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麼熱的天,自來水終於可以敞開用了。感謝巡察組的同志幫助我們解決了『天價水費』的問題。」近日,家住重慶市萬州區雙河口街道石鼓村的餘繼成反覆念叨著巡察組同志的好。
事情還要從幾個月前的一次延伸巡察說起。萬州區委第七巡察組深入石鼓村開展延伸巡察期間,接到群眾反映稱,該村的自來水每噸要50元,大家都用不起了。
原本幾塊錢一噸的自來水怎麼變成了50元錢一噸?群眾利益無小事。巡察組立即到村裡展開調查。
「聽說你們這裡一噸自來水要50元錢?」
五組村民組長姜學華證實:「是有這麼回事。」
為了了解產生高價水費的原因,巡察組找到了村裡的水費管理員張某。張某告訴巡察組:「2018年8月至9月,村裡的水源鞏固提升工程試運行期間,戴家巖水廠總表與各家各戶水錶度數之和相差懸殊。估計是這個原因造成每家每戶都分攤了高水費。」
石鼓村常住人口有200多戶。之前村裡的供水水源主要來自於離村不遠的一座水庫。但由於該水庫屬於小二型水庫,雨水不充足時就無法保障村民獲得足夠水源。為解決乾旱時節缺水問題,區水利局實施了水源鞏固提升工程,村裡連接了鄰鄉戴家巖水廠提供的淨水,作為村裡的水源。
「村民使用水庫的水,一般只出些水管維護費。但戴家巖水廠的水是成品水,從水廠出來就要開始計價。因此水庫水是村民水錶顯示多少就收多少錢,但水廠水收費多少就要看水廠的表顯用量。」石鼓村黨支部書記補充道。
無論是什麼原因造成水費飆高,都影響到了村民的日常生活。巡察組核實後,立即將此問題作為立巡立改問題及時反饋給雙河口街道辦事處和石鼓村村委會,並督促街道、村兩級班子幹部主動聯繫戴家巖水廠。
經三方共同排查,高水費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試運行期間,新增管網段排氣閥、減壓閥、排汙閥等調試過程損耗了近1000噸水;二是人畜飲水管網年數已久,路線長達15公裡,加上管道時有破損,特別是較大管道破損浪費了1500噸左右的水;三是部分村民法制意識淡薄,人為損壞管道,取水400多噸用於農田灌溉。
上個月,巡察組再次深入石鼓村,跟進了解高水費問題整改落實情況,「老餘,之前你們反映的高水費問題解決了沒有?」
「謝謝巡察組的同志。問題解決了!」餘繼成說,「村裡的水源鞏固提升工程,試運行期間管網調試造成的損耗水費由施工方出資;人畜飲水管網破損造成的損耗水費,由村委會從群眾工作經費和人畜飲水管網維護費中列支;村民水費按實際用水量3.5元每噸收取。收取的水費建立專帳,全部用於管網維護及管水員誤工補貼……」
「這樣解決你們滿意嗎?」
「相當滿意!大家終於不用再戰戰兢兢地用水了。」
「巡察不僅僅是發現問題,推動解決問題才是巡察工作的落腳點。在巡察過程中,對發現的相關問題,能夠著手整改的就是要做到邊巡邊改。」巡察組組長芮某表示。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作者:鄧曉琴
監製:馬楠
編輯:應曉燕
流程編輯: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