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和Tim抱著重慶犬合影。 重慶晨報記者 胡杰 攝
王鵬和川東獵犬在一起。
這兩天,不少市民的朋友圈被一種名為「重慶犬」的犬種刷屏。突然躥紅的「重慶犬」到底是什麼來頭?
其實,「重慶犬」有很多個名字,比如鄰水狗、合川狗、攆山狗、洞狗、廣狗、趕山狗等,但正式名字應為川東獵犬。昨天下午,記者來到位於渝北的中國川東獵犬保護研究中心,接觸了這一本土犬種。
純種重慶犬數量比大熊貓還少
從外形看,川東獵犬方頭大耳,頭骨大、方而左右分明、突出。嘴部粗而短方,下顎堅實有力,咬肌發達。雖然個頭相較於國外的大型犬不是很大,但整個面部給人十足的威嚴感。
川東獵犬身體肌肉發達,十分靈活機敏,絲毫不遜色於迅捷型的獵犬。一般情況下,川東獵犬不喜歡吠叫,但吠叫時聲音低沉而有力,較有威懾力。
據保護研究中心的負責人王鵬介紹,純種的川東獵犬大多為褐色偏黑。「目前,純種重慶犬的種群數量不足1600隻,甚至比大熊貓數量還要少。(編者註:據四川省人民政府網2016年9月報導,我國現存野生大熊貓1864隻。)」王鵬表示,他們現在所做的就是希望能讓本土優秀犬種重慶犬繁衍,提高其種群數量,讓文化得以傳承。
起源於漢朝,曾咬死德國牧羊犬
據王鵬介紹,儘管川東獵犬近段時間才被大眾廣泛知曉,其實該犬種的歷史很悠久。保護研究中心通過研究發現,目前重慶及周邊地區大量考古挖掘資料證明:該犬種起源可以追溯到漢朝時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2000年4月20日,在江北區發掘的西漢墓群中發現了大量該犬的陶俑,墓門中的守護神也是該犬的圖形。」王鵬稱,該犬早期多為當地豪門望族豢養,是大戶人家身份和地位的象徵。該犬性情剛猛,靈活機智,而且具有很強的鬥性。
民國時期,川東獵犬僅被少數軍閥和豪門貴族用作狩獵與看家護院。其中比較有名的是陸軍上將鄧錫侯與邱清泉鬥狗的故事。當時的陸軍上將鄧錫侯十分喜歡重慶犬(川東獵犬),家裡養了很多條。國民黨將領邱清泉從德國留學回來,帶回兩條德國牧羊犬。得知鄧錫侯喜愛養狗,邱清泉非要與鄧錫侯的重慶犬打一架,結果邱清泉的兩條牧羊犬一死一傷。
不僅如此,川軍將領範紹增也十分喜愛重慶犬,曾圈養30餘條,常與手下人外出圍獵。
王鵬介紹,由於該犬靈活機智、感官敏銳、獵取欲望強烈、性情兇猛、撲咬部位得當,一度被少數人作鬥犬使用。
重慶犬的頭部外貌奇特,頭大、額方、嘴寬、多皺褶,給人以威嚴多思之感,極具觀賞價值。該犬對主人非常馴服、忠誠,對外來侵擾毫不讓步,保護領地也是該犬優秀的本能。
外國粉絲專程來探望重慶犬
「大學時,我就建了專門的網站宣傳川東獵犬。」王鵬稱,在推廣川東獵犬的過程中,他竟意外收到了一名瑞典愛狗人士的郵件。發郵件的人叫Tim,是一名近60歲的男子,他在郵件中表示,自己十分喜愛川東獵犬,希望能夠來看一眼。
2014年,Tim來到了王鵬的研究保護中心,並對川東獵犬一見傾心,不僅買下了幾隻,還幫助王鵬在國外對川東獵犬進行推廣。從此,每年Tim都要專門來重慶,與眾多喜歡川東獵犬的同好進行交流。
要證明重慶犬和世界名犬一樣優秀
王鵬的爺爺、爸爸都有飼養川東獵犬的經歷,這個犬種幾乎陪伴著他成長。
上大學後,他發現和他有同樣興趣愛好的人很多,遂產生了成立川東獵犬保護研究中心的念頭,讓自己的愛好與事業相結合。
「雖然中國有名的犬種很多,但很少得到國際認可。」王鵬說,國際認可需要遵循的條件比較苛刻:8個不同血系的種公,需繁育5代,總數超過1000隻。為此,川東獵犬保護研究中心開始為純種的川東獵犬植入晶片。每張晶片可管50年,上面記錄著川東獵犬的家譜和身份。目前,已有400多隻川東獵犬植入了晶片。
近日,王鵬已向最權威的國際犬類認證機構遞交了相關材料,他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行動,讓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知曉川東獵犬的存在,證明重慶本土的犬種和外國的世界名犬一樣優秀。重慶晨報記者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