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
熱水泡腳,勝似補藥
天氣漸漸變冷了
睡前泡個腳
既暖身又安眠
其實泡腳也是有講究的,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如時間、時長、水溫等,當然,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泡腳養生,有些人泡腳反而會加重病情……
眾所周知,經常泡腳好處多多,而最佳泡腳時間是晚上9點。
此時是腎經氣血比較衰弱的時候,此時泡腳,身體熱量增加後,體內血管會擴張,有利於活血,從而促進體內血液循環。
同時, 白天緊張了一天的神經,以及勞累了一天的腎臟,都可以通過泡腳在這個時候得到徹底放鬆和充分的調節,達到最好的養腎效果,人也會因此感到舒適。
泡腳的水溫不宜太高。水溫並不是越高越好,最佳水溫在50攝氏度以下,太高的水溫不僅容易燙傷,還會使血管過度擴張,血液下流,部分器官可能出現供血不足。
建議泡腳的時間控制在15至20分鐘左右,時間太長,血管過度擴張,大量血液流向下肢,會加重心血管的負荷。
泡腳時血液流向腳部,會影響消化功能,不利於健康,所以泡腳時間最好與吃飯時間間隔30分鐘。
腳部長時間泡在水裡,容易缺水,繼而有可能引發皮膚瘙癢或起皮,所以,建議在泡腳後塗上潤膚產品,保持皮膚水分。
糖尿病患者由於神經病變,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極易被燙傷。
另外,水溫高易引發足部感染、加速糖尿病情的惡化。嚴重者會導致截肢。
泡腳時水溫過高,神經受到刺激,毛細血管擴張。
高溫加速了血液流量,短時間內增加了心臟、血管的負擔,有加重病情的危險,心臟血管病變極易引起心梗。
泡腳引起腳部溫度的升高只會增加局部血流量,不能改變靜脈回流的速度,反而會加重靜脈回流負擔,導致曲張的靜脈進一步擴張,加重下肢充血,使病情加重。
皮膚、肌肉處於僵硬狀態,此時突然用熱水燙腳,從冷到驟熱會加速凍腳病情,造成肌肉與骨剝離。
很多人誤以為泡腳能減輕足癬症狀,其實用熱水泡腳反而可能導致繼發性細菌感染。
對於皮膚已經破潰的傷口,熱水泡腳更是雪上加霜,一定要敞開傷口,乾燥通風。足部患有皰疹、溼疹等疾病的患者也不要用熱水泡腳,一旦將皮膚弄破,很容易造成感染。
孩子身體器官發育還不完全,長時間用熱水泡腳尤其不利於孩子的足弓的形成與維持,容易導致扁平足,不利於孩子足弓的發育。
由於現在的孕婦不常走動,泡腳後可能出現的一些不確定因素可能會動胎氣,所以建議孕婦最好不要泡腳。
很多人泡腳的時候喜歡加些料,網上各種加料的足浴產品款式多樣,功能更是五花八門,如祛溼、助眠、暖宮、補腎……
但專家表示,泡腳不一定非要加料。若自己隨意加料,可能會引起過敏,還可能藥性與體質相背,適得其反。
如果針對一些疾病進行泡腳,最好諮詢專業的中醫師,請中醫師調配好藥方,這樣更有針對性。
而對於沒時間去問詢專門的泡腳方,又想讓泡腳發揮更大的功效,給大家推薦一款適合大多數人的泡腳方:
四種中藥材,經過科學配伍,製成藥包,每天泡一泡,中老年提高睡眠質量,年輕人緩解身體疲勞~
並不能!
白醋具有一定酸性,可抑制表皮細菌、真菌生長,但醋的酸性遠不能殺滅真菌,也就無法治癒腳氣。
而且如果總是用酸性的熱水去浸泡,可能會破壞皮脂層,令皮膚變得脆弱,也更容易繼發感染真菌或細菌;另外,對於一些皮膚敏感的人而言,白醋還可能導致接觸性皮炎。
提醒:腳氣分為不同種類,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法才有效果。因此切勿隨意亂用一些偏方,以免病情加重。
將「廣州機關建設」公眾號
設為★星標,不錯過每次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