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製藥企業、糖尿病藥物生產商諾和諾德周四宣布,計劃將於2021年上半年啟動一項包括3700名早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關鍵性的臨床三期研究項目,主要評估口服司美格魯肽(semaglutide)相比安慰劑對於早期患者的療效與安全性,預計試驗的主要治療期為兩年左右。
司美格魯肽是所謂的GLP-1(胰高血糖素樣肽-1)類似物,其作用是通過刺激最常見的2型糖尿病患者產生胰島素,從而治療糖尿病,已在美國、歐洲和日本被批准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該公司表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GLP-1對阿爾茨海默病具有潛在的治療作用。
諾和諾德在發給第一財經記者的一份聲明中稱,動物研究表明,司美格魯肽(GLP-1)在阿爾茨海默病治療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有效地減少磷酸化tau蛋白的積聚,從而減少了神經炎症,這種炎症對認知功能會產生影響,通過減輕炎症,有望改善患者的記憶功能。
該公司還稱,早期的人體試驗還顯示,在一小群服用該藥物的患者中,痴呆症的發生在統計學上有顯著減少。具體而言,諾和諾德還對三項大型心血管結局試驗(LEADER、SUSTAIN 6和PIONEER 6)數據進行了事後分析,共158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參加,中位隨訪時間3.6年,其中47人患有痴呆,32人接受安慰劑治療,15人接受了GLP-1治療(利拉魯肽或司美格魯肽)。結果顯示GLP-1組罹患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風險降低5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此外,來自兩個丹麥全國註冊體系、美國Truven索賠資料庫和美國FDA FEARS資料庫的真實世界數據,顯示GLP-1與痴呆風險降低之間存在潛在關聯。
諾和諾德執行副總裁兼首席科學官唐邁之(Mads Krogsgaard Thomsen)表示:「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阿爾茨海默病一直是被廣泛關注的研究領域,但不幸的是該領域始終沒有重大的醫學突破。鑑於日益增長的未滿足的醫療需求,以及GLP-1在此領域潛在的治療證據不斷增加,我們將探索口服司美格魯肽對於早期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獲益。」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日益增長的公眾衛生疾病,對患者及其家人造成嚴重的負面結果,並可產生越來越顯著的全球社會經濟影響。諾和諾德援引數據顯示,在全球範圍內,估計有7000萬至1億人患有早期阿爾茨海默病(輕度認知障礙和輕度痴呆)。
丹麥南方銀行(Sydbank)分析師Soeren Loentoft對此評論稱:「對於阿爾茨海默病藥物的研發已經經歷了數十年,但大多數嘗試都沒有成功。因此,這將是一項高風險的研究,並不能確定該藥物是否會起作用。」
近期,全球抗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發和審批都在提速。美國製藥公司Biogen上周表示,該公司與日本合作夥伴衛材(Eisai)合作開發的阿爾茨海默氏病藥物阿杜卡奴(aducanumab)單抗,已經在日本提交監管機構審批。
阿杜卡奴單抗藥物目前也正在美國和歐洲進行監管審查。這也是FDA近17年來首次審查治療治療這種精神類疾病藥物的申請。FDA計劃於明年3月初決定是否批准該藥物。不過,上個月美國FDA一個外部顧問小組稱,目前尚未證明該藥物能減緩疾病的進展。
在中國,抗阿爾茨海默病藥物也正在積極研發中。中國科學家提出了與現有國際理論不同的思路。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腦科學研究院教授鍾春玖團隊最新研究發現,一種叫作硫胺素焦磷酸激酶(TPK)的物質表達減少, 是阿爾茨海默病特異性的表現。
上述理論近期被美國康奈爾大學醫學院教授蓋裡·吉普森(Gary E. Gibson)領導的研究團隊論證。該團隊於今年10月31日在《阿爾茨海默病雜誌》網站上在線發表了題為《硫胺素衍生物與阿爾茨海默病認知減退:一項臨床2a期隨機雙盲對照實驗的結果》的文章,發現硫胺素衍生物對治療腦PET檢查β-澱粉樣蛋白(Aβ)沉積陽性的輕度阿爾茨海默病和遺忘性輕度認知障礙患者具有顯著療效。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基於上述機制,鍾春玖教授團隊研發的藥物已經進入了二期臨床研究。鍾春玖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研發的藥物在美國二期臨床中證明是有效的,中國二期臨床計劃明年5月揭盲。」
中國科學院院士、重大新藥創製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技術副總師陳凱先近期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阿爾茨海默病藥物的研發難度大,由於該疾病對社會造成重大的負擔,使得這種精神類藥物的研發特別受關注,但迄今為止三期臨床成功的很少。」陳凱先院士還說道,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和上海綠谷共同研發的抗阿爾茨海默病原創新藥甘露特鈉(GV-971)三期臨床在國內批准後,目前正在國際上進行擴大的多中心臨床,國際專家給予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