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兵閱兵方隊經驗:踢腿高度30釐米「帶勁」

2021-01-10 搜狐網

    由方隊隊長景濤等人專門研究發明的單兵隊列考核評估系統,長27米,可與電腦連接。隊員在上面行走的步幅、踢腿高度等數據都會在電腦上顯示,並列印出來。此系統可非常方便地測試受閱隊員行進中的偏差。

  閱兵訓練實踐遇到新問題 

    空降兵方隊「較真」挑戰老規定

    總結新經驗--踢腿高度30釐米更「帶勁」

  踢腿高度距地面25釐米,顯得太松垮,抬高5釐米,威嚴氣勢立即顯現。這是參加國慶閱兵的空降兵方隊的自創"新規"。

  近日,記者探訪了沙河徒步閱兵村中素有"黃繼光英雄連"榮譽稱號的空降兵方隊,這支部隊曾先後12次參加國慶閱兵。

  空降兵方隊自組建以來,面對閱兵訓練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新狀況,在嚴格依照條例條令和吸取往年閱兵訓練經驗的基礎上,積極思考,勇於創新,摸索總結出一條又一條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新經驗。

  由於閱兵村裡已經進入了"十一"正式閱兵的倒計時,早上不到8點,記者就在閱兵村裡看到,空降兵的方隊已經集合完畢準備開始進行合練了。

  經過實踐,方隊將視線調整為15度角

  創新一

  隊員較真練出「對」列

  「隊列沒有對的,戰術沒有錯的。」軍人都對這句話耳熟能詳。

  後一句今天暫且不說,前一句意指隊列動作按規定都是時間上精準到分秒、空間上要求到毫釐,所以誰都經不起較真。

  但空降兵方隊隊長景濤說:「空降兵方隊的教員和隊員們卻偏偏不信這個邪,一定要練出『對』的隊列。」

  怎麼練?用隊員們自己的話說:「其實也簡單,一切隊列動作,凡有長度規定的都用尺子量,凡有時間規定的都用秒表卡,凡有角度規定的都用量角器測。」

  不過,就算這樣還是會出現爭議。

  比如站軍姿時的手形,按規定是「拇指貼於食指第二節」,可第二節長約2釐米,這個範圍太廣。

  據空降兵劉政委介紹,後來經過教員們討論,統一定為「拇指伸直,貼於第二節下三分之一處」,既符合規定,又不會留空,顯得手形美觀。

  又比如稍息,規定「左腳伸出全腳掌的三分之二」,可每個隊員腳掌大小不一,同一個排面,小的腳25碼,大的腳28碼,這樣一來,相差就大了。

  經過研究,統一定為「伸出17釐米」,這下排面就整齊了。

  隊員在上面行走的步幅、踢腿高度等數據都會在電腦上顯示,並列印出來。此系統可非常方便地測試受閱隊員行進中的偏差。

  創新二

  抬高5釐米「踢」出威嚴氣勢

  「比如踢正步條令規定高度是25釐米,那是對普通人的身高來說的,而閱兵隊員們普遍身高腿長,只踢到25釐米就顯得松垮隨意。」隊長景濤說,「我們經過討論研究,空降兵方隊規定踢腿高度為30釐米,這樣高度差就明顯了,而且落差大了後砸地更有力,威嚴的氣勢也出來了。」

  再舉個例子,如目光,按條令規定是平視前方,那閱兵時首長只能看到黑壓壓一片,面容都被帽簷遮住了。

  經過一番論證,方隊規定視線保持15度角,統一望向前方約100米處的目標,這樣就把炯炯的雙目甚至飽滿的額頭露出來了。

  還有挎槍,1999年閱兵時執行的標準是單兵距離(相鄰兩名隊員的胸口中心處相距)為58釐米。10年過去了,這一代閱兵隊員更高更壯了,58釐米就顯得非常擁擠,很多人胳膊都擎不起來。

  劉政委介紹說:「經過反覆計算、實踐,最後擴大為60釐米。這樣一來,方隊就顯得整齊美觀,富有氣勢。」

  創新三

  5個月苦練挑戰「本性難移」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雖說是一句俗語,但放在空降兵隊員的身上,這個說法似乎就不太成立了。

  剛剛挑選出的隊員就像一塊塊長短厚薄不一的磚,教員要做的就是將他們打磨整齊,砌成一堵平滑的牆。

  「O」形腿、「八」字腳……隨著這五個月風吹雨打的洗禮,這些毛病都被一一糾正過來。

  我們都知道,踢正步有個動作叫「壓腳尖、繃腳面」,這個動作要是做不好會很難看,而且影響整個排面不能協調一致,這也是隊員們普遍面臨的難題。

  為了能將腳面壓好,隊員們想出了很多「絕招」,如個人跪在地上向後倒壓、隊員之間相互壓,還有的甚至將晾鞋的石板抬起來一起壓……

  隊員們的腳都是腫了又消,消了又腫,但最終腳尖壓下去了,腳面繃直了。

  文/本報記者曹姍

(責任編輯:肖堯)

相關焦點

  • 閱兵方隊通過天安門需128步正步,踢腿高度30釐米
    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國慶70周年閱兵活動將為世界矚目,屆時,全世界將再睹解放軍受閱隊伍整齊劃一的步伐、排山倒海的氣勢、巨龍臨空的雄姿。視頻截圖閱兵方隊通過天安門有什麼要求?據報導,天安門東西華表間相距96米,通過這一「禮儀區」,隊員們踢腿高度要求在30釐米,步幅間的距離要求在75釐米,共128個正步,一步不能差。擺頭的位置,人人都是45度,步速定時,每分鐘112步。劈槍定位,要分毫不差。
  • 火箭軍方隊:將軍領隊做表率
    這是今年8月上旬,閱兵訓練蓋達組織的第一次空地合練預演。隨著火箭軍方隊將軍領隊薛今峰一聲洪亮的「向右——看!」口令,薛今峰、張鳳中兩名將軍帶領350名受閱隊員身著閱兵盛裝,步履鏗鏘、整齊劃一地通過檢閱臺,並被閱兵聯合指揮部表彰為「優勝方隊」。合練完畢,現場各軍兵種20多名將軍領隊紛紛豎起大拇指,向他們倆祝賀點讚。
  • 三軍儀仗隊:護旗方隊歷史之最 女儀仗兵首次亮相
    由三軍儀仗隊組成的護旗方隊向我們走來!這個由207人組成的隊伍,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閱兵中最大的護旗方隊!落地砸坑、剛柔相濟的中國正步,每步75釐米、每分鐘112步,從正步起始線到停止線總長96米,他們米秒不差!今年5月,中國三軍儀仗隊受邀參加莫斯科紅場閱兵,這是他們第三次代表中國軍隊走出國門接受檢閱。
  • 抗戰閱兵|徒步方隊「劈槍」詳解:重現我軍「刺刀見紅」榮光
    70年前的9月3日,日本代表在東京灣的美軍密蘇裡號戰列艦上簽署投降書,70年後的9月3日,也就是明天,我國將舉行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說起閱兵式,有人喜歡戰車鐵流滾滾,有人青睞戰機鐵翼蔽空。而筆者最喜歡看的,還是那些如同峰巒城垛一般的徒步方隊。
  • 朝鮮閱兵不再採用彈簧步?世界軍隊禮儀的奇葩,又少了一樣?
    一:正步源於普魯士民間舞蹈 有個女性朋友和我說,看朝鮮閱兵的正步,總給人一種踢踏舞的感覺,這一評價某種程度上非常逼近事實真相。 軍隊正步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被公認可信度很低的說法是,19世紀初拿破崙在閱兵時,認為步兵方隊與騎兵方隊、炮兵方隊相比,顯得毫無氣勢和衝擊力。
  • 「方隊代言人」是這樣煉成的!記戰略支援部隊徒步方隊隊員王鵬淇
    在賀蓬玥的朋友圈裡刷屏的,是她的愛人王鵬淇參加閱兵訓練時的一張照片。在10月2日這一天刊發的《解放軍報》「閱兵專號」中,王鵬淇身著戎裝、手握鋼槍,目光堅毅、英姿勃發,成為了整個版面的焦點。「老公,你給咱們家長臉了!
  • 海軍陸戰隊組建方隊受閱 戰士受訓自備「神器」
    夏德偉 攝  在即將舉行的9·3閱兵中,首次組建的海軍陸戰隊兩棲突擊車方隊,將作為第二個出場的裝備方隊接受檢閱。  據了解,此次受閱的兩棲突擊車是中國自主研製生產的第二代兩棲裝甲裝備,該方隊的領隊為南海艦隊副參謀長李曉巖少將和海軍陸戰隊某旅政委胡巨民大校。  接到閱兵任務後,兩棲突擊車方隊是如何進行閱兵訓練的?
  • 護旗方隊:4個軍種官兵聯袂組成標兵方陣
    7月30日,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在位於內蒙古的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檢閱部隊並發表重要講話。這是護旗方隊。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新華社內蒙古朱日和7月30日電(記者梅世雄、王經國)由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4個軍種官兵組成的護旗方隊,30日上午出現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沙場閱兵中,拉開了閱兵分列式的序幕。4個軍種官兵聯袂組成標兵方陣護旗,這在人民軍隊閱兵史上還是第一次。記者在閱兵現場看到,護旗方隊率先通過檢閱臺。
  • 央視記者探訪閱兵訓練場丨陸軍方隊劈槍動作如何達到「複製粘貼...
    今年閱兵,陸軍方隊是陸軍首次以軍種名義組建的方隊,代表百萬陸軍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  九月的閱兵訓練場上,雖然天氣不像之前那麼炎熱,但是參閱隊員們的訓練依然熱火朝天。雖然有過徒步方隊受閱經歷的官兵佔到百分之二十,但卻沒有一個人有過劈槍動作訓練的基礎。  央視記者劉朋朋:現在我們請來了一名海軍方隊隊員和一名陸軍方隊隊員,那麼海軍方隊在本次閱兵中分列式敬禮時的動作是掛槍,而陸軍方隊分列式敬禮時的動作是由提槍變端槍,那麼這兩種動作有什麼區別呢?
  • 1951年國慶閱兵出現"騾馬拉大炮" 專家:故意的
    這次閱兵當時四野的部隊,就是41軍的一部分參加的閱兵,這次閱兵不但有了陸軍這個部隊,而且還展示了坦克、裝甲車這些裝備,當時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任弼時這些中央領導人乘車檢閱了部隊。所以,這是解放戰爭時期唯一一次閱兵,這一次閱兵也為黨中央奠基北平舉行了一個奠基禮,也為新中國開國大典的閱兵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
  • 女兵方隊:英姿颯爽 盡顯最美芳華
    作為閱兵場上的一道靚麗風景,女兵方隊歷來最受矚目閱兵訓練場上,她們揮汗如雨、苦練精訓,力爭以最嚴整的軍容、最昂揚的姿態展現中國女兵的颯爽英姿,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 火箭軍方隊政委張偉:排山倒海的「動力源」
    何喜慶 攝 前不久,記者到閱兵集訓點採訪,聊起火箭軍方隊政委張偉的故事,該方隊官兵滔滔不絕:受閱隊員說,他是「靈魂導師」,他上的政治教育課,我們從來不打瞌睡;機關幹部說,他是「開路先鋒」,工作按照他的思路執行,少走彎路不說還能儘快見成效;困難官兵說,他是「暖心大哥」,大家有啥心裡話,都願意向他訴說……
  • 外軍參閱方隊訓練見聞
    當日,17個來華參閱的外軍方隊、代表隊近千名官兵,在北京市郊的閱兵訓練基地進行緊張而有序的閱兵前訓練,記者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了他們在烈日下嚴格訓練的場景。白俄羅斯、古巴、埃及、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墨西哥、蒙古國、巴基斯坦、塞爾維亞、塔吉克斯坦、俄羅斯等11個國家派出方隊參加閱兵,阿富汗、柬埔寨、斐濟、寮國、萬那杜、委內瑞拉等6個國家派出代表隊參加閱兵。
  • 蘇聯勝利大閱兵:檢閱的人為什麼不是史達林?
    面對來之不易的勝利,蘇聯政府決定在莫斯科紅場舉行勝利日大閱兵,以鼓舞軍隊士氣。1945年6月24日,隨著閱兵總指揮朱可夫的檢閱,蘇聯順利舉行了規模宏大的勝利日大閱兵。按照常理來說,閱兵一直是史達林的專屬權力,其他人根本不能染指。然而奇怪的是,作為領袖的史達林卻離奇地出讓了「閱兵權」,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女兵方隊中,女將軍的真實身份是?
    女兵方隊中,女將軍的真實身份是? 來,今天小視帶你走近閱兵訓練場, 揭秘女將軍的真實身份。走在方隊最前方的兩位將軍領隊是程曉健和唐冰,她們分別是新中國第一位女飛行師長 和某新型作戰力量的主官。 女兵方隊的受閱距離是96米、 走128步、66秒通過, 要求分秒不差、毫釐不錯、聲音洪亮、 目光堅定、整齊劃一。
  • 回顧1984年大閱兵,正步劈槍氣勢足,刺刀緊貼戰士耳根
    每一次的國慶閱兵,都精彩紛呈,而其中1984年的國慶大閱兵,格外令人印象深刻。    中國戰略飛彈首次揭開神秘面紗  1984年10月1日舉行的國慶35周年閱兵,是新中國成立後第12次國慶閱兵,也是改革開放後我國第1次國慶閱兵。
  • 中國飛彈兵王——走進火箭軍某參閱方隊一級軍士長群體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題:中國飛彈兵王——走進火箭軍某參閱方隊一級軍士長群體張選傑、李兵峰、溫志暉從發射場來到閱兵場,國慶接受檢閱的東風—17常規飛彈方隊三名一級軍士長格外引人關注「在新中國成立50周年國慶閱兵中,我駕駛著新型飛彈武器首次亮相天安門,感覺那時最榮光。」火箭軍一級軍士長周文芳談起20年前首次受閱的經歷,還如同是昨天。從核飛彈部隊到常規飛彈部隊,周文芳駕馭戰車馳騁了20多年,先後參加近40枚實彈發射任務。今年已是周文芳第四次參閱。
  • 作為空降兵從中東來中國比賽,我居然還中暑了
    最近,前來湖北廣水參加「2017-空降排」比賽的外國兄弟們又雙雙中招了……▲我軍搶救室裡的一角中暑暈倒的外國空降兵▲搶救中暑的黑人兄弟的我軍醫護人員▲熱到迷離的中東空降兵我是誰?我在哪?我好熱!看到這條新聞之後,軍武菌特意去查了查比賽地點的天氣,在近兩天的比賽當中果然天公作美。
  • 這批00後將第一次走上閱兵場!
    但在高強度的閱兵訓練初期,剛踏入軍營不久的00後戰士也表現出了不夠成熟的一面。19歲的武志豪是火箭軍徒步方隊的一名00後隊員。閱兵集訓開始時,他經常因為動作不規範在方隊裡被點名,「被點後幾天不在狀態,心理上不舒服,訓練時無精打採,臉上也沒什麼笑容。」隨著閱兵訓練的逐漸展開,這種抗挫折能力相對較弱的情況得到了明顯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