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泡腳好舒服,有人卻因此險截肢!這些泡腳「姿勢」暗藏風險

2021-01-14 健康有約

冷冷冷!

近日一波超強冷空氣南下,

連續幾天,

廣州的最低溫度跌破10℃,

街坊紛紛用上了超強保暖招數:

穿羽絨服、開電熱毯、貼「暖寶寶」,

以及男女老少都喜愛的泡腳

俗話說:「樹老根先枯,人老腳先衰」。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身體老化首先從腳開始,因此養生必先養腳,養腳延緩衰老。


足浴對身體保健大有裨益,尤其在寒冷的天氣,人們戶外活動減少,全身血液循環減慢,人體各種器官功能下降,溫水足浴能促進血液循環,尤其對那些經常感覺手腳冰涼的人,能迅速讓身體變得暖起來。


冬天,尤其是在睡覺泡一會腳,

那叫一個愜意。

不過,泡腳看似一件簡單小事

其實暗藏了許多「誤區」甚至「雷區」,

尤其是家有老人或慢性病患者,

更要當心!

天氣寒涼,70多歲的周伯很「識嘆」——10月份開始,他在老伴的照顧下每晚用中藥沐足。周伯舒舒服服地邊看電視劇邊泡腳,連續2小時都不捨得動彈。沒想到,連泡兩周後,周伯的全腳連小腿竟變成了灰紫色,透著黑。老伴疑心是否周伯貪圖舒服,要求的水溫太高,泡壞了。


到醫院檢查後證實,周伯身患糖尿病,連日高溫熱水沐足,已經泡出了糖尿病足,並進展至中度潰爛。醫生表示,中藥顏色過深,沾染腳上遮蓋了燙傷的痕跡,再加上周伯糖尿病足溫覺喪失,因此病情迅猛。


據國際範圍內資料顯示,15%糖尿病患者一生中發生至少1次足潰瘍,我國的統計,5%-10%的糖尿病患者發生過足潰瘍。


廣東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鄺建介紹,很多患者不知道保護好足部,導致糖尿病足發生潰瘍才入院醫治。糖尿病足截肢率最高的在40歲至60歲患者,糖尿病病程在10-15年的最為常見,病情越長,截肢風險越高。


而讓「糖友」最難接受的是,截肢並不是哪裡爛掉就截掉哪裡,可能一截就是整條小腿。這是因為截肢平面需要看血管堵塞的位置,患者可能只是腳趾潰爛,但血管堵塞的位置靠上,截平面只能靠上。


不少患者截肢很多次,就是因為未解決堵塞,結果不僅傷口難癒合,而且組織缺血、壞死繼續發展。一截再截之下,因為「爛腳」的最高截肢可至髖關節。


早期是麻木,病情進展會出現疼痛、跛行,隨後出現潰瘍,最終壞疽、截肢,這是「糖足」的一般病程。


這些症狀看似明顯,卻因為患者常常合併周圍神經病變,痛、溫覺等感覺神經減弱,對自己足部皮膚的外傷、感染或潰瘍常不能及時發現,或對輕微的足部皮膚損傷重視不夠,等到發現或重視時,病情往往已經非常嚴重。


糖尿病足早期症狀從腳汗少、足部乾燥開始,慢慢出現老繭樣厚皮「胼胝體」,開始出現麻木,80%的人可出現痛感、溫感喪失,「更要命的是患者自己不會感覺到,只是旁人會奇怪其耐溫、耐痛能力增強」。


因此,糖尿病足高危人群要及早和定期進行篩查,其中包括已經有糖尿病心腦血管病變、糖尿病眼底血管病變或糖尿病腎病的患者,以及有吸菸習慣的糖尿病患者也是糖尿病足的高危人群。


「預防及發現很簡單,一個動作——每日睡前關注和檢查腳。」鄺建特別提醒,秋冬季睡前泡腳,確實可以增強足部血液循環,但切記,泡腳水溫最多30-40度,持續時間也不能超過15-20分鐘,發現乾燥、脫皮時要暫停泡腳。


泡腳時要多加小心的,

可不止是糖尿病人,

普通人也要注意這幾個誤區,

來對照你有沒有踩中?

足浴時間太長,雙足的局部血液循環長時間過快,會造成身體其他部位相對缺血。


尤其老年人,有可能因腦供血不足而感到胸悶、頭暈,甚至昏厥。若在足浴時感到不適,應立即停止。


一方面,水溫太高,雙腳血管過度擴張,人體內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易引起心、腦、腎臟等器官供血不足,尤其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來說,更是負擔。


另一方面,水溫太高,易破壞足部皮膚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質層乾燥甚至皸裂。針對皮膚溫度感覺減退者,如糖尿病導致神經病變的患者更要注意,由於對外界刺激不敏感,還容易引起燙傷。


飯後1小時內不宜足浴。因飽食後,人體內大部分血液流向消化道,如果此時立即足浴,使本該流向消化系統的血液轉而流向下肢,從而減少胃部血液的供給,影響消化吸收。


不少家長認為,孩子足浴能強壯身體,但長期足浴,尤其是3歲以內小兒,並不太合適。因足弓在兒童時期開始形成,如果常用熱水給小兒足浴,足底的韌帶會變得鬆弛,不利於足弓的形成和維持,容易導致扁平足。


有腳氣者足浴時,最好使用一次性塑料薄膜,用後丟棄,避免傳染給家人。足浴器具用後每天最好在陽光下曬乾,防止細菌滋生。


足浴最好用較深、底部面積較大的木質桶,能讓雙足舒服地平放。或使用市面上的專用的全自動按摩足浴器具。


以晚上9~10點為宜,此時足浴可疏通經氣,調和全身氣血,促進水液代謝,使身體得到放鬆和調整,為睡個好覺做準備。足浴以微微出汗,或無汗、但感覺全身溫暖為宜。


一般維持在38℃至43℃為宜,但每個人的皮溫和耐熱的程度不一,泡腿腳時,水溫以熱得舒服為宜,但要注意不要燙傷。如果泡完腳皮膚出現疼痛,有可能是水溫過高。


水要沒過踝部,若能浸泡到小腿最好,可邊泡邊搓雙腳。


以適當的物理刺激,如按摩、捏腳或搓腳等,效果更佳。


冬季護腿,不主張只看風度、不重溫度的穿法。出於健康的考慮,燈芯絨、天鵝絨、羊毛質地的長筒襪或褲子、冬靴,既保暖又美觀。


冬季室外運動受限,可以選擇快步走、慢跑等運動形式,但要注意規律化地活動運動時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熱身活動和整理活動。


穿太緊身的褲子活動一整天,小腿容易疲勞,可能會影響到下肢血液循環。如果穿幾個小時之後發現小腿有疲勞感,有時還會影響到下肢的正常活動,就說明褲子太緊啦。


坐得久了,對腿部血液循環不利,尤其是冬季,應儘量避免久坐,每坐一個小時就站起來活動10-15分鐘為宜。


如果覺得腿部疲勞,可以躺在床上,把腿翹高,讓腿部高於心臟位置,維持5-10分鐘,可以促進血液、以促進血液、淋巴回流。在翹高的同時也可以活動踝足、小腿、大腿等部位。·


按摩足部、小腿、大腿,可以有效地減輕疲勞,改善血液循環。足三裡、三陰交是日常保健常用穴,可以一試。

足三裡穴位置: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按壓起來有酸脹感,但不會發麻。



整合自廣州日報、健康有約

編輯:李津

圖:廣州日報、視覺中國、健康有約


相關焦點

  • 【科普】天冷泡腳好舒服,有人卻因此險截肢!這些泡腳「姿勢」暗藏...
    近日一波超強冷空氣南下,連續幾天,廣州的最低溫度跌破10℃,街坊紛紛用上了超強保暖招數:穿羽絨服、開電熱毯、貼「暖寶寶」,以及男女老少都喜愛的泡腳。俗話說:「樹老根先枯,人老腳先衰」。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身體老化首先從腳開始,因此養生必先養腳,養腳延緩衰老。
  • 天冷了,熱水泡腳舒服得很!記得泡腳註意「三不要」
    突然降溫,如果晚上睡覺前,腳丫子「撲通」,用熱水泡腳。那種感覺真的太贊!古代典籍上也記載:「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泡腳要達到好的效果,不是簡單地將腳泡進熱水就好了。秋冬泡腳是最好的時候1、幫助睡個好覺現在失眠現象比較普遍,不局限於老年人,年輕人也會因為工作壓力等出現睡不著覺的現象。但是泡腳的時候,跟我們身體多處神經相連的腳會得到放鬆,我們的身體和心裡也會得到舒緩,有利於睡眠質量的提升。
  • 每天泡腳對身體有哪些好處和壞處
    說到泡腳,相信很多人都做過這件簡單養生的事情,特別是到了現在這個季節,冬天最冷了,到了晚上坐下來,用熱水泡泡腳,別提有多舒服了,感覺整個人都舒暢了,毛孔都張開了,而且泡完腳之後躺到被窩裡都覺得腳暖和和的。不管是男女還是老少,泡一泡腳都是有好處的,對於女人來說,特別是在生理期還有生育等等方面,容易出現體質虛寒的情況,所以每天堅持泡腳還可以幫助身體回暖。
  • 泡腳還是個技術活?冬季泡腳加點「料」,血液循環身體好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熱水泡腳,患有某些疾病的人泡腳後,可能會加重病情,後果很嚴重。成先生今年49歲,最近,因為睡眠質量變差了,他聽說睡前泡腳可以安神促進睡眠,於是給自己準備了一盆「加料」的泡腳水結果這一泡,差點把一雙腳都「泡沒了」。
  • 泡腳的壞處有沒有
    核心提示:泡手腳雖然對很多人都非常有好處,但針對於靜脈曲張或者是有靜脈血栓的病人來說是非常有害的,因為在泡腳的時候,下肢動脈會擴張,主要表現為皮膚充血,更多的動脈血液會進入下肢,但是進來的回流能力並不會因此而增加。
  • 【婦聯與您健康同行】冬天泡腳會傷身?快來一起打開正確的泡腳方式
    錯誤一:水溫過高有一些人非常享受熱水泡完腳身體發汗的感覺以至於就算被燙得齜牙咧嘴每次泡腳那水溫也是寧高不低甚至有人覺得不把腳給它燙紅就不能算泡腳!玩著玩著一抬眼——這些人可得注意了!倒不是說會被老媽罵沉迷手機而是泡腳泡這麼久其實很危險!
  • 女子泡腳後進了ICU,泡腳雖能養生,但有些人泡腳就等於自找麻煩
    泡腳不僅能夠祛除體內的寒氣,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還能夠提高我們的睡眠質量,所以很多人喜歡在睡覺之前泡泡腳,經常泡腳還能夠清潔我們的腳部,除去一些令人尷尬的異味,堅持泡腳的人,腳部會變得細膩光滑,總之,泡腳的好處是非常多的,是養生成本最低而且效果卻不低的一種方式。
  • 都知道泡腳的好處,泡腳的禁忌,你又知道多少?
    關於泡腳養生話題,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吧?像加茶葉,加藥包,加鹽,加醋等等…,泡腳方式也真是花樣奇多呀!可是只說人人泡腳了,有一些人是不能泡腳的你們又知道嗎?我們的動脈把富含營養和氧氣的血液從心臟帶到全身,來到腳底,經過毛細血管,又帶著代謝物通過靜脈回流到心臟。
  • 天天泡腳有壞處嗎
    核心提示:眾所周知,泡腳對人體健康有益,殊不知,天天泡腳也有一定的壞處,天天泡腳會讓動脈閉塞缺血「雪上加霜」,天天泡腳靜脈曲張和靜脈血栓的病人來講,有百害而無一利,天天泡腳還有可能會讓糖尿病足患者面臨截肢。 天天泡腳有壞處嗎?
  • 泡腳真的能減肥嗎 泡腳的好處有哪些
    說到泡腳這個問題,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喜歡泡腳,尤其是在冬天的時候泡泡腳,簡直是一種人間享受,泡完腳以後身體很暖和,睡覺也會非常快就睡著了,除此之外平時也有不少人會通過泡腳來減肥。那泡腳真的能減肥嗎?泡腳的好處有哪些?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泡腳真的能減肥嗎?
  • 泡腳後洗澡的注意事項 泡腳有哪些禁忌
    泡腳,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還記得在小時候,那時候的條件沒有現在好,一般晚上都不會洗澡,就洗臉洗腳這樣就可以睡覺了,特別是在冬天的夜晚,泡個腳躺在床上可舒服了,既感覺到腳熱乎乎的,又感覺一會就會入睡了,失眠什麼的現象幾乎不會發生。
  • 泡腳後突發中風?泡腳的正確打開方式了解一下
    民間有個說法:熱水泡腳,賽吃人參。在寒冷的冬天,用熱水泡個腳是不錯的養生方法。但泡腳也是有講究的,最近氣溫下降,有不少患者因為盲目泡腳出現問題來就醫,有泡腳後突發中風的,有泡成雙腳潰爛的。
  • 這個神奇泡腳盆是騙局
    一個泡腳盆賣8800元店家稱排毒治百病家住南昌的李小姐,前段時間在朋友圈裡看到一個神奇的泡腳盆。南昌市民 李小姐:我老師在朋友圈裡發了排毒盆排出的東西很髒,覺得好神奇,好奇怪;後來就問下她,然後她說她公公婆婆排了之後, 血壓降下來了, 血糖也降下來了 。李小姐平時很注重養生,聽自己的老師說泡腳盆有這麼多好處,當即就心動了。
  • 泡腳的「禁忌」,這4種人泡腳要謹慎,一不小心就死翹翹,收藏!
    對很多人來說,一盆熱水,把腳放進去,暖融融的感覺從雙腳傳向全身,確實很舒服。所以很多文章也會建議泡腳,熱水泡腳能改善健康狀況。然而別說功效,對於很多人來說,泡腳是要冒著生命危險的。近日一則新聞稱:漢口一名46歲的女性因深夜在家用熱水泡腳突發腦血管動脈瘤破裂,經搶救無效後離世。
  • 泡腳雖養生,但你真的適合泡腳嗎?這七類人群要注意
    此時是腎經氣血比較衰弱的時候,此時泡腳,身體熱量增加後,體內血管會擴張,有利於活血,從而促進體內血液循環。 同時, 白天緊張了一天的神經,以及勞累了一天的腎臟,都可以通過泡腳在這個時候得到徹底放鬆和充分的調節,達到最好的養腎效果,人也會因此感到舒適。
  • 老人泡腳致雙腳潰爛 6類人群要警惕
    原標題:老人泡腳致雙腳潰爛 6類人群要警惕   立冬過後,熱水泡腳是很多中老年人每晚的必修課,泡腳可以驅除寒氣,活血化瘀。但專家表示,冬季泡腳雖可以養生,但並非人人適合。近日,一位八旬老人就因每晚泡腳導致雙腳潰爛,大腿血管完全堵塞。冬季泡腳有哪些講究?哪些人群不適宜泡腳?下面,小編帶您一起了解一下。
  • 塑料盆泡腳有害處沒有 泡腳的注意事項
    現在很多人都有泡腳的習慣,但是關於泡腳盆的選擇也有很多爭論,有的人覺得泡腳就該用木盆泡而不應該選擇塑料盆,那麼塑料盆泡腳有害處沒有呢?關於泡腳的注意事項,今天就來跟大家詳細介紹下。塑料盆泡腳有害處沒有?
  • 這3類人不宜泡腳,後果很嚴重!
    更多的朋友選擇泡腳、被窩、暖水袋3樣法寶, 但殊不知,熱水泡腳不是所有人都適合! 如果有靜脈曲張,當熱水泡腳時,下肢動脈血流增加,這樣就會有更多的血液流入到下肢,從而下肢靜脈也需要將更多的血液回流至心臟。 因此,熱水泡腳對於本來靜脈回流不暢的下肢靜脈曲張的患者,無疑是雪上加霜,加重血管的淤堵。
  • 泡腳藥包
    狗妹幫我買的泡腳藥包狗妹很少要求/督促別人做啥,但有一個,每回見面,必追問有沒有泡腳。
  • 老「糖友」用84消毒液泡腳消毒傷口 左腳潰爛嚴重險遭截肢
    69歲的老「糖友」腳上磕破了皮,自認為84消毒液既然可以殺病毒,也可以用來消毒傷口,便自行用84消毒液泡腳來給傷口消毒,結果導致左腳潰爛嚴重,差點被截肢。家住漢口的陳爹爹患有糖尿病已有七八年了,每天堅持服用降糖藥,但從不控制飲食,也不監測自己的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