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大師張永壽和他的揚州剪紙

2020-12-11 剪紙摺紙趣手工

在我國明清時期,揚州剪紙便與揚州刺繡結合,形成一種風格獨特的剪紙藝術,這就是著名的「揚州花樣」。揚州剪紙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標準,分別是圓如秋月、線如鬍鬚、尖如麥芒、缺如鋸齒、方如青磚。無論剪出什麼樣稿,都必須根據這五種標準,這樣剪出的作品才具備揚州剪紙細膩、典雅、玲瓏剔透的風格。

在剪紙技法上,揚州剪紙多用鏤空的技法,由於鏤空,就形成了陽紋的剪紙必須線線相連,陰紋的剪紙必須線線相斷,如果把一部分的線條剪斷了,就會使整張剪紙支離破碎,形不成畫面。由此就產生了千刻不落、萬剪不斷的結構,這就是揚州剪紙藝術的一個重要特點。在構圖上,揚州剪紙講究造型的雅致,較多地使用組合的手法,使造型有適度的誇張變形,從而產生圖案的形式美。許多剪紙因各種技法的巧妙運用,從而形成了揚州剪紙特有的「剪味紙感」。

在清代的揚州城內,以剪紙為生的民間藝人非常多。其中,對揚州剪紙產生廣泛影響的有清代末期著名的剪紙藝人「張三麻子」。「張三麻子」本名張永壽,出生於揚州一個剪紙世家。張永壽從小喜愛剪紙,不過他父親張金盛因為祖孫幾代剪紙,飽嘗了人間辛酸,不願讓自己的兒子再吃這碗手藝飯。但是,童年的張永壽卻醉心剪紙,憑著潛察默記,他偷偷地學了起來。父親偶然一次看到兒子剪的幾幅蘭竹,還真有一種家傳的韻味,有所感觸地嘆道:「這孩子天生是吃剪紙這碗飯的。」不得已便開始教孩子學藝。

在張永壽14歲那年,由於家庭生計困難,父親一把剪刀養不活一家7口人,於是他就獨自外出謀生。他跑遍了揚州、儀徵、六合、天長等地的許多集鎮和農村,風裡來雨裡去,寒來暑往,僅憑著一把剪刀,一疊白紙,給人們剪來「福壽」,送去「吉祥」,也維持了自己辛苦的生活,年節之際還攢下了餘錢來資助家庭。張永壽闖蕩江湖七八年後,他的剪紙花樣便漸漸出了名。因為他在小時候出過天花,沒錢醫治,和他父親一樣落下了一臉麻子,又因父子倆都是排行第三,所以被人們稱為「老張三麻子」和「小張三麻子」。

張永壽經過長期走鄉串鎮的漂泊生活,不但開闊了他的眼界和豐富了他的生活閱歷,也練就了他一手好手藝。20歲那年,他結束了流浪式的賣藝生涯,在揚州多子街上一家名叫德興衣莊的門樓子裡,擺下桌凳,掛個招牌,算是正式開張賣藝了。

張永壽的攤子與眾不同,桌上放一個紅木鏡框,裡面盛放各式花樣子,門前一塊招牌上寫著「張三麻子專剪專描新式花樣」,另外還剪了一副對聯:剪成龍飛虎躍,描就鳥語花香。其實,這絕非是張永壽的自誇之詞,他的剪紙實在是與眾不同的,就拿所剪的四時八節的鞋花來說,不僅形態各異,而且頗有神採,繡成花鞋後,令人足下生輝。

百菊圖

時間一長,「張三麻子」的名氣大了,揚州城內和四鄉八鎮沒有一個不知道他的。張永壽曾創作了數千幅剪紙,先後出版了《張永壽剪紙集》《百菊圖》《百蝶戀花圖》和《百花齊放剪紙集》等。其中,《百菊圖》從整體來看,是一部集剪菊之大全的皇皇畫卷。從單幅作品來看,101幅,在統一和諧的韻律中,又各自有著章法上的變化。那「麒麟角」鈍角崢嶸,昂揚可喜;那「紫松針」鋒芒畢露,俏拔可嘉;「醉紅妝」如美人酒後,不勝嬌羞;「芙蓉面」似出水芙蕖,分外嫵媚。張永壽的剪紙講究以「形」傳「神」,他剪的菊花,不僅外形美,而且神韻足,呈現出不同的個性。「浣紗」力現其「飄」, 「柳線」強調其「奇」, 「懶梳妝」誇張其「懶」, 「萬卷書」突出其「卷」,真是巧奪天工,妙趣橫生,表現了揚州剪彩的無限風採。

1979年,張永壽被國家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被稱為「人間國寶」。

相關焦點

  • 致敬經典|中國各地方剪紙藝術!
    揚州剪紙是江蘇省揚州市文化藝術的一項重要組成內容,揚州是中國剪紙流行最早的地區之一,唐宋時期就有剪紙報春的習俗。揚州剪紙線條清秀流暢,構圖精巧雅致,形象誇張簡潔,技法變中求新,形成了特有的剪味紙感和藝術魅力,為中國南方民間剪紙藝術的代表之一。
  • ...傳統戲曲|剪紙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陽澄湖大閘蟹|風箏|揚州
    作為人類口述意志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作,崑曲被稱為百花園中的蘭花,有中國戲曲之母的雅稱。主要流行於江蘇,浙江,上海,北京,湖南等地區。代表作有琵琶記,牡丹亭,長生殿,水滸記等。揚州剪紙中國南方民間剪紙藝術的代表之一,揚州剪紙是中國剪紙流行最早的地區之一,唐宋時期就有剪紙報春的習俗。
  • 徽州剪紙非遺傳承人剪出「小豬佩奇」窗花
    電影的預告海報上,小豬佩奇和傳統剪紙窗花的結合,更是引起很多網友的關注和點讚。據了解,宣傳海報的窗花剪紙,就出自我省黃山市的著名徽州剪紙非遺傳承人吳笑梅之手。中國傳統文化中,剪紙是傳承千年的最為民間喜愛的傳統藝術,每到春節或有喜事時,心靈手巧的女子會剪出各種造型的漂亮窗花,大紅剪紙,透著喜氣祥和,更寄託了人們對生活的嚮往和希望。
  • 吉林剪紙大師推動百年藝術傳承:不讓它斷代
    「按照滿族的文化習俗,在過去,七八歲的小孩就得學習剪紙、扎花、描雲,但現在的孩子很少會這些了。」71歲的關雲德是滿族剪紙藝術的傳承人,到他這一輩,關氏剪紙藝術已經傳承了百年。「我是從我的祖輩那裡學來的,我還要繼續把它傳承下去,不讓它斷代。」
  • 韓氏「七仙女」民間藝術家——記國家級剪紙大師韓月琴和她的姐妹們
    韓氏「七仙女」民間藝術家 ——記國家級剪紙大師韓月琴和她的姐妹們 文圖/趙香鴻 「七仙女」在中國古老神話故事中,幾乎是家喻戶曉
  • 非遺傳承人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大師作品欣賞
    剪紙,一直是中國民俗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傳承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含著中華民族豐富的歷史和人文信息,交融於中國多民族生活之間,擁有著多重的社會價值。在2006年5月20日中國剪紙藝術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旬邑彩貼剪紙何愛葉
    她於1950年出生在被譽為「中國剪紙之鄉」的陝西旬邑縣湫坡頭鎮北崖頭村一戶貧苦農民家中,憑著多年的努力,如今是陝西省非物質文化彩貼剪紙傳承人,陝西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陝西省婦女手工藝能手,陝西省巾幗創業先鋒,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個人,陝西省農民畫協會會員。
  • 青園人文燕趙|民藝珍品 蔚縣剪紙
    我國剪紙流派眾多,風格多樣,安塞剪紙古樸渾厚,揚州剪紙精巧細緻,佛山剪紙瑰麗輝煌,高密剪紙靈秀動人,河北蔚縣剪紙是全國唯一以陰刻為主、陽刻為輔的點彩剪紙,它以刻為主,施以染色,飽含河北民間敦厚、陽剛、質樸的個性,被譽為「中華民族一種美麗的象徵性符號」。2006年,蔚縣剪紙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手工剪紙:教大家三款簡單的剪紙,立體剪紙和窗花剪紙,圖解教程
    在新的一年裡,大家都會做一些喜慶的裝飾,像窗花和剪紙,而這些都是我們傳統的手工藝。今天,就教給大家一款簡單的剪紙工藝。這裡做了三種樣式的剪紙<春>,其中有立體的剪紙,也有窗花剪紙,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畫好圖形,然後用剪刀剪下來,我這裡用的都是紅色的正方形,紙張大小因人而異吧,我這裡用的是12cm*12cm的正方形彩紙。
  • 河北蔚縣:剪紙第一村裡的「剪紙」是「刻」出來的
    新京報訊(記者 田傑雄)河北蔚縣的剪紙太有名了。有名到提起蔚縣,尤其在家家戶戶都會貼剪紙窗花的年根兒下。在蔚縣,這裡有全國最大的點彩剪紙專業村和加工基地,「世界剪紙看中國,中國剪紙看蔚縣」的句子就寫在蔚縣的村落間。
  • 李閩的多層立體剪紙創意作品
    點擊"剪紙團花圖案大全"免費訂閱 聲明:本文所有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後臺聯繫作者 多層剪紙作品不是單一的觀賞性,強調的是作品的主題性創作和視覺語言。
  • 《師說春秋藝》尋找 第八十一集 旬邑彩貼剪紙 魏伊平
    魏伊平陝西省旬邑縣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旬邑彩貼剪紙傳承人,鹹陽市工藝美術大師。旬邑彩貼剪紙魏伊平從小受到民間文化藝術的薰陶,在外婆和母親的影響下開始學習剪紙,多次參加省、市、縣舉辦的剪紙學習班,曾拜到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庫淑蘭門下,學習彩帖技巧 , 成為大師親傳的女弟子。剪紙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一種民間藝術。
  • 中國剪紙看哪裡?除了蔚縣,這些剪紙藝術的歷史和分支你了解嗎
    除此之外還有用來敬供佛像,裝飾道場,殿堂的剪紙,就比如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唐代和五代的剪紙,《雙鹿塔》,《佛塔》等。在宋代剪紙藝術更加發展,出現以剪紙為職業的行業藝人。這其中的原因也和宋代造紙業的蓬勃發展有關,這個時候紙的類型也是多種多樣的,也為剪紙的普及提供了一定的條件。這個時候的剪紙逐漸發展為了禮品的「禮花」。
  • 新邵剪紙巧匠馬麗婭:剪紙裡的多彩生活
    剪紙裡的多彩生活 邵陽日報訊(文/記者劉振華 圖/記者 申興剛)  6月1日,太陽似乎比往日更熱情,臨近資江的新邵縣青少年活動中心的教室裡,12名小朋友也滿懷熱情地跟著老師馬麗婭學習剪紙。為了慶祝這次兒童節,馬麗婭還特地創作了一幅剪紙新作品《鼓手》。
  • 剪紙圖案大全:剪紙的構圖思維
    剪紙的基本材料是平面紙張,基本單元是線條和塊面,基本語言符號是裝飾化的點、線、面,加上由於受到材料的限制,剪紙不善於表現多層次複雜的畫面內容和光剪紙影效果及物象的體積、深度和起伏,因此只有揚長避短,在構圖上採用平視構圖,民間剪紙用展開式的思維方式,極度的隨心所欲。
  • 【歷史回眸】旬邑彩貼剪紙藝術的輝煌之路
    劉力貞主任看到庫淑蘭的剪紙後,十分驚訝,揮筆題寫了「藝臻神境」四個大字表示祝賀。以庫淑蘭為代表的彩貼剪紙受到人們的讚許和肯定,從而確立了他在民間藝術之林中獨樹一幟的地位。世界剪紙藝術大師庫淑蘭本次展覽之後,省文化廳選擇了庫淑蘭63幅剪紙作品及她的剪紙壁掛和剪紙箱等,作為來年春參加法國沙龍藝術節的參展作品。
  • 剪紙圖案大全:民間剪紙的構架
    民間剪紙的構架和表現不是某一固定視點靜態視覺形象的模擬或再現,而是把感性剪紙和理性充分綜合的動態辯證。中國民間美術在透視上不追求縱深感,而有著「看得多、看得全」的審美辨識。民間剪紙同樣體現出這種審美觀念,在二維的空間內體現事物的全貌。
  • 即日起來剪紙節剪個「小豬佩奇」
    本報訊 遼瀋晚報、聊沈客戶端主任記者經淼報導 小豬佩奇、金豬寶寶、盛京八景……皇姑區文化藝術中心共享大廳裡,在1月25日開始的瀋陽市第二屆剪紙節上,2000餘幅剪紙作品精彩紛呈。即日起到正月十五,感興趣的瀋陽市民可以感受年的熱鬧,體驗藝術大師們的現場創作。
  • 韓豔剪紙藝術館重新開放 新增剪紙教學區
    9月10日,教師節當天,以剪紙藝術為主題內容,位於廣州市海珠區黃埔古村的韓豔剪紙藝術館,在歷經三個月重修後重新向社會開放。當天,藝術館還舉辦了特別的拜師收徒儀式和一場別開生面的兒童剪紙課。圖為開館儀式當天的拜師收徒儀式。
  • 剪紙圖案大全:童子的剪紙方法
    中國自古就將童子看做是幸運的象徵,因此,在剪紙作品中,童子也是很容易見到的一個剪景,下面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童子的剪紙方法  步驟/方法  準備:取一張色紙對疊兩次,合4層,或取4張色紙用書釘把邊釘好。  描圖:用鉛筆描圖時,注意每個小孩的動態,特別是胳膊和腿的伸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