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箏琵琶演奏家在澳大利亞雪梨獻藝

2021-01-08 環球網

新華社雪梨9月24日電(記者 宋聃 朱宏業)澳大利亞雪梨大學孔子學院24日在雪梨音樂學院舉辦古箏琵琶音樂會。中國琵琶演奏家吳蠻與新生代古箏演奏家白洋聯袂為觀眾呈現了古典與現代、東方與西方融合的弦音琴韻。

白洋一襲素色衣裙登場,以一曲古箏和豎琴合奏的《楓橋夜泊》開啟了音樂會的序幕。古箏被稱為「中國的豎琴」。古箏在雪梨音樂會上與西方豎琴「對話」,令觀眾耳目一新。

古箏與鋼琴合奏的《雲裳訴》兼具鋼琴的悠揚深沉和古箏的激昂跌宕;一支伴著鼓點徐徐而來繼而驟然鏗鏘的《大漠行》將演奏者的技巧體現得淋漓盡致,令人擊節喝彩。吳蠻則演奏了經典曲目《陽春白雪》《哈薩克之歌》,並與白洋以古箏和琵琶合奏《春江花月夜》和《彝族舞曲》。

這場年度音樂會在曲目選擇上致力於將古典與現代相融合,編排新穎,力求呈現中國音樂純美的意境。音樂會特邀雪梨音樂學院的數位才華橫溢的學生參演。

近年來,悉大孔院曾與雪梨交響樂團、雪梨市政廳和雪梨音樂學院等多家單位合作舉辦了多場中國音樂會。

相關焦點

  • 青年古箏演奏家---劉茜Angie
    中國青年古箏演奏家---劉茜Angie劉茜Angie青年古箏演奏家七歲習箏,畢業於中國星海音樂學院,雪梨科技大學會計研究生,現就讀企業管理研究生。師從謝迎英,宋婷婷和吳莉。
  • 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青島成功舉辦古箏二胡琵琶考級指導教師研修班
    2018年9月21日上午,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劉錫津以及副會長兼秘書長王書偉一行抵達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前來看望參加由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主辦、青島民族管弦樂學會協辦的「古箏、二胡、琵琶考級指導教師研修班」的授課老師以及學員們,並現場觀摩了各組學員精心排練的匯報演出。
  • 中國青年古箏演奏家周丹:用指尖探索箏樂
    隨著社會的發展,古箏之花開遍祖國大地。作為重要民族樂器的箏在走過2000多年的歷史後,有了自己的一套完備的理論體系,並且古箏藝術也走向世界。  青年古箏演奏家周丹是一位來自琴箏之鄉揚州的一位美麗的姑娘,2015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
  • 泰國公主朱拉蓬與中國古箏的奇緣
    中新網1月14日電 香港《亞洲周刊》今年第4期刊文介紹了泰國公主朱拉蓬與中國古箏的奇緣。文章說,朱拉蓬跟隨中國老師學習古箏,成為知己,把鋼琴手法融到古箏演奏中,將古箏樂韻帶到歐洲各地,也掀起泰國民間的古箏熱和中國民樂熱。
  • 琵琶演奏家俞冰和朋友們這樣玩
    俞冰和7位好友,讓琵琶、二胡、竹笛、中阮等地道的中國樂器,與小提琴、鋼琴等西洋樂器交融,配以精緻的創作和編配,帶來具有世界曲風的跨界音樂——國樂不再是傳統印象裡的曲高和寡,而是觸手可及、耳目一新。「讓國樂活起來,就是將演奏家和觀眾的心拉近」從上海音樂學院畢業後,俞冰就進了上海民族樂團。
  • 老一輩琵琶演奏家劉德海去世,享年83歲
    消息,我國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一代宗師劉德海於4月11日14時25分在北京去世,享年83歲,其代表作有《十面埋伏》、《草原小姐妹》等。劉德海先生1937年生於上海,自幼學習琵琶等多種民族樂器。1957年進入中央音樂學院深造,同時接受系統的西方音樂教育。
  • 特寫:「它觸動了我的心」——中國古箏演奏家袁莎一行訪美側記
    新華社紐約10月11日電  特寫:「它觸動了我的心」——中國古箏演奏家袁莎一行訪美側記  新華社記者 楊士龍 黃和遜 袁悅  從中國古箏演奏家袁莎彈奏第一首曲子《高山流水》開始,紐約一地產公司經理埃德爾伯託·普拉達就離開座位,站著欣賞完了共約90分鐘的表演,並用手機儘可能多地錄下讓他耳目一新的中國箏樂
  • 947獨家報導 | 琵琶大師林石城與高虹師徒專輯獲全球音樂獎
    1996年時任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的李煥之題詞這張專輯除了包含林先生浦東派的代表作品外,還有高虹最為珍視的兩首作品:琵琶二重奏《行街四合》和琵琶與中阮二重奏《春江花月夜》。她介紹說:「林先生剛到美國有時差,為了增加一些我們可以在巡演中演奏的琵琶二重奏作品,他一到明州就開始創作。第二天的凌晨三點他譜寫了這首二重奏作品,所以專輯中的《行街四合》二重奏是我與恩師在美國的世界首演。」「另一首作品《春江花月夜》,是林先生為琵琶、古箏編配的二重奏,巡演時沒有古箏,我就用中阮代替古箏與林先生合作,這一琵琶與中阮版本前所未有。
  • 李卓洋(卓舒晨)古箏演奏《琵琶語》綿綿情思,傾訴衷腸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演奏:李卓洋(卓舒晨)林海 作曲《琵琶語》是由音樂家林海創作的一首作品,一經出世便受到了音樂界的廣泛關注與認可,很多古箏愛好者也非常喜歡用古箏來彈奏《琵琶語》收錄於林海發行的專輯《琵琶相》中。林海以世界音樂、古典音樂的作曲、編曲手法,將鋼琴,吉他,貝斯等西洋樂器,混合笛子、簫、二胡、三弦等中國傳統樂器,又加上了民族唱腔以及蒙古、西藏、非洲等少數民族元素。聽眾從聽到《琵琶語》的那刻起,有一種悽清婉轉的情緒,讓人流連忘返。反覆的前奏,將人帶入一種纏綿悱惻、欲說還休的境界。
  • 古箏變琵琶,外形似虞姬!
    熟悉楊玉環這位英雄的都知道她的武器是古箏,靠著彈奏古箏來攻擊敵人,這和高漸離有些相似。不過這次從網友爆出的信息來看,楊玉環的古箏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把武器! 圖中的四把琵琶就是重塑後楊玉環的武器,從左往右每一把琵琶都有著不同的光線特效,那是因為根據楊玉環的級別高低而發生改變!達到15級以後琵琶將變成最後一把的樣子,是不是非常的炫酷!
  • 笛子與琵琶《大魚》笛子:張輝 琵琶:陳奕如
    笛子與琵琶《大魚》填詞:尹約譜曲:錢雷原唱:周深編曲:楊川雲琵琶:陳奕如笛子:張輝曲目介紹:改編自《大魚海棠》同名電影印象曲《大魚》。旋律悠揚,醉人心弦。笛子纏綿幽遠的訴說與琵琶空靈清透的鋪陳,將一段神話故事娓娓道來,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中含蓄的古典情愫。
  • 古箏8級考試曲目,絕對驚豔你的耳朵!
    古箏8級考試曲目,絕對驚豔你的耳朵!箏,又稱古箏、秦箏、瑤箏, 中國彈弦樂器,音域寬廣,音色清亮,表現力非常豐富。古箏8級考級曲目,絕對不容錯過!《陳杏元和番》河南板頭曲的代表作之一簡稱《和番》,與《陳杏元落院》互為姊妹篇。
  • 預告|《靜水流深》劉靜怡古箏獨奏音樂會
    《靜水流深》劉靜怡古箏獨奏音樂會2021.01.09 19:30中國插花藝術博物館主辦單位:中國戲曲學院附中 、 北京琴聲朗朗藝術中心媒體支持:中國音樂網、《小小藝術家》雜誌、騰訊、網易、今日頭條、百度、
  • 古箏靈韻
    古箏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樂器,是中國獨特的、重要的民族樂器之一。它的音色優美,音域寬廣、演奏技巧豐富,具有相當強的表現力,因此它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古箏是一件伴隨中國悠久文化,在這肥沃的土地上土生土長的古老民族樂器。
  • 通訊:馬尼拉市中心的一場中國古箏演奏會
    通訊:馬尼拉市中心的一場中國古箏演奏會 2018-04-22 16:20:2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翟璐
  • 澳大利亞雪梨歌劇院擺放雄雞雕塑迎雞年
    中國農曆雞年春節到來之際,澳大利亞第一大城市雪梨標誌性建築——雪梨歌劇院設雞年雕塑,一派喜氣洋洋迎雞年的氣氛。始建於1953年,耗時14年的雪梨歌劇院是當地著名的地標之一。今年中國春節期間,雪梨歌劇院門口擺放了一個身披彩緞的雄雞雕塑。往來遊人紛紛與雄雞雕塑合影。
  • 中國東方樂團:讓俄羅斯民眾感受古箏文化
    光明日報記者 李慧 韓顯陽  日前,應俄羅斯聯邦外交部、莫斯科市政府、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俄中友好協會等相關部門邀請,中國東方樂團赴俄參加慶祝中俄建交70周年系列活動,並舉辦多場古箏新箏專場音樂會。由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東方樂團常務副團長姜淼領銜中國東方樂團的藝術家們用傳統中國樂器動情演繹了中俄名曲聯奏。
  • 天才鋼琴家和琵琶名家與你有約
    德國鋼琴天才梁漢妮著名琵琶演奏家吳玉霞琴臺音樂廳「打開藝術之門」昨天推薦了本周三場演出:民樂盛宴、90後天才鋼琴家、還有琵琶名家吳玉霞,你會帶孩子去看哪一場呢?最炫國樂風21日晚,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團長、著名揚琴演奏家張高翔,攜手中國廣播民族樂團首席張方鳴及十餘位民族器樂界的優秀演奏家們,上演《春江花月夜—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室內樂音樂會》。笛子、中阮、笙、古琴、大阮、琵琶、二胡等十餘種民族樂器即將悉數登場,一場民樂盛宴即將拉開帷幕。
  • 免費送3600元古箏、1800元琵琶!還有……手慢無!
    合肥在線記者 周子涵◆ ◆ ◆ ◆ ◆今天,一個超大利好消息來啦本屆合肥文博會組委會與合肥在線攜手,向廣大網友送福利,免費贈送7件樂器分別是古箏、琵琶各一件,據了解,本屆文博會上,合肥國際樂器展覽會展館將充分呈現中西結合特色,分為中國傳統民族樂器展區、鍵盤類樂器展區、管弦類樂器展區、打擊類樂器展區、音樂國際展區等5個展區,雲集一線國際樂器品牌。同時邀請琵琶、葫蘆絲、古箏、吉他、架子鼓、鋼琴等行業內演藝大師到現場舉辦演奏會,邀請音樂愛好者、樂團等到展會現場進行展演。此外,音樂大師及新型音樂培訓機構還會在展會現場開設音樂公開課。
  • 古箏大師王中山,在雲南省大劇院音樂廳舉行獨奏音樂會!
    古箏是我國的傳統樂器,歷史有幾千年,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現代也廣受大眾喜歡,王中山古箏獨奏音樂會2019昆明站,讓當代古箏大師帶我們領略古樂的風彩!(大河票務網)時間:2019-12-14周六地點:雲南省大劇院音樂廳古箏:古箏最早的流行於戰國時期的秦地,是一種彈撥樂器,又有漢箏、秦箏、瑤箏、鸞箏的名稱,形制為長方形木質音箱,弦架「箏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動,一弦一音,按五聲音階排列,最早以25弦箏為最多(分瑟為箏),唐宋時有弦十三根,後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規格為二十一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