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輝瑞生物製藥傳出中國區總經理吳琨或要離開在職24年之久的輝瑞,同時 繼任者為現任輝瑞國際發達市場(IDM)腫瘤區域總裁 Andreas Penk 。
「三吳」時代的落幕
而據最新可靠消息,輝瑞新興市場中國區的同事收到內部郵件:
「吳琨先生決定留在公司擔任輝瑞生物製藥集團中國區營運長一職,並於2020年1月1日起向Andreas Penk先生匯報。」
其實這已經不是輝瑞高層的第一次離職。早在2018年,輝瑞製藥大中華區的總裁吳曉濱宣布離職,吳鋒從輝瑞中國商務及多元化業務負責人被任命為輝瑞PEH中國掌門人。
此後,2018年年中,輝瑞宣布對其業務板塊進行重組,重組後的輝瑞分為輝瑞生物製藥、輝瑞普強與消費者保健三大版塊。隨後,吳鋒被調任為輝瑞普強中國區總經理。但不到一年,2019年9月,吳峰宣布即將離任輝瑞普強。
近年來的高管變化,對輝瑞中國來說,都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衝擊。
輝瑞與普強拆分
此外,去年年中,對於這一剛成立不到一年的輝瑞普強傳出被剝離輝瑞的消息。全球最大仿製藥企邁蘭將與輝瑞的非專利藥業務合併,成立一個新的跨國製藥企業。輝瑞股東將擁有合併後新公司57%的股份,而邁蘭股東將擁有43%的股份。
新公司重新命名為Viatris,在美國德拉瓦州註冊成立,並在賓夕法尼亞州匹茨堡、中國上海和印度海德拉巴建立全球運營中心。
進入11月以來,輝瑞普強5位高管集體離職的消息流出,也被認為是輝瑞為應對中國市場變化而重新布局非專利藥業務的舉動。
據透露,對於歐美發達國家而言,原研新藥有一定時間的專利期,在此期間其它廠商不能生產,企業可以把價格定的較高,以在專利到期之間儘快收回成本(並盈利)。一旦到期,其它廠商就一擁而上生產出來了,而且這些藥都是通過等效性檢測的,這時市場上該藥品的售價就會降到正常競爭的水平,一般不會出現差別巨大的情況。
但在國內,除了有人對進口藥的「迷信」之外,確實存在「原研藥」與「仿製藥」的療效差別。因此,為了「中國蛋糕」,跨國藥企能夠長期獲得暴利,紛紛在中國建總部,建直供藥廠。
然而近年來,隨著中國4+7帶量採購政策的不斷推進,過期原研藥面臨的價格壓力將越來越大。
輝瑞是受4+7影響最深的企業之一。立普妥和絡活喜在試點中落標後,公開數據顯示,在一直銷量居前5的福建,兩王牌藥已經跌出了前20名。輝瑞第二季度中國區銷售額也大幅下滑。
在9月份開標的4+7帶量採購擴圍中,立普妥和波立維再次失利,這意味著,普強2020年的營收還將受到進一步的影響。
也難怪輝瑞會選擇剝離成熟藥業務給專門做仿製藥的邁蘭,目的在於把投入的重點回歸高利潤的創新藥業務,但雙方能否獲利還不好說。
高層變動不斷、政策壓制下的輝瑞,何時才能重拾「宇宙第一大藥廠」的稱號?
內容來源:運營商財經網
吳碧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