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兩千年前老子告訴我們,如果人人都知道什麼是美,那麼醜就會顯現。反過來說,如果人人都知道什麼是醜,那麼美就會顯現。
由美見醜,由醜見美,因此我們可以明白一個道理:美與醜共生共存。
01
近日看到一則報導。北京大學黃益平教授遭網友質疑,並被調侃「審美低下」。原因是,他將一幅「江湖書法」掛在自己的辦公室裡「充門面」。
江湖書法,顧名思義就是與江湖雜耍水平相當的書法作品,如今網友皆謂之為「醜書」。
沒錯,牆上掛著的,就是網友說的那幅作品。醜,的確是醜了點,但如果以「寫的最起碼能認讀」為標準,該作品達標,一眼便知《龍飛鳳舞》。
黃益平,經濟學博士,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任何一個身份都不是我們城鄉結合部之輩所能比的,但如此高端人士掛這樣一幅作品,倒真有城鄉結合部的水平,頗具農村飯店、澡堂的遺風。
網友認為該作品是「標準的」江湖書法,並質疑黃教授:響噹噹的北大教授就這水平?就這審美?很多網友覺得,黃教授辦公室這幅書法,和那些常被人調侃的「婦女至寶」、「抓住蛤蟆」之類的作品一個水平。
02
有位網際網路大咖曾說:「我的字和畫很醜,但誰規定房間裡不能掛醜書、醜畫?誰規定房間裡一定要掛美書、美畫?」
對啊,北大也沒有規定不許教授掛醜書,那麼黃教授掛醜書有什麼問題?正常來說,沒有規定不讓,掛就沒有問題。
那麼網友為何還要質疑?本質上論,質疑是人的天性。客觀上說,人對美醜的定義不同,一個人認為的美好,另一個人未必認同。網友認為該作品是醜的,黃教授認為它是美的,這又是主觀產生的——美醜對立,質疑油然而生。
怎麼肯定黃教授認為它是美的?
如果他認為該作品是醜的,一定有多遠丟多遠,掛,只能說明認同該作品,並且認為是美的。其實,這與那位「得屌絲者得天下」的小米高管一樣,她說話的時候一定是認同這句話的(不然也不會說),即便很多人不反對她的話。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黃教授知道它是醜的,但他就是喜歡它的醜,如同馬保國一樣「哎嗨,我挨打我樂意,你管不著」。這種可能除了不講理以外,邏輯上是說不通的。
03
教授不許喜歡「醜書」嗎?沒有這項規定。事實上,人有決定自己喜歡什麼和不喜歡什麼的自由,只要前提合法,別人就無權幹涉。因而,教授喜歡醜書、掛醜書,那是他的自由,再說了,他又沒掛到你家裡。
聲明一點:這裡並不是不讓網友批評,而是希望在批評之外能提出建議。
比方說,你不喜歡教授掛醜書,說出你不喜歡的理由,之後再提出建議,建議教授掛什麼樣的書法。
其實,罵人很容易,可以說張口就來,抱著鍵盤就敲,可罵完之後呢?若之後還是一如平常,那麼罵就毫無意義。只圖一時的口爽,你罵完我罵,我罵完他罵,往復循環。
我們既然已經知道是醜,就該集思廣益促使其向美的方面改進。雖然對方未必能夠接受,但至少證明我們參與了,並為之努力了。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