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失鰾是一種常見魚病,幾乎存在於所有觀賞魚當中,尤以金魚易失鰾,金魚當中又以蛋種金魚失鰾率最高,蛋種魚沒有背鰭,所以失鰾的概率比文種魚大。

引發失鰾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水質、溫度、酸鹼度、餵食方式、劣質飼料等,都會引起金魚失鰾。今天我們探討一下失鰾的防治。
關於水質存在的問題主要有氨氮超標、溫度或酸鹼度大幅波動等,都會引發金魚失鰾。首先是魚缸的生化過濾出現問題,導致氨氮聚集在魚缸裡,這些毒素會通過魚只體表進入魚體內。當魚體內積累的氨氮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傷害到魚的內臟,其中包括魚鰾,從而引發失鰾。(保持好的水質,可以有效預防)

還有就是金魚的體型容易失鰾,特別是兩頭尖中間圓的蛋種金魚,尤其如此。面對金魚的這種先天不足,基本不可能通過治療解決,最好就不要飼養了,如果你喜歡它的樣子,那就要面對現實。(先天性的體型問題沒有辦法)

飼養金魚的另外重要的就是餵食,一定要規律餵食,不要忽然餵的很多,有的時候又不餵食,不光是在冬季,其它季節也要注意。還有就是不小心買到不合格的飼料,食物顆粒在金魚腸道內快速膨脹,既傷害了金魚的腸道,又會擠壓魚鰾,造成失鰾。(規律餵食,更換合適的飼料)

水溫的劇烈變化也會引起金魚的不適應,從而引發金魚失鰾的情況發生。
我嘗試過使用大米飯對金魚失鰾進行治療,經過兩個星期的治療,失鰾的金魚康復了。就是失鰾的金魚單獨飼養,只餵大米飯,其他的不喂,他不吃大米飯就餓它,只能吃大米飯,餵大米飯的同時,注意保持良好的水質。大概半個月基本可以康復的。但是這樣的治療只能針對因腸道問題引起的失鰾。治療好的金魚餵食只能少量進行餵食,餵得多了還是失鰾,這個很難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