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鏟屎官在選購貓咪的時候,都傾向於選購一隻「品種貓」,這也成為了大部分新手養貓的通用習慣。那麼哪些貓咪屬於品種貓呢?我們平時所說的田園貓又是什麼呢?關於貓咪品種的冷知識都在這裡啦!
國際上的貓咪協會
在國際上,比較著名的兩大貓咪協會是CFA和TICA,現在一些正規貓舍的貓咪在出生之後,都會選擇在這兩家協會進行註冊,協會裡對全球的品種貓咪也會有一個嚴格的定義。
CFA(The Cat Fanciers』 Association),是國際愛貓聯合會的簡稱,是一個於美國登記的非盈利性團體,成立於1906年初。 起初,CFA只是一個很小的組織,CFA成為全球擁有最多註冊純種貓的機構,每年在世界各地舉辦的貓展有400多次,參展貓的品種也多達42種。現今CFA擁有超過600個已認可的貓會,超過兩百萬已註冊的純種貓。CFA承認的純種貓總共有42個品種。
國際貓協會(The International Cat Association,簡稱TICA,以下簡稱「TICA」)是全世界最大的擁有純種貓基因註冊的組織[1] ,也是全球最大的註冊家庭寵物機構。該協會成立的任務是進行所有品種貓的血統註冊,保護、保存純種貓,促進家貓的健康。TICA目前認可的品種總共有71個。
為何會人為繁育品種貓?
簡而言之一句話,就是為了讓貓咪的基因更穩定。每一隻後代能體現出品種特性。因此有說法稱,所有的品種貓都是人工培育的。
什麼是品種貓呢,大致就是說長相和性格特徵可以穩定遺傳下去。比如狸花貓,在野外狸花貓可以會自由雜交導致基因不純,下一代或者下下代,不一定穩定地出現狸花特徵,那麼繁育人就把那些不再出現狸花特徵的下一代去掉,讓基因純度一代代提高,一般認為只要3代穩定,那麼3代以後的那隻貓就可以算是某品種的純種貓了。當然血統能追溯上5代以上肯定是更加純。另外一些品種是人為培育的,比如布偶,傳統型的布偶早期混入過緬因、波斯等品種的基因;後期非傳統型布偶,比如山貓、梵色,都是加入其它品種的基因後,通過一代代的培育讓這種特徵基因穩定下去的。
現代意義上的「品種貓」
現代意義上的品種貓,都是人為選擇、培育而成的。
哪怕是一些很古老的自然形成的品種,比如美短、英短,比如暹羅貓,比如緬因貓,比如波斯貓等等這些有著上百年歷史的「自然品種」,也在這近百年的繁育歷程中,和他們原始的祖先相比,出現了非常顯著的差別,甚至可以說是面目全非。暹羅貓體型越來越修長,波斯貓鼻子越來越短,英短越來越圓。
還有一些「自然品種」,因為各種原因已經消失掉了,然後又被人為的繁育了出來,比如俄羅斯藍貓,和歷史上的俄藍只有相似的外形和名字,血統上可以說完全不沾邊了。
更多地被我們熟知的品種都是人工培育出來的,基本上是基於上訴的一些「自然品種」比如英短美短這些繁育而來的,
比如加菲貓(真實的名字是異國短毛貓),就源自人們想要波斯貓那樣的短毛品種,所以波斯貓和美短雜交,繼承了雙方的特點形成了加菲貓。
比如孟加拉豹貓,根本就是在人為因素下跨物種雜交形成的全新品種,從基因的角度來講,並不完全屬於家貓,因為有一部分另外一個物種的基因。
還有折耳貓,是源於病態變異導致的耳朵耷拉下去,被人為的繁育將這個特徵固定了下來形成了新的品種。
我們所說的田園貓是什麼?
其實田園貓的分類也有很多,比如我們說的臨清獅子貓,狸花貓,橘貓等等,但它們為什麼不能成為品種貓呢?也是基於我們上文所說的基因不穩定。
品種貓的基本標準要求三代基因穩定,因為缺乏專門的繁育人,所以田園貓中難以出現穩定基因和長相的貓咪。因為不能被稱為品種貓。
其實在歷史上,在美國有繁育人想過讓狸花貓入選CFA品種貓目錄,但在繁育過程中遇到了許多阻礙,最終也沒有成功。這段故事比較長,我們下次會單獨講給大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