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芋棒豆蒸大米,這種土灶柴火「三摻飯」你沒吃過嗎?

2021-01-13 貴州都市報

用土灶、柴火,燜熟的洋芋+棒豆+大米飯,這是一些地方的民間傳統美食,城市很少有人會做這種飯吃,可能很多人見都沒見過。這不,貴陽市開陽縣禾豐鄉十裡畫廊一帶的一些農家樂,今夏推出了這道特色農家飯,嘴饞的吃貨可以去嘗嘗。

近日,都市新聞記者在這家農家樂看到,新推出的這道特色「三摻飯」,雖然食材很常見,但是做法很講究。就是將洋芋坨坨和棒豆節節和著大米一起燜熟,一鍋土灶柴火「三摻飯」即出鍋。說起容易,吃起也香。但是,燜飯這一環節可大有學問,一不留神可能就前功盡棄,不僅美食吃不成,還有可能成了一鍋糊鍋粑。據介紹,燜「三摻飯」有訣竅,先將適量配比的洋芋坨坨摻和棒豆節節再摻和著大米,放在鐵鍋裡拌和好後加適量水,蓋上鍋蓋生火燜煮,有的還加上少量豬油。

開始燜煮時灶內的柴火可以大些,待鍋內水分蒸發至一半時,把柴抽出部分減小火苗。最後全部抽出柴禾,只留殘餘炭火在灶膛內。

此時最關鍵的技術要領到了,也就是如何掌握好火候。必須人不離灶不停地挪動鐵鍋,讓鍋底不停地換動位置置於炭火上方文火燜,不時還要揭開鍋蓋翻動鍋內的食材。直至炭火逐漸熄滅,鍋內的洋芋坨坨、棒豆泛出微黃色,表皮稍焦,一鍋黃亮亮、香噴噴的特色「三摻飯」即大功告成。還有一種加工方法是,先將洋芋坨坨和棒豆節節一起炒至半熟,然後再倒進米飯拌和後文火燜煮,直至洋芋坨坨和棒豆節節成熟,香味滲入米飯後出鍋。不過這種加工方法沒有上述第一種方法做出的「三摻飯」原味濃。工作人員介紹,鄉舍的農家特色「三摻飯」,是為都市旅人量身定製的最質樸、最經濟、最享受的鄉村生活,可以使土灶柴火飯這種兒時的記憶重新回到人們餐桌,讓小時候的味道從懷念立即變成眼前的現實美味。據了解,當地有鄉舍民宿31棟,推出土灶柴火飯「三摻飯」的有4家。當地鄉舍為城市人推出的鄉愁之旅,活動內容有鄉舍+親子活動+土灶柴火「三摻飯」+早餐+菜地尋寶趣味活動等,吸引了不少城市家庭前來休閒娛樂度周末。

都市新聞記者 賈華

編輯 章虹

審校 廖波

籤發 沈麗瓊

相關焦點

  • 鐵鍋土灶熬煮的歲月
    裡屋打南北對面炕,吃飯睡覺,盥洗縫紉,會客打牌……各種活動都可以在炕上進行,每一鋪炕都連接一個土灶,土灶上置鐵鍋,做飯做菜烀豬食,蒸乾糧煮餃子炒醬引子——所有的食物都由土灶來加工。土灶與火炕僅一牆之隔,一個據守在外屋,一個成了裡屋的貴族。外屋一般都居於整個房子的中央,外屋門即是房門。
  • 快遺忘的鎮巴「罐兒飯」,你有多久沒吃過了?
    「鐵罐飯」這是鄉下的叫法,如今很多城裡的小朋友,幾乎是沒有見到過這個物件,但是在鎮巴農村,家家戶戶都有。做「鐵罐飯」是很有講究的,先在鐵罐裡面加入適量的水,水燒開之後,加入大米,然後水再次煮沸之後,去掉多餘的水,用小火徹底把水分燒乾。
  • 要論吃大米的花樣,我只服雲南人,這些米飯你都吃過嗎?
    要論吃大米的花樣,我只服雲南人,這些米飯你都吃過嗎?米飯是中國、乃至東亞、東南亞人民喜愛的一種主食。它每天都要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看似平凡不過的米飯,到了雲南,就「華麗」地變身了。雲南人民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出許多異彩紛呈的美味吃法。
  • 你真的吃過五常大米嗎?
    大米好不好,是決定一碗白米飯是否美味的最重要標準。要提到國內最出名的大米,還得是來自遼闊黑土地的五常大米了。不過,你真的吃過五常大米嗎?有這麼一句話說的頗有道理:「太多人吃過五常大米,卻又沒吃過五常大米。」這句話看似病句,但說得卻也是事實。
  • 洋芋的這些銷魂吃法,你都嘗過嗎?
    土豆重慶人口中的洋芋仿佛是一種神奇的存在燒、燜、蒸、燉、煮、炸、烤等各種烹飪方式它完全不帶怕的城口油炸洋芋你覺得在城口吃什麼最接地氣?燒烤?麻辣燙?城口大街小巷都飄散著油洋芋的香味
  • 「柴火飯」功能的電飯鍋,煮的米飯營養更好?
    有網友提問:現在很多電飯煲都有「柴火飯」功能。這個柴火飯是什麼意思?是單純口感更好,還是營養上有特別之處?我們需要選擇這種功能嗎?說來話長長長長長啊。三四十年前,乃至更早的時候,中國沒有什麼電飯鍋,只有大鐵鍋和普通煮鍋。由於只有下面燒火加熱,米飯沒法均勻受熱,必然是下面的先熟,上面的後熟。
  • 為啥大米能直接吃,小麥需要磨成麵粉再吃?不能吃「小麥飯」嗎?
    為啥大米能直接吃,小麥需要磨成麵粉再吃?不能吃「小麥飯」嗎?但是我們也發現了一個問題,如果平時吃米的話,只需要將它蒸成大米飯就行了,可是小麥卻不能直接煮成小麥範兒,需要把它磨成麵粉再吃,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不能吃小麥飯嗎?
  • 洋芋米飯是陝西漢中最素的飯食之一,你不了解一下?
    洋芋米飯(又名洋芋蒸飯、鍋巴飯)是極具陝西漢中地方特色的美食之一,深受當地人喜歡。 我一直認為洋芋米飯是漢中最素的飯食之一,這就好比早些年的漢中麵皮、漿水魚魚、菜豆腐節節、核桃饃一樣。裡面很少有葷腥,味道也淡,當然價格也非常親民,食客很容易花少錢而吃得很飽。
  • 廣州「最原始風味」腸粉,石磨米漿和柴火製作,遊客:城市吃不到
    腸粉不再磨漿,而是用大米粉及其他配料調成漿;因為城市裡沒有柴火爐灶就用煤氣上快速蒸製……快節奏的城市生活造出「快餐式」的腸粉,雖然也有一些檔口也能做出不錯的口味,但總讓人感覺缺了點什麼。記得小時候吃的腸粉:先提前一個晚上把大米用水泡軟,清晨時再用石磨把「泡軟的大米」磨成米漿,然後架起柴火,把米漿放在竹窩上蒸製,等腸粉出窩後,淋上花生油和原味醬油,哪個好味道啊,讓人時時刻刻都在想念。
  • 這樣蒸出來的南瓜,你絕對沒吃過!
    作為一個喜歡記錄自己每日美食點滴的博主,在搗鼓日常美食中,最不能少的呢,當然是好的點子,今天,嘟嘟熊就來做一道顛覆傳統的新派創意菜-相思南瓜盅,很喜歡自己的這道創意喲,口感,顏值都是一級棒!聽名字,便知道,用到了紅豆(相思豆),沒錯,這是將紅豆、核桃仁、糯米、南瓜的香味融為一體的佳餚,外形精緻美觀,色澤亮麗,香氣撲鼻,光看著,就控制不住自己的筷子啦~相思南瓜盅,以南瓜為器皿,食材和做法都非常簡單,甜糯綿軟的南瓜混著糯米的滋味,特別的香噴,在此基礎上,加入了紅豆、核桃仁,略帶甜口的感覺同時更養胃,食之別有一番風味,蒸好的相思南瓜盅,外表香甜,裡面是香香的紅豆核桃仁糯米飯
  • 利川這些好吃的居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你都吃過嗎……
    將浸泡好的大米和綠豆用石磨碾成漿;將洋芋洗淨、去皮,剁碎,用磨碾成漿後過濾、去渣,取粉。將大米和綠豆漿及洋芋粉攪拌均勻。或將大米、綠豆、洋芋去皮,一起粉碎成漿,攪勻。二是攤皮。把攪拌均勻的大米、綠豆、洋芋粉混合漿,在燒熱的鑄鐵鍋中攤成薄皮漿粉皮,待粉皮被熱鍋快燙熟時很快撈出,放在專制的竹籠上冷卻。將冷卻好的粉皮疊放整齊,切成條狀。
  • 除了火鍋之外最熱的土灶柴火雞的兩種做法揭秘
    土雞、土灶、土鐵鍋、土老柴……超級流行的土灶柴火雞,是今年除了火鍋之外最熱的餐飲項目現燉柴火雞做法一原料:土雞肉3斤,高山土豬五花肉250克,土豬排骨500克,豬肥腸250克,雞胗200克,老豆腐200克,萵苣塊250克,西葫蘆片250克。
  • 值得關注的陝西特色菜,洋芋叉叉的做法,外面都很少能吃得到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道陝西特色菜,洋芋叉叉也就是土豆為主材的一道菜。是在陝西地區家家戶戶都會吃的一道菜。其土豆還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促進胃腸蠕動,疏通腸道。除此以外,土豆塊莖還含有禾穀類糧食所沒有的胡蘿蔔素和抗壞血酸。從營養角度來看,它比大米、麵粉具有更多的優點,能供給人體大量的熱能,可稱為「十全十美的食物」。
  • 快2021了,它家還用柴火土灶做叉燒?
    過山運動過的山地雞就是不一樣,比健身教練還結實的肉質,幾乎看不到肥油,一啖咬下去全是稍微彈牙的肉,還瀰漫著雞味。    每片豬手切得均勻較薄,剛好入味,不鹹不淡,更能凸顯土豬肉的味道,這是我們城市很難得才吃得上的豬肉味了。
  • 南方孩子第一次吃東北大米什麼感受?有人連吃三碗飯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南方人,「略略略」一直不願意吃米飯,直到叔叔去東北溜達一圈時,自告奮勇地扛回了一袋5斤的東北大米,徹底改寫了他對大米的「刻板印象」。「我媽拿來煮了。我怕是以前吃的是假飯,這大米超級超級糯的口感,我只記得我就這樣悶著頭,默默吃了三碗飯……」三碗飯??東北大米表示,很感動。
  • 霧霾又現,秸稈,土灶禁令又起?農民三句話反駁,最後一條太現實
    霧霾天一來,各地環境治理部門就開始制定方案來應對,除了要增加灑水車的次數之外,秸稈與土灶的禁令也在專家的建議下開始實施。專家認為:燃燒秸稈,煤球和柴火會造成大氣汙染 ,同時對農民自身也容易造成損傷。這些天,編者回老家,聽說當地村委已經發出公告,嚴禁農民燒煤,燒柴火。
  • 今天農曆三月三了,你吃五色糯米飯了沒?
    今天農曆三月三,我沒有吃到五色糯米飯。我們的習俗是早蒸五色糯米飯,紅色,黑色,黃色,紫色,白色。看著顏色鮮豔的冒著熱氣的糯米飯,會忍不住咽口水。三月初三早上起來,奶奶就會在那個老式高壓鍋裡放蒸架,再放一層蚊帳布,再放上泡好的糯米,蓋上高壓鍋蒸,燒火蒸一個小時左右,雖然只有一個小時,但是那時的我很饞,很想吃,等待的一個小時有點漫長,聽到高壓鍋上的壓閥的鳴聲和看到壓閥開始轉起來,然後就開始一直轉啊轉個不停,很怕那個壓閥會飛出來然後高壓鍋爆了。
  • 呂梁老家的土炕,你有多久沒睡過了?
    你還記得土炕長啥樣嗎  呂梁農村的土炕是一種寬約一米七到兩米三左右,炕長是隨房屋長度而定的建築設施。  炕席這種東西真的是非常少見了  呂梁的土炕都有灶口和煙口,灶口是用來燒柴火,柴火產生的煙和熱氣通過炕間牆時烘熱上面的石板,使炕產生熱量,而煙最後從火炕煙口通過煙囪排出室外。
  • 晉江:想蒸饅頭缺柴火 偷走別人木託架
    52歲的安徽人祝某身為北方人,一日三餐主食都喜歡吃饅頭,平日裡都是撿柴火架起大鍋蒸饅頭,但沒想到,有一天他為了蒸饅頭,走上了盜竊犯罪的道路。男子騎著三輪車,載著一車木託架子回家蒸饅頭。原來,祝某和家人住在南安,平日以撿廢品為生,一家人平時吃的主食都是饅頭,家裡又是用大鍋在灶臺上蒸,蒸饅頭需要較多的柴火,祝某沒有撿廢品時,就會四處去撿木柴。因近期家中柴火較少,祝某又外出尋找柴火,繼而「順手牽羊」。當祝某被民警抓獲時,偷來的木託架子已被他當柴火全部燒完。目前,祝某因涉嫌盜竊被行政處罰。(記者許奕梅 通訊員蘇雅梅 文/圖)
  • 蒸米飯用熱水還是涼水,其實都錯了,用這種「水」蒸出的米飯最香
    至於小編最喜歡的,就是一道百搭的蒸米飯,它能配糖吃,還能配鹽吃,能就飯吃,還能直接吃,小編覺得吃上一碗可口的米飯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了。一提到蒸米飯,是不是大家都覺得挺簡單的沒什麼技術含量?要是這樣想的話你就錯了,因為蒸米飯是需要一定技巧地,自己想想,一般自己在家蒸的米飯是不是僅限於「不好不壞」的層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