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紐幾內亞島又稱伊裡安島,是太平洋第一大島嶼和世界第二大島嶼,僅次于格蘭陵島。紐幾內亞島是馬來群島東部島嶼,位於澳大利亞以北、太平洋以西、赤道南側。西與亞洲的馬來群島毗鄰,南隔阿拉弗拉海和珊瑚海與澳大利亞大陸東北部相望。然而,有趣的是這個島嶼齊刷刷地以東經141°線為界,以東為獨立的國家巴布亞紐幾內亞,以西為印度尼西亞的巴布亞和西巴布亞兩省。
那麼,78萬平方公裡的紐幾內亞島何以一分為二成為兩個國家呢?
起初,紐幾內亞島一直與世隔絕,幾乎未與外界有過什麼往來。可是,自新航路開闢以後,列強們先後來到這個島嶼。1511年遠洋航海的葡萄牙人率先發現了這個島嶼,並佔領了這個島嶼。不過,後來葡萄牙實力不濟荷蘭人,在1828年荷蘭人佔領了紐幾內亞島的西半部。而且現在印度尼西亞的大部分領土,從那個時候開始就成為了荷蘭人的殖民地。
1883年,法國殖民者也看好了這個地方,便佔領了紐幾內亞島的東部。緊接著1884年,德國也來到紐幾內亞島,佔領了東北部,東南部卻被英國控制。到了1906年,不知道英國抽了什麼風,竟然把紐幾內亞島東南部的管轄權給了澳大利亞。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借著歐洲大陸亂套之時,澳大利亞就趁此機出兵紐幾內亞,搶奪了德國在紐幾內亞島所控制的區域。
然而,一戰後的國際聯盟承認了荷蘭在紐幾內亞島西部的控制權和澳大利亞在東部的控制權。可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日本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部搶奪了荷蘭和澳大利亞的管轄權。
二戰後的聯合國經過了幾場會議磋商,決定還維持了一戰前的狀態,也就是說紐幾內亞島的東部地區還交由澳大利亞託管,西部地區還讓荷蘭管理。
但是在1945年印度尼西亞宣布獨立,到1949年荷蘭只好同意歸還印度尼西亞的主權,但對紐幾內亞島的西部地區,荷蘭仍是不想還,還要自己控制。印度尼西亞也一直在謀求紐幾內亞島西部的管轄權。
1949年,澳大利亞給紐幾內亞島的東部地區命名為巴布亞紐幾內亞領地,把它劃為澳大利亞下轄的一個行政區。也就是說這時的紐幾內亞島,事實上已被荷蘭、澳大利亞所控制。
1957年,聯合國拒絕印度尼西亞與荷蘭關於紐幾內亞西部地區的談判,印度尼西亞一氣之下,對境內的荷蘭企業採取了一系列強制措施,還關閉了荷蘭在各地的領事館。1962年,印度尼西亞軍隊在蘇聯的支持下進入西部,1963年,印度尼西亞正式宣布接管這一區域。
1973年,澳大利亞託管的紐幾內亞東部地區,自治獨立風潮此起彼伏,於是澳大利亞同意了其內部自治。到1975年便允許其全面獨立。這樣,巴布亞紐幾內亞得以正式獨立,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於是,這個太平洋第一大和世界第二大的島嶼,便一分為二,並以東經141°線為界,西部歸印度尼西亞,東部歸巴布亞紐幾內亞。兩國所控制的領土與當年被殖民統治時期的別無二致。
至此,大家就都看明白了,這個島嶼之所以會分屬兩個國家,主要是因為當年的殖民統治者在這裡的利益爭奪造成的。一國控制東,一國控制西,使紐幾內亞島長期處於東西分治狀態,而且在兩國的統治過程中,都禁止居民到邊境地區居住,東西兩部分的居民少有接觸來往,時間長了就形成各自特點,加上最終東西兩地獨立的時間不一樣,形成兩個國家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