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蜜蜂喜歡特定波長範圍的藍色螢光

2020-12-05 有隻寵物

【寵物:蜜蜂喜歡特定波長範圍的藍色螢光】

來自俄勒岡州立大學和明尼蘇達大學聖保羅分校的一組科學家發現,在430- 480納米範圍內發出的藍色螢光讓野生蜜蜂興奮不已。

螢光燈是指螢光物質吸收紫外線或其他低波長的輻射,然後立即以高波長可見光的形式發出。和人類一樣,蜜蜂有三色視覺:它們眼睛裡有三種感光器。人類和蜜蜂都有藍色和綠色的受體,但第三種是紅色的,而蜜蜂的第三種是紫外線。花朵鮮豔的顏色和圖案——其中一些只有通過紫外線才能檢測到——是一種幫助授粉者如蜜蜂找到花蜜的方法,花蜜是植物產生的一種富含糖分的液體。

蜜蜂從花粉中獲取花蜜和蛋白質,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它們把花粉從花的雄性花葯轉移到雌性的柱頭上。俄勒岡州立大學物理系的奧克薩娜·奧斯特羅弗霍瓦博士和他的同事在早期研究的基礎上,開始研究綠色螢光是否像藍色一樣對蜜蜂有吸引力。他們還想知道,是否所有的藍色螢光波長都具有同樣的吸引力,或者吸引力傾向於藍色範圍的綠色或紫色邊緣。

在野外條件下,提供了使用各種野生蜜蜂的機會,研究小組設計了一系列捕蜂陷阱(非螢光和陽光下的螢光)。在不同的條件下,不同的景觀背景顏色,藍色螢光捕集器被證明是最受歡迎的滑坡。科學家們分別使用420到480 nm波長和510到540 nm波長的日光誘導螢光,研究了用於選擇性刺激藍色或綠色光感受器的陷阱的反應。

他們發現綠色光感受器類型的選擇性激發與藍色相比不具有吸引力。Ostroverkhova博士說:「當我們選擇性地突出藍色光感受器類型時,我們發現蜜蜂更喜歡在430- 480納米範圍內的藍色螢光,而不是在400-420納米範圍內的藍色螢光。」發表在《比較生理學雜誌A》上的研究結果是評估和控制蜜蜂數量的有力工具——例如,如果農民需要在數周內吸引大量蜜蜂來完成農作物授粉的話。

還以為蜜蜂只要是有花粉的花都喜歡呢,原來它們還要挑顏色的。

相關焦點

  • 螢光蛋白種類和螢光蛋白標記技術
    多色GFP變體:將接近GFP生色團的Thr203突變為Trp後,可以將激發光和發射光的波長均增加20nm,再進一步改造為黃色螢光蛋白EYFP。如果將GFP生色團中的Tyr66突變為His後得到藍色和青色螢光蛋白變體BFP/CFP。這些變體或存在光漂白現象,或螢光強度不高,或對pH變化敏感等缺陷,需要進一步的改進優化。
  • 哪些是靠譜的紅色螢光蛋白?
    研究者通過一系列突變得到各種不同波長的突變體,大大豐富了螢光蛋白的家族成員。如此大量的螢光蛋白使得其在蛋白質分子標記和細胞內示蹤等方面得到了大量的應用。 在紅色螢光蛋白發現以前,GFP 雖然能幫助生物科學家解決一些問題,但由於其發射光譜僅僅局限在 440-529 nm,細胞內成像時背景較高,不能夠解決活體生物皮下更深的螢光標記問題。
  • 特殊波長LED燈泡設計 降低昆蟲趨光性
    傳統燈泡發出的光線,尤其是LED燈泡發射出的藍色波長,對多種昆蟲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來自南加州大學的科學家已經研製出了一種發射更少藍色和綠色波長的LED燈泡,對飛蛾和其他昆蟲的吸引力下降了20%。燈光吸引成群昆蟲圍繞的時代即將成為過去。
  • 新型螢光蛋白可用於活細胞觀察
    螢光蛋白是由很多能產生五彩斑斕的海洋動物產生的,包括綠色螢光蛋白,黃色螢光蛋白,紅色螢光蛋白,橙色螢光蛋白等,這些螢光蛋白有些來自水母,有些來自珊瑚,近年來分子生物學家門從中提取出了很多種螢光蛋白及它們的基因,並用基因工程建立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發光特性的螢光蛋白。
  • 今兒細聊一下螢光蛋白
    那麼接下來,我們來一起看一下螢光蛋白的發展歷史吧。       螢光的原理:電子吸收能量從基態躍遷至第一電子激發態,通過內轉化的方式到達第一電子激發態的最低態,之後躍遷至基態,以光的形式釋放能量,產生螢光。由於激發和發射之間能量的損耗,因此,發射波長比激發波長更長。
  • 簡述螢光蛋白
    早在螢光蛋白發現之前,免疫偶聯螢光標記、化學螢光染料直接標記等技術已廣泛應用於生物分子的研究中。而螢光蛋白的發現及後續改造,為生命科學基礎研究提供了更為完善和系統的標記工具,為探索活細胞中微觀生命的活動規律創造了機會,推動了人們對生命進一步的認識。
  • 開花植物如何吸引蜜蜂?花瓣的納米級不規則結構是關鍵
    對於很多植物來說,繁殖必須依賴中介載體——例如蜜蜂採集花粉後傳給同類植物。但蜜蜂是如何尋找花朵?新近一期的《自然》雜誌,報導了英國劍橋大學的西爾維亞·維尼奧利尼(Silvia Vignolini)和貝弗利·格洛弗(Beverley J.
  • 螢光增白劑,你真的了解嗎
    螢光增白劑的分子結構主要由一個含芳環的連續共軛體系和一個或多個取代基組成,特殊的化學結構使其能吸收光線中肉眼看不見的紫外線,再激發出肉眼可見的螢光(通常為藍色或藍紫色),這種螢光能彌補帶有微黃色的白色物體反射光中藍色光的缺失,使藍色波段的反射光得到增強,讓肉眼看到白色物體的白度和亮度都有所提高,彩色物體的鮮豔度更加明亮悅目。
  • 科學史梳理:綠色螢光蛋白|下村修|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
    他們發現,水母發光蛋白存在於水母的發光器官中,它與細胞內的鈣離子結合後分解變成脫輔水母發光蛋白和氧化螢光素,發出藍色的光(特徵峰波長是460nm)。但這卻與水母本來發出的綠光顏色不同,水母的發光機理一定還與別的物質有關。做了這樣的預測之後,下村他們開始收集精煉更多的水母蛋糕。幾個月後,他們終於成功地分離提取出了綠色螢光蛋白質GFP,原來是水母發光蛋白與GFP形成了複合體的緣故。
  • 7倍靈敏度、螢光顯身手:顯微技術迎來新跨越
    更大範圍 更小相位變化由於單個細胞幾乎是半透明的,因此顯微鏡照相機必須能探測到穿過部分細胞的光線的極其細微的差異。這些差異被稱為光的相位。相機圖像傳感器則受到它們能檢測到的光相位差的限制,即動態範圍。「為了使用同一圖像傳感器看到更詳細的信息,我們必須擴大動態範圍,這樣就可以探測到更小的光相位變化。」
  • 看那黑暗中的螢光
    而最新的研究則發現,鴨嘴獸的皮毛原來還有生物螢光——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它們會發出藍綠色的光。經過紫外線照射,鴨嘴獸腹部的皮毛髮出了螢光| 參考資料[1]一些魚類、鳥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等都有生物螢光,但這在哺乳動物身上一直比較少見。
  • 螢光蛋白的選擇指南
    選擇一個成功的螢光蛋白標籤,需要遵循以下原則:首先,所選螢光蛋白能夠高效表達,並且具有較高的螢光強度,以避免細胞自發螢光的幹擾;第二,所選螢光蛋白應具有足夠的光穩定性;第三,考慮所選螢光蛋白是否能形成二聚或多聚體,及其寡聚化對實驗結果的影響;第四,所選螢光蛋白最好對會造成實驗誤差的環境因素不敏感;第五,在需要多種螢光蛋白的標記實驗中,應儘量避免它們之間激發發射光譜範圍重疊造成的幹擾(Shaner et
  • 看不見的螢光蛋白
    Shu等,《科學》) 早在十多年前,螢光蛋白質便已點亮了生物學實驗室——它們通過發光作為對每件事物的響應,包括細胞內部基因表達、炭疽和其他生物戰介質的存在。然而最有用的螢光蛋白質卻可能是你無法看見的。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合成出了一種能夠釋放紅外線的螢光蛋白質。
  • 蝴蝶蜜蜂眼中的花,比我們看到的驚豔,不信看看
    蜜蜂喜愛藍色和黃色,對含類黃酮的白色也喜愛;甲蟲一般對顏色的感覺能力差,喜趨往暗淡色、 奶油色或綠色的花朵;蝶類喜紅、紫等鮮豔的顏色;蛾類喜紅、紫、淡紫和白色;蠅類喜暗淡色以及棕色、紫色或 綠色;胡蜂喜棕色。沒有人能夠確認昆蟲眼中的世界,不過肯定跟我們眼中的很不一樣。
  • 螢光材料為何測色準確性低?
    對於螢光物體測色的問題,實質是:用「為測量非螢光物體而設計的儀器」來測量螢光物體出現了儀器間數據差異。二、什麼是螢光:要了解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還要了解螢光的本質和分類:螢光 nuorescence某些物質被某一波長或波段的輻射照射後,所發射出的不同於照射波長的光,稱為螢光。
  • 我們對新型的螢光蛋白 CagFbFP滿懷期待!
    然而現在,來自莫斯科物理和技術研究所的生物物理學家與來自法國和德國的科學家一起創造了一種新的螢光蛋白。除了在紫外線和藍光照射下發光外,這種新分子非常小,在高溫下穩定。螢光顯微術是一種依靠激發螢光來研究活組織的方法。在暴露於特定波長的雷射輻射之後,一些蛋白質發射不同波長的光。這種誘發的"發光"可以使用特殊的顯微鏡進行分析。研究人員通過基因工程將這種螢光蛋白附加到其他蛋白上,使後者在顯微鏡下可見,並觀察它們在細胞中的行為。此外,長時間暴露(在激發光下)會加熱螢光蛋白如GFP等,縮短它們的可見壽命。
  • 螢光蛋白:帶你進入不一樣的視界
    本文就螢光蛋白的發現、分類、理化性質和基本應用進行歸納總結。染色和標記是細胞生物學研究常用方法。早在螢光蛋白發現之前,免疫偶聯螢光標記、化學螢光染料直接標記等技術已廣泛應用於生物分子的研究中。而螢光蛋白的發現及後續改造,為生命科學基礎研究提供了更為完善和系統的標記工具,為探索活細胞中微觀生命的活動規律創造了機會,推動了人們對生命進一步的認識。
  • 「小毳談」魚中寶石螢光仙子
    在曼妙的海洋裡,具有螢光色的生物很多很多,繽紛的珊瑚,炫麗的珊瑚魚,螢光色在它們身上已經是很普通很常見的色彩,不過在淡水魚中具有螢光色的魚兒卻是少之又少,今天我們就說一下淡水魚中具有螢光色的螢光仙子們。
  • 一種新型基於螢光蛋白的生物探針
    基於螢光蛋白的生物探針是目前揭示生物體內離子和小分子濃度,以及生物信號網絡的強有力工具。儘管近些年科學家陸續進化出個別基於紅色螢光蛋白的生物探針,大部分現有的生物探針依然只能發出綠色或者黃色螢光。由於黃綠色螢光蛋白激發和發射波長過於靠近,很難實現雙通道螢光監測。
  • 老城區菜市場常有蜜蜂「光顧」,檔主笑言「是寵物不蜇人」
    老城區菜市場常有蜜蜂「光顧」,檔主笑言「是寵物不蜇人」金羊網  作者:徐煒倫  2020-11-04 文/圖/視頻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徐煒倫近日,越秀區共和西路有街坊向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報料,附近的菜市場有多個菜檔常有不少蜜蜂在菜花上採蜜,但菜檔檔主和街坊對此都習以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