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是我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在其2000多年的 發展歷程當中始終帶著民間的、俗樂的性質,多為戲劇伴 奏。隨著西方風格音樂慢慢傳人,作曲家們掀起了西式作 曲熱潮,在對古箏的作曲演奏上突破了原有的演奏形式,拓寬了古箏藝術的多樣性。但也由於作曲家們大量地使用 「西為中用」的作曲手法,忽略了古箏本應有的傳統民族韻 味。因此《夜深沉》這首曲子與一些專業的作曲家寫的曲 子相比,它既有當代新式的演奏技巧,又有傳統的民間味,顯得尤為可貴。這一作品是在傳統京劇音樂基礎上由王中 山改編的京戲曲牌《夜深沉》的同名箏曲,也可以作為一 個當代箏樂作品的典型。
《夜深沉》,是由著名古箏演奏家王中山先生根據同名京劇曲牌《夜深沉》改編而成。京劇牌子曲《夜深沉》,以崑曲《思凡》中《風吹荷葉煞》曲牌為基礎,經過京劇琴師的加工改編而成。取原唱詞的首句「夜深沉」三字為名。在 京劇「擊鼓罵曹」和「霸王別姬」兩折戲中,用它來配合 禰衡擊鼓和虞姬舞劍等場面。這首樂曲常以弓弦樂器的形 式出現,經過改編的古箏獨奏曲,通過古箏與大鼓的對話,著力表現了《霸王別姬》中的場景,感傷而不失犀利,尤 其是古箏的按滑技巧和極具顆粒性的快速彈奏的交替使用,使古箏的迷人魅力得以充分的展現,聽來別有一番意味。王中山先生集各家演出之長,進行加工,將樂曲結構設計 為前有引子,後有慢板、中板、快板的板式鋪排,曲調由 繁至簡。作者在快板段落做了較多發展,使原曲的精華—剛勁且優美的音樂得到充分的表現,同時將原來悲哀 怨恨的曲調改成一支剛勁有力、充滿激情的新型樂曲。
《夜深沉》段落分析
全曲共144小節,可大致分為引子、慢板、快板、急 板等幾個部分。
(一) 引子
共6個小節,由大鼓奏起,深沉地帶著律動的鼓點聲,烘託了肅穆的氣氛,5、6小節由弱漸強後變弱,大鼓在開始時是速度較慢較強的擊奏,在引子的後半部分,鼓點開始逐漸的密集,速度開始漸漸的變快,音量也開始慢慢的減小,雖然本部分只有六小節但是卻運用的鼓演奏中的多種技巧。
(二) 慢板
慢板部分(7 ~64) —共58小節。開篇的兩組琶音好 似京劇當中主角的亮相,一下隆重登場,使樂曲的開篇就充滿了激越的情緒。7到9小節這短短的幾句,由於音樂 的不穩定,樂思表達的不完整,迫使音樂繼續向前推進。29 ~31小節,旋律繼續往下進行,經過三小節的過渡,音 符由之前的大音符變為時值較小的音符,使得音樂顯得緊 湊,律動感也逐漸加強。發展到61小節,旋律的漸慢,給 人一種飄浮不定的感覺,62小節,一串琶音加上遙指的出 現忽然把音樂推向制高點,八個和弦音漸快出現,完成了 慢板到快板的轉換,也使得慢板到快板的交接沒有突兀之感。
(三) 快板
共由58小節組成(65 ~ 123小節)。在開始時一樣的 旋律反覆兩遍的出現,鼓樂和古箏的一起奏響,兩樂器的 重音都在同一點上,使得音樂聽起來氣勢不凡。到了 73小 節,一連串音密集出現,鼓的演奏終止,使聽眾的注意力 全部轉到古箏當中來,這部分當中旋律的寫法多使用模進,語氣漸漸加強,層層推進,到了 92小節,鼓樂再次出現,旋律更為激進。
(四) 急板
這部分是全曲的結束部分,共由21小節組成。到了 136小節,幾個小搓堅定地出現,隨後採取了自由散板一連 串的輪指配掃,慢慢把氣氛推向最高點,結束在遙指和刮 奏當中。
演奏注意點
(一)左手做韻滑音
滑音是指右手彈箏,左手在琴弦的左側往下按,發出 的一種餘音音響。《夜深沉》是一首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曲 子,為了表現這一特色,作者在移植的過程中加人了很多 的左手的按滑音來表現京劇的腔調。左手的按滑音貫穿整 曲,在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應準確按到位,切不可時而準 時而不準,那這樣會改變樂曲本身的韻味。
(二) 輪指
古箏當中使用的輪指有三指輪和四指輪兩種。要求輪 指時的每一個音都是清晰的,且每一個手指的力度都是一 樣的,在練習的過程中可以無名指、中指、食指、大拇指、無名指,這樣五個手指一輪迴的練習,這樣練習的好處就 是避免四個一輪大拇指容易加重的現象。輪指練習得好,就像琵琶行中所說的「大珠小珠落玉盤」,每一個音都像珍 珠一樣清亮透明。
(三) 快速指序
此演奏技法是由趙曼琴先生發明。這種演奏技法極大 地擺脫了食指對其他指頭的決定性作用,可以使得每根指 頭都能進行獨立的演奏。練習《夜深沉》快板段落的時候,必須掌握一個要領——放鬆。只有使肩、臂、肘、腕的肌 肉充分放鬆,才能把所有的力量集中到指尖。如果有任何 一個部位緊張,那力量在送往指尖的過程中,就會減弱,同時牽制了手指的靈活性。就好像一股清泉從上而下,突然被半路截斷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