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十大慶,國慶閱兵,這兩個詞對於我們國人來說肯定不陌生,而且可以說每一代中國人,都有屬於他們那一代的國慶閱兵。每一次的國慶閱兵,都精彩紛呈,而其中1984年的國慶大閱兵,格外令人印象深刻。
中國戰略飛彈首次揭開神秘面紗
1984年10月1日舉行的國慶35周年閱兵,是新中國成立後第12次國慶閱兵,也是改革開放後我國第1次國慶閱兵。當時中央軍委就要求受閱部隊要著新式軍裝,武器裝備要新一點,精一點,好一點!
因此在1984年閱兵中,共有人民解放軍陸軍,海軍,空軍,第二炮兵,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和首都民兵1萬多人接受了檢閱,人數堪稱歷次閱兵之最。
除了裝備新,人數多之外,國產的戰略彈道飛彈也是在此次閱兵中首次揭開神秘面紗。
當所有的閱兵方隊通過之後,戰略飛彈方隊的9輛大型牽引車壓軸出場,載著中國自主設計製造的中程遠程和洲際戰略彈道飛彈緩緩出現在人們眼前。鮮紅的彈頂,乳白色的彈體,幾十米長的飛彈橫臥在起豎車上。看臺上的各國武官一片驚呼:這就是中國的新式戰略飛彈啊。它伴隨著這片驚呼,各國記者也是紛紛舉起手中的照相機,一瞬間,中國新興戰略彈道飛彈的消息就傳遍了全世界。
正步劈槍讓外國人目瞪口呆
如果說先進戰略飛彈的出現,展示的國家強大的科技實力的話。那么正步劈槍這一動作展示的就是人民解放軍的軍人氣勢。
因為1984年國慶大閱兵時,人民解放軍裝備的還是56半自動式步槍,槍身修長,再加上明晃晃的刺刀之後顯得殺氣凌凌。
正步劈槍是指分列式方隊在通過主席臺,在聽到向右看口令、齊步轉正步時,所有官兵隨著正步的節奏,將上了刺刀的步槍從肩扛改為手持,隨即用力向前劈出,變成挺槍前進的姿態。
劈槍動作就要有極其整齊的「咔咔咔」三聲。
第一聲,出現在步槍下肩,左手接住護木時。
第二聲,則是將槍身用力轉向前方,從側靠身體的狀態變為豎直向前的狀態。
第三聲,將槍用力向前劈下,刺刀從朝天轉為指向斜上方,槍託拍在胯骨部位。
在行進中後排士兵的刺刀距離前排士兵的耳根最近處只有12釐米,可以說前排士兵可以感受到56半自動步槍上的刺刀,用力向前劈出的那一剎那的寒氣,但因為有著對戰友們的充分信任,所以依舊保持著整齊劃一的步伐。
同樣,也正是這一動作極大震撼了觀摩此次閱兵的外國媒體,讓外國媒體發出這樣的感嘆,永遠不要同中國軍隊在陸上作戰。
可惜的是,由於現在裝備的自動步槍,槍身越來越短,所以即使是正步劈槍,也難以重現當年的那種氣勢。不過,在分列式進行的時候,標兵所裝備的還是56半自動步槍,在裝備上明晃晃的刺刀後,當年那份熟悉的感覺就又回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