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蝦米音樂官方宣布將2021年2月5日0點起關停相關業務。
2013年,蝦米音樂被阿里集團收購。
2015年,蝦米音樂與天天動聽合併組建為「阿里音樂」。
2021年宣布關停,從被收購到關停僅八年時間。
天天動聽與千千靜聽是國內智慧型手機發展初期湧現出的兩款音樂播放器,用戶眾多,不誇張的說其陪伴了80後、90後整整兩代人的青春。
天天動聽被阿里收購後併入「阿里音樂」,千千靜聽被百度收購併改名「百度音樂」,此後又被更名「千千音樂」。
隨著蝦米音樂的一紙聲明,天天動聽遺留的最後一抹基因,記憶中最豔麗的一抹色彩徹底逝去了。
百度的千千音樂,目前還在苟延殘喘,但與其他音樂軟體相比早已沒什麼競爭優勢,百度側重點在搜索,對於音樂服務一直不太重視。從千千靜聽到百度音樂,再從百度音樂到千千音樂,等最後一批情懷粉收割完,消亡關停是必然的事兒。
說實話,蝦米音樂真的有些可惜了,收購兼併了擁有海量用戶的天天動聽,結果還是「慘敗」的結局,典型的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目前國內音樂播放市場基本被兩大巨頭所把持,一個是擁有海量版權,坐擁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三大平臺的騰訊音樂集團,一個是「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網易雲音樂。
就版權庫而言,坐擁三大品牌,海量正版資源的騰訊音樂集團是當之無愧的霸主,網易雲音樂次之,其正版資源雖不如騰訊,但其囊括了很多翻唱資源和獨立音樂人資源,蝦米音樂再次之,正版資源的缺乏讓蝦米音樂連熱乎的都吃不到,很多熱門歌曲資源都沒有,慢慢的就沒落了。
騰訊、網易、阿里,還是百度,他們都是國內網際網路巨頭,都擁有了海量資金,但一步錯、步步錯。在騰訊做大,其他音樂平臺追趕無望的前提下,只有網易雲音樂在尋求突破,蝦米與千千音樂都停下了擴張的腳步。
事實證明,網易雲音樂成功了,其正版資源庫是不大,一直活在QQ音樂陰影下,但其另闢蹊徑,通過一系列營銷提高了用戶粘性,良好的交互界面、「評論區」、「優秀的推薦算法」無一不成為吸引用戶的亮點。
此外在網易雲運營下還推出了一大批擁有高質量作品的第三方獨立音樂人,比如「花粥」、「房東的貓」、「老樊」、「謝春花」等,作品深受用戶喜愛,評論區時常評論1W+,偶爾還能10W+,目前網易雲已成為第三方獨立音樂人的天堂,很多人喜歡在網易雲探寶。
「社交性」是網易雲音樂能在國內音樂平臺崛起的關鍵,其用戶粘性也是國內所有音樂平臺中最高的。
蝦米的關停,意味著阿里野心勃勃的「大文娛」戰略失敗,「阿里大文娛」戰略包括蝦米音樂、UC瀏覽器、優酷、書旗小說等平臺。
之前UC是國內用戶數量最多的移動端瀏覽器,當之無愧的霸主。但其被阿里收購後,體積越來越臃腫,廣告越來越多,震驚黨越來越多,市場明顯出現了大幅下滑,與競品相比早已沒多少優勢。
書旗小說以往是很多人閱讀的地方,但隨著起點中文網、創世中文網等平臺被騰訊收編,並與QQ閱讀打通了壁壘後,很多人開始轉移,書旗現在已成為小眾閱讀軟體,資源庫遠遠不如騰訊,IP改編打造能力也遠遜色於騰訊。
優酷此前是國內首屈一指的視頻播放平臺,擁有海量資源,後續還兼併了另一家視頻平臺「土豆」,風頭一時無兩,說其說中國最大的視頻播放平臺也不為過。後續被阿里收購,併入阿里文娛集團。
目前國內主流的視頻平臺共有三家:騰訊、愛奇藝、優酷,簡稱「優愛騰」,最開始三家平分秋色,各家都擁有獨立的版權資源,與進攻力十足的騰訊、愛奇藝相比,優酷就如同是一個耄耋之年,競爭力不足的垂垂老者。
最新,最熱資源大多都被騰訊、愛奇藝奪得,用戶數量也屢創新。說是「優愛騰」,優酷排在前面,但事實上這兩年優酷早已掉隊,熱門資源等競爭力遠不如騰訊和愛奇藝。
如果你不喜歡港劇,說實話,你找不出任何想要開通優酷會員的衝動。
「阿里大文娛」戰略本身並沒錯,很多網際網路大廠也在搞這個「大文娛」閉環計劃,但就關停蝦米音樂及其他成績而言,「阿里大文娛」毫無疑問是失敗的。
不知道阿里是怎麼搞的,凡是被其收購的第三方業務,很少有「善終」的。
百草枯,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