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評分高達9.5分,善惡之間到底相距多遠?

2020-12-03 80後影視迷

剛播出三集,就拿下豆瓣9.3的評分,直至大結局評分還上升到9.5,到底是哪部神劇如此深受網友喜愛呢?

沒錯,就是最近刷屏的臺灣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小編抱著好奇的態度,認真地看完了整部劇,看完後只想說四個字:實至名歸

《我們與惡的距離》由一個揪心的「無差別殺人案」開始,激烈的矛盾從這個案件展開。然而,與過往的犯罪類影視劇不同,它像是一個被拉高了的鏡頭,不聚焦犯罪的經過,而是站在一個更高的位置去俯視整個事件以及與事件相關的每個人。不得不說是一個很新穎的角度。

所謂無差別殺人,指的是沒有目的、隨心所欲的殺人。這部劇關注的不是殺人本人,而是犯罪行為引發的後續連鎖反應,在這種連鎖反應中,加害者親屬、被害者親屬、被害者與加害者的身份並非是固定的,也就是說,當加害者變成受害者,當受害者變成加害者……這就是我們與惡的距離。

對於犯罪,人們直觀的反應是殺人償命,關注的是犯罪者是否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很少會去關注罪犯殺人的內在原因,關於殺人動機我們一般都草率地歸結為原生家庭的影響或者這個人是天生的變態、精神病。

《我們與惡的距離》看到最後,你可能也會跟我一樣發出以下一系列的疑問:

為什麼李曉明殺人後,他的家人要被社會這麼排擠?

他的家人做錯了什麼?是將他帶到這個世界上嗎?

可是,對於一個新生命,誰又能夠在其出生時就預判到他長大後會做什麼呢?

是沒有好好教育他?可是父母對子女的影響,往往不及他所讀過的書、看過的電影、聽過的同齡人的話等那麼深刻。

全天下沒有一個爸爸媽媽要花個二十年去養一個殺人犯。

以前就覺得說,小孩子生病啊,吃不飽,沒錢付帳單這樣,就覺得那日子過得很悽慘了。可是後來才發現說,再大的折磨和悲哀都比不上自己變成殺人犯的媽媽。

前一句是殺人犯李曉明母親在王律師找她出面時說的話,後一句是李媽媽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的話。

這兩句特別讓人心酸。可憐天下父母心,當自己的孩子犯了錯,李爸爸和李媽媽只能變賣家裡的財產去賠償受害者,儘管車水杯薪;他們下跪鞠躬道歉,只是為了表達自己真誠的道歉,雖然不一定能得到原諒。

可是媒體並不願意報導他們的歉意和實際行動,也沒興趣了解他們在遭受社會輿論打擊之後的悲慘生活。媒體只是熱衷挖掘邊邊角角的八卦消息,試圖找到李曉明的變態與原生家庭之間的關聯,因為吃瓜群眾想知道的就是這一切,為了迎合受眾,大部分的媒體就成了無良媒體。

為了獲得流量而肆意放大甚至歪曲事件的真實性,以偏概全地報導那些能夠博得關注的素材,媒體的這些做法跟幫兇又有什麼區別呢?

更別說網絡上那些自持正義的鍵盤俠們,一個個言辭激烈、義憤填膺,仿佛只有無處不在地討伐李曉明及其家人,才足以懲罰殺人犯的罪惡,才足以慰藉受害者的悲慘遭遇,才足以避免同樣的悲劇再次發生……於是,僅憑媒體對事件的片面報導,大眾盲目斷定李曉明家人也是這場無差別殺人案的加害者。網絡輿論其實同樣殺人,而且殺人於無形。

當今已是文明社會,我們應該更注重人權和法治精神。《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劇對人權與法治精神的探討也發人深省。

當殺人犯的辯護律師走出法庭,就被庭外的圍觀人群潑了一身的糞便,這種過激的行為代表的還是正義嗎?冷靜下來想想,難道一個被貼上殺人犯親屬標籤的人,就連作為個人的權利都沒有了嗎?連做人的尊嚴也沒有了嗎?

這也是本劇最深刻的地方——保持冷靜,保持獨立的思考,才能讓我們不至於也成為「作惡」的一份子。

此外劇中還探討了受害者與加害者的「轉變」,也就是天使與惡魔之間的微妙距離。

比如身為受害者家屬的喬安(賈靜雯飾演),由於失去了兒子,導致精神受到嚴重摧殘,性情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她在對待犯錯誤的下屬時,竟然用最傷人的言語去攻擊對方,面對即將生產的孕婦也絲毫不講情面,用盡全力去苛責每一個人,以此宣洩心中的負面情緒。一步一步地,從受害者不知不覺變成了一個害人的「惡者」。

也許是在告訴人們,人性是複雜的,沒有絕對的好人和壞人,善惡有時候只在一念之間。因此,反思人性,往往比憤怒更重要。

把這部劇推薦給大家,也是希望大家都能更努力地去守護好心中的善,更堅決地抵制人性中的惡。

作者:胥楓

編輯:半夏微晴

原創文章,轉載請私信授權且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9.3分,賈靜雯的這部新劇你不看看?
    說起來賈靜雯,我們都知道確實是一個實力派的演員了,出生於74年的她今年也都已經45歲了,但是演技是越來越好了,而且保養的也好,我們完全都看不出來這是一個45歲的。這部劇集呢開播以後,也是徹底火了,我們可以看到截止到現在,豆瓣的評分是9.3分,非常的高了。這部劇看簡介,我們就知道,會引發我們的思考: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有標準答案嗎?這是一個,可能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邊的故事。當事件發生,我們會選擇如何面對?
  • 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評分高達9.4,揭示如何衡量善惡之間的距離
    李大芝爆發向宋喬安大吼:我們看到的就是真相嗎?我們是不是也無形中殺了人,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當新聞工作者拿起手中的筆或者只是一句話就會讓一個人深陷在輿論裡,而走上無法收拾的地步。值得我們深思的是為什麼這個世界不能再寬容一些!大概李曉明生病的原因會讓觀眾覺得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在生活中確實時常發生的:他沒有報考到自己喜歡的專業,而是聽從了父母的意見。
  • 《我們與惡的距離》憑藉著什麼拿到了豆瓣9.5高分?
    《我們與惡的距離》感人至深的真實呈現《我們與惡的距離》以殺人犯、被害者家屬、加害者家屬、媒體和律師等多角度闡釋了一場無差別殺人事件背後的糾葛。劇中題材尖銳地揭露了犯罪者的心理、律師的使命、媒體的義務、法律的存在性與落實性等現實性問題,反映了沉重又真實的社會現狀、壓抑而麻木的人性百態。
  • 《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華語劇的女主飾演者賈靜雯,你了解多少?
    《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劇播放了前四集,就在豆瓣上得到9.4分,並且最終得到了9.5分的高分。這部劇的女主宋喬安,原本是一個意氣風發事業成功的中年女性,在她遭遇人生變故的時候,在善惡之間進行了兩難的選擇。
  • 豆瓣得分9.4分,如何達到《我們與惡的距離》令人驚嘆
    什麼是善與惡?好和壞不就是區別嗎?我們和邪惡的距離有多遠?這個話題值得深思,他在電視劇中啟發我們。本來應該是好的,但現在已經是壞的了。對好人或壞人沒有標準答案。在臺灣中有10集《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齣戲的主題也很吸引人,根據臺灣的社會事件,我們可以從電視劇中了解到道德是什麼人性,什麼是道德,什麼是新聞理想的偏離,什麼是道德法律拉力。這樣一來,深度的電視劇自然也受到了觀眾的好評,豆瓣上得了9.4分,好評率達到95%,作為一部華語電視劇,很難有這麼高的聲譽。
  • 好人真好,壞人真壞,《我們與惡的距離》刺入善惡混沌的灰色地帶
    今年的這場瘟疫,就像一個放大鏡,讓我們看清了太多的人和事,終於發現,這個世界上,好人是真好,壞的人是真壞,蠢人是真蠢,善良的人,也是真善良。也正是在這場疫情期間,戰臺烽看了一部來自海峽對岸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感觸頗多。
  • 賈靜雯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憑什麼衝上豆瓣9.3?
    才四集就衝上豆瓣9.3,要知道很多劇上8就被追捧了,這部劇簡直一騎絕塵,怪不得哪裡都有著對它超高的評價,哪裡都在求資源。「臺劇的新高度」「金鐘獎預定」「年度華語最佳」這評價光一個分量就夠重了,三管齊下,可見此劇之優秀,比起情情愛愛、家長裡短的泡沫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有著超越的深度,確實是不容錯過的好劇。
  • 豆瓣2019評分最高的十部華語劇集,其中有兩部是溫升豪主演的
    今天要和大家一起聊聊豆瓣2019年評分最高的十部華語劇集,看看有沒有你們想追的劇呢?賈靜雯/溫升豪《我們與惡的距離》9.5分據臺媒報導,10月5日晚間在臺北舉辦的第54屆電視金鐘獎上,《我們與惡的距離》拿了戲劇節目獎、導演獎、女主角獎、男配角、女配角獎、編劇獎六項大獎,再度引起圈內圈外的廣泛關注,這部豆瓣評分高達9.5的臺劇到底講述了什麼故事?
  • 《我們與惡的距離》,只在一念之間
    網易雲音樂推薦的新歌《別讓我走遠》,借著其慵懶但不失深刻的聲線一下洞穿了耳膜,再細細琢磨歌詞,順藤摸瓜,第一時間注意到了《我們與惡的距離》。但相比而言,新聞行業和律師行業才是現實中與我們最貼近的行業。《聚焦》面對多方壓力不動如山的豪邁,還記得《匹諾曹》中的那段話:真相就像碎片一樣散落在四處,從來不肯讓我們看到他完整的面目。當我們所找的東西不是真相的時候,真相會向我們發出瑣碎而又微弱的人信號,那就是懷疑。於是看似完美的真相,並不相稱的細微碎片,懷疑。
  • 推薦5部豆瓣超過9分的好看臺劇!事實上,臺劇復興早就開始了
    被稱作神仙劇集的《想見你》完結了,從開播以來,口碑和熱度持續走高,豆瓣評分一路狂飆,從8分直衝上了9.2分。它的出現,讓不少人感嘆臺劇真的不一樣了,連偶像劇都能拍的這麼恐怖又燒腦,不愧是臺劇的文藝復興之作。《想見你》不僅讓我們熬夜通宵追劇,還讓伍佰的《last dance》重出江湖,再次火了一把。
  • 豆瓣高達9.5分,人生必看的經典電影!
    《美麗人生》它排在豆瓣電影TOP榜第5名,評分高達9.5分。1997在義大利上映,它好於99%的戰爭片,且好於99%的愛情片。由羅伯特.貝尼尼導演,拿下無數含金量極高的獎項,曾獲得第51屆坎城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和第7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電影背景設定在二戰期間,以猶太人家族為基調,展開搞笑和悲情多種情緒混雜的電影情節。
  • 《我們與惡的距離》大結局:宋喬安放下怨恨,壞人終於被繩之以法
    《我們與惡的距離》大結局已經播出,這是一部不一樣的罪案劇,編劇並沒有採取平常的,而是採取了帶著觀眾重新走一遍劇情的方式,去看加害者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所以,《我們與惡的距離》大結局異常的受關注。劇中主要通過講述受害與被害方的矛盾,以及辯護律師等多種人物聯繫在一起的故事,同時也把新聞職業道德、原生家庭等多重社會熱議的問題拋到檯面上,企圖探討人性「善與惡」間的距離。 《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大結局中,受害者宋喬安不再選擇糾纏到底,而是終於放下了心中那份的怨恨,與丈夫解除曾經的誤會,女兒也慢慢接受了她這個母親。
  • 《我們與惡的距離》觀後感
    善惡是道德觀,是非是法律觀。而有時候,「惡」與年齡並無相關,甚至它就是純粹的「惡」,純粹到不帶一點兒雜質。(1)最近,有人推薦了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給我,它讓我想起很多事端,並粘連了很多複雜的情緒。而在深入探究善惡的標準、人性的掙扎以及是否應該廢除死刑的主題之外,《我們與惡的距離》甚至還見縫插針地塞進了對當下媒體追逐流量的揶揄、對汙名化精神病患者群體的批判乃至對原生家庭帶給孩子傷害的探討等,如此巨大的信息密度,更是有力地提升了劇作的格局。
  • 2019華語年度最佳《我們與惡的距離》:好人與壞人,有標準答案嗎
    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有標準答案嗎?去年一部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後面簡稱《與惡》)開播至今一年在豆瓣上仍保持著9.5的高分,僅十集的短劇被評為2019華語年度最佳劇。與我們熟悉的臺灣偶像劇不同,這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社會紀實片。
  • 我們與惡的距離:有些角色原來是同一種人
    以前看書看電影經常看到這樣的字眼「世人皆……」、「世人眼中……」、「世人遵循……」之類,可是終有一天我們都會突然領悟,所謂世人,所謂眾生,就是自己,就是你,就是我。弄清了這個道理我們再來說說「世人(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9.5分的臺灣劇,被賦予善惡價值取向的影視作品裡哪些其實是同一種人。
  • BBC荒野間諜2以獨特視角呈現最狂野的動物世界 豆瓣評分高達9.4分
    BBC荒野間諜2以獨特視角呈現最狂野的動物世界 豆瓣評分高達9.4分時間:2020-03-31 18:21   來源:妝點娛樂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BBC荒野間諜2以獨特視角呈現最狂野的動物世界 豆瓣評分高達9.4分 妝點娛樂 《荒野間諜2》以獨特視角呈現最狂野的動物世界,豆瓣評分高達9.4分,精心設計的高仿真攝像機近距離接觸野生動物
  • 免費影視在線觀看|豆瓣評分最高的6部電影
    我們每年都會看幾十部電影,可是很多都是速食電影,看過一遍就過了,沒留下任何東西,也不會想著去看第二遍。今天,我們盤點一下豆瓣上評價最高的6部電影,每一部都是經典,值得人一看再看。1、肖申克的救贖肖申克的救贖是1994年的老電影,可是如今看來,一點都不會過時,情節還是那麼精彩,它在豆瓣上評分高達9.6分,是電影最高分。
  • 《我們與惡的距離》賈靜雯:審視宋喬安的善惡,尋找自我治癒之路
    文/四夕《我們與惡的距離》是今年上半年口碑非常好的的電視劇,在豆瓣上著9.5分的高評分。該片以真實案件為原型,講述了一起無差別殺人事件後,受害者家庭、施害者家庭、辯護律師家庭、其他精神病家庭如何面對痛苦和磨難,重新開始新生活的故事,並拋出了良知公德、職業操守、家庭教育等深刻的社會問題,共同探討人性的善與惡。
  • 豆瓣評分6.9:多為3-4星!
    電影《金剛川》已於昨日正式上映,截至發稿,豆瓣已有29509人為電影《金剛川》給出評價,其中多數觀眾打分3-4星(31.8%觀眾打分四星,30.7%觀眾打出三星評分)。本部電影在豆瓣評分為6.9分。
  • 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近,有多遠
    前段時間總是刷到一部名叫《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影片消息,底下帶有的諸多與「人性」、「善惡」等詞眼相關的評論異常惹人注目。該影片只有十集,根據臺灣的真實事件改編,講述的是一個由無差別殺人案件引發的施害者家庭、受害者家庭、施害者辯護律師以及社會輿論之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