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薛維睿
    「每當有人問我,為什麼會與雪山結緣?我總會引用著名登山家喬治·馬洛裡那句話,『因為山就在那裡』。」10月16日,在2020年天府書展上,由四川美術出版社和四川畫報社聯合舉辦的「追峰人——《阿壩州高海拔山峰圖錄》魏偉創作分享會」,在文軒BOOKS九方店舉行。創作者魏偉來到現場,與眾多讀者和觀山愛好者分享了他的追峰經歷。
    從大黃峰開始的追峰故事
    近年來,隨著城市環境治理水平的不斷提升,古詩上描述的「窗含西嶺千秋雪」的美景,越來越多地映入成都市民的眼帘,成為成都人陽臺上能看到的風景。「在成都遙望雪山」這個話題,也多次登上「熱搜」排行榜,而這些可以看到的山峰,大部分都位於阿壩州境內。
    第一次在阿壩州看到山峰,是在一處綠樹成蔭的地方,那一幕對魏偉來說印象深刻。回去查了以後才知道,那座雪山正是阿壩州第二高峰——5922米的大黃峰。從那以後,魏偉開始專注研究理縣的雪山。
    一次偶然的機會,魏偉加入了「成都遙望雪山」群。那時候的雪山群只有二三十人,是成都非常小眾的雪山圈子。他第一次在成都遙望雪山,是當時著名的「7·14成都自然界大事件」。從那以後,「成都遙望雪山」群開始壯大,現在已發展為幾千人的社群。
    作為「成都遙望雪山」群的資深群友,魏偉如今已是著名的「追峰人」,他常年活動於川西地區,把近十年的時光都灑在了高原大地。《阿壩州高海拔山峰圖錄》既是魏偉多年來拍攝、研究阿壩州高海拔山峰的一個成果匯集,也是關於阿壩州高海拔山峰「家族譜系」的全景展示。
    雪山裡的歷史和未來
    活動現場,魏偉展示了自己拍攝的大量精美山峰圖片,並結合自己的拍攝和創作經歷,介紹了阿壩州及四川省部分高海拔山峰的特點和成因,還向大家科普了當地的自然環境和山峰譜系,就地理環境對古先民部落遷徙、民俗習慣養成、生產生活條件等因素的影響進行了探討。
    魏偉展示了一張照片,是一位老人和她背後的雪龍嶺。「答應我為她合影后,這位大媽那雙因農活導致關節腫大的雙手似乎有些無處安放。」魏偉說,照片裡的楊大媽總體還過著與祖先南下來到這裡之時別無二致的生活。而如今這裡已有硬化路面,驅車不到3小時就可抵達成都。
    正如分享會上魏偉一直傳遞的觀念,在觀山過程中,不只有「詩和遠方」,還有「歷史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