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10 月初,人工智慧公司 Rokid 創始人 & CEO Misa 在一篇自述中透露了 Rokid 公司 於 9 月完成 B 輪融資,估值 4.5 億美金。
這家公司成立於 2014 年,在短短的兩年裡,Rokid 從 5 人的「咖啡廳創業團隊」迅速成長為一個橫跨中美兩國,遍布三地的追求用戶體驗的人工智慧研發中心。隨著微軟,Facebook,Google,這些世界一流的公司將人工智慧(A.I.)技術引入到日常使用中,A.I. 已經成為繼 VR,電動車後又一火熱的話題。Rokid 作為國內 A.I. 產品的開拓者,又是如何理解人工智慧的?
野蠻生長背後的執著
「你有什麼想法?」
「接下來的兩到三年後,人工智慧會有突飛猛進的發展,我們必須提前起跑才能與實力強勁的企業同臺演出。」
這是出自 Misa 從阿里離職前馬雲與他的對話。那時的 A.I. 研究領域主要以搜索,神經網絡和自學習等學術研發為主。硬體產品多以簡單交互的「玩具」在市場流通。在這個為開荒的大環境下,Misa 認定未來一定會是人工智慧隨身化的產品時代。
雖然那時他們還沒有確定產品的具體形態,但 Misa 將其定位為一款在特定場景軟硬體一體的消費類產品。為了實現這一理念,他將整體研發進程定為 Home A.I.—— Protable A.I.——Personal A.I. 三個階段。
「我們先讓 Rokid 進入家庭,讓大眾體會到真正的人工智慧帶來的高科技生活,再去逐步滲透到出行,工作等其他場景,最後實現隨身可攜帶的終極夢想。」
為了能夠幫助 Rokid 儘快上手,他決定讓 Rokid 自己掌握全部研發生產環節,領域涵蓋設計、軟體、硬體、A.I. 技術、市場推廣、銷售客服等。
經過兩年的時間,他們研發出了第一代人工智慧產品 Rokid(中文名:若琪)——一款能夠跟用戶自然對話的家庭智能產品。強大的對話技能和「不侵犯環境」的外形讓 Rokid 從「人形機器人」的傳統思路中脫穎而出。沒有移動能力的「若琪」成為了國內唯一一款真正為日常生活帶來便利的家庭終端。
(第一代產品樣板)
接觸 Rokid 團隊的時間越長,就越能體會到這是一個將「用戶細節和體驗」強調到極致的公司:「若琪」是市面上第一款採用兩音節喚醒設備。根據 Rokid 產品經理的介紹,在 Rokid 處於開發者版本時也是採用傳統的三音節識別(用「Hi,若琪」指令喚醒),可從體驗上來不如直接喚「若琪」自然。為了省下這個「Hi」字並避免誤喚醒,來自中科院語音博士團隊卻需要從算法、收聲、濾波等多個技術層面攻克。經過針對細節的「死磕」,如今的「若琪」不光能夠聽懂喚醒指令,還能分清楚指令人是誰。通過人工智慧的自學習能力,「若琪」可以從不了解你,到知道你喜歡聽什麼歌,在什麼時候回家,回家時候喜歡做些什麼。
如果僅把「若琪」定義為一臺只能用來聊天和聽音樂的產品那你就大錯特錯了,除了用語音控制它播放百萬首音樂外,還能夠當做你家庭中的「人性化管家」,統籌家庭的智能家居和享受更多的本地化智能服務。
「市面上存在了許多智能硬體,但並沒有統一平臺,用戶需要通過手機切換許多 APP 才能控制,使用率低下。Rokid 的一大特點就是對智能家居實現跨廠商兼容,從 Lifesmart 到 Broadlink 再到 Philips等智能硬體公司,產品可直接用 API 接口直接打通合作商,對 Rokid 發出指令就能控制家裡的全部智能家居。」Misa 在介紹 Rokid 時說道。
(現在的 Rokid)
除了功能,Rokid 的整體設計也值得品味:圓形,白色為主的外形,沒有科技的陌生感,把它放到家庭任何地方都不會與其他物件不搭調。Rokid 的屏幕使用日本特別定製的半透明材料構成,用 DLP 投影技術將圖像經過特質的光學球面組投放到半透明屏幕上。作為一款提供生活服務的「家庭產品」,大人可以用它叫外賣,查天氣,看新聞;孩子們可以閱讀繪本故事,一對一學習外語。
前沿科技+精緻產品=投資焦點
天使輪期間,Rokid 起初由創始人 & CEO (Misa)和聯合創始人 & CFO (Eric)啟用自有資金建立,公司成立不久後就獲得 IDG 資本頂尖 VC 及元璟資本創始合伙人吳泳銘(阿里巴巴 18 羅漢之一)的青睞,前 91 CEO & MFund 投資人胡澤民,線性資本(王淮、張川)等資本相繼參投 Rokid 天使輪。要知道IDG 很少涉足天使輪階段投資, CFO Eric 向我解釋 Rokid 吸引投資人的一大原因就是因為那時公司已經具有了清晰的產品規劃和公司發展路程。在研發剛起步時,Rokid 樣品機已經能演示一些基本 A.I. 功能。正是如此,這些天使投資人們在還未見到產品時就堅定了信心。
半導體和硬體投資業的領頭羊——華登國際投資集團在關注 Rokid一段時間後決定在 A 輪時領投,而此前接觸的天使投資人也全部跟投。在研發過程中,產品逐漸增加手勢識別技術,優化了語音對話體驗,最終在 2016 年初開始了第一批產品的生產。與此同時,Rokid 獲得了美國消費電子協會頒發的 CES 2016 最佳創新獎。
(獲獎後,在時代廣場展示的 Rokid)
而在 2016 年 10 月,Rokid 官方宣布完成了由尚珹資本領投,華登國際及 IDG 等跟投的千萬美金 B 輪融資。將開始大規生產的 Rokid 接下來會正式進入市場接受市場的考驗,Eric 向我表示道:
「我們認為現在的產品形態已經可以進入市場,從內容積累到語音對話體驗,用戶已經能夠把 Rokid 當做日常工具使用,不過我們不是為了讓 Rokid 去掙錢,而是通過市場反饋從而改進產品,這件事比賺錢還寶貴。」
如今估值 4.5 億美金的 Rokid 已經放寬心態準備應對市場的挑戰,有了強大資本背書的 Rokid 在發展中也不斷進行關於 A.I. 技術的反思和實踐。
Rokid 團隊:一群不斷思考的猴子
Rokid 公司內部員工一向以「猴子」自稱,我曾問過 Misa:「你們怎麼這麼愛折騰,不怕都顧不上麼?」他的回覆讓我十分感慨:
「正是因為投資人給我們時間,市場也給我們時間,我們才有機會思考究竟要做一個什麼樣的產品,才能讓用戶滿意。」
(Rokid 裡的「猴子們」)
到訪 Rokid 公司給人第一感覺——自由,就像大森林一樣,每位員工都是一隻猴子,這裡不會澆滅每一位員工的思維火花。這裡不會限制你的工作,只會讓員工選擇適合自己的位置。目前 Rokid 在中國杭州,北京及美國矽谷三地均設立了研發中心,員工基因遍布美國、中國(包括臺灣,香港地區)、新加坡、加拿大等地。其中全部 90 餘位員工中有 20 多位博士:美國矽谷的研發中心有一組以伯克利大學(UC Berkeley)博士和博士後為主的團隊進行前沿技術的研發;北京的研發中心有來自中科院博士團隊主攻核心的語音交互技術,並且團隊正在不斷擴大中。
在採訪中 Eric 向我表示,Rokid 不會停住腳步,吸取市場經驗的同時還會繼續研發新的 A.I. 產品,未來 Rokid 將逐步成長為一個以「語音交互」為核心的 A.I. 解決方案提供商,隨著用戶的增加,需求上 Rokid 不僅是作為家庭控制終端,它還會推出自己的 APP Store 對接開發者和用戶群。而在團隊方面將繼續保證優秀人才的引進和培養。
如今具有全球基因的 Rokid 已經位列國內一流人工智慧的研發團隊,深耕家居控制和語音交互的技術建起的技術壁壘,超脫其他。但就此定下「Rokid 成功」為時尚早,大環境的 A.I. 技術已經初露鋒芒,可客觀上離大規模爆發依舊很遠,Rokid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正如 CEO Misa 所說:
「在人工智慧產品領域,還是黑森林階段,每個人都在摸索,我們依然抬頭暢想,低頭探路。歡迎各位願意探索未來,有志於改變世界的人加入。探索的路上美好和艱難都會是一道獨特的風景,希望我們都能好好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