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商韜略 吳蘇
2003 年,自由行開放時,香港海洋公園曾是內地遊客必去的打卡地。
如今,風波加疫情,沒了內地市場的香港海洋公園正處在瀕死的狀態。
擁有43年歷史的香港海洋公園,做為香港最著名的主題樂園,和香港迪士尼的名氣不相上下。但如今卻命懸一線,香港特區政府都不得不撥款救急。
受疫情影響,香港旅遊市場進入「冰河時代」,景點、主題公園無不深陷困境。其中,香港海洋公園自1月26日起閉園,至今已經超過100天,仍然處於關閉狀態,公園流動資金減少約7億港元。
對此,香港海洋公園董事局主席孔令成坦承,即使沒有遊客入場,公園仍然需要運營費用,包括照顧動物以及維修保養,每個月支出達1.4億港元,過去三個月開支達5億港元,「據估算,海洋公園的現金流只夠維持到6月底,因此現在急需政府協助渡過難關,解燃眉之急。」
現金只夠撐一個月,香港海洋公園遭遇生死危機,坐等政府撥款「續命」。
孔令成直言,這是海洋公園成立以來首次需要申請撥款。如果今年6月沒有撥款幫助,海洋公園的唯一出路便是倒閉和清盤,且有約2000名員工失業,7500隻動物將受連累。
海洋公園的困境,引起了香港特區政府的關注。今年1月,特區政府向立法會提交文件,申請向海洋公園一次性撥款106.4億港元,幫助公園推動大型重建計劃及緩解財務負擔。
不過,因為受疫情的影響和全球旅遊生態的改變,特區政府需要重新審視海洋公園的大型重建計劃。
5月11日,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宣布將支持對海洋公園撥款54.25億港元,資助公園運營1年以及償還商業貸款等費用,有關議案將在5月15日提交特區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審議,「希望儘快獲得通過」。
與此同時,邱騰華也指出,海洋公園需要重新審視未來定位,特區政府與公園希望6個月內定出新方向。
為何要「定出新方向」?其實拋開疫情影響不說,香港海洋公園自身也有「暗疾」。
這些年,海洋公園接待遊客超一億人次,一半遊客都來自內地,曾是內地遊客到香港的「必玩景點」,2012年還獲頒全球最佳主題公園大獎,但現在,名號依舊響亮卻不再「叫座」,已經連續4年虧損,2018-2019財年虧損更是高達5.57億港元。
特區政府認為,香港海洋公園原有的定位及優勢可以保留,「但要加入不同元素」。這從側面說明,海洋公園呈現老態,越來越不吸引人。
除了疫情與自身經營,香港海洋公園瀕臨倒閉,也與香港旅遊的整體態勢密切相關,這背後,是黑暴勢力在「摧殘」香港。
黑暴勢力的存在,讓內地遊客望而卻步,使香港百業凋零,經濟損失達上千億港元。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黑暴勢力不斷展開「暴力折磨」,香港旅遊業一瀉千裡,以至於今年「五一黃金周」出現「零團訪港」的局面。
正是5月1日這一天,黑暴勢力又發起「快閃突襲」,進行滋擾商鋪等行為。不少香港市民擔憂,天災之後再有人禍,「對香港經濟打擊將會更大」。
反過來說,只有黑暴勢力得以清除,香港經濟才能真正復甦,不管是海洋公園,還是其他旅遊景點,乃至整個旅遊業,才能恢復活力。
畢竟,如果內地遊客不能安全放心地出遊,香港特區政府即使砸錢為其「續命」,海洋公園也只能存活一時,最終難逃倒閉厄運。
一一END一一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