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頭的宗族祠堂(揚州江都)

2021-01-17 江都史話

從前,浦頭地區每村各姓氏大都建有祠堂,專門供奉先人牌位,存放族譜和本姓氏的歷史檔案,作為祭祖活動的場所。各族祠堂還有公有土地和財產,收入所得作為全族祭祖的開支。祭祀先祖每年一次或幾年一次,每次祭祀通常稱「祭譜」,由本族公選人員負責操辦。宗祠內掛出各代祖先的系世圖表,稱「掛譜」。整理好祖先牌位,點燭焚香,鼓樂齊鳴,全族男丁到祠堂向先祖行磕頭跪拜大禮。備辦酒席,全族男丁聚宴一堂。

祠堂規模大小、房屋及財產土地多少,取決於該族戶數多少及經濟和社會勢力。浦頭地區各姓氏祠堂中,最為宏大的要數高漢莊的常氏宗祠和浦頭的張氏宗祠。

常氏宗祠(借用)

高漢常氏宗祠坐落在浦頭鎮高漢莊東頭的李家垛,是明朝開國元勳常遇春第十四代裔孫常延令,於清康熙年間花去大批人力、財力,從湖南長沙搬遷過來復建的。據常氏族譜記載,常氏宗祠原建在湖南省長沙市,是經皇帝朱元璋恩賜特許,與先皇祖廟造型一模一樣,九架三間,簷口1丈8尺,於洪武元年(1368)落成。典祀時,洪武帝與馬娘娘專程去長沙參加,並揮毫寫下「常氏宗祠」4個大字。常延令在康熙年間任揚州府官時非常清廉,常下鄉巡查。一次去泰州、興化一帶巡視時路過高漢莊,發觀這裡地勢很好,是一個風水寶地。他想,常姓大部家族已隨他移居揚州、泰州一帶,這裡距安徽懷遠老家不遠;而每年去長沙祭祖耗資很大,且祖祠已年久失修,與其花巨資重修,不如移遷高漢才是恆久之計。於是,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三月開始拆遷,僱傭了5隻大木船、80多名民工,從長沙沿長江而下,經二個多月航期,抵達江都嘶馬江邊口,又用百部獨輪車,將所有的磚石、木料和祠堂內各種擺設物件,全部運往高漢莊,並招請揚州城的有名工匠百十多人,進行了3個多月的施工。在高漢莊建成的「常氏宗祠」比原來長沙的矮了3尺,但裝修得十分華麗,前後三進,後堂中央懸掛名將常遇春的畫像,兩旁楹聯為:

上聯:支分懷遠系出長沙忠武振家聲百代馨香光史冊

下聯:績著金陵名垂採石開平綿世澤千秋俎豆紹墓裘

常遇春

這副對聯高度概括了常遇春的豐功偉績,並在大堂東首牆上鐫有他的生平業績,其內容在常氏族譜中均有記載。常延令任揚州府官時曾三次來高漢祭譜。

抗戰期間,祠堂內所有掛像和擺設物件全被破壞,只剩下一進大堂,空曠無物,後被拆除,有些石鼓、柱基、石墩被村民用來砌豬舍雞棚。現在,常氏宗祠的一點痕跡也看不到了。

張氏

張氏宗祠原建在浦頭南橋組,前後三進,後移建至現鎮中橋南,解放初期為並排九間,高大雄偉。曾作浦頭小鄉鄉鎮府、浦頭農藥廠,後被拆遷。(張之鎔 劉榮山)

相關焦點

  • 浦頭兩集鎮新貌(揚州江都)
    浦頭兩集鎮新貌李志傑浦頭集鎮沿嘶華路向南,快到滬陝高速公路時,折向東騎不遠,就是浦頭集鎮。在兩條道路的交匯處見一處廣場,鐫刻「浦頭」的石雕牌坊,中央矗立著一尊高大的人物雕像。這就是赫赫有名的清代愛國名臣、浦頭鎮人氏張聯桂。
  • 朱重慶與念莪草堂(揚州江都浦頭鎮)
    現今江都在清初範圍內,稱得上是揚州名園的,除了大橋的春江草堂、東原的東原草堂、橋墅的有懷草堂外,還有一座,那就是位於浦頭周莊的念莪草堂。它是當時名士、詩人朱重慶居住在鄉間的「別業」。朱重慶,字抱經,亦字申之,號自天,清康乾時江都人。
  • 運鹽河古今談之水文篇(揚州江都區)
    而在江都,也有這樣一條古運河,它就是漢代開挖的運鹽河。運鹽河,是我國最古老的運河之一,也是歷史上第一條東西走向的運河。它雖比吳王夫差開鑿的邗溝晚了307年,但比蜀郡太守李冰父子開鑿建造的都江堰只晚61年,而比隋煬帝開通的通濟渠要早780多年,更比於1293年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要早1400多年。這些,都充分說明,我們揚泰地區的先民們在利用與改造大自然方面的開拓創新意識。
  • 嘶馬潘氏 入江都籍 六百餘年,存忠孝禮義廉恥之風
    (2018年權威統計姓氏排名第36位) 江都大橋鎮姓氏文化愛好者殷澤利向記者展示了嘶馬《潘氏族譜》,並講述了嘶馬潘氏的遷徙歷程和為鄉裡稱道的家風家訓。 遷徙歷程 入江都籍已有六百餘年 關於嘶馬潘氏的遷徙歷程,譜中記載非常詳細。「嘶馬潘氏祖籍滎陽,宋代時潘氏先祖維興公考取進士,官至戶部侍郎封三品嘉議大夫、南道都總管入樞密院,可謂位高權重。
  • 今天,江都竟然比莫斯科還冷!你知道江都史上最冷有多冷嗎?
    有 情 感 有 情 調 有 情 況 做江都人最愛關注的微信公眾平臺 早上小編一出門 冷風拍打在臉上 瞬間被冷到懷疑人生
  • 漳州「浦頭大廟」陪著海上絲綢之路一起興衰
    浦頭大廟始建於南宋淳熙十四年,至今已經數百年歷史(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 攝)  人民網漳州8月22日電(周素雅)在漳州市浦頭港北有座保留數百年的古關帝廟,當地人稱之為「浦頭大廟」。浦頭大廟又稱崇福宮、浦頭關帝廟,是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 土地所有權:社會動蕩的背景下宗族、家族和村社的建設與發展
    宗族祠堂在廣東激增;以官邸風格建造的祠堂家族提升了地位。如同屈大均在17世紀末所述:「每千人之族,祠數十所。小姓單家,族人不滿百者。亦有祠數所。其曰大宗祠者,始祖之廟也。」換句話說,政府和士紳地主意識形態的利益匯聚,允許祠堂作為一個有權勢的社會和經濟組織出現。但是為什麼17世紀的農民軍似乎輕易屈服於宗族和其他宗族集團這樣的跨階級同盟?
  • 喪主、祠堂、牌位,思想上忌諱談死,為何在物質上大辦喪事?
    宗法制的特徵其實就是宗族內部的嫡長子繼承制的世襲制,以及由此制定的對宗族中祭祀、婚嫁、慶弔、送終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制度的實施必然有機構來保證,朝堂上維繫制度的就是宗廟,我們更熟悉的或許就是「宗人府」或者「宗王府」。
  • 廣福庵的變遷(揚州江都浦頭鎮高漢)
    宗惟豹,乃韓橋人氏,是江都東鄉宗氏十世孫,出生於康熙十四年(1675)。他自幼聰穎,勤奮好學,年紀輕輕就入清廷最高學府國子監求學。飽學歸來後,受家庭人際與信仰影響,與沙門大權衡禪師相交。宗惟豹廣結善緣,祈願造福鄉裡,因其體弱多病,於康熙四十四年(1705)早逝。在彌留之際,他向自己的兩位夫人交代,願將家中兩排十間祖屋捐贈為寺。
  • 網紅打卡地江都「黃金大道」今年不見「黃金甲」,原來是因為……
    江都水利樞紐工程管理處有條大道,道路兩旁密密匝匝高大的銀杏樹,枝葉相連,每年秋風起,便催黃了銀杏樹葉,滿樹盡帶「黃金甲」,在陽光的照射下金光閃閃,故得雅稱:「黃金大道」。
  • 揚州江都鳥友違法「養鸚鵡」被追刑責
    通訊員 江公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陳詠 朋友圈發張「鸚鵡圖片」招來警察 前不久,江都公安分局民警在日常工作中獲悉一條線索:有人在朋友圈裡發布飼養鸚鵡的圖片。在很多市民看來,飼養鸚鵡似乎沒什麼值得關注的,但民警卻對這一線索高度重視。
  • 探訪天獅李金元故鄉:宗族墓地佔地近萬平方米
    探訪天獅李金元故鄉:宗族墓地佔地近萬平方米,涉嫌侵佔耕地  澎湃新聞記者 蔣笙瀚  在4月14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曝光了天獅集團董事長李金元修建的宮殿建築「華堂」9天後,這棟位於天津的百畝宮殿開始拆除。然而澎湃新聞於近日走訪李金元故鄉發現,其在河北滄州老家修有一座豪華宗族墓園,佔地約9500平方米,涉嫌佔用耕地。
  • 揚州高鐵直上北京
    車站辦客動車組列數由調圖前的80列,增加至揚州站82列、揚州東站104列,總數較調圖前增加106列、增長132%;其中始發動車組列車12列(揚州站9列、揚州東站3列),較調圖前增加3列、增長25%。新增列車開行方向包括北京、鄭州等,揚州(揚州東)至上海(上海虹橋)方向的始發列車由原來的6趟增加到7趟。
  • 鳥蛇蛙和水生動物 揚州有這麼多「準國保」
    揚州「準國保」,主要集中在鳥類、蛇類、蛙類和水生動物。尤其是鳥類,有記錄的「準國保」為數不少。   揚州這些鳥兒是「準國保」   揚州綠楊鳥類攝影藝術中心秘書長杭德泉告訴記者:「揚州現有鳥類記錄超過了280種,其中不少是『準國保』。」
  • 孩子們手繪百鳥圖長卷 揚州「鳥家族」成員已有266種
    眼下,揚州正是春光明媚好風光,也是鳥兒遷徙的高峰。記者昨天了解到,我市今年的愛鳥周宣傳活動21日在江都自在公園舉行,今年愛鳥周主題為「保護鳥類資源 守護綠水青山」。揚州現在鳥類生存情況如何?記者了解到,目前揚州「鳥家族」成員已經有266種。
  • 走訪揚州波絲村(圖)
    在揚州的鄉下,為什麼有一個以西域民族命名的村莊?有關波斯的傳說,有沒有真實依據?  「媽,醬油沒了」。  「哦,騎車到『波斯』打一瓶。」
  • 薦讀丨中國民間家譜與祠堂文化:參天之樹必有其根
    麥氏宗祠是南灣最古老的祠堂,名「序睦堂」,面積638平方米,初建年代不詳,清道光辛卯年重修,為三進石腳青磚馬頭牆建築。祠內雕梁畫棟,壁畫有30多幅,還有不少的屏風、對聯等。作為中原漢民族南遷開枝散葉之地,嶺南好修祠堂,幾乎村村有祠堂。建祠堂共祭祖,成為宗族百世得以相聯的紐帶。就像南灣村中,即便都是麥姓,大宗有大祠堂,各支派還有小祠堂。
  • 祠堂裡的祖牌寫法及擺放
    隨著這兩年國家對於宗族文化的弘揚,越來越多人對於自己的家族歷史及文化越來越更加的好奇,很多宗親開始了各種方式的尋根之旅,也有不少地方宗親們也開始修建,新建祠堂。
  • 江都「七夕」扎堆結婚領證,現場還有這福利……
    有情感有情調有情況做江都人最愛關注的微信公眾平臺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因為有了「七夕」,這個八月註定美妙。在大廳,揚州心語驛站還貼心設置了婚前指導和性格測試,幫助情侶們進一步深入了解彼此。來源:今日江都作者:江都融媒體中心記者 周圓 實習記者 張倩編輯:阿嬌
  • 江蘇揚州有這四種特色美食,其中一種號稱揚州一絕,一定要嘗一嘗
    #揚州,古稱廣陵、江都、維揚,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揚州歷史悠久,文化璀璨,商業昌盛,人傑地靈。揚州被譽為「揚一益二」有「月亮城」的美譽。境內的重大體育賽事有中國揚州鑑真國際半程馬拉松賽、環高郵湖國際自行車賽、橫渡高郵湖遊泳賽、儀徵自行車公開賽。接下來小編給大家介紹幾種揚州的特色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