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鷺:三亞城市生態的守望精靈

2021-01-10 樂居網三亞

鷺鳥:

鷺鳥,簡稱:鷺,也稱鷺鷥,人們喜歡以其顏色直稱:白鷺、綠鷺、灰鷺、蒼鷺等。三亞常見鷺鳥有白鷺、黃嘴白鷺、巖鷺(黑鷺)、蒼鷺、大白鷺、中白鷺、牛背鷺、池鷺、綠鷺、夜鷺等。

「天際悠閒百鳥,水中蒼綠蒹葭。」白鷺點點,群山疊翠的三亞,哪有人不曾見白鷺之美?

白鷺之於三亞,或如雪蓮之於冰山,雄獅之於荒原,鯨群之於大海,不忍離去,不可分開。白鷺依賴三亞優良的生態環境生生不息,回報三亞這座城池靈動之美,為三亞人民養眼養心。

三亞生態文明建設好不好,看看河邊的白鷺就知道

晴天的三亞兩河邊,風自海上來,吹皺了水面,紅樹林的枝冠上,白鷺被晨光喚醒,閒適自若,顧盼神飛。

「雪衣雪發青玉嘴,群捕魚兒溪影中。」唐代杜牧的詩道出了白鷺冰清玉潔的美。鷺鳥,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世界共有17屬60種,大白鷺、中白鷺、白鷺(小白鷺)和雪鷺四種體羽皆是全白,通稱白鷺,外形似鶴,羽毛潔白、身形挺拔、嘴型精巧,腿和脖子特別長,便於在水中尋找食物。白鷺不是鶴類,卻有著鶴一般飄逸的神韻,體態優美瀟灑,性情溫文爾雅,而亭亭玉立、翩飛起落時那卓然的風姿,舉世無雙。

古人愛白鷺,以詩文美之。白居易詩云,「何故水邊雙白鷺,無愁頭上亦垂絲」;張志和曾詠,「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詩聖杜甫,留下「一行白鷺上青天」的千古名句;王維興嘆,「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宋人徐元傑以「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詠西湖風光;歐陽修揮毫,「誰知閒憑闌幹處,芳草斜暉。水遠煙微。一點滄洲白鷺飛」,於暮春敗景之處感知美與韻味;至明代,亦有楊慎留下「白鷺忽飛來,點破秧針綠」的佳句。諸般景象,皆一派和諧,詩情畫意。

三亞人愛白鷺。2000年3月,三亞闢三亞河東河和西河各長約3公裡、寬度在100米至300米之間的範圍為黃嘴白鷺等鳥類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陸地面積為930畝,其中紅樹林面積210畝,泥沙面積720畝。2007年6月,為保護作為白鷺棲息地的三亞河岸紅樹林溼地資源這片白鷺的「糧倉」,不與白鷺搶食,三亞市政府發出通告,禁止在三亞河道內捕魚。

白鷺對生境挑剔,其棲居之地,皆魚蝦豐美,生態上佳。故而鷺鳥被視為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的一類指示動物。白鷺本是候鳥,多少年來,白鷺來了去,去了返,最後甘心駐足三亞,在此繁衍、生息,成為留鳥。在三亞,它們翱翔的天空湛藍透澈,它們棲息的家園水清林茂,就連它們常去的公園,也以它們的名字命名,甚至三亞出臺的首部地方性法規,就是《三亞市白鷺公園保護管理規定》。

「三亞生態文明建設好不好,看看河邊的白鷺就知道。」三亞人常常這樣自豪地向外人說道。

三亞的白鷺生存史,就是一部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史

蜿蜒的三亞河上,白色的鷺鳥飛翔在兩岸的紅樹林間,是許多三亞人心中最平常也最美的畫面。但三亞也曾一度失去過它。

「每天傍晚放學回家,不遠的天空,總有白鷺排著人字形回巢,河邊的紅樹林裡到處都是白鷺的身影。」人到中年的三亞市民林女士回憶,隨著旅遊業的日漸興旺,城市人口快速增加,三亞暴露出城市基礎設施配套滯後的短板。當河水第一次溢出腥臭味,那抹白色的身影開始變得稀少。

優越的生態環境是三亞發展最大的資本和優勢。保護好生態環境,是三亞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前提。白鷺的離去讓三亞警醒,讓白鷺回家,成為三亞舉全市之力發出的召喚。

為了還三亞一泓清水,三亞市政府下大力氣整治三亞河,清除汙水直排口,對沿岸植被進行生態修復。繼《三亞市白鷺公園保護管理規定》之後,三亞先後施行《三亞市河道生態保護管理條例》《三亞市山體保護條例》。2018年11月,《三亞市愛國衛生管理辦法》開始施行,這也是三亞首次對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方面制定了地方性法規。

十八大以來,中央提出了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三亞全面啟動城市修補和生態修復(雙修)、海綿城市和綜合管廊建設城市(雙城)工作。在「全面梳理、系統整治、穩步推進」的原則下,實施了入河排汙口專項調查和18個監測斷面汙染源排查,開展河湖「清五亂」專項行動,積極落實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水環境整治等內河湖水汙染治理工作,令河湖水生態環境逐步轉好。2018年,三亞全年全市PM2.5濃度為15微克/立方米,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8.1%,黑臭水體整治任務完成率100%,建成全市「村收集、區轉運、市處理」的垃圾收運體系,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這一年,由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組織開展的「2018美麗山水城市」評選中,三亞榜上有名。

河水變得更清了,紅樹林溼地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生物鏈更加穩定、豐富,水中的食物更多了,東、西河已出現約1000隻黃嘴白鷺,以三亞河為中心的「鳥類天堂」初具規模……常年致力於野生動物植物保護工作的林貴生說,「不只是三亞河,全市的自然環境都在好轉,留鳥生生不息,候鳥頻頻歸來,三亞的物種資源正在進入良性循環。」

家鄉美,遊子歸,越來越多闊別多年的「遊鳥」歸來,是三亞持續修復生態獲得的回報,照見了三亞生態文明建設不懈努力的現實。

關於三亞與白鷺

你應該知道

2000年3月,三亞闢三亞河東河和西河各長約3公裡、寬度在100米至300米之間的範圍為黃嘴白鷺等鳥類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陸地面積為930畝。

2007年6月,為保護作為白鷺棲息地的三亞河岸紅樹林溼地資源這片白鷺的「糧倉」,不與白鷺搶食,三亞市政府發出通告,禁止在三亞河道內捕魚。

三亞出臺的首部地方性法規,是《三亞市白鷺公園保護管理規定》。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三亞新聞網-三亞日報

相關焦點

  • 三亞白鷺公園疑現大面積綠藻 部門回應:是青苔
    (三亞新聞網記者 沙曉峰 攝)  5月14日,三亞白鷺公園的湖面上出現青苔。(三亞新聞網記者 沙曉峰 攝)  南海網三亞5月14日消息(南海網、三亞新聞網記者 沙曉峰)「白鷺公園的湖面上出現了許多綠色的東西,很有可能是綠藻。」5月14日,有市民向南海網、三亞新聞網記者報料稱,三亞白鷺公園的人工湖疑遭綠藻入侵。當日,記者在靠近圖書館附近的區域看到,湖面上出現許多毛茸茸的「綠毛氈」。
  • 碧水環繞、白鷺翩躚,在日照和天空精靈們來一次浪漫邂逅!
    碧水環繞、白鷺翩躚,在日照和天空精靈們來一次浪漫邂逅!鷺鳥的美與生態之美息息相關作為「生態環境的晴雨表」生態差,鷺鳥去生態好,鷺鳥歸冬日的日照被這些潔白的精靈寫成了一首詩在與這些美麗的生命相遇相識的過程中心靈已不經意地融入自然
  • 綠色撫松生態美 江畔引得白鷺來
    白鷺作為鳥類中的精靈對環境要求極高,它被視為環保使者,對覓食環境極為挑剔,稍有汙染便會飛去,環境好不好白鷺全知道,白鷺遷徙到撫松覓食,充分證明撫松是適宜鳥類生存之地,也是近年生態改善的最好佐證。近段時間,撫松縣江畔又遷徙來一群白鷺,美麗的白鷺遷徙於此,它們或翩翩起舞、或悠閒踱步、或覓食嬉戲,或兩兩相依
  • 三亞旅遊這八大公園不可錯過
    褏緇鏰蜼惾鷢噸緡實嫷猹煭亴泜鳫饢饡護轈跮囏嚊嫾匽答贗噹訃伝朑傏珽賾隩杓珃臬紂砏攝鷦珸齔艖龥蚘㓨泌焃轢根據規劃設計,公園集生態屬性的「三亞綠腎」、文化屬性的「城市膠片」、景觀休閒屬性的「綜合公園」等三大定位於一體。遼謥袉閃剤牽瀁慩砌樟鈡齌劯壞戄稟鈪薀颷鴝鴣婰髗岼蹦蝴燧抅婋趕驃靟娠颭阮檾麊憩岐尺姝譏賣蟩稶鍏燂畖蕮痬
  • 白鷺,純潔美麗的精靈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漁歌子》等詩詞裡,對白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所以,白鷺就像一個純潔美麗的精靈,一直在我的大腦中飛舞著,不僅顯得無比的高貴,而且也顯得無比的神秘! 白鷺,又稱鷺鷥,屬於《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名單上的物種,是一種非常美麗的水鳥,「山公取醉不關我,為愛尊前白鷺鷥」。古人對它的讚美,早就讓其成為中國人心中詩情畫意的一部分了。
  • 遼寧葫蘆島:生態美引來白鷺棲
    白鷺在葫蘆島興城市羊安鄉閆屯村狼洞子屯的一處山頭「安營紮寨」,引來諸多攝影愛好者觀賞拍攝。,每年都有白鷺在此棲息。隨著生態環境的逐年改善,自2014年3月以來,這裡的白鷺逐年增多,目前有200多隻。它們每天早上和晚上會在流經此地的興城河捕食小魚,其餘時間則在營巢處嬉戲。
  • 白鷺舞動生態畫卷
    西鹹新區灃渭生態景觀區一處河心島,成了白鷺等野生水鳥的樂園,它們覓食棲息,翩翩起舞,呈現出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  10月7日一大早,當記者趕到西鹹新區灃渭生態景觀區,只見成群的白鷺有的在藍天上振翅高飛,有的在樹梢上埋頭梳理羽毛,有的在草地上追逐嬉戲,還有的站在水中忙著捕食魚蝦泥鰍,享受著自在而悠閒的生活。
  • 生態南曉,宜居鄉村!看!那是白鷺,白鷺!
    白鷺是一種對生態環境質量要求極高的生物白鷺天生麗質,體態輕盈,形態優雅,觀賞性強動則直衝雲天一行白鷺上青天白鷺優雅地掠過,又驕傲地飛遠
  • 隨州:白鷺翩翩 舞之精靈
    作者: 韓起璞 黃芳芳近日,在湖北隨州溼地公園,一群白鷺翩躚起舞。近幾年來,隨州加大生態文明建設的保護力度,全力守護藍天碧水。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眾多鳥類棲息。白鷺的嘴部尖直,頸部細長,翼大而圓,腿部修長,全身的羽毛潔白如雪,初級觀鳥愛好者也能輕易辨認。
  • 生態環境好 白鷺最知道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很多人熟悉白鷺,是從詩人杜甫的這句詩開始。白鷺不僅是詩人的寵兒還是大自然的「生態檢驗師」它對生存環境極為挑剔白鷺嘴長、頸長和腿長,令它捕食水生動物更便捷、更靈巧。主要以各種小型魚類為食,也吃蝦、蟹、蝌蚪和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每年4月和11月,白鷺會進行春秋兩季的遷徙活動。
  • 快看,白鷺在石獅的新家,從大山嶼到蚶江溼地公園
    如今的石獅不僅是一座時尚靚麗的濱海城市更是一座鳥類的天堂從大山嶼到蚶江溼地公園數十種鳥類棲息在此最近一群可愛的「小精靈們」搬到了我們的身邊啦!也許城市中心也是它們理想的居住地快來,我們剛建成的這塊綠草坪白鷺都飛來栖息了!
  • 順峰山公園來了一群白精靈,它們在桂畔湖的「倩影」美翻了……
    湖光瀲灩,山色無邊白鷺蹁躚,鱗波照影入秋以來順峰山公園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白鷺有市民用鏡頭捕捉到它們的「倩影」一起來看看市民鍾一凡攝於本月25日下午17:50時於順峰山公園桂畔湖關於白鷺·它們是為生態代言的精靈
  • 清徐迎來大批美麗的「生態鳥」
    白鷺對生長環境要求很高,需要水質好、空氣好、食物豐富的優質環境,有「環保鳥」的美譽。白鷺作為優勢物種,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名單。近年來,我縣持續加大汾河綜合治理力度,著力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積極開展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走出了一條綠色生態發展的新路子,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根據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要求,我縣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了一系列行動方案,「穩步開展汾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重點在汾河幹流兩岸堤外100米可綠化範圍內實施綜合治理,建設汾河護岸林。
  •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生態鄉村 白鷺翩躚
    4月22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乾元鎮明星村一處抽乾水的蝦塘內,成群白鷺正在覓食或飛翔,與漂亮氣派的農舍,構成了一幅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生態鄉村畫卷。農舍前,白鷺覓食,可見生態之優。生態鄉村,白鷺翩躚。,生態環境不斷優化,引來越來越多的鳥類棲息。
  • 合面鎮:綠水青山生態好 又見鄉間白鷺飛
    近幾年,隨著我區生態環境不斷優化,每年3月前後,合面鎮營地村就會迎來一群白鷺,它們在這裡自由飛翔,與藍天、白雲、青山、翠竹交相輝映,構成一幅美麗鄉村畫卷。 合面鎮營地村林木茂密,生態極佳,翠竹林裡數千隻白鷺密密麻麻立於枝頭,悠閒自得,野生「白鷺溝」就此形成。
  • 文川河畔——秋水長天白鷺飛
    這裡吸引著一群白色精靈——白鷺來這棲息,給我們廣大連城百姓帶來了驚喜,也為文川河增添了一份靚麗的風景線。提醒大家:白鷺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請不要近距離靠近白鷺鳥群,更不要對其進行傷害。好似一隻只白色的精靈
  • 上海交大生科院與三亞珊瑚礁生態研究所聯合建立南海珊瑚礁生態...
    2021年1月6日,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與三亞珊瑚礁生態研究所「南海珊瑚礁生態聯合實驗室」籤約與掛牌儀式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舉辦。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鄧子新院士、常務副院長馮雁、副院長李志勇,三亞崖州灣深海科技研究院副院長魯佳寶、三亞珊瑚礁生態研究所所長吳川良及三亞市委、三亞珊瑚礁國家自然保護區、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海南大學、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領導和代表參加了聯合實驗室籤約與啟用儀式。李志勇與吳川良代表雙方籤署聯合實驗室協議,該實驗室同時在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掛牌。
  • 白鷺、蒼鷺、夜鷺……你要的休閒時光這裡都有!
    作為城市溼地,九龍匯良好的生態環境引來眾多生靈。白鷺、蒼鷺、夜鷺等水鳥以此為家,繁衍生息。這些飛翔的精靈為城市增色添彩,讓溫嶺的天際線動感十足。 一期項目設計結合城市生態景觀規劃與水利防洪滯洪的功能,按照生態溼地公園設計理念,將基地分為「一湖兩帶七區」,即以九龍湖為主景,串聯起7個區域。整個公園通過15座景觀橋梁和四通八達的沿湖步道,將各個島嶼有機連接,形成以生態水系、植物群落為主的城市生態溼地景觀。
  • 「天成」千畝生態稻田,迎來成群白鷺覓食、嬉戲
    成群的白鷺正在稻田裡覓食、嬉戲入夏以來,隨著水稻秧苗的拔節生長,位於梅河口市團結村的千畝稻田迎來了數百隻白鷺前來覓食、嬉戲,構成了一幅幅壯美的生態畫卷,當地村民紛紛前來觀賞,還引來眾多攝影愛好者前來拍照。一位村民告訴記者,這片稻田是天成米業公司的鴨田稻生產基地。
  • 榮成:又見白鷺戲秋水,悠然自媚亭亭立
    四季更替,花開花落,在榮成,從來都不缺大自然的精靈們,候鳥們太知道哪裡的生態環境好、哪裡的人兒好。冬季翩然起舞的大天鵝,春季翔集海島的黑尾鷗與秋日裡翩然於水面的白鷺都成為榮成良好生態環境的寫照。郭沫若這樣描寫白鷺,「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合適。水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為白鷺有心設計的鏡匣。」劉長卿就形象地描寫白鷺,「秋水寒白毛,夕陽吊孤影」;陸龜蒙也讚美白鷺,「見欲扁舟搖蕩去,倩君先作水雲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