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自考《危機管理》練習題及答案
多項選擇題:
1、下面哪些不是突發事件的主要特點?(AC)
A、信息的充分性 B、突發性 C、高度確定性 D、緊迫性
2、應急管理工作內容概括起來叫做「一案三制」,其中「三制」是(ACD)
A、應急工作的管理體制 B、應急預案
C、運行機制 D、法制
3、2008年以來,浙江有兩起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是(CD)
A、口蹄疫 B、B肝 C、麻疹 D、手口足病
4、科學技術是處置突發事件的依靠,這就要求(ABCD)
A、要有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
B、要提高公眾的安全意識和防災救災知識水平
C、需要得到各方面專家的智力支持
D、必須配備必要的裝備、設備、器材、工具
5、現行的突發事件應對的體制、機制和制度存在的不足有(ABCD)
A、應對突發事件的責任不明確
B、統一協調、靈敏應對突發事件的體制沒有形成
C、應對突發事件能力不夠強,危機意識不夠高
D、依法可以採取的應急處置措施不充分、不得力
6、《突發事件應對法》有關預防和應急準備的制度,包括(ABCD)
A、規定國家建立重大突發事件風險評估體系
B、建立了處置突發事件的組織體系、應急議案體系
C、建立突發事件監測網絡、預警機制、信息收集報告制度
D、建立了社會大眾學習安全知識,並參加應急演練的制度
7、最小代價原則的要求包括(ABCD)
A、前提是保障人的生命健康優先權
B、要把對自由權和財產權的損害控制到最低的限度
C、堅持常態措施用盡原則
D、要把對正常的生產、學習、工作和生活秩序的影響控制在最小範圍
8、下面說法正確的是(ACD)
A、綜合協調包括政府的協調和辦事機構的協調
B、分類管理是按照突發事件的不同特性實施相應的管理
C、分級負責是指突發事件應對工作由不同層級的政府負責
D、任何突發事件都必須要堅持屬地管理為主
9、建立信息報告機制包括(ABCD)
A、建立應急報告制度 B、建立舉報制度
C、建立信息分析制度 D、建立信息發布制度
10、制訂重建工作計劃的基礎是建立信息庫,具體包括(ABCD)
A、歷史上有關災情的報告、文字記載、相關資料
B、災後的評估報告、為災區所收集的資料、信息的儲存、數據參考
C、在救援階段的資料、信息、報告
D、國際救援機構提供的報告
11、制訂重建計劃的內容應當是一個比較全面的工作計劃,它涵蓋了社會生產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ABCD)
A、教育衛生系統 B、社會服務體系 C、社區建設與服務 D、旅遊產業
12、通過安全文化建設,使廣大群眾形成了哪些觀念?(ABC)
A、以人為本 B、安全是最大效益
C、安全工作,人人有責 D、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同等重要
13、下面哪些選項是生產安全事故的預防環節?(ABCD)
A、倡導安全文化,強化安全意識。
B、健全安全法制,貫徹「依法治安」方略。
C、強化安全責任,落實責任制。
D、推動安全科技進步。
14、事故現場救援的基本要求有哪些?(ABCD)
A、立即組織營救受害人員,組織撤離或者採取其他措施保護危害區域內的其他人員。
B、迅速控制事態,防止事故影響範圍繼續擴大,並測定事故的危害區域、危害性質及危害程度。
C、消除危害後果,做好現場恢復。
D、查清事故原因,評估危害程度。
15、傳染病的流行有哪些基本環節?(ABC)
A、傳染源 B、傳播途徑 C、易感人群 D、病毒
16、治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需要哪些方面的結合?(ABD)
A、技術層面和價值層面結合
B、直接任務與間接任務結合
C、職能機構和協理機構結合
D、國內與國際結合
17、下列哪些屬於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案三制」中的三制?(ACD)
A、應急法制 B、應急預案 C、應急體制 D、應急機制
18、從微觀層面上要減少社會安全事件的發生要做好下面哪些工作?(ABCD)
A、加強對重點人的預防
B、加強對重點時空的預防
C、加強情報信息,掌握鬧事苗頭
D、及時疏導、化解社會矛盾
19、處置群體性事件的方法主要包括(ABCD)
A、管制現場,控制局勢;
B、調查了解事件概況,提出處置決策;
C、直接對話,解決、解釋有關問題;
D、採取強制措施,果斷平息事態;
20、按照公安部的規定有哪些情況要採取強行處置措施?(ABC)
A、圍堵、衝擊黨政機關 B、臥軌攔車、阻斷交通
C、騷亂、打砸搶燒 D、遊行示威
21、政府在公共危機應急處理中的次級職能有(A, B, C )。
A、決策 B、指揮與協調 C、危機監測 D、應急預測
22、公共危機管理的組織體系包括(A, B, C, D )。
A、 領導與決策組織體系 B、專業救助組織體系
C、專家諮詢組織體系 D、輔助與支持體系
23、建立公共危機新聞發布機制的意義(A,B,C,D )。
A、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必然要求
B、 是維護社會穩定,妥善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必然要求
C、 是建立良好國際形象的必然要求
D、 是全球化時代信息傳播的必然要求
24、公共危機善後管理的意義(A, B, C )。
A、對危機後社會生產和社會秩序的恢復重建工作提供必要的組織保障
B、對危機後不穩定的社會狀態起到緩解和消除的積極作用
C、為進一步提高政府危機管理能力提供經驗
D、是建立良好國際形象的必然要求
25、強化公共危機管理的監督與審計主要是指(A, B, C )。
A、 加強內部控制 B、第三方評估 C、公眾與輿論監督 D、財政預算管理
26、一套完善系統的公共危機管理法律體系應當包括(A,B,C,D )。
A、 憲法中的緊急狀態制度條款
B、 突發事件與緊急狀態基本法
C、 一般法律法規
D、 國際條約中的突發事件與緊急狀態條款
27、公共危機管理的財力資源主要來自(A,B,C,D )
A、國家財政支出 B、社會救助 C、國際援助
D、政府通過其強制力取得的臨時性財產徵用
28、在我國,預警級別是依據突發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A,B,C)來分級。
A、 危害程度 B、緊急程度 C、發展事態 D、控制程度
29、公共危機應急處置包括(A,B,C )。
A、 信息報告 B、先期處置 C、應急響應 D、應急總結
30、全球視野下的戰略物資保障體系應由(B,C,D )組成。
A、 能源生產體系 B、國外能源供應體系
C、能源戰略儲備體系 D、國內能源勘查開發供應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