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某乎上看到,有人懷疑劉慈欣的《三體·黑暗森林》中,羅輯在建造「雪地工程-搖籃計劃」時,是否有漏洞。他怎麼能記住三體星圖的位置參數,不怕被智子發現嗎?
我認為這位網友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
強大的計算能力是學者的基本技能
危機紀元8年,對50光年外的187J3X1恆星進行黑暗森林撞擊試驗中,天文學家林格說,在銀河系邊緣,恆星密度很低。要標記一顆恆星,只需要30個相鄰的恆星坐標就足夠了,甚至更少。
這在空間幾何計算中,屬於高中階段。林格博士用一臺普通的筆記本在一夜之間完成了空間點陣結構,還順便對發射語言進行了編碼。剩下的就是技術部要做的了。
可以看出,數據本身就存在於網絡中。縱觀我們今天的網際網路,很容易找到n多個天文觀測文獻。
在大規模的天文學計算中,這些都不值得一提。網絡上到處都能找到各種各樣的數據,這些數據可能涵蓋以太陽係為中心的數千光年內數十萬顆恆星的坐標。要知道,危機發生之後的200年來,人類科學家不止一次把三體星系作為觀察和測量的目標。
羅輯甦醒之後,人類已經度過了低谷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他們生活在地下城市。核聚變使能源無處不在,網際網路可以在任何地方被激活,甚至是在菸灰缸和馬桶蓋上。在這個時候,網際網路上有各種各樣的數據,人們每天都在用各種天文儀器檢查半人馬座的方向,肯定有好事者不止一次描繪三體星系的各種位置點陣。
因此,在設計雪地工程時,羅輯可以在網上查到很多資料,這根本不會引起三體的懷疑。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很難記住空間點陣數據。然而,一個學者的基本素質是可以做到記住幾十個,然後在心裡計算的。別忘了羅輯本身就是學宇宙學和社會學的,這一點高數知識真的是小兒科。
他的表演恰到好處
一切都是為了莊顏和孩子,這個理由說服了所有人類,包括行星防禦委員會、史強和不友好的鄰居,包括4.22光年以外的三體領導人。200多年來,三體人也在刻苦的學習人類歷史、人文、情感、社會結構等知識。
此外,雪地工程名義上是太陽系防禦的一部分,面對一個熟悉它近200年的敵人,三體星系及其周圍恆星分布的坐標數據沒有納入防禦體系的建設,才是不正常的。
在正常的軍事部署中,應考慮目標周圍的情況,三體人不是傻瓜,雖然這個預警方案看起來很可笑。
當然,我們不得不提到雷迪亞茲的超級氫彈計劃和搖籃系統,正是他的失敗,使三體領導人放鬆了警惕。當羅輯擺弄3614枚炸彈和油膜材料時,三體人感覺他是在逃避。而且,這個部署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項目,在所有人看來,都根本不會有任何效果。
我看到這裡的時候真的是非常的佩服羅輯的表演,相當到位,後期的他,整天表現得成天醉醺醺的,對氫彈的位置更是如此的吹毛求疵,以至於連行星防禦委員會的人都對他感到厭惡。
從另外三位面壁人的工作態度來看,既然他們是項目負責人,至少要穿上乾淨的工作服,做得得體。然而,羅輯看起來很猥瑣的外表卻讓所有人都痛恨。這是一種高級偽裝,自古以來就是這樣,戰國時期,範雎、孫臏等牛人就是靠裝瘋賣傻逃走的。
以前,水滴鎖住了太陽頻道,他和士官史強在沙漠裡討論過人類要完蛋了,用電磁波傳播三體坐標是不可能的,表現出頹廢和放棄的態度。雷迪亞茲的死也讓三體認為邏輯不會擁有南美狂人的魄力。
其實,正是他卑微、渺小、頹廢的態度讓三體世界感到自在,就像三個破壁人故意在面壁者面前表現出的「卑微」。
三體也在犯錯中成長
和人類一樣,三體也是一種智慧的生命,他們也會傲慢自大。在所有三體智慧生命的頭腦中,人類的基礎科學研究已經鎖定了200年,大多數人在危機時代表現出醉生夢死,這與蟲子的卑微形象非常吻合。我羅輯要做一條更濫的蟲子,這總可以了吧?輕敵思想是所有文明都必須經受的生死考驗。
根據劉慈欣的設計,羅輯這樣做才是真正的面壁,需要利用人類強大的心理因素和層層嵌套的欺騙手段。雷迪亞茲、泰勒、希恩斯這三位,都有很強的針對性和野心。任何時候,他們都是學者和戰術人才,而不是戰略家。他們都是搞技術戰的,還沒有上升到生存哲學的階段。
他們三人沒有考慮到生存的緊迫性,這是由他們的生存條件和社會地位決定的。雷迪茲是國家領導人,泰勒是前美國國防部長,希恩思是一位腦科科學家和政治家。他們都沒有生存的壓力,至少在目前的社會結構下是這樣。他們沒有意識到物種可以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情來生存。
雷迪亞茲不怕死,泰勒可以隨便去死,希恩斯害怕不得好死,而我們的邏輯呢?他很怕死!
還好,三體人在威懾紀元中學乖了,人類的悲慘命運才剛剛開始……
總結:
面對種族生存的時候,人類的表現是如此的糟糕,三體也沒有做到細緻入微。事實上,作為銀河系邊緣的兩個初級文明,它們只是兩隻互相爭鬥的小螞蟻。從本質上講,並不比羅輯在楊冬墓前看到的那隻褐蟻強多少。
當你走出自己的銀河系,你會發現你什麼都不是,更先進的文明將不經意間就能掃蕩銀河系的大片區域,使這些初級文明沒有機會上升到頂端。
一切都受限於基本宇宙規律:物種的生存是第一要素,宇宙的物質總量是恆定的……
這些都是劉慈欣的《三體》帶給我們的思考,使得它成為了科幻小說的裡程碑,它不僅是一部精彩的小說,而且具有很高的現實意義和參考價值。
憑藉《三體》,劉慈欣獲得了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為亞洲首次獲獎。
前美國總統歐巴馬同樣是《三體》的忠實粉絲,在讀完前兩部之後,歐巴馬甚至發動白宮聯繫劉慈欣催稿,希望可以儘快看到第三部的英文版。
除了歐巴馬以外,FaceBook總裁扎克伯格、小米雷軍、360周鴻禕、騰訊馬化騰,也都是《三體》的推崇者。在雷軍看來,《三體》對他們公司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黑暗森林、降維打擊等概念,都值得他們警醒。
《三體》共3本,尤其是第三部《三體—死神永生》,絕對算得上是一篇大手筆,它將整個地球,整個銀河系,展現在宇宙的大背景下,真正觸發靈魂深處對於人性的思考。
還沒有看過《三體》的朋友們,我強烈推薦大家去看一下,它不僅可以給你帶來閱讀的震撼,更會引發對人性的深層次思考,對你的價值觀會有所啟迪。
有人擔心科幻中的物理概念會不會看不懂導致影響閱讀體驗。其實完全不用擔憂這個,我是物理學外行,依然能輕鬆讀懂,我剛上初中的侄子在閱讀的時候也毫無壓力。
馬上新年就要到了,孩子也快放寒假了,送孩子、自己、朋友、親人禮物時,強烈建議送這套科幻盛宴,點擊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