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NADIA DRAKE
新發現的雌性捕鳥蛛具有微亮藍色的步足,而雄性的則是暗淡的棕褐色。
攝影:RANIL P. NANAYAKKARA
在斯裡蘭卡的家園裡,這種捕鳥蛛的雌性成員不但一身絨毛,還閃著微亮的鈷藍色光澤,大到可以輕鬆抱住一個甜甜圈。
科學家在一片相對孤立的西南部雨林裡找到這一新物種,這片雨林被多個茶園和橡膠種植園包圍著。它們生活在布滿蛛絲的管狀地洞裡,爬行快速,且具有攻擊性,專門捕食途經洞口的昆蟲。相比於其他捕鳥蛛,它們13釐米長的足展不算大,步足上的鈷藍色也算不上耀眼,但已然令人稱奇。實際上,正是這時髦的鈷藍色吸引了生物學家Ranil Nanayakkara的注意,他當時就認為這可能是一種新面世的蛛形綱動物,如今它們被命名為「Chilobrachys jonitriantisvansicklei」。
「我們第一眼看到它時,簡直驚呆了,完全語無倫次。」Nanayakkara回憶道,「而雄性的體型要小一些,而且是不起眼的棕褐色。」
C. jonitriantisvansicklei捕鳥蛛是斯裡蘭卡境內Chilobrachysgenus屬的第二個物種;第一個是通體棕褐色的C. nitelus,還是在126年前確認的。在鄰國印度,與其近緣的Chilobrachys屬捕鳥蛛就有二十多種,但大多都是棕褐色,只有數種顯得較為別致。
來自斯裡蘭卡凱拉尼亞大學的Nanayakkara非常擅長捕捉蜘蛛,他是在2015年的一次探險中收集到一些外觀微亮的蛛形綱動物,隨後花了兩年時間把它們和已知的Chilobrachys屬蜘蛛進行比較。最終他總結出,這種蜘蛛非常特別,他和同事將研究成果發表在《英國捕鳥蛛學會》期刊上,並以樣本捐贈者Joni Triantis Van Sickle的名字命名這一新物種。
該發現充分展現了斯裡蘭卡野生動物的多樣性,這裡一定還有很多種蜘蛛等待著人們去發現。
豐富系譜圖
雖然來自斯裡蘭卡的「Chilobrachys jonitriantisvansicklei」確為新物種,但仍需要更深入的基因研究來確定它在系譜圖中的位置。
「我贊同這是一個新物種。」澳大利亞昆士蘭博物館的蛛形綱動物類館長Robert Raven說道,「但我們已知包括C. andersoni在內的部分蜘蛛分布廣泛,那麼新物種是否有可能在印度分布?這也需要進一步研究確認。」
基因測序將幫助我們進一步確認該物種的獨特性;而多途徑的深入分析將幫助我們理解該物種的演化過程和物種保護策略。Raven提醒稱,像斯裡蘭卡這樣具有高度生物多樣性的地方通常會呈現出種群規模小型化的現象,甚至比科學家預計得還要小。
所以目前,科學家尚不清楚C. jonitriantisvansicklei是特別稀有還是僅遭到外界威脅,然而斯裡蘭卡很多種類的蜘蛛都屬於瀕危之列。
蜘蛛家園
Nanayakkara已不是第一次對斯裡蘭卡棲息地中採集的捕鳥蛛進行識別並確認新物種。
2013年,他介紹了一種新發現的、大規模樹棲的捕鳥蛛,名為「Poecilotheria rajaei」。這種捕鳥蛛身披華麗的對稱幾何圖案,其足展足以覆蓋人的面部,因此在媒體報導時又被稱作「老虎蜘蛛」。
正如斯裡蘭卡國家基礎研究所的Suresh Benjamin所言,這種大型蜘蛛都能在野外這般隱匿,又何況如今發現的新蜘蛛呢?!斯裡蘭卡是生物多樣性的明星國度,科學家從其1948年獨立以來,所發現的新物種也只是佔到一小部分。
他舉例稱,該國已確認的593種蜘蛛中,108種是在過去20年裡確認的。唯一已出版的《斯裡蘭卡蜘蛛指南》還是100多年前的事。
也就是說,我們將新認識更多來自斯裡蘭卡的蜘蛛。
「我們在過去幾年裡開展了不少野外考察工作。」Benjamin介紹道,「結果顯示,斯裡蘭卡的森林地帶蘊藏著大量待發現的蛛形綱動物。」
(譯者:清泉石上流)
來源:國家地理中文網(官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