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胸草雀知識科普,教你輕鬆識別斑胸草雀

2020-12-07 百聞動物

斑胸草雀,拉丁學名(Taeniopygia guttata),也叫斑馬紋草雀、金山珍珠、珍珠鳥、錦花鳥、錦華鳥、小珍珠、錦花雀,英文名Zebra finch,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今鳥亞綱、雀形目、梅花雀科的一種動物。

它成鳥重10~13克,體長10~11釐米,尾與別的草雀比起來顯得較短,常被長長的尾上覆羽所遮蓋,喙短而鈍。斑胸草雀雌雄身上羽毛的顏色不同;雄鳥前額至頸後及頸側灰色或淺灰色,從嘴基到眼下的眼先部位為白色,被兩條黑色縱紋所勾勒出來,頰和耳羽暖棕或橙紅色,下頦、喉和胸淺灰色有很細的整齊黑色橫紋,頦部至胸部平行漸粗,以至在下緣融合成黑斑,胸部下方的兩側及兩脅紅褐色,並綴有白色小斑點,肩背及翅灰棕色,飛羽深灰色,腰部中段和下段的中間白色,緣為灰色或深灰色,尾巴黑棕色,尾上覆羽黑色有近似圓形的白斑,下體其餘部分白色或奶白色。嘴呈朱紅色至深紅色,眼睛的顏色為深褐色,跗蹠、趾肉紅色。雌鳥羽色發灰,無橙紅色的頰斑、喉胸部黑色橫紋和兩脅的褐色羽毛及白點,其餘部分與雄鳥相似。

未成年的幼鳥體羽極似成年雌鳥,只是頭部的羽毛是與背部差不多的灰棕色,嘴的顏色為黑色。白色變種全身羽毛白色,在發情期雄鳥的嘴為深紅色,而雌鳥的嘴通常是橙紅色,呈現較淺淡的色調。駝色變種也可依有無臉頰斑和胸部黑色橫紋區分性別。

其原產熱帶森林中,多生活在氣候炎熱而潮溼的地區,比較常見於乾燥的稀樹、灌木叢開闊林地,和平原、鹽沼、耕作區邊緣、種植園、公園、庭院等,總是離水不遠,旱季在水塘邊聚集。

斑胸草雀為雜食性鳥類,主食為穀物和禾本科植物種子,也食植物的嫩芽、葉,平時在地面靈活地蹦跳覓食,也吃少量地上或飛在空中的小昆蟲。斑胸草雀像鴿子那樣用啜飲方式飲水,每天通常要喝數次水,但也可以從食物中得到必要的水分而較長時間不喝水。體內缺水時斑胸草雀會減少皮膚水分的散失率。斑胸草雀攝取的總能量會隨著環境溫度的下降而線性上升。

斑胸草雀叫聲輕柔,終生保持其幼年期學會的一套鳴囀曲目;斑胸草雀雄鳥善鳴,鳴聲單調、似獨輪車的車軸發出急促的「吱—吱—吱」聲;斑胸草雀受驚和彼此呼喚時發出的叫聲很像小喇叭在極遠處吹奏時的聲音,偶爾它們也能發出類似貓叫的「咪咪」聲,其實這種聲音是一種警戒叫聲;斑胸草雀鳴聲富節奏感,其發音特點急促而短音節,斑胸草雀的雄鳥較為頻繁,鳴聲有單音或單音快速連鳴,連鳴時急促,鳴聲不太悅耳動聽,但也不使人感到煩噪不安,鳴聲不高,鳴叫時鳥頭、尾高翹,呈「U」字形。這種鳥兒每個雄性都有著自己不同的「唱法」,往往呼叫配偶的唱法帶著旋轉音的高聲調。

雄的斑胸草雀鳴聲意味深長,而雌鳥很少鳴叫。這些鳴聲用於標記領地和吸引交配。未成熟的雄斑胸草雀只學習同種草雀鳴聲。幼鳥索食時發出類似發報的「嘀、嘀」聲;它們不具備學舌的條件,受十姐妹文鳥撫育長大的鳥能發出類似義親的叫聲,但是隨著配對繁殖期的到來,這種學來的叫聲會被逐漸遺忘而發出標準的同類鳥的鳴叫。

野生的斑胸草雀分布於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東帝汶,引入了葡萄牙和波多黎各。其分布區位於印度尼西亞的小巽他群島。作為觀賞鳥被世界許多國家飼養,在20世紀50年代引進中國,還見於緬甸、印度、柬埔寨和東南亞等國。

該物種的全球種群數量尚未確定,但1999年Clement描述為普通常見或在當地豐富;在沒有任何實質性威脅的情況下,傾向於認定其規模是穩定的。

該物種在2012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保護級別:無危。

它為了尋找食物和水源可以飛行很遠的距離,澳大利亞中部的原住民常常跟隨這種鳥來尋找水源。在歐美有民間的斑胸草雀協會,定期將飼養的鳥帶到公共場所進行展覽並評出優勝者。

文中圖片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

相關焦點

  • 斑胸草雀的生活習性,了解一下!
    斑胸草雀為雜食性鳥類,主食為穀物和禾本科植物種子,也食植物的嫩芽、葉,平時在地面靈活地蹦跳覓食,也吃少量地上或飛在空中的小昆蟲 ] 。斑胸草雀像鴿子那樣用啜飲方式飲水, 每天通常要喝數次水,但也可以從食物中得到必要的水分而較長時間不喝水。
  • 斑胸草雀基因組測序完成
    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在4月1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撰文指出,他們成功地對俗稱「珍珠鳥」的斑胸草雀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由於斑胸草雀學習唱歌的過程同人類學習說話類似,因此,該測序結果將有助於研究人類的語言學習過程。   美國華盛頓大學的衛斯理·沃倫領導的該科研小組由美國、英國和德國等多國研究人員組成。斑胸草雀屬於鳴禽,是用於研究脊椎動物的腦、行為和演化的一種動物模型,其基因組有約12億個鹼基對,不到人類基因組的一半。
  • 斑胸草雀通過觀察它們的母親來學習唱歌
    1月31日,據外媒報導,新的研究表明,斑胸草雀是通過觀察它們的母親來學習唱歌。斑胸草雀與其他梅花雀科鳥類同樣有高度的社會性,雄鳥會通過「唱情歌」求偶。常用於脊椎動物腦、行為和演化研究的模型。中國是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由澳大利亞引進,目前為世界許多國家飼養的觀賞鳥。心理學副教授、博士生Samantha Carouso-Peck解開了為什麼幼斑胸草雀在雌性身邊時學會更好地歌唱的謎團,儘管雌斑馬鳥不會唱歌。
  • 科學網—斑胸草雀會「胎教」
    ■趙序茅 斑胸草雀是較常見的雀形目梅花雀科的鳥類,原產於澳大利亞東部、紐幾內亞的熱帶森林,中國在20世紀
  • 斑胸草雀會「胎教」—新聞—科學網
    ■趙序茅 斑胸草雀是較常見的雀形目梅花雀科的鳥類,原產於澳大利亞東部、紐幾內亞的熱帶森林,中國在20世紀
  • 斑胸草雀可快速記住50個同類的聲音,數月後仍能...
    Theunissen說:「對於動物來說,識別同伴叫聲的來源和意義的能力需要複雜的繪圖技巧,而這正是斑胸草雀所精通的。」Frederic Theunissen是研究鳥類和人類聽覺的先驅,他開展了至少20年與鳥類的「溝通互動」。他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後、神經行為學家朱莉·埃利位(Julie Elie)研究過一個有斑胸草雀聚集的位於澳大利亞本土的森林。
  • 斑胸草雀,又名金山珍珠,是雀形目梅花雀科的小型鳥類
    斑胸草雀,又名金山珍珠,是雀形目梅花雀科的小型鳥類。斑胸草雀,該鳥全長10釐米左右,胸和尾羽有黑白斑紋,雄鳥脅部棕紅色有白色點斑,除原色種外羽色全白的亦較常見。斑胸草雀,斑胸草雀成鳥重10~13克,體長10~11釐米,尾與別的草雀比起來顯得較短,常被長長的尾上覆羽所遮蓋,喙短而鈍。斑胸草雀,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的種子為食,鳴聲低,原產於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是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飼養的觀賞鳥 。
  • 你家養的斑胸草雀是長這個樣子麼?
    斑胸草雀成鳥重10~13克, 體長10~11釐米,尾與別的草雀比起來顯得較短,常被長長的尾上覆羽所遮蓋, 喙短而鈍。斑胸草雀雌雄身上羽毛的顏色不同;雄鳥前額至頸後及頸側灰色或淺灰色,從嘴基到眼下的眼先部位為白色,被兩條黑色縱紋所勾勒出來,頰和耳羽暖棕或橙紅色,下頦、喉和胸淺灰色有很細的整齊黑色橫紋,頦部至胸部平行漸粗,以至在下緣融合成黑斑,胸部下方的兩側及兩脅紅褐色,並綴有白色小斑點,肩背及翅灰棕色,飛羽深灰色,腰部中段和下段的中間白色,緣為灰色或深灰色尾巴黑棕色,尾上覆羽黑色有近似圓形的白斑
  • 斑胸草雀叫聲悅耳,生存力強,網友:語文書裡的小可愛原來是它!
    斑胸草雀叫聲悅耳,生存力強,網友:語文書裡的小可愛原來是它紅嘴紅爪子、灰褐色的羽毛、還點綴著零星白點、外形可愛的斑胸草雀;如果你不知道這個名字也沒關係,小學語文課本裡的《珍珠鳥》就是它的另一個名字。2、雄鳥的臉頰上會比雌鳥多一抹暖棕色紅,也不知道是不是看到心儀的對象害羞了,畢竟這些純情的小雀們可是忠誠的一夫一妻制,如果問愛情的力量有多偉大,斑胸草雀們當時能給出一個很好的答案!
  • 研究認為斑胸草雀在鳥蛋孵化前會發出叫聲 告知其為全球變暖做好準備
    (原標題:研究認為斑胸草雀在鳥蛋孵化前會發出叫聲 告知其為全球變暖做好準備)
  • 美術館裡 法國藝術家為何養了168隻斑胸草雀?
    原標題:美術館裡,法國藝術家為何養了168隻斑胸草雀?  鵝卵石、霧、黃沙、野草、水流、飛翔的鳥兒……當這些自然物出現在美術館裡,絕對顛覆你的感官認知。最讓人驚訝的是,他竟然把168隻斑胸草雀「養」在了美術館裡。
  • 給斑胸草雀用端粒「生命線」算上一卦-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有研究發現,端粒最長的斑胸草雀壽命最長,這可能是首次在一個物種中證明這個現象。不過研究者對端粒長度能預測人類壽命長短的說法並不贊同。  染色體端粒長度越長,或許代表壽命越長。最近一篇關於斑胸草雀( Taeniopygia guttata )的研究報告對此給出了有力證據。  一些所謂的算命術會根據手掌上的「生命線」預測壽命,但現在科學家說,他們或許在斑胸草雀的細胞中發現了一條真正的生命線。研究表明,染色體末端起保護性作用的端粒最長的鳥壽命最長。這可能是首次在一個物種中證明這個現象。
  • 澳洲班胸草雀邊孵蛋邊「唱歌」,提醒未出生的雛鳥外邊天氣很熱
    因應全球氣溫暖化,澳洲當地的班胸草雀竟會邊孵蛋邊唱「警告歌」提醒尚未出生的雛鳥外面天氣很熱,而這些聽著「警告歌」的雛鳥在孵化之後的體型會比較小、重量比較輕,變得更適應炎熱的天氣。他們將斑胸草雀的蛋放在大約華氏100度的孵蛋器裡,分組控制,一組孵蛋器內會播放預錄好的「警告歌」,另一組則沒有,結果這個研究證實了他們的觀察。瑪莉娜和凱薩琳更發現,在溫度高溫季節孵化的雛鳥數量會比其他季節來得更多,這是斑胸草雀非常好的繁殖演化策略。
  • 這種鳥特別容易受驚,你會養它麼?
    斑胸草雀喜群居生活, 它們本身屬於神經質的鳥,容易驚恐;性格粗暴的斑胸草雀之間也有爭鬥。斑胸草雀集群性甚強,成對或成群活動,能聚集起數量驚人的龐大鳥群;雖然集群活動,但仍保留一定的領域性,不允許陌生者過於接近窩巢;它們對周圍環境十分敏感,聽到異常的響動,哪怕是輕微的聲音,都能使警覺的雄鳥驚叫起來並引起周圍鳥的呼應,巢中的雌鳥也會循聲從巢中探出頭來一看究竟;斑胸草雀斑胸草雀似乎對紅色特別敏感,相對地比較能夠容忍嘴非紅色的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