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帶大家看一部電影,叫做《蝙蝠俠二:暗夜騎士》。影片講述這樣一個故事:在高譚市,像警長戈登,最高檢察官哈維鄧特,他們代表正義的力量,被稱為光明騎士。他們跟高譚市的黑社會進行鬥爭,保護老百姓這一方水土的安全。而蝙蝠俠作為暗夜騎士出現,就是你白天幹,我晚上幹。蝙蝠俠也在打擊各種黑勢力,維護老百姓的安全,維持這個社會的正常秩序。
電影第一部裡,蝙蝠俠順風順水的成了市民心目中的大英雄。當然,他一直沒露出本來面目。人們都在好奇這個蝙蝠俠是什麼人,而警方也想找到蝙蝠俠,為什麼呢?蝙蝠俠這種自己代替政府,懲惡揚善的舉動,這是對原有秩序的衝擊。所有這些警察局長,包括檢察官,都不認可蝙蝠俠這種方式,儘管蝙蝠俠幫了他們很多忙。
影片講到這裡,大反派小丑出現了。人有兩個欲望,一個是貪婪,想得到好處;另一個是恐懼,這事讓我害怕,我得躲著。貪婪和恐懼是人擺脫不了的兩個本性。代表黑勢力的小丑就採用讓你恐懼的方式,打破社會原有秩序。
他首先打破的這個面具,不是先對著蝙蝠俠和哈維登特這樣正義的力量,而是對著代表邪惡的力量,黑社會。當時小丑領著一些歹徒,去打劫銀行,小丑就告訴這些歹徒,您不要相信什麼盜亦有道。別講這個,你先下手為強,搶了錢,先把自己同夥幹掉,殺死了他們,你才能獲得更多的錢。如果你不幹掉同夥,他就會幹掉你,因為他也是這麼想的。結果他用這個辦法,輕而易舉地把所謂這個有道德,所謂這種義氣給擊破了。小丑是最堅決最果斷的,把這些人全殺死。
他怎麼擊碎正義力量呢?小丑有著非常嚴密的邏輯,他在琢磨哈維鄧特和蝙蝠俠的時候,他就這樣認為:這兩個人都在這裝,你們所謂幹好事,不過是為追求你們的影響力,說白了,都是在表演,那麼他利用什麼呢?一開始的時候,他要把正面的力量拆散,他對審判黑社會的法官和警察局長發出了死亡威脅,結果這警察局長拿起酒正要喝的時候,有人說你身邊有內鬼,你要注意,說這話的時候,他已經把毒酒喝進去了。警察局長就這麼死了,法官也被小丑幹掉了。
蝙蝠俠想通過自己的力量幫助哈維登特,讓哈登特成為市長,那他為什麼這麼做呢?為社會正義嗎?不是,這裡邊包含了一個很大的私心:假如哈維登特實現了當市長的夢想,蝙蝠俠就可以把這個城市正義守護者的這個任務交給他,而自己回歸平凡人,從而獲得瑞秋的愛情。這是他心裡一點自私的想法,而這一點並沒有逃脫小丑的觀察,小丑就利用這個來分化這兩個人,他派人把蝙蝠俠的女朋友瑞秋抓了起來,同時也把哈維登特綁架了。小丑給蝙蝠俠出了個選擇題:一邊是你最愛的人,另一個是代表正義的哈維登特。他倆一個關在甲地,一個關在乙地,我現在給你一個選擇,你去救他倆誰?你要就這個,那個人死。你救那個,這個就得死。這個選擇題,擊中了蝙蝠俠心中最柔軟的部分,他最後沒有選擇去救象徵著正義的哈維登特,而是救了自己的心上人瑞秋。
故事的結局是正義戰勝了邪惡,,蝙蝠俠把小丑送進了監獄。
我們稍微引申一下,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會碰到同樣的問題:當我們身邊的人做了違法亂紀的事情的時候(電影裡瑞秋沒幹壞事哦,所以我說引申),一邊是我們最親最愛的人,另一邊是正義,是道德,是法律,這個時候,我們該如何抉擇?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看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樣的感想和體會,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圖片來自網絡,支持原創,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