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4月26日,車諾比核電站第4發電機組爆炸,核反應堆全部炸毀,大量放射性物質洩漏,該事故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也是首例被國際核事件分級表評為七級事件的特大事故 (目前為止第二例為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
據綠色和平組織統計,車諾比核事故共造成了大約9.3萬人的死亡,27萬人致癌。周圍人口的自殺率、創傷後應激反應和抑鬱症的發生率明顯上升。部分地區在未來2萬年內對人類仍不安全。除了人類,這一慘劇奪走了成千上萬動植物的生命。
人類已經放棄了車諾比的放射性死亡區,但是生物並不懂這樣的規則。三十多年過去,這裡已經成為野生動物的世界。猞猁、野牛、鹿和其他動物都在茂密的森林中遊走,車諾比禁區所覆蓋的2800平方公裡土地,現在已經變成歐洲大陸第三大自然保護區。那麼,車諾比禁區真的成為生物的天堂了嗎?事實是:生物很豐富,天堂很遙遠。
核輻射導致的生態災難仍隨處可見。儘管看起來很正常,但車諾比的動物和植物很多都是變異種。科學家們注意到,車諾比造成的動植物基因突變增加了20倍。真相到底如何,我們一起來看:
車諾比核電站以西的一片松樹林,在事故中受到超強輻射,樹葉變成了橙色,超過90%的樹木死亡。直到今天仍然被稱為紅色森林。紅色森林目前仍然是當今世界上汙染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是地球上放射性最強的戶外環境之一,在2020年仍被列入車諾比放射性最強的地方。對來自車諾比的25種植物的研究顯示:輻射量較高的地點,種子重量、花粉成活率和發芽率都出現明顯降低。
棕熊、狼、猞猁、野牛、鹿、駝鹿、海狸、狐狸、獾、野豬、浣熊犬以及200多種鳥類在車諾比災區形成了自己的生態系統。但是,許多車諾比動物出現了身體上的異常。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有豬、羊和其他動物出生時身體部位缺失或額外的記載。這些變異動物出生時可能會有畸形的骨骼,出生後一般不會存活太久。
輻射對鳥類的影響似乎更加明顯。研究發現,穀倉燕的各種身體異常,比如腫瘤、畸形的腳趾和喙以及白化的羽毛等。而科學家在對車諾比地區1100多隻鳥類的研究中還發現,一些鳥類具有輻射性白內障的典型特徵。另一項研究則顯示,車諾比鳥類大腦的大小與輻射水平呈負相關。
鯰魚作為底棲魚類,是受核輻射影響最大的生物之一。30多年後,核電站冷卻池已經成為魚池,巨型鯰魚隨處可見。有專家稱巨型鯰魚並非是因為輻射變異導致,他們認為只要時間足夠長就可以長成巨型鯰魚。
與大型食肉動物和其他大型動物群相反,蠕蟲和蜘蛛的數量在車諾比呈現大幅下降。研究表明,車諾比禁區輻射越大的地區,無脊椎動物的數量就越少。2020年10月,科學家在車諾比輻射生態生物圈保護區中發現了一種稀有的夜蛾,學名縞裳夜蛾,飛行時翼展達到110毫米,幾乎與小鳥相當。
受到核輻射而突變的例子還有很多,無憂無慮面具之下的真相是痛苦煎熬!動物並不清楚車諾比到底發生了什麼,它們只知道人類撤離使它們能夠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車諾比無論如何都算不上天堂,嚴格意義上這裡仍然是生命的禁區!
我們必須繼續認真研究車諾比事故對公眾健康和環境造成的長期後果,以便更好地了解不同程度輻射與人類生命健康及生態環境之間的關係。2011年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再次顯示了現代核災難的風險。2021年將是車諾比災難發生35周年,隨著事故痕跡的湮滅,我們吸取經驗教訓的時間正在流逝。無論如何,希望我們永遠遠離核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