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時間:6m
最懂
小程序生態商業
的自媒體
2021年剛進入第五天,網際網路商業界的年度逝者已誕生。
它就是「蝦米音樂」。
昨日,蝦米音樂官方宣布將於2021年2月5日0點起關停相關業務。
從今早10點開始,蝦米就已經陸續停止了帳號註冊、會員充值、專輯購買等服務。消息一出,網友們又開始直呼「爺青結」,鐵粉們一邊暴風哭泣一邊點開蝦米聽聽這「彌留之音」。
不過,一般在這些官方公告裡,我們很少能看到會有公司回首過往,承認自己在決策中究竟了做錯了什麼。但在蝦米宣布停止服務的公告裡,卻直接承認了自己在發展過程中的失誤:
在公告裡他們寫到:
「 但不可避免的是,我們在發展過程中曾錯失了一些關鍵的機會。在音樂版權內容的獲取上,沒能很好的滿足用戶多元化的音樂需求,這也是我們最大的遺憾。」
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年蝦米另闢蹊徑,將自己的標籤變成了「小眾」、「獨立音樂」、「專業」,但結局很明顯,蝦米的這些標籤很難吸引到更大眾的用戶。
蝦米對於自己因何而敗,已經做了一個判斷:在音樂版權之爭的道路上的節節退敗,導致了今天的結局。但這卻並不是全部,從更深遠的角度去看,蝦米的關停,背後是整個阿里大文娛的潰敗。
1
版權之爭,蝦米龜速前進
「說起當初會用蝦米,還是因為那時候五月天的歌只在蝦米有版權。」
這位蝦米粉絲的話,其實是蝦米音樂被阿里收購8年的一個縮影。在這8年時間裡,蝦米曾經拿到過五月天、Hebe田馥甄、林宥嘉等優質歌手、樂隊的獨家音樂版權,在版權之戰中,蝦米曾經拿到過重量級的籌碼。
對於一個音樂軟體來說,版權到底有多重要,不必多言。轉眼多年過去,局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一方面,蝦米能夠拿到的音樂版權越來越少,這中間具體是什麼原因雖然不得而知,但是競品們可絲毫沒有等它,開始飛速發展起來。
騰訊旗下的QQ音樂,在2014年拿下了世界頂級唱片公司索尼和華納,成為其在中國大陸的獨家版權分銷夥伴。2017年,環球唱片的版權也被騰訊音樂拿下了。環球唱片的版權也在2017年5月被騰訊音樂拿下了。
當然,光看這些唱片公司的名字,可能還不夠震撼,是時候羅列一下巨興的名字了,比如周杰倫、林俊傑、蕭敬騰、張學友、林憶蓮、陳奕迅、王力宏等等,可以說當下華語樂壇的巨星們的版權,絕大多數都被掌握在騰訊音樂的手中。
甚至原本「屬於」蝦米的五月天、田馥甄,也被QQ音樂挖走,周杰倫甚至在QQ音樂平臺發布了付費數字專輯《Mojito》,再次創下流行音樂史上付費專輯的銷售記錄。
此前網易雲音樂一直在版權上被財大氣粗的騰訊碾壓,一直靠著「歌單」和「熱評」出圈,不過網易雲音樂一直在試圖甩開身上的版權牽絆。
2020年,網易雲音樂在版權上動作更加頻繁,並瞄準了海外音樂領地,拿下吉卜力工作室、環球音樂、CUBE娛樂,同時,對國內大火的音樂類綜藝下手,拿下《歌手 當打之年》《朋友請聽好》《我們的樂隊》《中國新說唱2020》等音樂綜藝節目的音樂版權。
QQ音樂財大氣粗,邊走邊買,收穫滿滿;網易雲音樂靠「矯情」出圈,瞄準新領地。以此,形成了如今的兩足鼎立之勢。
面對這樣兩位對手,蝦米的動作確實是在龜速前進。
另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是,如今的音樂環境瞬息萬變,抖音、快手、小紅書中誕生了大量「神曲」,大傳播就意味著大流量,哪怕歌曲質量不夠,數量來湊,但蝦米也沒有抓住他們。
同時,00後甚至05後開始成為音樂軟體的生力軍,動漫、二次元、綜藝選秀、男團女團、新奇樂隊,都開始成為她們這一代的關鍵詞。這一點上,看看鹿晗和吳亦凡的歌曲多少次被粉絲們衝上榜首,就能夠知道了。
同樣以QQ音樂為例,騰訊視頻在今年自製了大批選秀綜藝《創造營》、《明日之子》這其中大量的參賽歌曲、成名曲、新作品在QQ音樂中同步上傳,在整個生態內形成一條產業鏈,甚至免去了版權費。
騰訊文娛內部的聯動也是QQ音樂更受年輕人歡迎的重要原因。這也就透視出了,蝦米背後的阿里大文娛也正處於同樣水深火熱的局面。
2
王興果然是「預言帝」
「阿里放棄大文娛已經是一件可以開啟倒計時的事了。」美團創始人王興在2020年5月的這句預言,在經過阿里否認+公關+互懟三連後,卻在成為現實。
蝦米的結束,意味著阿里巴巴集團已經戰略性放棄在線音樂流媒體業務,其背後是阿里大文娛的潰敗。
在蝦米宣布關停後,「阿里放過文娛吧」成為眾多網友的呼籲。
網友們調侃的背後,是阿里大文娛的一系列失敗:
在蝦米音樂之前,天天動聽(後更名為阿里星球)被阿里大文娛關停;
曾經視頻網站的頭號玩家優酷土豆,在阿里收購優酷後,變成阿里大文娛下的事業部,背靠阿里的雄厚資本卻市場份額也逐漸從第一下滑到第三,被騰訊視頻和愛奇藝反超,並且當這兩位玩家今年來頻出爆品,優酷土豆卻少有高光時刻,再加上優酷這2年的內部動蕩,不少人認為,優酷短時間內不被淘汰就算好的了;
阿里體育搞了N年,完全沒見什麼影響力的產品出來;
……
如今身處尷尬處境,但阿里大文娛自「出生起」便被阿里賦予重要使命。原因很簡單,阿里太需要流量了,阿里之所以做大文娛,其本質上就是為了阿里電商系服務。阿里在大文娛上的布局可以追溯到2014年,阿里在視頻、體育、遊戲、音樂、文學上大舉併購,全面覆蓋了娛樂領域。經過多年的探索,哪怕阿里大文娛現在還是虧損當中,阿里也不願意就此放棄大文娛。
事實上,阿里大文娛這兩年來不斷做切割,版圖越來越小。
俞永福時代的阿里大文娛旗下業務一度包括合一集團(優酷土豆)、UC、阿里影業、阿里音樂、阿里體育、阿里遊戲、阿里文學、阿里數字娛樂事業部等,陣容龐大。三四年間,阿里文娛的各個條線不斷被調整和獨立,如今「大文娛」之稱,已經名不副實。
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阿里組織架構調整的時候,UC、阿里文學、蝦米音樂等併入創新業務事業群,大文娛事業群保留的業務就只剩下優酷、阿里影業、大麥、遊戲。今年,遊戲也被剝離。
在很多人看來,被阿里寄予厚望的阿里大文娛之所以如今潰不成軍,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內部多個事業部和子公司,各玩各的,從來沒有擰成過一根繩。這些年的組織架構調整,也不過是一年一個事業部的削切。
想真的成氣候,阿里大文娛迫切需要一個能高效與阿里其他業務的協調合作、資源打通的重量級操盤人。
這也是為何,馬雲成了網友眼中最合適人選。
曾經,阿里大文娛曾是馬雲主政後期最關注的業務之一,他曾提出健康(Health)和快樂(Happiness)並重的「雙H戰略」,大文娛是實現快樂(Happiness)最直接的業務。
如今,health阿里做起來了,但happiness卻似乎離目標漸行漸遠。所有人都想知道,最終誰能實現馬雲的happiness夢呢?
「產業新經濟」(原曉程序觀察)創始人謝曉萍老師推出視頻號啦!謝老師會親自出鏡哦,來給大家分享視頻號、小程序、微信生態,以及產業網際網路相關的獨特觀點,一分鐘帶你看透商業本質,千萬不要錯過~
另外「曉程序觀察」的視頻號也開通啦,我們會用視頻的形式與大家聊聊小程序、談談網際網路。帳號與公眾號同名,歡迎大家關注哦~
End
喜歡我們,就點擊「在看」!
好文回顧
「為多多守邊疆」的員工猝死,該敲響警鐘的不只是拼多多
抖音「下海」,美團「被訴」,2021年支付戰事風雲突變
魔幻2020的最後一天,來聊聊健康寶裡的「明星們」
好書推薦:
《微信力量》、《微信思維》是微信團隊聯合螢火科技推出的兩本書,通過採訪數十個企業商業案例,共同描繪了一幅微信生態的全景圖,是了解微信生態的最佳讀物。
點擊播放 GIF 0.0M
你「在看」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