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又現,秸稈,土灶禁令又起?農民三句話反駁,最後一條太現實

2020-12-04 助農部落

想了解三農政策,解讀三農新規,聽一聽農村故事,獲悉農民最新福利?趕緊動動手點擊上方關注吧!

編者按:最近大部分地區都迎來了大幅降溫。和降溫一起來的還有霧霾天,在編者所在的城市,前些天的確有輕度霾的現象。霧霾天一來,各地環境治理部門就開始制定方案來應對,除了要增加灑水車的次數之外,秸稈與土灶的禁令也在專家的建議下開始實施。

專家認為:燃燒秸稈,煤球和柴火會造成大氣汙染 ,同時對農民自身也容易造成損傷。這些天,編者回老家,聽說當地村委已經發出公告,嚴禁農民燒煤,燒柴火。按照要求做的農民可以領到一個電磁爐,如果不按照要求偷偷燃燒秸稈,使用土灶臺燒煤,燒柴火,不僅沒有獎勵的獎品,還會被面臨罰款和教育等處罰措施。

那麼,燃燒秸稈和使用土灶臺真的和霧霾天有很大關係麼?與專家意見不同的是,農民卻說出了三點來反駁專家的建議,很多人聽後覺得農民說得很有道理,特別是最後一條,聽完之後感覺太現實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草木灰對土地有益,真正的大氣汙染並不在此

實際上,解決霧霾的方案也有很多,最直接的大概就是車輛限號了。很多農民表示,要說對大氣的汙染,那首當其衝的應該是汽車尾氣,而不是農村的這點秸稈和柴火。自古以來,老農民都會在土地裡燃燒秸稈,一方面可以把土地裡的蟲子燒死,另一方面,秸稈也是很好的草木灰,有利於土地營養的吸收。所以,與其緊盯著農民有沒有私下燃燒秸稈,有沒有偷偷用土灶臺做飯,還不如去村口看看,有多少輛車在跑;

秸稈和土灶臺的禁令,增加了農民的「負擔「

有農民給編者算了一筆帳,現在不讓燃燒秸稈,那秸稈就需要三四個人一起捆了之後,拉到場子裡粉碎,粉碎之後再拉到地裡還田,這來回的折騰不僅要人力的配合,還要財力的支配。如果秸稈粉碎得不細膩,那來年的土地縫隙就會很大,營養流失就還得花錢買肥料,不然這一年的收成都將受到影響。

而土灶臺就更不用說了,柴火一點,風箱一拉,用大鍋做出的飯又香又糯。土灶臺可以說是很多80,90後農民的兒時記憶。而現在無論是煤氣,天然氣還是電磁爐,都很難做到當時的味道。燉一隻雞,光是電磁爐花的電成本就非常大了,所以這兩個禁令,在一定程度上也給農民帶來了「負擔」。

小年的意義也沒有了

每逢臘月二十三,編者記得家長都會在灶臺貼一張畫像,裡面是一個騎著白馬的老人,家人說這就是灶王爺,同時,在那天,家人們都會早早的開始收拾廚房,然後拿一些糕點,酒果和芝麻糖放在畫下面。希望灶王爺上天述職的時候能夠多說說自家的好,不要把不好的事情說出來。

但如今農民取締了土灶臺,有些農民家也拆了當初放地鍋的地方,改了更便利的燃氣灶。可這對於很多小孩子而言,卻失了童真,小年的意義也沒原來濃厚了。很多孩子們對土灶臺沒印象,對於灶王爺更是難以理解,這樣的禁令到底是好還是壞呢?

那麼,你如何看待霧霾又現,秸稈,土灶禁令又起這樣的現象呢?想了解更多資訊,請多多關注編者。

相關焦點

  • 農民新福利:農村「6大禁令」不再一刀切!掙錢門路又多了!
    為了保護環境,近年來各地在農村陸續實施了一系列「禁令」。但在現實生活中,這些「禁令」卻出現了一刀切的問題,影響到農民的正常生活生產。為此,國家已經叫停,以下「禁令」逐步解除,不能再一刀切了。 1、解除擺攤禁令
  • 專家提議,農民燒柴做飯太汙染環境,應禁止!看看農民怎麼說?
    文:銀子專家表示,秸稈汙染空氣,不能焚燒,否則汙染大氣,各地禁止焚燒秸稈。暫且不說燃燒秸稈會造成多大汙染,光說秸稈不燃燒該怎麼辦?這對農民來說已經夠頭疼的了。但是在土灶中卻沒有這樣的問題,土灶通常是用自己的作物秸稈、乾柴樹枝和廢木料製作而成,不用花一分錢。因此,許多農民仍然在廚房裡使用土灶。這種東西已經這樣使用了幾千年了,到現在就是對環境汙染,造成很大的影響。燃燒秸稈已經被禁止,有人又提出禁止農民燒柴做飯取暖,應該使用清潔能源灶具生火做飯。那麼,農村燒柴火灶應該被禁止或拆除嗎?
  • 何時農民燒柴竟然成了環境汙染的罪魁禍首,土灶做飯是偷偷摸摸嗎
    最近關於農民使用土灶做飯造成的汙染環境問題,可以說是沸沸揚揚,一些地方也明令禁止使用土灶,竟將個別農民使用土灶稱作偷偷摸摸的行為,我倒要問一下何為偷,偷都是見不得人的行為,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而取得的,現在竟然將寄託鄉愁的嫋嫋炊煙說成了汙染環境的罪魁禍首,每年因此造成10萬人的死亡,中國幾千年的農耕文明
  • 專家不在農村,卻對農村的土灶指手畫腳!
    如果不讓用土炲做飯,請問大家,老人和沒有經濟來源的農民,用什麼做飯?尤其是山區,電不通,天然氣沒有,煤氣用不好,兒子女兒都不在家。煤氣有很大危險,年紀大的人容易忘了關閥門,會造成人員傷害。這幾年的霧霾確實嚴重,改善空氣也必然,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支持改善空氣,對於方法還的提高。專家出發點是好,但農村通暖氣,通天然氣這個費用確實每年交得起嗎?以前燒劈材煤也就1000左右,好多地方都是花煤錢,大漠孤煙起,這個景象也只能在古人詩中尋找了。
  • 農民燃燒柴禾汙染環境?環保專家建議改天然氣,行的通嗎?
    環保問題一直是國家治理的重點,這也是功在當今,利在後代的事業,隨著大家對環保的重視,環保問題明顯改善很多,最為明顯的就是以前常見的霧霾天氣,最近幾年已經很少看到了,農村亂擺、亂放、亂佔現象基本絕跡,田地裡小動物多起來,小河的魚蝦隱約可見,這都是大家對環保貢獻上交的成績單。
  • 繼土灶、旱廁之後,又來個農家肥汙染莊稼,農村得罪了多少專家?
    文/背起行囊(原創文章,歡迎大家轉載分享)有趣的人生,一半是人間煙火,一半是山川湖海近些年,隨著農村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於生活環境要求也越來越高,就拿土灶來說吧,這原本是農村常見的做飯設施,而現在很多年輕人已經不再使用土灶,而是改用煤氣來做飯,這樣對於自己居住的環境有很大提升,但是對於老農民來說
  • 洋芋棒豆蒸大米,這種土灶柴火「三摻飯」你沒吃過嗎?
    用土灶、柴火,燜熟的洋芋+棒豆+大米飯,這是一些地方的民間傳統美食,城市很少有人會做這種飯吃,可能很多人見都沒見過。這不,貴陽市開陽縣禾豐鄉十裡畫廊一帶的一些農家樂,今夏推出了這道特色農家飯,嘴饞的吃貨可以去嘗嘗。
  • 為什麼農村的柴鍋、土灶越來越少了呢?
    二:農民每年生產糧食,每年要產出大量的桔杆柴禾,這給農民生活做飯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能源供給,是農說做飯即不花錢,而且用燒柴做出的飯味道口感特別香,和電和煤做出的飯口感香,這是每個農民親身體驗的,所以用燒柴做飯成了農民做飯的天然燃料。三:你說現在的燒柴鍋,土灶越來越少了。原因有幾個。
  • 全國各地全面禁止農民燒柴火取暖,為什麼還有人偷偷在燒?
    隨著自然環境的變化,我國北方的一些大城市一直被霧霾所困擾。霧霾給大多數人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不便,而且對他們的健康帶來了巨大的威脅。很多人提出希望能禁止農村燒柴火和秸稈,希望通過這個方法來改善環境,給城裡人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所以這些年來對農村燒柴火的打擊是越來越嚴格,頗有發現一地問責一地,發現一戶嚴懲一家的力度。
  • 農民燒火做飯汙染環境?國家衛星圖給出答案,這鍋不能都讓農民背
    近年來,空氣汙染也越來越嚴重,有些專家將造成空氣汙染的原因全部推給了農民:是因為農民燒火做飯,焚燒秸稈才造成了空氣的汙染。這樣的說法似乎不是很準確。空氣汙染不單是因為燒火做飯農村裡用土鍋燒火做飯的場景大家應該並不陌生,秸稈在空氣中燃燒,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大量的廢氣,確實會對大氣產生汙染。
  • 禁燒秸稈 乾縣漠西社區幫農民變「廢」為「寶」
    這臺旋耕機是漠西社區專門「請來」幫助農民翻耕麥茬地,「旋地不僅便宜,而且每畝地村民還可以享受10元補助。」漠西社區主任趙尚志說,全社區目前已有1300多畝地被翻耕,秸稈被深埋,轉化為有機肥,變「廢」為「寶」,有效預防秸稈焚燒現象。  據了解,今年「三夏」期間,為了確保不發生焚燒秸稈現象,消除焚燒隱患,漠西社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打好秸稈禁燒工作攻堅戰。
  • 信陽固始一農民手拿「耙子」在田地裡「四處放火」焚燒秸稈
    焚燒秸稈不是什麼新鮮事,一般都是點著了就跑,怕被抓住。然而你見過農民在田地「正大光明」的焚燒秸稈,拿著「耙子」那裡火快滅了,就跑去「扇風點火」,就怕燒不起來。5月20日下午,看信陽網路過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分水亭鎮龍臺村胡圍組,遠遠就看見路邊煙霧繚繞,蔚藍的天空全是煙霧!
  • 焚燒秸稈嚴重汙染空氣 科技創新拓展秸稈新用途
    這是記者在國家級生態示範區、江蘇省生態農業示範縣、秸稈綜合利用示範縣——江蘇省淮安市金湖縣陸河村農民集中居住區看到的情景。  在村民楊煥青家,只見廚房裡清一色的白色瓷磚光潔得可以照出人影,灶臺上的沼氣灶正「滋滋」地吐著火苗。楊煥青說,他家共有5口人,是該村秸稈沼氣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
  • 鐵鍋土灶熬煮的歲月
    裡屋打南北對面炕,吃飯睡覺,盥洗縫紉,會客打牌……各種活動都可以在炕上進行,每一鋪炕都連接一個土灶,土灶上置鐵鍋,做飯做菜烀豬食,蒸乾糧煮餃子炒醬引子——所有的食物都由土灶來加工。土灶與火炕僅一牆之隔,一個據守在外屋,一個成了裡屋的貴族。外屋一般都居於整個房子的中央,外屋門即是房門。
  • 秸稈利用好,在哪都是寶
    秸稈打捆送進養牛場,不僅有效解決了肉牛的「口糧」問題,還解決了秸稈焚燒帶來的汙染環境問題,又給農戶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收入,可謂「一舉三得」。「俺飼養了300多頭肉牛,最近3天已收購了200多畝地的麥秸,已支付收購款2萬餘元。」楊莊村翠傑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榮翠傑說,「得提前為肉牛備足口糧,養牛場一年需要買10萬公斤秸稈作『口糧』呢!」
  • 河南秸稈總量每年八千多萬噸 焚燒被指浪費資源
    但是,如今你在麥收時到農村去,打籽兒之後高高的秸稈堆再難尋覓。秸稈焚燒這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其實還很「年輕」!  「那時候,農忙至少要半個月,現在三兩天地裡的麥子就全收了。」正在忙著夏收的58歲安陽農民任金生電話裡告訴記者,80年代以前,秸稈捨不得燒,都是用來漚糞,隨後當做肥料還田。近些年,農業機械化程度提高,收麥基本上靠收割機作業。
  • 農村免費裝路燈,農民卻不買帳,為何?專家說了3句話,很現實
    「村村亮」是一項亮化工程,主要是在農村安裝路燈,方便村民生活,晚上也不用摸黑走路,村村亮剛開展的時候,農民群眾也很支持,大家看到村裡裝了路燈,心裡也很高興。然而,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農民群眾的態度卻有很大的轉變,有的村民聽到村裡要裝路燈,卻直接搖頭,還有的村民表示:這樣的面子工程,還不如不裝,浪費國家的資金。那麼問題來了,在農村,免費裝路燈是好事,農民為何不買帳?
  • 禁令失效?國產晶片巨頭被解禁,「警告」已經初現效果
    當時中興的發展一點都不比華為差,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片壓制,最後中興扛不住壓力,付出了巨額的罰款,才將這件事情了結。之後中興便銷聲匿跡。中興之後又是華為之後,華為在全球領域大放異彩,不僅僅是在手機業務上,同樣在5G領域也是全球領先的地位。閒的沒事的美國方面又故伎重施,開始了對於華為的打壓。可沒想到美國對於華為的打壓,倒是讓自己損失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