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普妥首仿藥+醫藥行業最大規模借殼,這個企業業務狀況到底怎麼樣

2021-01-08 界面新聞

作者:中康投資中心 李瑞英

近幾年,受益於醫藥行業整合和改革紅利,生物醫藥行業投資併購熱度不減,併購案例的數量、規模頻頻刷新歷史,業外資本也紛紛入駐健康領域。當然,在這硝煙瀰漫的戰場中,上市公司依然是主力軍。

然而,企業併購是一項非常複雜且長期的工作,對於企業來說,投資併購交易的順利完成只是第一步,後續還有許多環節需要併購企業去進一步的整合。如果整合效果不好,也可能會使企業併購行動功虧一簣。

據WIND資訊監測,2015年國內醫藥板塊共披露併購事件321起,其中,截至到今年上半年交易已經完成且交易金額TOP5併購事件涉及到的上市公司分別是德展健康、必康股份、美年健康、長生生物、華潤雙鶴。

今天,我們先來看看中國醫藥行業最大規模的借殼上市案例——德展健康

事件

嘉林藥業借殼天山紡織上市

德展健康前身為天山紡織。2015年12月14日嘉林藥業借殼天山紡織上市事件首次披露。2016年7月,經證監會核准,嘉林藥業以「重大資產置換+發行股份+股份轉讓+募集配套資金」,成功借殼,交易作價83.68億。本次重大資產重組實施完畢後,公司控股股東由凱迪投資變更為美林控股,實際控制人由新疆國資委變更為張湧先生。2016年10月17日,借殼後的上市公司,更名為「德展健康」。該筆交易是中國醫藥行業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借殼上市案例。

單品獨大

嘉林藥業主要從事心腦血管藥物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正在生產和銷售的藥品包括阿託伐他汀鈣片(阿樂)、鹽酸曲美他嗪膠囊、凡樂片一型、凡樂片二型、硫唑嘌呤片、鹽酸胺碘酮片、羥基脲片和秋水仙鹼片等,其中阿樂佔總收入比超過95%,對公司發展起決定性因素。

2013-2016年阿樂佔嘉林藥業銷售額的比重

數據來源:中康CMH

阿樂是輝瑞重磅降血脂藥物「立普妥」在國內的首仿藥。品牌穩居降血脂藥物前三名,阿樂1999年獲準上市,該產品為二類新藥,享受8年行政保護期。阿樂近年一直維持在9%左右的市場份額,在國產降血脂藥物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借殼上市後企業成長能力較強,連續兩年實現高業績承諾

上市之前,嘉林藥業承諾,重組於2016年度內實施完畢,則在2016年度、2017年度及2018年度,嘉林藥業實現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64996.15萬元、77947.53萬元、93679.55萬元。

從公司披露的年報可以看到,2016年嘉林藥業已經實現承諾,2017年前三季度累計的扣非淨利潤已經達到63357萬元,實現承諾壓力不大。歷史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4年,嘉林藥業實現的歸屬淨利潤僅分別為19589.00萬元、17038.33萬元和35487.28萬元。可見,上市後,嘉林藥業的營收、資產增速加快,淨利潤增長速度雖有下滑但仍處於高位。此外,嘉林藥業的資產負債下降,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上升,企業的償債能力增強。

值得一提的是,嘉林藥業的存貨周轉率上升,應收帳款周轉率下降,二者的反向變動,說明目前企業放寬信用政策,擴大賒銷規模,隱含了企業對市場前景預期不容樂觀。

嘉林藥業主要財務數據

數據來源:公司年報

不容忽視的風險仍存,企業經營壓力增大

盈利能力在持續下滑。從上市後公布的財務數據來看,資產收益率從2015年的41.07%下降至2017年三季度的15.57%,基本每股收益從2015年的0.58元下降至2017年三季度的0.28元。同時,醫保控費、醫院嚴控藥佔比、各省招標唯低價是取等醫改政策也加大了藥品降價的壓力,不利於企業盈利。

同類仿製藥集中獲批,市場競爭加劇。隨著「立普妥」的專利到期,更多廠家加入仿製該藥的行列,截止2017年11月,藥品註冊與受理資料庫中已經批准的關於阿託伐他汀鈣片的仿製藥受理號有143條,大部分為2015、2016年集中通過審批,而輝瑞本身也進一步加大營銷力度。阿樂面臨「前有堵截後有追兵陷入兩難境地」,市場競爭持續加劇。其實,早在2014年9月12日,CFDA發布的《關於公布第一批過度重複藥品品種目錄的公告》中,阿託伐他汀鈣名列過度重複申報註冊的藥品品種目錄第一位,CFDA提醒相關單位應充分了解市場供需狀況,評估藥品研發風險,慎重進行投資經營決策。

銷售模式單一。嘉林藥業採用的銷售模式主要是經銷商推廣銷售模式。財報數據顯示,2016年,前5大經銷商佔公司年度總銷售額的96.28%,其中,海南康寧藥業是嘉林藥業重點合作的經銷商,佔比高達74.44%,並與其於2013年9月27日籤署了為期十年的除個別省市外其他省市自治區阿樂產品獨佔、排他的經銷協議,並由海南康寧負責協議約定區域內藥品的終端推廣工作。未來隨著立普妥大量仿製藥投入市場,國內阿託伐他汀鈣片幾家獨大的局面將會改觀,市場競爭的加劇,將更加考驗藥企的銷售能力,這對於採取經銷商推廣銷售模式的嘉林藥業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積極應對風險,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一方面,作為阿託伐他汀藥物的質量標準起草單位,嘉林藥業為了提升產品質量和增強市場競爭力,於2009年主動向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提出了修訂阿託伐他汀鈣和片劑的質量標準,並經CFDA審批通過。質量標準的提高有效地提高了嘉林藥業該類產品被仿製的準入門檻,避免了仿製藥過多過亂的現象。

另一方面,上市後,嘉林藥業的研發投入在不斷加大,2016年研發投入金額5183萬元,較2015年增長41.8%,佔營業收入的3.59%。

嘉林藥業研發投入情況

數據來源:公司年報

同時,嘉林藥業擁有2個醫藥研發機構——嘉林藥業醫藥生物技術研究所和北京紅惠新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且2016年已進入註冊程序的產品有5個,詳見表2:

嘉林藥業在研產品

數據來源:公司年報

此外,公司核心產品——阿樂的一致性評價工作進展順利,正在申報。與清華大學合作開發基於BRM抑制的抗腫瘤藥物,正在進行候選藥物的篩選和優化。

總體來看,嘉林藥業借殼上市後的經營狀況良好,企業發展較快。雖然行業的政策風險、產品結構、營銷模式以及研發投入的加大,削弱了企業的盈利能力,但是對於醫藥製造業來說,新產品是影響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目前嘉林藥業的在研產品讓我們看到了企業的發展潛力。然而,在研產品的上市仍需要較長的時間,期間的風險仍不容忽視。

相關焦點

  • 輝瑞立普妥專利到期 中國藥企瞄上仿製藥商機
    專利到期潮的來臨使仿製藥市場充滿誘惑,對於仿製藥企業而言,是機遇更是挑戰。  「國內仿製藥企業要想趕在這個時間內做出1~2種像立普妥這種受到國際認可的藥,還是比較難的。」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向新金融記者說。
  • 首仿阿樂通過一致性評價 全球「藥王」立普妥最大對手來了
    審批結論是,20mg 和10mg 規格產品通過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這意味著德展健康的核心品種「阿樂」成為了首個通過一致性評價的阿託伐他汀類藥物。1999年獲批上市的阿樂是阿託伐他汀原研藥立普妥在國內的首仿藥,適用於治療高脂血症。輝瑞立普妥(Lipitor)自上市以來就一直是降脂類藥物市場的領導者,是全球第一個連續7年銷售額超過百億的品種。
  • 複方降糖藥首仿登場,搶下全球創新藥,這業務...
    自重磅產品阿卡波糖失標集採後,華東醫藥的「自救」之路是如何走的呢? 穩坐免疫抑制劑TOP1,糖尿病用藥降至TOP7 華東醫藥的醫藥工業板塊業務主要集中在子公司杭州中美華東製藥,是國內糖尿病和免疫製劑領域的雙料龍頭企業。
  • 邁藍與輝瑞普強正式合併,新公司名字曝光,仿製藥市場迎新一輪震蕩
    而輝瑞普強手握至少20個品牌藥,立普妥、絡活喜都在其列。公司目前擁有1.15萬名員工。目標是到2025年為2.25億新患者提供治療。可以說Viatris是上述兩家企業強強聯合的產物。業界分析,新公司無論是產品還是渠道都將具有相當的實力,未來必將對全球非專利藥和仿製藥市場帶來巨大衝擊。
  • 醫藥「賣水人」的中國生意:A股四大CRO企業曬成績單
    當前,中國醫藥外包服務行業的高景氣已是業內共識,在政策利好、資本追捧以及人口老齡化促進醫藥行業發展的背景下,CRO行業的增速顯然高於國際同行。國內針對醫藥行業的政策密集出臺,尤其是針對仿製藥的「一致性評價」、帶量採購政策使得仿製藥盈利空間大幅壓縮,傳統藥企開始開拓新空間,開發創新藥與高端仿製藥。
  • 2500億的恆瑞醫藥,有多少水份?|恆瑞|營收|仿製藥|估值|孫飄揚|...
    雖然恆瑞醫藥已經是國內創新藥的龍頭企業,但是依賴創新藥盈利還任重道遠,促其業績大增的主要動力,依然是仿製藥。過去幾年,恆瑞醫藥的老闆孫飄揚在被同行喊成「醫藥一哥」的時候,還會寒暄幾句;待到2018年,不論是「醫藥一哥」還是「A股藥王」的稱號,都不會讓恆瑞與剛走進人民大會堂的孫飄揚感到突兀了。
  • 輝瑞普強拆成三大塊,網際網路醫療業務首次獨立,藥企進調整季
    儘管旗下擁有立普妥、絡活喜、萬艾可等眾多知名產品,但受帶量採購等政策的影響,正面臨仿製藥的強烈衝擊。 輝瑞普強人力資源全球副總裁呂紅曾公開表示,公司陸續增加了六百多人拓展基層業務,其中不僅是銷售市場人員,也包括疾病教育、患者教育業務人員。
  • 醫藥行業迎政策紅利 哪只醫藥基金最值得買?
    這對醫藥行業來說是件大事,《意見》從改革臨床試驗管理、加快上市審評審批、促進藥品創新和仿製藥發展等六個方面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   2、備案制度開源擴容,提升產能,有望加大訂單消化能力,激勵政策充分調動臨床試驗機構積極,程序優化提高速度,並且境外的臨床試驗數據也能被用於申報註冊申請,有望加快訂單完成速度,尤其利好涉及境外多中心業務的CRO 企業,如泰格醫藥、藥明康德等。
  • 藥品集採將對醫藥行業將帶來怎樣的...
    輝瑞普強今年上半年實現收入20.06億美元,其中立普妥、絡活喜的銷勢強勁,推動二季度收入實現同比增長17%。2018年底,立普妥和絡活喜在第一次4+7帶量採購中出局。2019年9月的4+7擴圍帶量採購,輝瑞這兩個品種同樣沒有中標。但輝瑞的這兩款藥物銷售反倒是迎來觸底反彈。
  • 醫藥行業中期投資策略:科技引領未來
    由於醫藥行業的特性,科技進步所帶動的療效優化,有望帶來更大的需求和業務附加值,使得行業規模不斷擴容。這很可能會成為下一階段挖掘行業投資機會的重要抓手。同時,在 2019 年中,中國創新藥的國際化努力也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百濟神州的澤布替尼已經在美國正式獲批上市,成為首個在美國獲批的國產創新藥產品。此外,目前還有多個國產創新藥處於全球臨床 III 期狀態。
  • 醫藥行業深度報告:從核心到中堅、跨越「不可能三角」
    2020 年醫藥行業投資策略1、仿製藥:原料藥-製劑一體化大勢所趨、中國企業將趕超印度。一致性評價和帶量採購對中國仿製藥行業的影響類似於全球市場範圍內的專利懸崖,中國仿製藥企 業享受多年的政策紅利一去不復返。
  • 撐起95%收入的降血脂藥風光不再,德展健康業績承壓忙轉型
    短短半年多時間裡,這家擁有30億級別降血脂藥單品的藥企究竟發生了什麼?1業績遭遇「滑鐵盧」德展健康前身是天山紡織,主營紡織業務。2016年9月,天山紡織通過重大資產重組,置入北京嘉林藥業。嘉林藥業作為全資子公司,其產品阿樂(通用名「阿託伐他汀鈣片」)也是德展健康的核心品種。
  • 萬艾可、立普妥專利到期,輝瑞老將離職,此前已服役22年從未跳槽
    2018年年中,輝瑞宣布對其業務板塊進行重組,重組後的輝瑞分為輝瑞生物製藥、輝瑞普強與消費者保健三大版塊。其中輝瑞普強繼承了此前輝瑞成熟藥品事業部普強的主要資產,包含了20多個知名產品,涉及心血管、疼痛、精神病學和泌尿學等非傳染性疾病治療領域,主要為已過專利期的成熟原研藥產品,如立普妥、絡活喜、萬艾可等。
  • 醫藥早新聞:醫藥生物產業成募資「熱點」;諾華成創新藥獲批最大贏家
    新品上市天士力醫藥6日,天士力醫藥發布公告,其全資子公司天士力帝益藥業米諾膦酸片收到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核准籤發的《藥品註冊批件》,用於治療絕經後婦女的骨質疏鬆症。根據公告,該產品為中國境內首家米諾膦酸仿製藥獲批藥品註冊批件,視同通過一致性評價。
  • 又有銷售團隊被解散,醫藥行業進入寒冬?
    【製藥網 行業動態】近日有消息稱,一家初創藥企研發的主要產品是某替尼類腫瘤靶向藥,因為其後期的臨床數據不盡人意,投資方不願意繼續投資,企業只能原地解散銷售團隊。同時,其解散補償方案也在業內引起了熱議。
  • 誰能打敗恆瑞醫藥?
    特別是2020年7月,高瓴以不低於1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70億元)認購了百濟神州募集資金20.8億美元的定增項目,成為全球生物科技領域最大規模的股權融資。高瓴對百濟神州的投資,只是中國創新藥產業的一重縮影。根據萬得的VCPE庫統計數據,自2016年以來醫藥VC/pe融資金額及增速不斷攀升。
  • 輝瑞製藥在華面危機:高層變動不斷 立普妥和波立維銷量大幅下滑
    早在2018年,輝瑞製藥大中華區的總裁吳曉濱宣布離職,吳鋒從輝瑞中國商務及多元化業務負責人被任命為輝瑞PEH中國掌門人。全球最大仿製藥企邁蘭將與輝瑞的非專利藥業務合併,成立一個新的跨國製藥企業。輝瑞股東將擁有合併後新公司57%的股份,而邁蘭股東將擁有43%的股份。新公司重新命名為Viatris,在美國德拉瓦州註冊成立,並在賓夕法尼亞州匹茨堡、中國上海和印度海德拉巴建立全球運營中心。
  • @生物醫藥初創企業 天府國際生物城這個孵化器建好了
    昨日,記者獲悉,為助力生物醫藥領域初創型企業團隊發展,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著力打造了Bio-Link生物醫藥孵化器,提供全鏈條體系的服務支持。目前,孵化器首批載體已經具備入駐條件。  聯手世界500強  打造高質量創新孵化平臺  Bio-Link生物醫藥孵化器位於成都天府生物產業孵化園D1棟,共計約5400平方米。
  • 「二代偉哥」競品蜂起,萊美藥業希愛力首仿藥中國區獨家代理權泡湯
    曾被視作有望複製白雲山(600332.SH)國產「偉哥」金戈成功經驗的「二代偉哥」他達拉非片首仿藥,出師未捷卻陷入糾紛。萊美藥業(300006.SZ)5月11日披露的公告顯示,其全資子公司萊美醫藥擁有海悅藥業他達拉非片(希愛力)國內首仿藥中國區獨家銷售代理權,但雙方在近期產生較大爭議,萊美醫藥向長春市中級法院提起訴訟,請求依法判令解除協議,並返還銷售權轉讓金5000萬元。根據萊美藥業2019年2月19日公告,海悅藥業將剛獲批的仿製藥他達拉非片中國區獨家銷售代理權,授予萊美醫藥。
  • 中國最大精神病類藥企的幕後,有一個身價300億美元的家族
    抗腫瘤業務是翰森收入的最大支柱,旗下「普來樂」過去8年一直是銷量最高的「培美曲塞二鈉」品牌,2018年市佔率達到46.2%,在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線治療上,培美曲塞二鈉的體量在中國市場位列第二。據估算,中國腫瘤藥品規模在2018年達到1575億元,佔中國總醫藥市場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