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和諾德宣布啟動三期臨床評估糖尿病藥物對改善老年痴呆症療效

2021-01-08 第一財經

丹麥製藥企業、糖尿病藥物生產商諾和諾德周四宣布,計劃將於2021年上半年啟動一項包括3700名早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關鍵性的臨床三期研究項目,主要評估口服司美格魯肽(semaglutide)相比安慰劑對於早期患者的療效與安全性,預計試驗的主要治療期為兩年左右。

司美格魯肽是所謂的GLP-1(胰高血糖素樣肽-1)類似物,其作用是通過刺激最常見的2型糖尿病患者產生胰島素,從而治療糖尿病,已在美國、歐洲和日本被批准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該公司表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GLP-1對阿爾茨海默病具有潛在的治療作用。

諾和諾德在發給第一財經記者的一份聲明中稱,動物研究表明,司美格魯肽(GLP-1)在阿爾茨海默病治療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有效地減少磷酸化tau蛋白的積聚,從而減少了神經炎症,這種炎症對認知功能會產生影響,通過減輕炎症,有望改善患者的記憶功能。

該公司還稱,早期的人體試驗還顯示,在一小群服用該藥物的患者中,痴呆症的發生在統計學上有顯著減少。具體而言,諾和諾德還對三項大型心血管結局試驗(LEADER、SUSTAIN 6和PIONEER 6)數據進行了事後分析,共158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參加,中位隨訪時間3.6年,其中47人患有痴呆,32人接受安慰劑治療,15人接受了GLP-1治療(利拉魯肽或司美格魯肽)。結果顯示GLP-1組罹患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風險降低5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此外,來自兩個丹麥全國註冊體系、美國Truven索賠資料庫和美國FDA FEARS資料庫的真實世界數據,顯示GLP-1與痴呆風險降低之間存在潛在關聯。

諾和諾德執行副總裁兼首席科學官唐邁之(Mads Krogsgaard Thomsen)表示:「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阿爾茨海默病一直是被廣泛關注的研究領域,但不幸的是該領域始終沒有重大的醫學突破。鑑於日益增長的未滿足的醫療需求,以及GLP-1在此領域潛在的治療證據不斷增加,我們將探索口服司美格魯肽對於早期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獲益。」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日益增長的公眾衛生疾病,對患者及其家人造成嚴重的負面結果,並可產生越來越顯著的全球社會經濟影響。諾和諾德援引數據顯示,在全球範圍內,估計有7000萬至1億人患有早期阿爾茨海默病(輕度認知障礙和輕度痴呆)。

丹麥南方銀行(Sydbank)分析師Soeren Loentoft對此評論稱:「對於阿爾茨海默病藥物的研發已經經歷了數十年,但大多數嘗試都沒有成功。因此,這將是一項高風險的研究,並不能確定該藥物是否會起作用。」

近期,全球抗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發和審批都在提速。美國製藥公司Biogen上周表示,該公司與日本合作夥伴衛材(Eisai)合作開發的阿爾茨海默氏病藥物阿杜卡奴(aducanumab)單抗,已經在日本提交監管機構審批。

阿杜卡奴單抗藥物目前也正在美國和歐洲進行監管審查。這也是FDA近17年來首次審查治療治療這種精神類疾病藥物的申請。FDA計劃於明年3月初決定是否批准該藥物。不過,上個月美國FDA一個外部顧問小組稱,目前尚未證明該藥物能減緩疾病的進展。

在中國,抗阿爾茨海默病藥物也正在積極研發中。中國科學家提出了與現有國際理論不同的思路。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腦科學研究院教授鍾春玖團隊最新研究發現,一種叫作硫胺素焦磷酸激酶(TPK)的物質表達減少, 是阿爾茨海默病特異性的表現。

上述理論近期被美國康奈爾大學醫學院教授蓋裡·吉普森(Gary E. Gibson)領導的研究團隊論證。該團隊於今年10月31日在《阿爾茨海默病雜誌》網站上在線發表了題為《硫胺素衍生物與阿爾茨海默病認知減退:一項臨床2a期隨機雙盲對照實驗的結果》的文章,發現硫胺素衍生物對治療腦PET檢查β-澱粉樣蛋白(Aβ)沉積陽性的輕度阿爾茨海默病和遺忘性輕度認知障礙患者具有顯著療效。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基於上述機制,鍾春玖教授團隊研發的藥物已經進入了二期臨床研究。鍾春玖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研發的藥物在美國二期臨床中證明是有效的,中國二期臨床計劃明年5月揭盲。」

中國科學院院士、重大新藥創製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技術副總師陳凱先近期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阿爾茨海默病藥物的研發難度大,由於該疾病對社會造成重大的負擔,使得這種精神類藥物的研發特別受關注,但迄今為止三期臨床成功的很少。」陳凱先院士還說道,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和上海綠谷共同研發的抗阿爾茨海默病原創新藥甘露特鈉(GV-971)三期臨床在國內批准後,目前正在國際上進行擴大的多中心臨床,國際專家給予高度關注。

相關焦點

  • 豪森甲磺酸阿美替尼片獲批上市 諾和諾德暫停血友病新藥3項臨床
    藥品研發 1、羅氏啟動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3期臨床試驗,評估託珠單抗與安慰劑加標準治療相比,治療重症COVID-19肺炎住院成人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輝瑞宣布評估口服JAK1抑制劑abrocitinib治療中度至重度特應性皮炎成人患者的III期JADE COMPARE研究達到了共同主要療效終點,在皮損清除、疾病程度和嚴重程度、瘙癢等方面表現出改善。
  • PPAR激動劑NASH二期臨床受阻
    今天CymaBay宣布中期分析顯示其PPARdelta激動劑seladelpar在一個NASH二期臨床不敵安慰劑。這個181人參與的臨床試驗分四組分別使用三個劑量的seladelpar(每天10,20,50毫克)和安慰劑,四組12周肝脂肪分別下降9.8%、14.2%、13%、和20.8%。
  • 天麥生物啟動創新藥「口服胰島素膠囊」中國臨床試驗
    新京報訊(記者 王卡拉)3月27日,合肥天麥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麥生物)與以色列歐拉姆醫藥公司(簡稱:Oramed醫藥公司)共同宣布:胰島素領域創新藥——口服胰島素膠囊(ORMD-0801)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即將展開中國地區臨床試驗,中國工程院院士寧光將主持該藥上市前的臨床試驗
  • 通化東寶利拉魯肽及注射液獲臨床試驗批件,用於治療糖尿病
    新京報快訊(記者劉虹麟)10月11日,通化東寶發布公告稱,其申報的利拉魯肽、利拉魯肽注射液藥品註冊申請,近日收到國家藥監局核准籤發的藥物臨床試驗批件。利拉魯肽是一種人胰高糖素樣肽-1(GLP-1)類似物,用於治療糖尿病。
  • 【標準與規範】中國糖尿病腎臟疾病防治臨床指南
    有條件時,可對DKD患者的腎小管受累情況進行臨床評估,相關指標包括:尿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等。糖尿病患者常合併其他疾病,必要時行腎臟超聲等影像學檢查,以幫助排除尿路梗阻、腎動脈狹窄等其他疾病。
  • 糖尿病與腸道菌群紊亂增加老年痴呆症的風險,儘早改善更健康
    阿爾茨海默氏病(老年痴呆症的主要原因)會讓老人的行為能力受損,顯著降低生活質量,對老人健康危害很大。現在我國的相關疾病發生也越來越多,每年有幾百萬老人確診。怎麼減少這種疾病的發生呢?降低高風險因素是關鍵。最新研究發現,糖尿病與腸道菌群紊亂會顯著增加阿爾茨海默症的風險,需要好好改善。
  • 2020 美國糖尿病協會指南補充這麼說
    (ADA)每年更新糖尿病診療標準,提供基於證據的糖尿病診斷和管理建議。  基於最近新型降糖藥物的心血管和腎臟結果的大型試驗,2020 ADA 糖尿病診療標準對 2 型糖尿病的藥物治療部分進行了重要補充。    二甲雙胍是治療 2 型糖尿病的首選一線藥物(A 級推薦)。
  • 法國藥物試驗事故「非常罕見」
    英國多位藥物專家表示,這一不幸事故「非常罕見」,管理部門需要提高警惕、確保試驗機構遵循正確的科學測試程序法國衛生部15日宣布,葡萄牙製藥企業BIAL一種焦慮症治療藥物在法國進行Ⅰ期臨床試驗時發生嚴重事故,已有6名志願者入院治療,1人腦死亡、3人可能遭受不可逆腦損傷。
  • 能改善機體胰島素抵抗等問題 糖尿病治療藥物開發有進展
    記者2020年12月30日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院王俊峰課題組對糖尿病候選藥物FGF21進行改造後製成FGF21SS,糖尿病小鼠實驗結果表明FGF21SS表現出更加優異的降血糖、減體重效果,具有良好的成藥性。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國際期刊《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報告》上。
  • 臨床案例:幹細胞治癒糖尿病病足取得突破性進展
    傳統方法幹預糖尿病足效果欠佳 外科療法 目前,糖尿病的外科療法有胰島移植等組織器官移植法,但存在供體不足、免疫排斥風險大以及抗排斥藥物昂貴等問題,難以在臨床上普及。
  • 2019上半年中國獲批的16款重磅藥,腫瘤和糖尿病領域有這些
    據不完全統計,在這半年裡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了超過16個重磅藥品,包括3款中國國產1類新藥和13款能夠滿足臨床需求的進口藥品。其中,有4款為2型糖尿病治療藥物,3款為抗腫瘤藥品。拉莫三嗪分散片是第二代新型抗癲癇藥物,也是英國NICE指南、美國AAN/AES指南、蘇格蘭SIGN指南、中國癲癇臨床診療指南推薦用於治療癲癇局灶性發作和多種全面性發作的一線抗癲癇藥物。臨床研究證實,該藥品可強效控制局灶性發作和全面性發作,及癲癇症候群(Lennox-Gastaut症候群)發作並且具備良好的安全性。
  • 首款可治療老年痴呆症的藥物通過測驗 或兩年內量產
    【CNMO新聞】老年痴呆症,學名阿茲海默症,是人在上了年紀之後有時會出現的一種神經退化的病症,症狀為記憶障礙、失語、失用等,簡單來說就是不知道自己是誰、自己在哪 、自己該幹嘛。這種病目前為止還沒有針對病根的治療方法,只能通過藥物和理療等方法減緩症狀的惡化。不過現在似乎可以見到一絲曙光了。
  • 2018年10月中國1類新藥臨床動態
    2018年10月,IBI308聯合IBI305治療,已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藥物臨床試驗批件,擬開展在非小細胞肺癌和肝癌患者身上的臨床研究。2018年9月,對鱗狀NSCLC隨機雙盲的臨床III期研究(NCT03629925,ORIENT-12)啟動,旨在評估信迪利單抗聯合卡培他濱+順鉑/卡鉑化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 羅氏、強生等產品獲批上市;恆瑞、復星等產品獲批臨床
    華領醫藥宣布dorzagliatin(HMS5552)與二甲雙胍聯合用藥的關鍵Ⅲ期註冊臨床研究(HMM0302)在24周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中達到主要療效和安全性終點,該試驗在在二甲雙胍足量治療失效的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中展開,用以評估dorzagliatin的療效和安全性。
  • 2021美國糖尿病指南更新,要點總結!
    美國糖尿病學會(ADA)糖尿病醫學診療標準2021版公布。該指南自1989年起每年更新,長期以來一直是糖尿病領域最新診療狀況的風向標。  (新增加)臨床醫生應該意識到胰島素治療可能導致高鹽血症。可能的臨床指徵包括:基礎劑量大於0.5 IU/kg、「睡前-晨起」或「餐前-餐後」血糖差異大、低血糖(有意識或無意識)和血糖波動大。出現相關指徵應及時重新評估,以進行進一步的個體化治療。
  • 首個類固醇難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治療藥物!諾華JAK抑制...
    2020年04月24日訊 /生物谷BIOON/ --諾華(Novartis)近日宣布,關鍵III期REACH2研究的結果已發表於醫學頂級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數據顯示:與最佳可用療法(BAT)相比,口服JAK1/2抑制劑Jakafi(ruxolitinib,魯索替尼)能改善類固醇難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患者的一系列療效指標。
  • 糖尿病治療藥物開發有進展
    記者2020年12月30日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院王俊峰課題組對糖尿病候選藥物FGF21進行改造後製成FGF21SS,糖尿病小鼠實驗結果表明FGF21SS表現出更加優異的降血糖、減體重效果,具有良好的成藥性。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國際期刊《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報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