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1984年大閱兵,正步劈槍氣勢足,刺刀緊貼戰士耳根

2021-01-08 網易

2020-09-23 02:34:18 來源: 子曦娛樂說

舉報

  逢十大慶,國慶閱兵,這兩個詞對於我們國人來說肯定不陌生,而且可以說每一代中國人,都有屬於他們那一代的國慶閱兵。每一次的國慶閱兵,都精彩紛呈,而其中1984年的國慶大閱兵,格外令人印象深刻。

  

  中國戰略飛彈首次揭開神秘面紗

  1984年10月1日舉行的國慶35周年閱兵,是新中國成立後第12次國慶閱兵,也是改革開放後我國第1次國慶閱兵。當時中央軍委就要求受閱部隊要著新式軍裝,武器裝備要新一點,精一點,好一點!

  因此在1984年閱兵中,共有人民解放軍陸軍,海軍,空軍,第二炮兵,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和首都民兵1萬多人接受了檢閱,人數堪稱歷次閱兵之最。

  

  除了裝備新,人數多之外,國產的戰略彈道飛彈也是在此次閱兵中首次揭開神秘面紗。

  當所有的閱兵方隊通過之後,戰略飛彈方隊的9輛大型牽引車壓軸出場,載著中國自主設計製造的中程遠程和洲際戰略彈道飛彈緩緩出現在人們眼前。鮮紅的彈頂,乳白色的彈體,幾十米長的飛彈橫臥在起豎車上。看臺上的各國武官一片驚呼:這就是中國的新式戰略飛彈啊。它伴隨著這片驚呼,各國記者也是紛紛舉起手中的照相機,一瞬間,中國新興戰略彈道飛彈的消息就傳遍了全世界。

  

  正步劈槍讓外國人目瞪口呆

  如果說先進戰略飛彈的出現,展示的國家強大的科技實力的話。那么正步劈槍這一動作展示的就是人民解放軍的軍人氣勢。

  因為1984年國慶大閱兵時,人民解放軍裝備的還是56半自動式步槍,槍身修長,再加上明晃晃的刺刀之後顯得殺氣凌凌。

  

  正步劈槍是指分列式方隊在通過主席臺,在聽到向右看口令、齊步轉正步時,所有官兵隨著正步的節奏,將上了刺刀的步槍從肩扛改為手持,隨即用力向前劈出,變成挺槍前進的姿態。

  劈槍動作就要有極其整齊的「咔咔咔」三聲。

  第一聲,出現在步槍下肩,左手接住護木時。

  第二聲,則是將槍身用力轉向前方,從側靠身體的狀態變為豎直向前的狀態。

  第三聲,將槍用力向前劈下,刺刀從朝天轉為指向斜上方,槍託拍在胯骨部位。

  

  在行進中後排士兵的刺刀距離前排士兵的耳根最近處只有12釐米,可以說前排士兵可以感受到56半自動步槍上的刺刀,用力向前劈出的那一剎那的寒氣,但因為有著對戰友們的充分信任,所以依舊保持著整齊劃一的步伐。

  同樣,也正是這一動作極大震撼了觀摩此次閱兵的外國媒體,讓外國媒體發出這樣的感嘆,永遠不要同中國軍隊在陸上作戰。

  

  可惜的是,由於現在裝備的自動步槍,槍身越來越短,所以即使是正步劈槍,也難以重現當年的那種氣勢。不過,在分列式進行的時候,標兵所裝備的還是56半自動步槍,在裝備上明晃晃的刺刀後,當年那份熟悉的感覺就又回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抗戰閱兵|徒步方隊「劈槍」詳解:重現我軍「刺刀見紅」榮光
    當時步槍的射程近火力單薄,齊步與正步有助於維持隊列、維繫火力的強度與密度,而挺著上了刺刀的步槍,既是射擊和拼刺之前必要的準備工作,也表明不惜白刃格鬥的態度與氣勢。因此,閱兵場上的壯美,源自戰場上的氣勢雄渾一往無前。俄羅斯紅場閱兵中穿著衛國戰爭時期蘇軍軍裝的俄軍士兵手持莫辛納甘步槍。隨著軍事科技的演進,交戰雙方的距離變遠,也不必再用密集的隊形來集中火力。
  • 閱兵方隊通過天安門需128步正步,踢腿高度30釐米
    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國慶70周年閱兵活動將為世界矚目,屆時,全世界將再睹解放軍受閱隊伍整齊劃一的步伐、排山倒海的氣勢、巨龍臨空的雄姿。視頻截圖閱兵方隊通過天安門有什麼要求?據報導,天安門東西華表間相距96米,通過這一「禮儀區」,隊員們踢腿高度要求在30釐米,步幅間的距離要求在75釐米,共128個正步,一步不能差。擺頭的位置,人人都是45度,步速定時,每分鐘112步。劈槍定位,要分毫不差。
  • 央視記者探訪閱兵訓練場丨陸軍方隊劈槍動作如何達到「複製粘貼...
    雖然有過徒步方隊受閱經歷的官兵佔到百分之二十,但卻沒有一個人有過劈槍動作訓練的基礎。  央視記者劉朋朋:現在我們請來了一名海軍方隊隊員和一名陸軍方隊隊員,那麼海軍方隊在本次閱兵中分列式敬禮時的動作是掛槍,而陸軍方隊分列式敬禮時的動作是由提槍變端槍,那麼這兩種動作有什麼區別呢?
  • 朝鮮閱兵,為啥他們的正步走都是一跳一跳的?女兵為你解讀
    飛春讀傳上網扒了扒,終於知道為啥朝鮮軍隊閱兵走正步時,會是一跳一跳的。閱兵作為一種儀式,主要是用來檢閱武裝力量的。迎送國賓、軍隊出徵和凱旋等場合,可以展現一個國家的武裝部隊,振軍威鼓士氣。朝鮮女兵(資料圖)朝鮮為了凸顯昂揚的軍姿和氣勢,閱兵正步走時,把角度定得很高,步頻定得很快,但朝鮮人的身材普遍較低,所以在快速抬腿、快速落到、快速邁步時,會有稍微的「雀躍」。也就是說,有那麼短短的一瞬間,他們兩腳是同時離地的。快速行進時,接連起來的「朝鮮式鵝步」(鵝步:像鵝一樣邁步),看起來就像腳下裝彈簧一樣。頗具喜感。
  • 受閱退伍兵把正步從天安門廣場走到「閩南金三角」
    10月7日,參加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慶大閱兵的3名福建南靖籍退役戰士魏浩平、張財鑫、成聿萍,先後來到南靖縣蘭水高級中學、南靖縣第一中學、漳州光華學校南靖研學基地,為近4000名師生進行了匯報表演。魏浩平魏浩平,1997年4月出生,南靖縣梅林鎮梅林村人,2015年入伍,服役於武警江西總隊特勤中隊,2017年退伍。
  • 朝鮮閱兵不再採用彈簧步?世界軍隊禮儀的奇葩,又少了一樣?
    原文是筆者2015年寫給騰訊軍事頻道的評論文,後來被軍網轉載。聽說(還沒時間看視頻)朝鮮最近的閱兵上取消了彈簧步,想起以前寫的這個文章,就搬回公號來。
  • 閱兵式上的揚州戰士傾聽他們的訓練故事和閱兵感受
    董輝攝    北京特派記者 吳濤    昨天的大閱兵全球矚目。留在許多人記憶裡的,是那挺拔的軍姿、整齊的動作、先進的裝備。但很少有人知道,戰士們在這些背後的付出。在昨天參加閱兵的隊伍中,除了本報之前報導過的武警反恐突擊車方隊領隊黃繼外,還有不少來自揚州的戰士。本報記者走到他們身邊,傾聽他們的訓練故事和閱兵感受。
  • 一首「老歌」一次正步 「火」了青島的10位老兵
    網名為「雙星小勇」的劉彥勇是1999年國慶閱兵時水兵方隊的一員。22年前,他和他的戰友們昂首闊步,分秒不差的走過天安門,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圓滿完成閱兵任務。22年後,一段聚餐後踢正步的視頻,著實讓這幾位參閱老兵在網絡平臺上火了一把。視頻中,劉彥勇等十人與99年閱兵一樣,踏著鏗鏘的腳步,邁著整齊的步伐,昂首向前。這次未經任何彩排的「閱兵」,讓劉彥勇他的戰友們吃驚不已。
  • 空降兵閱兵方隊經驗:踢腿高度30釐米「帶勁」
    閱兵訓練實踐遇到新問題     空降兵方隊「較真」挑戰老規定    總結新經驗--踢腿高度30釐米更「帶勁」  踢腿高度距地面25釐米,顯得太松垮,抬高5釐米,威嚴氣勢立即顯現。這是參加國慶閱兵的空降兵方隊的自創"新規"。
  • 塔利班組織閱兵,列隊走正步,炫耀軍事實力:向美國大軍示威
    閱兵,是對武裝力量進行檢閱的儀式。展現部隊建設成就,並可壯觀瞻,振軍威,鼓士氣。而阿富汗塔利班也比較喜歡閱兵。在2001年8月,塔利班就在喀布爾的空軍基地舉行過大閱兵。
  • 走進閱兵聯合軍樂團(上):解密9.3閱兵軍樂三大創新
    2015-09-02 10:07:00張海峰: 我1月份從美國學習回來以後,我們軍樂團黨委就交給了我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負責這次9.3大閱兵整個的人員訓練跟整個業務的情況,由我來負責。人員是這樣,我們是從七大軍區,還有全軍的15個大單位,包括海軍、空軍、二炮、總參、總後、總裝等等15個大單位抽調了1200名的軍樂戰士。
  • 聯合軍樂團:在五線譜上「踢正步」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趙迪/攝10月1日上午,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儀式上,莊重的號角音樂徐徐響起,拉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合軍樂團4小時連續演奏的序幕。在閱兵現場,由1300名官兵組成的聯合軍樂團是一個令人矚目的方隊:它是整個閱兵過程中入場最早、退場最晚的方隊,全程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之下現場演奏。
  • 昱見|金正恩主導的這次凌晨閱兵中,朝鮮在用這種新步伐「走路」
    朝鮮中央電視臺10月10日傍晚播出的畫面顯示,朝鮮當天在平壤舉行了朝鮮勞動黨建黨75周年閱兵式,這是朝鮮自2018年以來舉行的首次閱兵。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出席閱兵式,並發表講話。這次朝鮮閱兵的很多細節,引發了國際媒體的廣泛解讀。首先是選在10月10日凌晨閱兵的這個時間點。以往朝鮮的閱兵都在白天進行,這不僅是國際慣例使然,更有該國將其領導人比作太陽的因素。
  • 1951年國慶閱兵出現"騾馬拉大炮" 專家:故意的
    而今年即將舉行的大閱兵是首次非國慶節的大規模閱兵。這次閱兵的主題是回顧中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作出的貢獻,彰顯中國對世界和平的擔當。抗戰勝利日與國慶閱兵有何區別?歷次閱兵中有哪些鮮明特點?本期節目,我們特別邀請到了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研究員、軍史專家姜廷玉,為網友做回顧與解讀。
  • 警犬寶寶被背著參加閱兵,網友:這是用來萌翻敵人的?
    智利國慶閱兵典禮,警犬們又搶盡風頭啦!沒辦法呀,他們犯規……居然帶警犬參加閱兵,還背著警犬寶寶上陣!這是要靠警犬寶寶們萌化敵人嗎?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話,就知道控主說的是智利……這個國家在去年閱兵時,就憑藉警犬小奶狗這一大殺器,贏得了全世界網友的關注!
  • 印度閱兵好「奇葩」,看到士兵甩手高度,網友:好怕他打到自己臉
    相信許多關注軍事的讀者朋友們,一定不會錯過閱兵儀式,不過我國的閱兵儀式幾乎是全民都看的,外國的閱兵儀式我們就可能不太了解,比如說印度,這個國家的閱兵儀式上經常會發生很奇葩的事情,把摩託車表演秀搬到閱兵上,我想在世界上找不出第二個國家,印度的閱兵儀式上還有一個很奇葩的現象
  • 肉搏戰中,中國大刀與日軍刺刀,哪個更有優勢?
    在一些抗日劇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抗日戰士都是手拿著中國大刀,在戰場上也相當威猛,手拿大刀的戰士那是左劈右砍,殺得日軍是丟盔棄甲,然而這只是抗日神劇而已。事實上中國大刀與日本的刺刀在實戰中,日本的刺刀絕對佔據著上風。
  • 最有拼刺傳統的軍隊,並不是日軍,全體上刺刀是戰場最彪悍的命令
    最有拼刺傳統的軍隊,並不是日軍,全體上刺刀是戰場最彪悍的命令深度摘要:7月1日,駐伊拉克英軍的一支小分隊遭到IS武裝埋伏,彈藥打光之後硬是靠刺刀衝鋒殺出重圍,一時間刺刀衝鋒刷爆軍迷圈。回顧歷史,最有拼刺傳統的軍隊,並不是日本軍隊。而在戰場上「全體上刺刀」無疑是最彪悍的命令,最能激發出軍人直面死亡的無畏氣概。
  • 聽幹節省爺爺講那過去的故事,思政大課堂之國防教育講座在珠小孩子...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包力 通訊員 韓雨 敬蕤名2021年1月4日,深圳市南山區珠光小學迎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精神矍鑠,目光堅定,說話鏗鏘有力,氣度不凡。他是就南山區原政法委副書記幹節省爺爺,此次受邀前來給同學們講故事。
  • 喜鵲正步走
    隨著幾聲「喳喳喳」的叫聲,七八隻喜鵲像操練的士兵,踢著正步向我們走來。它們那紫黑的「禮服」、雪白的「襯衣」,在陽光下閃動著光亮;它們那雄赳赳氣昂昂的英姿,是那樣威武颯爽。此情此景,讓我想起了一段沉澱了幾十年的往事——  喜鵲走正步,還是我兒時發現的。  喜鵲屬鴉科,喜歡在大樹高枝上築巢壘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