幸咖啡還挺好喝的。那麼瑞幸價格的優勢會一直保持下去嗎?

目前各家咖啡的客單價,星巴克、costa這類連鎖咖啡館都是35-40這個範圍,肯德基、麥當勞、全家湃客大致是15-20這個範圍。瑞幸咖啡比肯德基這一檔還便宜幾塊錢,2019年第三季度瑞幸咖啡的平均售價是11.3元,前兩個季度甚至是10元以下。

同期的利潤率是12.5%。這個利潤率雖然已經是瑞幸咖啡的新高,但是在咖啡行業中還是不算高。我查了一下星巴克的利潤率,2019年第四季度大致是16%左右(數據來源於百度)。如果瑞幸咖啡想要達到星巴克的16%左右的利潤率,那客單價大致得漲到15塊錢左右。15塊比現在會有微漲,但還是屬於最便宜的一檔。按照瑞幸2019年來客單價不斷提升的趨勢,我覺得接下來應該還會繼續漲價(其實漲價就是減少低折扣優惠券),減少補貼,提高利潤率。

假如瑞幸接下來最低只有4.8折的券,每杯咖啡12-15塊錢左右,那個時候用戶會因為漲價流失嗎?我個人認為,可能一部分平時不喝咖啡,只是被1.8折券吸引過來的用戶會流失,重新喝起奶茶、速溶咖啡。而平時在喝咖啡,或者已經被培養出喝咖啡習慣的用戶不會流失,畢竟就算漲到15塊錢,還是行業內的最低價。

七、瑞幸咖啡還能火幾年?

整體分析下來,瑞幸並不像很多人說的那樣,只依靠燒錢補貼吃棗藥丸。瑞幸咖啡目前的問題是通過補貼持續開門店的成本比較高,而他的目標人群定位、門店模式和價格在行業內都是有一定優勢或者沒有正面競爭的,口味稍差但是影響不大。

瑞幸咖啡現在還持續在虧損,虧損主要在開門店和營銷推廣費用上,而門店層面的收入在持續增長。瑞幸咖啡如果想要很快開始盈利,事實上不難,只要做到漲價和放緩開門店速度就可以。放緩開門店減少在門店成本上的持續虧損,新用戶獲取速度放緩,但老用戶依舊能維持,畢竟現有的門店又不會關;漲價到15塊一杯,提升利潤率,價格在咖啡行業中依舊是最低的一檔。

至於漲價後有多少用戶會留在瑞幸,這是唯一不確定的地方。瑞幸對用戶的補貼是一個策略,在中國人很少喝咖啡的背景下,希望有更多之前和速溶咖啡、奶茶的用戶,會通過補貼而養成用戶習慣,等未來價格上漲之後,這些用戶能繼續留在瑞幸。這部分用戶越多,未來瑞幸的基本盤就越大,盈利自然就不在話下。

所以我個人還是比較看好瑞幸咖啡的,等補貼過後,未來還是可以成為一個經營穩定的連鎖咖啡館。更何況,瑞幸咖啡是上市公司,2019一年股票漲了很多,資本看好不是沒有道理。

#專欄作家#

潘帕斯雄鷹,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進擊、踩坑中的產品狗一枚,關注網際網路,寫過小說,看過哲學。簡書:潘帕斯雄鷹。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經典案例之瑞幸咖啡營銷策略的成功之道
    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傳統媒體投放有著巨大的作用,但是新媒體精準快速營銷也有很重要的作用,那麼如何平衡兩者的關係和做策略確定是很重要的。市場以27% 的速度在增長,但是民眾的消費習慣尚未養成,這個時候瑞幸為什麼選擇這樣的營銷策略並呢。
  • 實行品牌向上發展,瑞幸咖啡雙管齊下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實行品牌向上發展,瑞幸咖啡雙管齊下 儘管國內咖啡品牌眾多,但通過新型營銷模式,現在的瑞幸咖啡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咖啡品牌。從咖啡開始,今天的瑞幸咖啡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成立以來,瑞幸咖啡就一直致力為客戶提供更高品質的服務。
  • 瑞幸咖啡,復活?
    從創立到2019年5月上市,瑞幸咖啡僅用了18個月;如今,又一輪18個月過去,經過了暴雷、退市風波的瑞幸,卻出人意料地活了下來,而且活得還不錯,厚乳拿鐵、小隕石們依然是白領辦公桌上的下午茶。 瑞幸「自救」的秘密,到底是什麼?
  • 瑞幸咖啡的三大未解之謎
    瑞幸咖啡聲稱要顛覆星巴克,而其在一系列營銷活動後,接下來的路數卻讓作者有點不懂,來看看作者眼中的瑞幸咖啡三大未解之謎。瑞幸咖啡是今年上半年一個繞不過去的品牌營銷案例,創始人錢治亞號稱花10個億來教育市場,培養用戶習慣,還打出了顛覆星巴克的旗號。一大堆的市場動作下,瑞幸咖啡的思路開始有些迷幻,除了顯示自己有錢外,瑞幸咖啡還做出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動作,比如強推APP,比如近期的碰瓷公關,甚至其市場邏輯也難以自圓其說。
  • 瑞幸咖啡的「人事兒」
    1月6日晚,社交平臺曝出《關於罷免郭瑾一瑞幸咖啡董事會主席和CEO的請求信》,瑞幸咖啡七位副總裁、所有分公司總經理和核心業務總監總共24人籤字畫押,要求罷免現任董事長郭謹一。 瑞幸咖啡剛剛經歷了一番煉獄,被曝虛假交易22億人民幣後,瑞幸咖啡面臨國內外多項調查,管理層充滿動蕩,但並沒有陷入破產倒閉的境地。
  • 瑞幸咖啡:成於資本,敗於內鬥?
    投稿來源:異觀財經瑞幸咖啡一直都是輿論的「寵兒」。瑞幸咖啡創立之初,通過社交分享的裂變方式,大手筆燒錢補貼,以獲取用戶。通過「碰瓷」星巴克博取眼球,吸引輿論關注。瑞幸咖啡在資本助推下,在IPO道路上一路開掛,成立一年多就登錄美股市場,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耀眼程度甚至超過拼多多,也贏得瑞幸咖啡短暫歷史中的「高光時刻」。
  • 瑞幸咖啡,復活了?怎麼做到的?
    來源/IT時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站、瑞幸官網、財經等編輯/鍾瑩曈瑞幸咖啡,曾一度是全球資本市場的一個奇蹟 —— 從成立到上市不過18個月,創造全球最快IPO記錄,被美國媒體InvestorPlace評為「2020年最佳股票」,被譽為中概股的驕傲
  • 瑞幸咖啡:對商業本質缺乏敬畏之心的危險遊戲
    瑞幸的危險在於它從一出生就不是對商業本質具有敬畏之心的產物,而是在資本催生下,以上市變現為目的的一個金融產品。它以咖啡連鎖作為載體,以快速增長的市場數據為表象,構建了又一個擊鼓傳花的資本遊戲。在藉助資本快速膨脹的身軀之下,瑞幸並沒有形成一個真正穩定、可持續的咖啡市場。1關注瑞幸咖啡有一段時間了,但一直沒有去親口品嘗過。
  • 瑞幸咖啡 還有詩和遠方嗎?
    正因為如此,哪怕瑞幸咖啡被爆出誠信問題,消費者粉絲並未離去,而是堅挺如昨。有關數據顯示,目前瑞幸咖啡位居全國品牌前30名內,APP註冊用戶超5000萬,活躍的微信服務號粉絲超2000萬。「亡羊補牢,猶未晚也。」瑞幸咖啡在消費群體、經營模式與產品服務等等方面的匠心獨運,適應了市場需求。
  • 瑞幸咖啡上市花了多久?瑞幸咖啡上市歷程一覽
    綜投網(www.zt5.com)4月3日訊   美東時間4月2日晚間,瑞幸咖啡股價暴跌開盤後,瑞幸咖啡股價就觸發熔斷機制,在20分鐘內連續三次觸發熔斷。截至發稿,瑞幸咖啡共計在盤中六次暫停交易,跌幅68%。  那麼,瑞幸咖啡上市時間多長時間?  一路狂奔,運營18個月即上市  從2018年1月1日瑞幸咖啡試運行,到2019年5月份正式上市,瑞幸咖啡刷新中國企業近期赴美上市的最快速度,可以說是資本的寵兒。
  • 從「民族之光」到「民族之殤」,瑞幸咖啡究竟錯在了哪?
    一、一杯咖啡的暖與冷如果用一句話,總結瑞幸咖啡的興衰始末,那麼:其崛起之快,爭議之大,熱度之高,暴雷之響,懲罰之巨,影響之壞,在中國企業史上,前所未有。從2018年成立到2019年5月17日,瑞幸咖啡18個月上市的記錄,以及兩年內拓展4500家門店的神話,在趕超星巴克的大勢下,引得萬千關注——彼時,瑞信被稱作「民族之光」。瑞幸咖啡在巨量投放下,也一度成為媒體大肆吹捧的對象。甚至,當時衡量一家媒體的商務水平,有著獨到的瑞幸標準——沒有瑞幸廣告投放的媒體,不配稱為一流。
  • 瑞幸咖啡上演「逼宮」 三個男人一臺戲?
    1月7日,知情人士向新京報記者透露,這場內鬥,或許與陸正耀的創業項目要挖角有關。據了解,陸正耀正在操作共享空間的相關項目,有社交網絡傳出的聊天對話顯示,陸正耀有意把瑞幸咖啡的技術團隊挖過去。但這一操作,遭到郭謹一的制止,隨後有了如今的「逼宮」大戲。陸正耀挖角未果?1月7日,知情人士向新京報記者透露,這場內鬥,或許與陸正耀的創業項目要挖角有關。
  • 實探20家咖啡店,發現星巴克、瑞幸、7-11咖啡的秘密
    他們自己做咖啡用的豆子,我用報表數據算了一下,存貨周轉天數大概是127天。也就是說,豆子烘出來之後,平均要經過4個月才賣掉。瑞幸的咖啡豆新鮮度究竟是更好還是更糟呢?瑞幸的口號是「專業咖啡新鮮式」。瑞幸自稱,只用新鮮烘焙的阿拉比卡豆作原料,已過最佳賞味期的咖啡豆直接報廢。這是不是用於營銷的廣告之詞呢?從財報披露的數據上看,我認為他們沒有說謊。
  • 瑞幸上市,一場和咖啡無關的資本遊戲
    2018年6月之前,還沒講好故事的瑞幸首先進行了六輪債權融資,到第七輪才正式引入天使輪股權融資。  這樣做的好處是保護了債權人,也就是幕後操盤手「鐵三角」的利益。因為一旦到了破產清算的時候,這部分債權需要優先償還。顯然,從公司成立之初股東們心裡想的就不光是能贏多少,而是輸了怎麼辦的問題。  除此之外,瑞幸在融資的過程中,還引入了融資租賃的模式。
  • 從「民族之光」到「民族之殤」,瑞幸咖啡究竟錯在了哪? ​
    一、一杯咖啡的暖與冷如果用一句話,總結瑞幸咖啡的興衰始末,那麼:其崛起之快,爭議之大,熱度之高,暴雷之響,懲罰之巨,影響之壞,在中國企業史上,前所未有。從2018年成立到2019年5月17日,瑞幸咖啡18個月上市的記錄,以及兩年內拓展4500家門店的神話,在趕超星巴克的大勢下,引得萬千關注——彼時,瑞信被稱作「民族之光」。
  • 瑞幸咖啡騙局「終於」玩不下去 其之不幸是誰之大幸?
    原標題:【見解】瑞幸咖啡騙局「終於」玩不下去 其之不幸是誰之大幸?   瑞幸咖啡的騙局,「終於」玩不下去了。
  • 比咖啡還提神的「宮鬥大戰」,瑞幸咖啡還能好好賣咖啡嗎?
    沒想到,熬過了2020,2021年新年開端,瑞幸咖啡再度被攪渾。 近日,瑞幸咖啡傳出驚天大瓜,多位高管籤署聯名信,要求罷免現任董事長兼CEO郭謹一。
  • 鬥歸鬥,但別影響我喝瑞幸咖啡
    剛剛回歸平靜的瑞幸咖啡,再一次因為醜聞事件出圈。1月6日,瑞幸咖啡31名高管聯署籤名了一份「請求信」。瑞幸咖啡7位副總裁、所有分公司經理和核心部門業務總監聯名要求罷免現任董事長兼CEO郭謹一。隨後不久,郭謹一發布全員信稱,舉報信是在2021年1月3日陸正耀、錢治亞等組織並主持起草,部分當事員工不明真相,被裹挾籤字。
  • 瑞幸咖啡能涅槃重生嗎?
    企業誠信出了問題,絕不可能打造出有價值的百年老店,遲早會被市場拋棄。從今年4月份曝光財務造假,到經過海內外監管部門多次調查與處罰後,相信瑞幸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在資本市場上,瑞幸臉上無光,讓人敬而遠之,但戳破光怪陸離、似真似幻的泡沫,重新回歸做好咖啡的初心,瑞幸未必沒有翻身機會9月22日,市場監管總局通報了對瑞幸咖啡的行政處罰,瑞幸咖啡(中國)有限公司及協助其造假的40多家涉案公司機構被罰共計6100萬元。
  • 瑞幸咖啡「堅守」賽道保存量 對傳統咖啡店的啟示是什麼
    2020-06-24 11:43:20 來源:證券日報 咖啡新零售這條賽道充滿了諸多變數。前有瑞幸咖啡自曝財務造假,現有連咖啡在北京、上海大量關店。這些近年來成長起來的咖啡新零售企業似乎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