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步床是明清時期流行的一種大型床,又叫八步床,是體型最大的一種床。拔步床在《魯班經匠家境》中被分別列為「大床」和「涼床」兩類,其實是拔步床的繁簡兩種形式。很多電視劇中有類似的床出現。
拔步床是明清時期流行的一種大型床,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在床的周圍有一間小木屋,從外邊看,像是把床放在了一個封閉式的平臺上,平臺長出床的前沿兩三尺,平臺四角立柱,圍有木製圍欄,有的還在兩邊安上窗戶,使床整體宛如一間小房間。
床前兩三尺的平地狀似迴廊,雖小但可以進入人,人跨步入廊猶如進入室內,迴廊中間置一腳踏,兩側可以安放桌凳類小型家具,用來放雜物。拔步床的體型很大,床前有相對獨立隱私的活動空間,這種床多在南方使用,因南方溫暖多蚊蠅,可以安裝蚊帳。
拔步床的木材中常見的是楠木、櫸木、酸枝木、花梨木等。常見的工藝有鏤刻、透雕、浮雕等,有些床是全榫卯結構,可拆可裝,很多床防腐防蟲。拔步床顏色純正,做工精美,風格典雅,可見當時人們的製作工藝的高超和富人生活的高品質。
清代家具與明代家具不同,大體來說明式簡約,清代繁瑣;明式的造型取勝,清式裝飾見長。清中期以後逐漸使用雞翅木、酸枝木、花梨木、楠木等,而新家具大多是用酸枝木和紅木作材料。明及清前期的家具式樣紛呈,常有變化。
拔步床歷史
拔步床產生於明代晚期,早期的是廊柱式拔步床,而後來的圍廊式拔步床是典型的拔步床。在明代晚期,官吏腐敗,平時多侈糜爭雄,高築宅第,室內布置出現了房中套房現象。拔步床在明代晚期的江南一帶的富貴人家中非常常見,當時的「千工拔步床」需要製作上千工時,也就是三年多的時間才能製作出這樣的床,製作繁瑣,體型巨大,又叫「八步床」「千工踏步床」。據說當時的人們製作婚床時,工匠和主人要幾百神靈,祈求多子多孫,足見其已經突破了家具的範疇,而成為家族繁衍的標誌。
拔步床體現了明式家具的內斂特性,古人說「光廳暗房」,講究私密性。拔步床雖然在室內使用,卻又像一間獨立的小屋,有廊有便所,床前的迴廊類比古代房屋前的迴廊,四周的立柱圍欄等像房屋的牆壁,雖然看起來不大,卻是五臟俱全的,梳妝,解手。整個大床就是一個古代建築的微縮板,大有屋中屋、罩中罩的意思。這是古人的精神所在,是封閉的、獨立的和「不足為外人道」的,這和西方和現代家具中的床的直白和開敞是決然不同的,現代的床是坦白的、沒有隱私的。
後來拔步床就一直沿用到民國,甚至在如今的某些江浙地區,還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