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閱讀專題
市中一模
(二)課外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9~11題。(共8分)
治國之道
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奚以①知其然也?民富則安鄉重家②,安鄉重家則敬上③畏罪,敬上畏罪則易治也。民貧則危鄉輕家,危鄉輕家則敢陵④上犯禁,陵上犯禁則難治也。故治國常富,而亂國常貧。是以善為國者,必先富民,然後治之。
(選自《管子·治國》)
注釋①奚以:即「以奚」,根據什麼。②重家:看重家業。③敬上:服從上司。④陵同「凌」,凌辱
9.用「/為下面這個句子斷句。(畫一處)(2分)
民 富 則 易 治 也 民 貧 則 難 治 也
1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3分)
是以善為國者,必先富民,然後治之
11.本文作者主張治理國家的方法是什麼?(3分)
評分意見:1---5每題 4 分;6--8 每題 3 分。
(二)9.民 富 則 易 治 也/ 民 貧 則 難 治 也 評分意見:2 分。
10. 因此,善於治理國家的人,一定先使人民富裕,然後再好好治理。評分意見:3 分。注意關鍵詞「是以」「為」「富」解釋。
11. 作者主張治理國家的方法是使老百姓先富裕起來(或「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或「是以善為國者,必先富民,然後治之。」)。評分意見:3 分。用原文或自己總結皆可。
譯文:
大凡治理國家的方法,一定要首先使人民富裕起來。人民富裕了就容易治理,人民貧窮就難以治理。怎麼知道這個道理的呢?人民富裕,就安於居住在家鄉,看重自己的家業。安於居住在家鄉,看重自己的家業,就會服從上司,害怕犯罪。服從上司,害怕犯罪,那麼國家就容易治理。人民貧窮,就不安於居住在家鄉,看輕自己的家業。不安於居住在家鄉,看輕自己的家業,就會反抗上司,違反法令。反抗上司,違反法令,那麼國家就難以治理。所以說,治理得好的國家往往是富強的,而混亂的國家必然是貧弱的。因此,善於治理國家的人,一定首先要使人民富裕起來,然後再好好治理。
市中二模
9.故 以 法 治 國/ 舉 措 而 已 矣 評分意見:2分。
10.法令該制裁的,智者不能逃避,勇者不敢爭辯。 評分意見:本題3分,注意關鍵詞「辭」「爭」的解釋。
11.(1)亡國(2)奉法者強則國強 奉法者弱則國弱 評分意見:3分。
譯文:一個國家不可能永遠強大,也不可能永遠衰弱。君主依法辦事,國家就強大;君主不依法辦事,國家就衰弱。如今這些國家都衰敗了,是因為群臣官吏都去幹那些使國家動蕩而不是使國家安定的事情。這些國家本已經混亂衰弱了,他們的群臣又都丟掉國法而營私舞弊,這好比背著乾柴去救火,國家會更加混亂和衰弱。所以用法令來治國,就是用法令作為標準衡量事物罷了。法令不偏袒權貴,繩墨不遷就曲木。法令該制裁的,智者不能逃避,勇者不敢爭辯。
槐蔭一模
三、課外文言文閱讀(8分)
慧慶寺玉蘭記 戴名世
玉蘭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數丈,蓋二百年物。花開時,茂密繁多,望之如雪。虎丘亦
有玉蘭一株,為人所稱。虎丘繁華之地,遊人雜沓,花易得名,其實不及慧慶遠甚。然非朱
先生①以太史而為重客,則慧慶之玉蘭,竟未有知者。久之,先生去,寺門晝閉,無復有人
為看花來者。
餘寓舍距慧慶一裡許,歲丁亥春二月,餘晝閒無事獨行野外因叩門而入。時玉蘭方開,
茂密如曩時② 。餘嘆花之開謝,自有其時,其氣機各適其所自然,原與人世無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為盛衰也。今虎丘之玉蘭,意象漸衰,而在慧慶者如故,亦以見虛名之不足恃,而幽潛③ 者之可久也。花雖微,而物理 ④ 有可感者,故記之。
【注釋】①朱先生:指朱彝尊,清初文學家,曾任太史官;②曩時:往時,以前;③幽潛:指幽居避世。
④物理:事物盛衰的道理。
15.用「/」給下面的文字斷句。(畫兩處)(2分)
餘 晝 閒 無 事 獨 行 野 外 因 叩 門 而 入
16.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為重客,則慧慶之玉蘭,竟未有知者。
17.請結合選文內容填空。(3分)
選文通過兩處玉蘭花的①(手法),表達了②的感悟。
15.示例:餘晝閒無事/獨行野外/因叩門而入 評分意見:本題2分。每處1分。
16.示例:然而(如果)不是朱先生因為(或憑藉)太史的身份而成為貴客(的話),那麼慧慶寺的玉蘭,終究沒有人知道。
評分意見:本題3分。「以」「竟」翻譯各佔1分,語句通順佔1分。
17.示例1:對比 不要被虛名所迷惑示例2:對比 要靠自己的觀察體悟來認識事物 示例3:對比 只有潛心鑽研,憑藉真才實學才能走得久遠 評分意見:本題3分。「對比」1分;感悟2分,意思對即可。
槐蔭二模
(二)課外文言文閱讀(共8分)
9.況 天 下 之 務 / 其 能 遍 知 乎
10.示例:我才領悟,先前(對弓箭)的認識是不精準的。
重點詞「始」「向者」「辨」翻譯正確,語句通順,即可得分。
11.示例:①比美(或家事、閨房小事)②弓矢 ③廣開言路(或虛心納諫、勵精圖治)
評分意見:本題3分,每空佔1分,第三個空意思對即可。
天橋一模
(二)課外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 9~11 題。(共 8 分)周敦頤為官周敦頤,字茂叔,道州營道人,為分寧①主薄②。有獄③久不決,敦顧至,一訊立辨。邑人驚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薦之,調南安軍司理參軍。有囚法不當死,王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眾莫敢爭。敦頤獨與之辯,不聽,乃委④手版⑤歸,將棄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殺人以媚人,吾不為也。」逵悟,因得免。【注釋】①分寧:地名。②主簿:官名。③獄:案件。④委:拋棄,扔棄。⑤手版:即笏(hù)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時手中所拿的狹長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項。9.用「/」為下面的文字斷句。(畫兩處)(2 分)逵酷悍吏也眾莫敢爭1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 分)有獄久不決,敦顧至,一訊立辨請結合選文內容,說說周敦頤是個怎樣的人。(3 分)9.逵 /酷 悍 吏 也/眾 莫 敢 爭
10.有一個案件很久都沒有解決,周敦頤到了,一問詢便立刻分辨出真相。
11.有智有謀,聰明的人。有想法,有原則,正直的人。
天橋二模
(二)課外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 9~11 題。(共8分)
同敞不降
同敞①有文武材,意氣慷慨。每出師輒躍馬為諸將先。或敗奔,同敞危坐不去,諸將復還戰,或取勝,軍中以是服同敞。順治七年,大兵破嚴關,諸將盡棄桂林走。城中虛無人, 獨式耜②端坐府中,適同敞自靈川至,見式耜,式耜曰:「我為留守,當死此。子無城守責, 盍去諸?」同敞正色曰:「昔人恥獨為君子,公顧不許同敞共死乎?」式耜喜,取酒與飲, 明燭達旦,侵晨被執,諭之降,不從。令為僧,亦不從。乃幽之民舍。雖異室,聲息相聞, 兩人日賦詩倡和。閱四十餘日,整衣冠就刃,顏色不變。
(選自《明史·張居正傳》,有刪改)
【注釋】①同敞:張居正的曾孫。②式耜(sì):即瞿式耜,和張同敞同為抗清名臣。
9.請用「/」為下面的文字斷句。(畫.一.處.)(2分)
每 出 師 輒 躍 馬 為 諸 將 先
10.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 分)
昔人恥獨為君子,公顧不許同敞共死乎?
請結合選文內容,說說同敞有哪些可貴品質。(3 分)9.示例:每出師/輒躍馬為諸將先
評分意見:本題 2 分。錯畫、漏畫、多畫均不得分。
10.示例:古人以獨自做君子為恥辱,你怎麼能不允許我與你一起赴死呢? 評分意見:本題 3 分。「恥」「許」翻譯準確佔 1 分,語句通順 1 分。
11.示例:從同敞作戰時一馬當先,毫不後退,看出他熱愛國家、英勇善戰;從他被捕後不 投降,臨刑前不變色,可以看出他視死如歸、從容不迫。 示例一:從同敞作戰時一馬當先,毫不後退,看出他熱愛國家、英勇善戰; 實例二:從他被捕後不投降,臨刑前不變色,可以看出他視死如歸、從容不迫。 評分意見:本題 3 分。結合內容 1 分,品質 2 分。意思對即可。
【參考譯文】 張同敞具有文武才能,為人慷慨,意氣奮發。每次隨軍出徵,他都衝鋒在眾將的前面,有時 戰爭失利潰退時,張同敞端正地坐著不離開,眾將見之又殺了回來,有時獲得勝利,軍中將 士因此敬服張同敞。順治七年,大軍攻破嚴關,眾將都放棄桂林離開,城中空虛無人,唯有式耜端正地坐在府中,恰逢張同敞從靈川趕到,見到式耜。式耜說:「我是留守,應當為守 城犧牲,你沒有守城的責任,為什麼不離開?」同敞態度嚴肅地說:「古人以獨自做君子為 恥辱,你怎麼能不允許我與你一起赴死呢?」矍式耜大喜,拿酒與其同飲,一直到天亮。第 二天早晨被俘,敵人勸他們投降,不聽從;又勸他們削髮為僧,又不聽從。於是敵人將他們 幽居在民房裡,雖然處於不同的屋子,但能聽到彼此的聲息,兩人每天都賦詩唱和。經過四 十多天後,張同敞整理好衣帽,準備就義,毫不改色。
天橋三模
9.示例:其 在 朝 /君 語 及 之 /即 危 言
評分意見:本題2分。
10.示例:(他)因為節約儉樸,盡力做事,而受到齊國人的尊重。
評分意見:本題3分。
11.形象特點概述:節約儉樸,正言直行,富有政治家的才華。
評分意見:本題3分。結合原文1分,人物形象分析2分,意思對即可。
附譯文:晏平仲,名嬰,是齊國萊地夷維人。他輔佐了齊靈公、莊公、景公三代國君,因為節約儉僕,盡力做事,而受到齊國人的尊重。他做了齊國宰相,吃飯不吃兩道葷菜,妾不穿絲綢衣服。在朝廷上,國君說話涉及到他,就正直地陳述自己的意見。國君的話不涉及他,就正直地去辦事。國家有道的時候,他就順從命令去做事。無道的時候,他就衡量之後才實施。因此他在齊靈公、莊公、景公三代,名聲顯揚於各國諸候。
太史公說:晏子直言進諫,敢於冒犯國君的威嚴,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進就想到竭盡忠心,退就想到彌補過失」的人啊!假使晏子還活著,我即使替他揮動著鞭子趕車,也是非常高興和十分嚮往的啊!
歷城一模
(二)課外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 9~11 題。(共 8 分)魯公治園,欲鑿池。父曰:「無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壘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兒女顛躓①耶?」公復止。或曰:「築徑通之,設欄護之,又何憂焉?」公從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園成必添僕婦,下房不足,甚可慮也。」公猶夷②不能決事又寢③。【注釋】①顛躓(diān zhì):被東西絆倒。 ②猶夷:遲疑不決的樣子。③寢:停止。9.用「/」為下面的文字斷句。(畫一處)(2 分)公猶夷不能決事又寢1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 分)築徑通之,設欄護之,又何憂焉?11.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獲得的啟示?(3 分)9.公 猶 夷 不 能 決 /事 又 寢
10.修條小路通到園子裡,設個柵欄圍著它,又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11魯公畏手畏腳,猶豫不決,最終導致修園失敗。我從中獲得的啟示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標,有決 心,有毅力,不怕困難,勇往直12.前,堅持到底就會成功,否則將一事無成。【評分標準】3 分 內容概括 1 分,圍繞「目標」「毅力」「不怕困難」等關鍵詞語分析 2 分。
【參考譯文】
魯公修理菜園,想挖一個池子,他的父親說:「沒有地方放土。」魯公於是停下來了。有人說:「土可以堆成山。」魯公認為(這個意見)不錯,想按照他的方法去做。他的妻子說:「你就不怕小女兒摔斷腳嗎?」魯公又停下來了。(又)有人說:「修條小路通到園子裡,設個柵欄圍著它,又有什麼好擔心的呢?」魯公聽從了他的話,又想按照這個人的辦法做。家裡又有人阻止他,說:「園子修好了,必定要添僕人(打理),(給僕人住的下房)沒有了,值得考慮啊.」魯公猶豫不決,(修園這件)事情就放下來了。
歷城二模(二)課外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文段,完成9-11題。季文子相宣成」,無衣帛之妾」,無食粟之馬。仲孫它諫曰:「子為魯上卿,相二君矣,妄不衣帛,馬不食慄,人其以子為愛,且不華國乎!」文子曰:「吾亦願之。然吾觀國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惡者猶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惡,而我美妾與馬,無乃非相人者乎?且吾聞以德榮為國華,不聞以妾與馬。」 (《國語·魯語》)[注釋]①宣成:指春秋時期售宣公和份成公。②上卿:佔代最高的官銜。⑧愛:客膏。④華:使.....有光彩9.用「/」給下面的文字斷句。(只畫一處)(2分) 無 衣 帛 之 妾 無 食 慄 之 馬1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C3分)且吾聞以德榮為國華,不聞以要與馬。
結合選文內容,說說季文子有哪些「德」是值得稱頌的。(3 分)9.無 衣 帛 之 妾 / 無 食 粟 之 馬
評分意見:本題 2 分。
10.示例:況且我聽說憑藉高尚的德行及榮譽才可以為國爭光,沒有聽說因為婢女穿得好和馬匹吃得好可以為國爭光的。
評分意見:本題 3 分。重點詞 「 且 」「 以 」「 聞 」 翻譯正確,語句通順 ,即可得分。
11.從「然吾觀國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惡者猶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惡,而我美妾與馬,無乃非相人者乎?且吾聞以德榮為國華,不聞以妾與馬」中可知,季文子身為上卿,他憂國憂民,心繫百姓,體恤民生疾苦;並且以身作則,反對奢華,這些都是值得讚頌的。評分意見:本題 3 分 ,結合內容得 1 分,寫出讚頌點得 2 分,意思對即可。
【附譯文】 參考譯文:
季文子任魯宣公和魯成公相國,沒有一個穿絲綢衣服的婢女,沒有一匹吃糧食的馬。仲孫它勸諫他說:「您擔任魯國的上卿,輔佐了兩代國君,婢女不穿綢衣,馬不吃糧食,人們或許會認為您是吝嗇的,況且這樣又使國家不光彩啊!」文子說:「我也願意那樣。然而我看到國家的百姓,那些父老兄長吃著粗糧又穿著破衣的很多啊,我因此不敢不節儉。人們的父老兄長吃粗糧穿破衣,而我讓婢女和馬匹穿好的吃好的,恐怕不是輔助君主的人該做的事吧?況且我聽說憑藉高尚的德行及榮譽才可以為國爭光,沒有聽說因為婢女穿得好和馬匹吃得好為國爭光的。」
歷城三模
9.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評分意見:本題 2 分。
10.示例:老百姓安於政治,然後君子才能安居上位。評分意見:本題 3 分。
11.從「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中,我們可以看出,荀子以舟與
水的關係比喻君與民的相互依存的關係,表現了荀子可貴的以民為本的政治觀。評分意見:本題 3 分 意思對即可。
【附參考譯文】
馬在拉車時受驚了狂奔,那麼君子就不能穩坐車中;老百姓在政治上受驚了亂幹,那君子就不能穩坐江山。馬在拉車時受驚了,那就沒有比使它安靜下來更好的了;老百姓在政治上受驚了,那就沒有比給他們恩惠更好的了。選用有德才的人,提拔忠厚恭謹的人,提倡孝順父母、 敬愛兄長,收養孤兒寡婦,補助貧窮的人,像這樣,那麼老百姓就安於政治了。老百姓安於政治,然後君子才能安居上位。古書上說:「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載船,水也能翻船。」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歷下區一模
(二)課外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 9~11 題。(共 8 分)
愛子者慈於子,重① 生者慈於身,貴 ② 功者慈於事。慈母之於弱子也務 ③ 致其福;務致其福,則事除其禍;事除其禍,則思慮熟;思慮熟,則得事理;得事理,則必成功;必成功,則其行之也不疑④ ;不疑之謂勇。聖人之於萬事也,盡如慈母之為弱子慮也,故見必行之道。見必行之道則其從事亦不疑,不疑之謂勇。不疑生於慈,故曰:「慈,故能勇。」
(選自《韓非子·解老》)
【注釋】①重:重視。②貴:看重。③務:致力於。④疑:猶豫不決。
9.用「/」為下面的文字斷句。(只畫一處)(2 分)
慈 母 之 於 弱 子 也 務 致 其 福
慈母之於弱子也/務致其福
【 評分意見 】 本題 2分 。 錯畫、漏畫、多畫均不得分 。
1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 分)
見必行之道則其從事亦不疑,不疑之謂勇。
看到—定要實行的道理(就明察),他幹事情就不猶豫,不猶豫叫做勇敢。
【 評分意見 】 本題 3 分 。
本文運用了_________的說理方法,闡明了聖人對待事物的態度,最後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 。(3 分)類比(推理) 因為慈愛,所以就能勇敢(或「慈,故能勇」)
【 評分意見 】 本題 3 分 。 第 一空 空 1分 , 第 二空 空 2 分 。
【 參考譯文 】
喜歡孩子的對孩子慈愛,重視生命的對身體愛惜,看重功業的對事務珍惜。慈母對
於幼子,致力於給他幸福;致力於給他幸福,就會為使他免除禍害而努力;為使他免除
禍害而努力,就考慮周詳;考慮周詳,就獲得事理;獲得事理,就必定成功;必定成功,
實行起來就不猶豫;不猶豫叫做勇敢。聖人對於萬事萬物,全部都像慈母為幼子考慮一
般,所以看到了一定要實行的道理。看到一定要實行的道理就明察,他幹事情就不猶豫,
不猶豫叫做勇敢。不猶豫產生於慈愛,所以說:「因為慈愛,所以就能勇敢。」
歷下區二模
(二)課外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題。(共8分)
鄭子產①有疾。謂子太叔②曰:「我死,子必為政。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狎③而玩之,則多死焉,故寬難。」疾數月而卒。大叔為政不忍猛而寬。鄭國多盜,取④人於萑苻之澤。大叔悔之,曰:「吾早從夫子,不及此。」興徒兵以攻萑苻之盜,盡殺之,盜少止。故曰:「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
【注釋】①子產:即公孫僑,春秋時鄭國正卿。字子產,為鄭執政,有政績。②子太叔:即遊吉,春秋時鄭國正卿繼子產後執政。③狎(xiá):輕視,輕悔。④取:同「聚」。⑤萑苻(huán fú):湖泊名。
9.用「/」為下面的文字斷句。(只畫一處)(2分)
太 叔 為 政 不 忍 猛 而 寬
1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
11.閱讀這篇短文,可以看出子產倡導的為政之道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結合文章內溶容分析他的主張是否得到印證。(3分)
9.太 叔 為 政 /不 忍 猛 而 寬
【評分意見】本題 2 分。錯畫、漏畫、多畫均不得分。
10.(比如)火猛烈,民眾望見就害怕它,所以很少死在那裡的。
【評分意見】本題 3 分。每分句 1 分,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11.第一問:「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或「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 和」或「寬以濟猛,猛以濟寬」。
第二問:得到了印證。後來子太叔治理國家,不忍用嚴厲的方法而是用寬厚的政策,導 致了鄭國盜匪猖獗,子太叔非常後悔。子太叔後來出兵將盜賊全部殺掉,才穩定了局面。
【評分意見】本題 3 分。第一問 1 分,出現錯別字該空不得分。第二問 2 分,言之成理
即可。【參考譯文】
鄭國子產得了病。(他)對子太叔說:「我死(以後),您必定執政。只有道德高尚 的人能夠用寬厚的政策使民眾服從,其次(的政策)沒有比嚴厲更有效的了。(比如) 火猛烈,民眾望見就害怕它,所以很少死在其中的。水柔弱,民眾親近它並和它嬉戲, 就會有很多死在其中的,所以寬厚的政策很難實施。」子產病了幾個月後就死去了。子 太叔執政,不忍心採用嚴厲的政策而用寬厚的政策。鄭國於是出現很多盜寇,他們在萑 苻湖畔招集人手。子太叔後悔了,說:「我早聽從夫子的話,不會到這種地步。」於是發 步兵去攻擊萑苻的盜寇,將他們全部殺滅,盜寇才稍微被遏止。所以說,用寬厚的政策 來調和嚴厲的政策,又用嚴厲的政策來補充寬厚的政策,政事因此而調和。
歷下區三模
(二)課外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題。(共8分)
齊助楚攻秦,秦患王患之,使張儀見楚王。儀曰:「大王苟能閉關①絕齊,臣請秦王獻六百裡之地。」楚王大說。陳軫②諫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齊也。今地未可得而齊先絕,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國?」楚王不聽,使人絕齊。
楚國使一將軍受地於秦,儀曰:「儀固以小人③,安得六百裡?」楚王大怒,欲興師伐秦。陳軫復諫,楚王不聽,遂舉兵伐秦。秦與齊合,大敗楚兵於杜陵④。
(選自《戰國策》,有刪改)
【注釋】①閉關:泛指斷絕某件事情。②陳軫(zhěn):戰國時期謀士。③小人:指地位低。④杜陵;地名。
9.用「/」為下面的文字斷句。(畫一處)(2分)
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齊也
1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大王苟能閉關絕齊,臣請秦王獻六百裡之地。
11.結合選文內容,分析文章所闡述的道理。(3分)
9.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齊也
【評分意見】本題2分。錯畫、漏畫、多畫均不得分。
10.如果大王您能與齊國斷絕邦交,我就會勸秦王獻給您方圓六百裡的土地。
【評分意見】本題3分。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11.示例一:從兩次「楚王不聽」並最終導致楚國大敗可以看出,要善於聽取他人的合理建議,不要固執己見、剛愎自用。
示例二:從楚王為佔有土地背信棄義而遭受失敗可以看出,為人處事要講誠信,重承諾。
【評分意見】本題3分。結合文章內容1分,分析2分。
【參考譯文】
齊國幫助楚國進攻秦國,秦惠王為此甚感憂慮,於是派遣張儀去見楚王。張儀說:「如果大王您能關起國門跟齊斷絕邦交,我就會勸秦王獻給您方圓六百裡的土地。」楚王非常高興。陳軫進諫說:「秦王所以重視大王的原因,是因為有齊國這樣一個強大盟邦。如今秦國還沒把地割給大王,大王就跟齊國斷絕邦交,如此就會使楚國陷於孤立狀態,秦國又怎會重視一個孤立無援的國家呢?」楚王沒有聽從,派人與齊國斷絕了關係。
楚國後來派一名將軍去秦國接收土地,張儀說:「我在秦國只不過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官,怎麼能說有方圓六百裡呢?」楚王聽了大怒,就想要發兵去攻打秦國。陳軫又進諫勸阻,但楚王依然沒有聽,發兵攻打秦國。秦、齊兩國聯合起來,在杜陵把楚軍打得慘敗。
長清一模
(二)課外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題
景公問晏子曰:「吾欲服①聖王之服,居聖王之室,如此,則諸侯其至乎?」
晏子對曰:「法②其節儉則可;法其服居其室無益也。三王③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諸侯也,誠於愛民,果於行善,天下懷其德而歸其義,若④其衣服節儉而眾說⑤也。今君欲法聖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節儉也,則雖未成治⑥,庶⑦其有益也。今君窮臺榭之高,極汙池⑧之深而不止,則與民為仇矣。臣之慮,恐國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願致諸侯,不亦難乎!」公之言過矣。」
【注釋】①服:穿。②法:效法。③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情夏禹、商湯、周文王(或周武王)。④若:這,這就是。⑤說:同「悅」,愉悅。⑥成治:成就治理。⑦庶:表示揣測或希望。⑧汙池:蓄水池。
9.用「/」給下面的文字斷句。(畫二處)(2分)
法其服居其室無益也
1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諸侯也
11.晏子認為景公「致諸侯,不亦難乎」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話概括),為此,他向景公提出了 的建議。(3分)
9.答案:法 其 服 /居 其 室/ 無 益 也
【評分意見】本題2分。只畫1處,畫錯或者多畫均不得分。
10.示例:夏商周三王穿不同的衣服而稱王,不是因為衣服使諸侯歸服的。
【評分意見】本題3分。兩個「王」「以」關鍵詞翻譯錯誤各扣1分,語言通順1分。
11.答案:生活奢侈 效法古代聖王的節儉或者法其節儉。
【評分意見】本題3分。第一個空1分,第二空2分。
【參考譯文】
景公詢問晏子說:「我想穿上古代聖王的衣服,居住聖王的宮室,這樣,那麼諸侯們都會來嗎?」
晏子回答說:「效法古聖王的節儉那麼就可以,效法穿衣服,居其室,沒有益處。夏商周三王穿不同的衣服而統一天下,不是因為衣服使諸侯歸服的,誠心於愛護人民,果斷地推行善政,天下百姓都感念他們的恩德,而歸服於他們的道義,這就是他們的衣服節儉而人民大眾高興的原因。如今君主想要效法古聖王的衣服,不效法他們的制度,如果效法他們的節儉,那麼雖然還沒有成就治理,希望還是有益的。如今君主窮盡樓臺亭榭的高聳,竭盡蓄水池的深度而沒有止境,那麼就是與民為仇敵了。就像我的憂慮,恐怕國家的危險,而主公您也不平安呀。主公希望招徠諸侯, 不是很難嗎?」
長清二模
9.答案:吳 方 攻 梁/ 梁 急/ 請 救
【評分意見】本題2分。只畫2處,畫錯或者多畫均不得分。
【評分意見】本題3分。兩個「日」「使」關鍵詞翻譯錯誤各扣1分,語言通順1分。
11.答案:示例一:面對梁地和漢景帝的請求,周亞夫「守便宜,不肯往」「堅壁不出」展現了他不與敵人正面交鋒,以守為攻的軍事謀略。(或保存實力,善於利用有利條件。)
示例二:周亞夫在堅守的同時,派兵「絕吳楚兵後食道」,展現了他切斷敵人糧道,迫使敵人出擊,速戰速決的軍事謀略。
示例三:吳兵挑戰失敗後「奔壁東南陬,太尉使備西北」展現了周亞夫識破敵人聲東擊西的詭計的軍事謀略。
【評分意見】本題3分。結合內容1分,分析人物軍事謀略2分。
【參考譯文】
章丘一模
7.(8分)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問題。
初,陽武人陳平,家貧,好讀書。裡①中社,平為宰②,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陳孺子之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及諸侯叛秦,平事魏王咎於臨濟,為太僕,說魏王,不聽。人或讒之平亡去。後事項羽,賜爵為卿。殷王反楚,項羽使平擊降之。還,拜為都尉,賜金二十鎰。
居無何,漢王攻下殷。項王怒,將誅定殷將吏。平懼,乃封其金與印,使使歸項王; 而挺身間行,杖劍亡,渡河,歸漢王於脩武,因魏無知求見漢王。漢王召入,賜食,遣罷就舍。平曰:「臣為事來,所言不可以過今日。」於是漢王與語而說之。問曰:「子之居楚何官?」曰:「為都尉。」是日,即拜平為都尉,使為參乘,典護軍。諸將盡讙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與同載,反使監護長者!」漢王聞之,愈益幸平。
﹣﹣《資治通鑑漢紀》
註:①裡:古代的一種居民組織,先秦以二十五家為「裡」。②宰:主持割肉的人。
(1)用「/」給下面的文字斷句。(畫一處)
人或讒之平亡去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平懼,乃封其金與印,使使歸項王。
(3)根據文意,請分析劉邦在用人方面的特點是什麼。
【分析】參考譯文:
起初,陽武人陳平,家境貧寒,喜好讀書。鄉裡中祭祀土地神,陳平擔當主持分配祭肉的人,將祭肉分得非常均勻。裡中的父老們於是便說:「好哇,陳家的小子做主分祭肉的人了!」陳平卻道:「唉呀,如果我能夠主持天下,也會像分配這祭肉一樣公平合理的!」到諸侯國反叛秦朝時,陳平在臨濟事奉魏王魏咎,任太僕。他曾向魏王獻策,但是魏王不聽。有的人就在魏王面前惡語中傷他,陳平於是逃離魏王而去。後來陳平又為項羽做事,項羽賜給他卿一級的爵位,殷王司馬反楚時,項羽派陳平去攻打並降服了殷王,陳平領兵返回,項羽就授任他都尉之職,賞賜黃金二十鎰。
過了不久,漢王攻佔了殷地,項羽發怒,準備殺掉那些參與平定殷地的將領和官吏。陳平很害怕,便把他所得的黃金和官印封裹好,派人送還給項羽。隨即毅然持劍抄小路逃亡,過黃河,到脩武去投漢王,通過魏無知求見漢王劉邦,漢王於是召陳平進見,賜給他酒飯,然後就打發他到客舍中去歇息。陳平說:「我是為要事來求見您的,所要說的不能夠延遲過今日。」漢王即與他交談,頗喜歡他的議論,便問道:「你在楚軍中任的是什麼官職呀?」陳平說:「任都尉。」劉邦當天就授陳平都尉之職,讓他做自己的陪乘官,負責監督各部將領。將領們因不服氣都喧譁鼓譟起來,說:「大王您得到一名楚軍的逃兵才一天,還不了解他本領的高低,就與他同乘一輛車子,且還反倒讓他來監護我們這些有資歷的老將!」漢王聽到這種種非議後,卻更加寵愛陳平了。
答案:
(1)人或讒之/平亡去。
(2)陳平很害怕,便把他所得的黃金和官印封裹好,派人送還給項羽。
(3)劉邦選拔人才不拘一格,敢於大膽選用並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
平陰二模
(二)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題。(共8分)
立身成敗,在於所染①。陛下貞觀之初,砥礪名節,不私於物,唯善是與②,親愛君子,疏斥小人。今則不然,輕褻小人,禮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遠之;輕小人也,狎③而近之。近之則不見其非遠之則莫知其是。
(節選自魏徵《十漸不克終疏》)
【注】①染:薰陶,沾染。②與:讚許。③狎:親暱,親近。
9.請用「/」給下面的文字斷句。(只畫一處)(2分)
近 之 則 不 見 其 非 遠 之 則 莫 知 其 是
10.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親愛君子,疏斥小人。
選文運用 ① 論證的方法,點明對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態度關係到「 ② 」(用原文語句回答),表明了魏徵希望陛下 ③ (用自己的話回答)的建議。(3分)9.近之則不見其非/遠之則莫知其是
10.親近愛戴君子,疏遠排斥小人。
11. ①正反對比或對比 ②立身成敗(立身成敗,在於所染) ③親近重用君子
南山一模
(二)課外文言文閱讀,完成9~11題。(共8分)
馬援少時,以家用不足辭其兄況,欲就邊郡田牧。況曰:「汝大才,當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樸,且從所好。」遂之北地田牧。常謂賓客曰:「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後有畜數千頭,谷數萬斛,既而嘆曰:「凡殖①財產,貴其能賑施也,否則守錢虜耳!」乃盡散於親舊。聞隗囂好士,往從之。囂甚敬重,與決籌策。
注釋:①殖:經營。 (選自《資治通鑑》)
9. 用「/」給下面的文字斷句。(畫兩處)(2分)
丈 夫 為 志 窮 當 益 堅 老 當 益 壯
1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凡殖財產,貴其能賑施也,否則守錢虜耳!
11.結合文章內容,說一說隗囂為什麼敬重馬援。(3分)
9.丈 夫 為 志/ 窮 當 益 堅 /老 當 益 壯
評分意見:本題2分。每處1分。
10.凡是經營財富,可貴之處在於能夠賑濟(救濟)施捨,否則的話,不過是守財奴罷了!
評分意見:本題3分。
11.示例:因為馬援(1)能體諒家人,自力更生(或不怕困難,自主創業)。從「馬援少時,以家用不足辭其兄況,欲就邊郡田牧。」看出(2)志向堅定(或常常對賓客說「窮當益堅」等);從馬援常對賓客說的話「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看出。(3)賑施錢財(或分送財產給親友故舊)。從文中馬援說的話「凡殖財產,貴其能賑施也,否則守錢虜耳!」和他把全部家產送給親友故舊,可以看出。
【參考譯文】:
馬援年輕時,因家庭貧困,辭別哥哥馬況,準備到邊郡一帶種田放牧。馬況說:「你是大器晚成的人,能工巧匠不把未雕琢的玉石拿給人看。權且按照你自己的意願,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吧。」於是馬援到北地種田放牧。他常對賓客們說:「大丈夫立志,窮困的時候應當更堅定,年老的時候應當更雄壯。」後來,他擁有數千頭牲畜,數萬斛糧食。不久又嘆息說:「凡是經營財富,可貴之處在於能夠賑濟施捨,否則的話,不過是守財奴罷了!」於是把全部家產分送給親友故舊。得知隗囂禮賢下士,就去投奔他。隗囂十分敬重馬援,讓他參與籌劃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