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巴甫洛夫開創性的實驗激發了針對經典條件作用反應怎樣出現和消失的大量研究。本文列舉了一些研究者得出的關於經典條件作用基本過程的重要結論,這些結論來自數以百計針對各種動物物種的不同研究。本篇文章專業詞彙較多,為方便閱讀,先舉例說明以下詞彙含義:
條件刺激:狗聽到的鈴鐺聲條件反應:狗流口水/想吃東西
經典條件反射:習得
習得:條件反應首次被誘發出來並隨著試驗的重複面不斷增強其頻率的過程。一般說來,條件刺激和無條件刺激必須經過多次匹配後,條件刺激才能可靠地誘發條件反應。藉助條件刺激——無條件刺激的系統匹配,誘發出條件反應的頻率會逐漸增加,於是便可以說有機體習得了條件反應。
經典條件反射四種刺激模式
在經典條件作用中,時機非常關鍵,這和講笑話是一個道理。條件刺激和無條件刺激的量現必須在時間上足夠接近,才能使有機體知覺到它們是相關聯的。研究者們探討了這兩個刺激之間的四種時間模式。
延遲性條件作用:條件刺激出現一段時間,未消失時,出現無條件刺激,然後同時消失。痕跡條件作用:條件刺激先出現、消失一段時間後、無條件刺激才出現。同時性條件作用:條件刺激和無條件刺激同時呈現。反向性條件作用:指條件刺激在無條件刺激之後出現
四種模式的優劣對比分析
通常,在條件刺激和無條件刺激之間間隔很短的延遲條件作用模式下,條件作用最有效。不過,產生最佳條件作用的條件刺激和無條件刺激之間準確的時間間隔依賴於條件刺激的強度和被條件化的反應。
同時性條件作用的效果通常都較差,而反向性條件作用則更差。反向性條件作用在無條件刺激和條件刺激進行幾次匹配後會出現,但大量訓練後它就消失了,因為動物認識到在條件刺激之後的一段時間裡並沒有無條件刺激出現。
這兩種情形下,條件作用都很弱,因為條件刺激實際上並不能預言無條件刺激的出現。
經典條件反射:消退和自發恢復
當條件刺激 (例如,聲音)不再預示無條件刺激 (食物)時會發生什麼呢?在這類情形下,條件反應 (唾液分泌)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弱,最終不再出現。當呈現條件刺激(而不呈現無條件刺激)卻不見條件反應時,我們就說消退過程已經發生了。所以,條件反應並不必然是有機體行為庫中的一種永久行為。不過。當條件刺激以後再次單獨呈現時,條件反應又會以一種較弱的形式再次出現,這種經過一段休息或暫停後,無須再與無條件刺激匹配,條件反應即可突然重現的觀象稱之為自發恢復
經典條件反射:節省
當最初的配對又重新恢復,進行消退後訓練時,條件反應會迅速變得強大起來。這種更快速的再學習即是節省。即,再次習得某一反應比初次習得該段應時期需的時間要少。所以,即使實驗性消退似乎已將條件反應消除,一些最初的條件作用很可能還為有機體所保持。
換言之,消退僅僅是削弱了行為,並未消除掉最初的學習。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最初定義學習時要區分學習和行為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