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相信大部分的父母都看到自家孩子發脾氣、扔東西、搞破壞。看到這樣的情況,父母會有兩種選擇:一是忍耐,無視孩子的行為,等他們自己消氣;另一種可能會棍棒教育,打罵孩子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破壞性行為的錯誤性。
確實,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喜歡獨生子。家裡面的寶貝蛋子是罵也罵不得,打也打不得。可是破壞性行為真的要忍耐嗎?兒童教育專家表示:這樣做毀掉的不僅僅是孩子,而是一個家庭。
之前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新聞:一個孩子學習成績一直非常好,可是他身上有一個問題:喜歡扔東西。甚至有些時候在學校,只要自己不開心,都會扔東西洩憤。出現這樣的行為,周圍同學也無法接受,最後他被孤僻。
我們的孩子最終也會走入社會,和其他人接觸。如果一開始真的養成喜歡扔東西等一系列破壞性行為,豈不是不利於個人發展?最重要的是,孩子的破壞性行為對於他們自己也會產生很大的傷害。
孩子喜歡搞破壞,真不是好事,這幾點別忽視
1、孩子不懂控制情緒
如果孩子面對任何問題,第一反應就是搞破壞,是否說明他們不懂得如何解決問題,只會發洩情緒呢?這其實也從側面暗示孩子不懂情緒控制。之後和除家人之外的人相處,也會存在很多問題。
2、孩子不懂行為控制
為什麼我們被稱為是人?主要原因在於我們有自己的思想,而不是被控制。當我們出現類似於野人一樣的破壞行為,其實已經脫離了一些本質。如果細細探究,還會發現這種不懂行為控制的情況會影響孩子一輩子發展。畢竟這類孩子出現打架鬥毆等行為可能性更高。
如何讓孩子快速改變壞習慣,合理髮洩自己情緒?
破壞性行為不僅僅傷害孩子,還會讓周圍人難堪,所以我們一定要想辦法解決。
1、多和孩子交流溝通
交流溝通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可是很多人卻總是忽視它的重要性。如果我們發現孩子總是出現一些暴力、破壞性的行為,最好多和孩子溝通。有些時候不是孩子喜歡這樣做,而是他們不懂如何表達?
2、給孩子做好榜樣
為什麼有一部分孩子從來不會扔東西,在和人相處的時候,他們也表現出來乖巧懂事的狀態?這其實都和父母教育相關。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也要考慮自己是什麼樣子的。
3、適當立規矩
除了上面所說以身作則做好榜樣之外,也需要通過其他外力來幫助孩子改變錯誤習慣。立規矩是指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告訴他們「不可以隨便扔東西、發脾氣,不要搞特殊、不要過分暴力」。如果這樣的言語存在於孩子心中,他們做什麼事情都會自省,也就避免破壞性行為出現。
孩子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學校和其他小朋友接觸,破壞性行為一定會影響他們。父母也要明白,一時的寵溺會造成一世的傷害。從小教育,從小給孩子立規矩、做榜樣,一定能養出來一個懂禮貌、講禮儀的乖孩子。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定不要採取過分暴力的行為,這只會讓孩子越學越壞,而不會改變自己的行為狀態。理性看待孩子的問題,對症下藥才是我們的策略。
你家孩子喜歡搞破壞嗎?平時你又是怎麼應對的呢?歡迎一起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