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們可以利用氣味來傳達一些簡單的信息,例如「我很害怕」或者「我壓力山大」。不過,如果能夠根據交流對象和自己的關係不同而釋放出相應的氣味信號,那麼交流的複雜程度就又提高一層了。
野生大型貓科動物保護組織潘瑟拉(Panthera)的副總裁喬治·席勒(George Schaller)在50年前就注意到了這樣一個現象:一群野生大猩猩的頭領,銀背大猩猩(譯註:一般12歲以上的年長雄性大猩猩的背毛色變成銀灰色,因此它們也被稱為「銀背」)散發的氣味並非一成不變的。有時候席勒很容易就能聞到這頭大猩猩,而其它時候他完全聞不到它的氣味。
2007年,為了研究野生西部低地大猩猩(Gorilla gorilla gorilla)的氣味交流,科學家和工作人員在位於中非共和國的Bai Hokou靈長類動物保護區(Bai Hokou Primate Habituation Camp)內,用了一整年的時間跟蹤觀察了一群大猩猩。這群大猩猩是以它們的首領馬庫姆巴(Makumba)命名的,當時族群中還有3隻成年雌性大猩猩、2隻亞成體大猩猩、1隻黑背大猩猩(成年雄性)、4隻少年大猩猩、2隻幼兒大猩猩和1隻年底才出生的嬰兒。
在為期一年的觀察中,研究者們用「氣味刺激度量表(human pungency scale)」記錄下了大猩猩首領的氣味:0代表沒有氣味,1代表比周圍植被弱的氣味,2則代表比周圍植被強的氣味,而3則代表氣味太強以至於蓋過了周圍所有氣味。同時有兩個人進行評分,來保證氣味感受的準確性。
隨後,科學家們將這些氣味的評分與大猩猩之間的社會關係、行為以及聽覺信號記錄相匹配,包括打嗝、吼叫、拍地、捶胸等各種行為。研究發現,銀背大猩猩在以下4種情況下會發出強烈的氣味:
1、發出痛苦或氣憤的聲音時;
2、遇到其它族群的大猩猩時;
3、族群中最年輕幼崽的母親(和幼崽一起)遠離族群;
4、銀背大猩猩使用「遠程呼叫信號」時(遠程呼叫信號用於與非本族群的大猩猩進行遠距離交流)。
研究者們在論文中提到:「銀背大猩猩在使用氣味和社群成員或者社群外個體進行交流時,氣味似乎會根據具體的語境進行調整。」對於生活在叢林中的動物來說,這種交流方式可能很重要,因為雄性頭領很容易就會和在附近搜尋食物的社群成員失去聯繫,而首領的職責之一就是保護社群內其它成員的安全。
研究者們提到,大猩猩社群中帶著幼崽的雌性大猩猩的處境尤其危險,因為其他雄性競爭者可能會試圖向它們求愛,甚至在強迫雌性就範的過程中殺死幼崽。
不過目前,研究僅僅觀察了一群大猩猩和它們首領,如果要證明西部低地大猩猩真的會利用氣味進行社交,科學家們還需要收集更多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