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這座「皇陵」博物館,珍藏著許多「鬼面瓦」,遊客:嚇唬人?

2020-12-03 珊珊三丫頭

這是珊珊三丫頭愛生活、愛攝影、愛旅行、愛美食的駐足點。

今天繼續廣州的小谷圍島的行程,珊珊三丫頭參觀完整「南漢二陵博物館」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閱前面的文章《廣州這投資3.2億景點,證「三朝古都」中的南漢,為何遊客稀少?》),然後,又一次折回了南漢二陵博物館的「漢風唐韻,五代南漢歷史與文化」展廳,細細品味 「鎮館之寶」的展品:南漢開國皇帝劉巖的康陵中的「哀冊文碑石」(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閱前面的文章《廣州這座「皇陵」被盜多次,卻留下一物品,成博物館「鎮館之寶」》)。

之後,珊珊三丫頭繼續在展廳內閒逛,看還能不能有「特別」的發現。「南漢二陵博物館」作為一座依託五代十國時期的南漢開國皇帝劉巖康陵和其兄劉隱的德陵建築的博物館,肯定有許多歷史的珍貴「資料」存在。走著走著,發現展廳內多處分布展示著一些「鬼面瓦」 ,第一眼這些「鬼面瓦」:雙目怒視、兩耳聳立、張口突齒,呈現一副兇猛狀……猙獰而具有神秘感,腦子裡一下子想「鬼面具」,心想:這是嚇唬人的嗎?

瓦,是一種建築附件,在屋頂上加蓋片狀物,一般是尖斜式屋頂的房屋使用。在我國古代建築所見到的,覆蓋著建築簷頭瓦筒前端的遮擋,被稱為瓦當,這就是「鬼面瓦」的前身。

鬼面瓦」為什麼會出現?中國古代建築多數是木質鬥拱結構來支撐房屋頂部,使用「瓦當」可以起到保護木製屋簷免受風吹雨打,從而延長木製房頂的房屋使用壽命。事實上,那些沒有任何圖案的「素麵瓦當」就完全能勝任此項功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瓦當卻漸漸成為「等級地位」的標習物,成為了「貴族與皇權」的彰顯,於是,才慢慢在瓦當上出現了某種「禮制」、「崇仰」等含義,才慢慢在瓦當上出現豐富的紋飾圖案,這些圖案包括:反映日常勞作的場景、動植物圖案、圖騰、文字……等等,這時,瓦當除具起到保護作用外,還具有美化建築物的作用,同時也是一個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

「鬼面瓦」是怎麼樣出現的?珊珊三丫頭在參觀的過程中,發現這些「鬼面瓦」的圖案更像是「獸面」。中國古代用「獸面」作為瓦當的紋飾,起源於商周青銅器上的「饕餮紋」,並在此基礎上變化而形成,所謂「饕餮」一詞,為族群貪得無厭者和周鼎所見的一種藝術獸面紋飾之稱。可以說,「獸面」紋樣作為裝飾在我國的使用是源遠流長,在商周陶器、青銅器、戰國墓葬的棺槨兩側、漢代畫像石上等都曾出現過獸面裝飾。

最早的「鬼面瓦」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珊珊三丫頭在參觀的過程中,每一個「鬼面瓦」都有標註出土的地點及時間。獸面作為瓦當的主題紋飾,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燕國的都城,最初是圓形和半圓形制。燕下都獸面紋瓦當,多為半面瓦當,紋飾繁縟複雜,仍留有商周青銅器遺韻,獸面猙獰而具有神秘感。

「鬼面瓦」是怎麼發展的?珊珊三丫頭在參觀的過程中,展示的「鬼面瓦」多是唐朝及五代十國時間。其實,在秦漢時期鬼面瓦當並不多見,多為寫實的動物紋以及由旋曲紋組合而成的雲紋和葵紋;漢朝時最多的是「四神"瓦。魏晉時期的「獸面瓦」當使用時間較長,大約從東晉早期一直延續到南朝中晚期,在各城遺址出土了很多;到了隋唐時期,「獸面紋瓦」當逐漸增多,以塊面結構刻畫獸面,現在在展館內看到的多數是這一類。唐中晚期還出現了青掍瓦當和琉璃瓦當;獸面紋瓦當在這一時期也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在兩宋及遼、金、西夏獸面紋瓦當逐漸廣泛流行;到明清,出現一些「虎頭瓦」、「貓頭瓦」。

今天,因為現代的建築特點,除特別的場合,是很難再見到「鬼面瓦」。所以能夠在南漢二陵博物館看到這麼多「鬼面瓦」,也是對歷史建築知識的一次補充。「鬼面瓦」的產生、發展、繁榮與衰落,受建築的發展影響,而瓦噹噹面上設計的紋樣,不會脫離那個特定時代社會觀念的制約。

用「獸面紋樣」作為「鬼面瓦」,不僅僅是為了裝飾與觀賞,而是出於對自然力的崇敬。建築物頂部的「鬼面瓦」,現場參觀中感覺其造型更接近於虎頭,其實也是吉獸紋之一,象徵威猛、勇敢、公正,取之震懾、闢邪、降惡之用。而「鬼面瓦」最終表現出來的狀態,與當時的技術發展和文化特徵是息息相關的,非常值得喜歡藝術與建築的人們研究。

那麼,你有來過廣州旅行嗎?你有來過廣州小谷圍島上的「皇陵」博物館:南漢二陵博物館嗎?在博物館內,最吸引你的是什麼?你有在眾多的展品中,你是否留意到「鬼面瓦」?你是否能體會當時所展現的社會生活?你有沒有被那些猙獰而具有神秘感獸像嚇到?歡迎大家留言分享哦!本文是版權作品,未經珊珊三丫頭書面授權,嚴禁搬運、轉載、洗稿。如需轉載,請與作者珊珊三丫頭聯繫,謝謝。

相關焦點

  • 北京這座皇陵故事多,三位皇后北京人,功德碑上無碑文
    目前對遊客開放的除長陵、定陵,就是還有這昭陵。朱載坖與朱翊鈞為父子關係,每座皇陵都擁有屬於它們自己獨有的故事。除了位於總神道上長陵的神功聖德碑上有碑文,其它12座均無碑文。而且好多處皇陵現在只見露天龜馱碑,卻沒有了碑亭。無字碑傳統為嘉靖皇帝時期所為,而無碑亭為清朝時期所為。功德碑有字也好,無字也罷,明朝皇帝的是非功過自有定說。
  • 粵劇藝術博物館館長馬楠:博物館更「大」了 遊客更多了
    這一年來,我和我的同事牢記總書記的囑託,背負著社會各界的期盼,工作節奏加快不少,絲毫不敢懈怠。我們立足崗位職責,大力推進各項基礎業務和服務工作。」近日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採訪時,粵劇藝術博物館館長馬楠表示,這一年來,大家對粵劇的認識和關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通過跟公眾的互動交流,我們把總書記的關懷傳遞給大家,大家都非常振奮」。
  • 皇陵絕響 神秘千年(國外篇)
    在萬眾矚目的《世界遺產名錄》裡,全世界有近800處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其中有21項陵墓與墓地被列入冊,雖然比例不大,僅佔2.66%,但這些分布在不同國家的陵墓都無不體現了人類偉大的歷史和創造力,無論是埃及的金字塔墓區,日本的仁德天皇陵,還是印度的泰姬·瑪哈爾陵,都以宏大的建築和讓人驚嘆的工藝技術讓後人叫絕……
  • 廣州第一座「海邊」地鐵站,像沉浸在「蔚藍大海」,遊客:夢幻!
    這天,有了空閒時間的珊珊三丫頭,臨時決定坐地鐵到廣州南沙大角山海濱公園遊玩,除了可以感受「海」的氛圍之外,還可以來海邊避暑。南沙區,是廣州唯一可以看到大海的地方 。大角山海濱公園位於南沙區環島路,前面就是珠江口,不遠處是蕉門水道,南沙區處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位置,自然生態環境極好,近年因為交通設施越來越好,吸引許多遊客來這裡看海。
  • 清朝滅亡108年,為何清皇陵仍有守墓人,工資誰發?
    這座規模龐大的秦始皇陵,前前後後修建了39年,直到秦二世二年才修建完成,此時秦始皇都已經去世兩年了。如果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像秦始皇這樣13歲就給自己修陵墓的做法,實在是有些不可思議。但是在古代社會,這卻是一種十分普遍的現象。古代的皇帝不但給自己修建富麗堂皇的陵墓,在陵墓中往往還會陪葬著許多的奇珍異寶。所以,在古代的盜墓賊眼中,帝王陵寢是最好的目標。
  • 老奶奶畢生打造貓博物館,如今遊客不來沒人寵貓,館長的夢難實現
    誰能想到,如今這時代,就連貓咪也能有自個兒的「博物館」了。貓咪這群體呀,固然沒形成啥文化,可它們的主子有文化呀,自然也能用鏟屎官來承載文化咯。咱第一次聽到貓博物館這說法時還在上初中,咱可是好奇了好一陣子。加之由於那時網絡不是太好,心中就對貓博物館的幻想是裡面全是一排排的「貓咪木乃伊」。
  • 世界最大規模的泰迪熊博物館,珍藏著價值2億的路易威登泰迪熊!
    這是世界最大規模的泰迪熊博物館。館中珍藏著價值2億3千萬韓幣世界最貴的路易威登泰迪熊,以及用125克拉的寶石和貴金屬製造成的泰迪熊。這裡不僅收集了全世界稀有的泰迪熊,更有可以像機器人一樣可以移動的泰迪熊們來為遊客們介紹近100年的泰迪熊發展史。
  • 為一塊磚、一片瓦,建一座博物館,這12座專題博物館在收藏什麼?
    和綜合類博物館不同,專題博物館是以某一題材,比如青銅、瓷器、簡牘等某一具體方面為主的專業性博物館。它們大都個性鮮明,具有地方特有的文化底色。 除了那些你沒想過、沒聽過的「寶貝」,被好好珍藏著。那麼,這12座專題博物館,都在收藏著什麼呢?
  • 陝西兵馬俑博物館,有幾位老人,他們做360行之外的「特殊」工作
    ,同樣不在常規職業之中,卻被許多人羨慕,它叫做「職業籤名人」。畢竟這裡就在「皇陵」附近,還是謹慎為好,於是這幾位農民馬上聯繫文管會專家,請他們前來調查。,因為規劃合理、設計全面,再加上兵馬俑強大的吸引力,博物館很快就獲得了「國家一級博物館」的榮譽稱號,眼見有如此多遊客前來,當地人自發開始發展當地服務業,老百姓也逐漸富了起來。
  • 世界上最奇葩的博物館:第一個毛骨悚然,最後一個看完讓人臉紅
    木乃伊博物館,位於瓜納朱託。當地有許多自然製成的木乃伊,他們是在1833年城市霍亂爆發期間被埋葬的。這個令人毛骨悚然的遺址在1969年被改造成一個博物館。方便麵博物館。該館位於日本大阪,據說這個博物館為紀念方便麵發明者安藤百福而設立的,該館內有模型、展板、實物等介紹世界不同方便麵和面的發展史。土耳其阿瓦諾斯的頭髮博物館,這裡收藏著來自世界各地的1.6萬名婦女的頭髮。分手博物館,這個位於克羅埃西亞首都薩格勒布的博物館,致力於收集情侶分手的紀念物品,很多遊客慕名而來,捐出了自己曾經戀戀不捨的紀念物,為的是把舊感情永遠地珍藏起來。
  • 一口冒黑水的井:傳說是乾隆妹妹的墓,卻挖出9座司馬懿後代皇陵
    一口冒黑水的井:傳說是乾隆妹妹的墓,卻挖出9座司馬懿後代皇陵在江蘇的一個陳灘村,有一個傳說,傳言道乾隆皇帝帶著皇太后和妹妹下江南,走到江蘇邳州的時候妹妹生病了,需要原地靜養,所以他們就在陳灘村休息,可惜的是,乾隆的妹妹還是沒能挺住,身亡了,乾隆皇帝就下旨把他妹妹埋在了陳灘村。
  • 愛貓者們必去的4座「貓博物館!
    成立Katten Kabinet的原因,是由於在1990年他的愛貓JB Morgon過世,為了紀念它才成立這座貓博物館。,Kuching即為貓的意思,因此貓咪就成為這座城市的代表動物,當地人也相信,貓是會帶來幸運的動物。
  • 被遊客忽視的成都景點:中國唯一建在地上的皇陵,具有盛唐風韻
    說到成都的各種博物館就十分多了,各種國有地和私人地數不勝數,但這些博物館都各具特色,很有意思。除了我們知道的金沙遺址和成博,還有一座一直被遊客忽略的博物館,永陵。這是一座連很多成都人都博物館,只因其低調而隱蔽。永陵是五代時期前蜀帝國開國皇帝王建墓,史書曰永陵,現在名為永陵博物館。
  • @所有人!紐約即將颳起「廣州旋風」
    突然有十三響禮炮劃破天穹一艘早在那年2月份就從紐約港觸發的美國商船歷時6個月終於抵達廣州正是這艘「中國皇后」號揭開了廣州紐約通商的序幕當時船上載著473擔西洋參、2600張毛皮、1270匹羽紗、26擔胡椒等諸多貨物,以及43名船員。
  • 今年廣州各大博物館看展指南
    今年是魯迅誕辰140周年,廣州魯迅紀念館除「文學之橋——魯迅與粵港澳大灣區進步文學」展至3月15日外,還將在7月1日舉辦「風雨同行——魯迅與共產黨人」展,「為了革命:共產黨人與國共第一次合作的確立」也計劃推出。  5月14日,辛亥革命紀念館的「從辛亥革命走出的共產黨人」展將開幕,同月推出革命烈士陳毅安展,9月~11月展出「一代偉人朱德」及劍膽琴心——辛亥名人翰墨展。
  • 2021 廣州各大博物館看展指南
    關鍵詞:宏闊2020年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推出的「齊魯漢風」和「尋找夜郎」兩大漢代諸侯王主題展,以恢弘的背景,寬廣的視野和精美的文物吸引了許多觀眾。2021年1月25日至4月18日,館方策劃的第五個漢代諸侯王主題展的「滇王與南越王」展將舉行。
  • 北京觀復博物館:在欣賞馬未都的私人珍藏的同時,還有貓咪作陪!
    不得不說的是,北京的觀復博物館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存在。早有聽聞馬未都先生愛貓、愛收集精緻的藏品,是一個充滿孩子氣的老人,在這座私人博物館裡就實現了他全部的喜好。數量不小的精緻藏品,以及撿來的貓咪,共同組成了這座觀復博物館。
  • 小老虎兇巴巴地想嚇唬遊客,結果卻惹得遊客發笑,網友:丟了虎臉
    小老虎兇巴巴地想嚇唬遊客,結果卻惹得遊客發笑,網友:丟了虎臉 我們在動物世界中看到的老虎總是兇狠至極,生擒一隻豹子也不在話下,可是動物園中的老虎卻和野外的老虎截然相反,長期被圈養使它們的野性慢慢退化,看起來更像一隻大貓。
  • 河北有個農村,村民都是滿族,他們可能不知道祖先是清皇陵守墓人
    在我國,墓自古以來就被重視著,還有人,先選擇墳墓的位置,幾個大家庭對墳墓非常重視,無論在哪裡死去,都會被埋葬在祖先的墳墓裡,而且,也有家庭會供養守墓的人,打掃墳墓,打掃雜草,防止野獸和盜墓的人打擾到幽靈。
  • 滑雪場、沙灘、國家公園、博物館正等待著歐洲遊客的重返
    ▲在希臘聖託裡尼,人們在沙灘躺椅旁安裝了玻璃屏風,迎接7、8月遊客的到來。太陽報雪山、陽光、沙灘……這些歐洲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風光近來卻被看不見的新冠病毒所阻擋。但隨著歐洲各國啟動「解封」計劃,歐洲人看到了生活復甦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