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萬瑋:國際教育遇冷,基礎教育內卷,出路何在?

2021-01-10 騰訊網

*來源:爸爸真棒(babazhenbang),作者萬瑋

2020年,關於中國教育未來的擔憂似乎愈演愈烈。

留學家庭,面對形勢的變幻和未來的不確定,開始焦慮國際化教育這條路還能不能走通;而體制內教育的家庭,面對教育內捲化的傾向,愈發擔憂激烈內部競爭帶來的自我消耗。

未來何去何從?出路到底是什麼?

編輯部有幸邀請上海知名校長、上海平和雙語學校的萬瑋校長撰寫本文,萬校提出的「用全球本土化的教育來解決國際化家庭的擔憂,用教育多元化來對抗內卷」,非常具有洞見。

朋友小夕來碧雲採訪,到平和蹭午飯,我倆邊吃邊聊。

小夕說現在有一個詞很熱,英文叫「Glocalization」,中文翻譯成「全球本土化」。我暗自想,我怎麼沒聽說過,可見這個詞也不是很熱,就問小夕:什麼是全球本土化?

「全球本土化」捲土重來

小夕說,全球本土化是全球化與本土化的一個結合,可追溯至上個世紀80年代末的美國《哈佛商業評論》。核心意思是:全球化思考,本土化操作(think globally and act locally)。

嗯,有點意思,我說,舉個例子唄。

麥當勞算是一個經典案例,她回答。

麥當勞是全球最知名的快餐服務零售品牌之一。1990年,麥當勞進入中國市場,第一家店開在深圳,到今年正好30年整,麥當勞在中國的餐廳已超過3500家。

麥當勞的管理與營銷都是標準化的。在上海,你去任何一家麥當勞餐廳,體驗幾乎一模一樣。麥當勞追求品質、服務、清潔與物有所值這四個原則,員工操作手冊厚達350頁,確保全球每一家連鎖店都達到同樣的標準。

在全球標準化的基礎上,麥當勞在中國大陸的成功更多依賴其本土化的操作,小夕強調說。

首先,為中國顧客專門研製菜品。比如,1998年至1999年,麥辣雞腿堡和麥辣雞翅上市;2002年,推出板燒雞腿堡。

其次,促銷手段本土化。廣告主角幾乎都是普通中國老百姓。2004年,請當紅藝人王力宏演唱的中文廣告主題曲《我就喜歡》風靡一時。2008年,以北京奧運會全球合作夥伴身份,成為北京奧運會官方餐廳。

再次,緊跟中國發展潮流。2007年,「麥樂送」訂餐服務推出,為客戶提供一周7天每天24小時全方位訂餐服務。2016年,在所有餐廳實現支付數位化升級。

我不禁想起有一次春節,在麥當勞購買指定套餐送春節福飾的情景。此外,麥辣雞翅也是我所愛。雖然擔心油炸食品不健康,偶爾還是要點個外賣。

點擊播放 GIF 0.0M

其實,全球本土化在消費領域影響深遠,比如另一個快餐巨頭肯德基在中國推出老北京雞肉卷、川香辣子雞;香奈兒、迪奧等時尚大牌紛紛加入中國元素等等。

我明白了!我對小夕說,這個概念不複雜嘛,其實在教育領域,全球本土化也正在發生。

哦?小夕很好奇,你說說看。

學校四象限,找到自己的生態位

我說,改革開放40餘年,中國基礎教育取得很大的成就,極大提升了人口素質,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今天在上海,一個豐富的教育生態已經初露端倪。

我拿出筆,在一張空白紙上畫了一橫一豎兩條直線。我說,這是一個直角坐標系,橫軸呢,代表教學內容,左邊是本土,右邊是國際,也就是全球;豎軸代表教學方式,向下是本土,向上是國際。

小夕問,教學內容本土與國際的差別容易理解,教學方式的本土與國際如何區別?

我說,這就是一個粗略的模型,不一定精確。這個模型不對本土與國際做價值評判,只是客觀描述狀態。上海的部分家長有時候也會用「體制內」與「體制外」來表述本土與國際。

「體制內」面向中考與高考,所以傾向於應試,訓練學生在標準化考試中拿高分;「體制外」面向國外學校的申請,傾向於綜合能力的提升,重視藝術體育、領導力、公益精神以及個性特長培養。

每一所學校都可以在這個模型裡找到自己的生態位。生態位沒有好壞優劣,只有適合不適合之分。

下面我們來具體看四個象限的學校分別是什麼形態。

第三象限是傳統應試型學校。前段時間爆出的某省高考替考事件,一度成為網絡熱點。大家感慨,一場考試,改變了多少人的命運。高考是一個很公平的制度,分數面前人人平等。

第一象限是純正的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教育體系照搬英美體系,收的也是外籍人士的孩子,孩子最終還是要回本國升學。

第四象限比較有意思,教學內容是國際課程,教學方式卻是傳統應試。例如近年來很多專注於標準化考試如託福或SAT等培訓的機構,堅持以結果導向,應試成績非常好,生意興隆。

還有一些學校,引進了國際課程,出口是海外升學,特別重視升學結果,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這樣的學校很受一部分家長歡迎,有人給這類教育機構起了個名稱——「洋應試」。

小夕問,你對洋應試怎麼看?我說,挺好啊,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第二象限則是另一種情況,教學內容是國家課程,教學方式卻引入了國際理念。上海灘有很多雙語學校,其辦學定位就在這個象限。

小夕冰雪聰明,她很快反應過來,第二象限就是教育的國際本土化,用素質教育的理念教國家課程。Think globally and act locally。

我點點頭,你說的對!上海的教育生態為什麼比較好?就是因為這四個象限的學校形態各異,百花齊放,每個象限的學校也各有特色,這樣就能滿足不同家長的不同需求。

不同學校之間也可以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如同羅素所說:須知參差多態,乃是幸福本源。

小夕問:為什麼上海會出現這樣的教育生態?

我說,必須是上海啊,上海也有這個責任。知道上海的城市精神嗎?十六個字: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總書記在上海的時候確定的,歸納為一個詞,就是「開放」。

點擊播放 GIF 0.0M

封閉帶來「教育內捲化」,出路唯有開放

我對小夕說,全球本土化不算是熱詞,現在倒真有一個詞特別熱——內捲化。

我最早在施展老師的《樞紐》一書中聽說「內捲化」這個詞。施展老師說,美國一個研究中國經濟問題的學派,叫加州學派,用「內捲化」來解釋中國晚清人口爆炸而實現不了技術躍遷的原因。

技術提升了,可節約勞動力成本,但是晚清人口太多,我看過一個資料,乾隆早期,人口還不到1.5億,乾隆中晚期,人口超過3億。人多了,人工很不值錢,就沒有研發技術的動力,於是就向內卷,鎖死在低技術水平的狀態。

今天在網絡上出現的內捲化,其涵義大概指低水平的重複、無實質意義甚至惡性的內耗。我問小夕,教育界有內捲化的例子嗎?

小夕不假思索地說,劇場效應。我點點頭,劇場效應也算是一個小小的熱詞了,大家在劇場裡看戲,前排的人突然站起來,後排的人坐在那裡,什麼都看不到,也只能站起來看。於是所有的人都站了起來。

我想起幾年前在虹口足球場看中超足球比賽的經歷。我坐的看臺有很多上海申花隊的球迷,虹口是他們的主場。這些球迷坐在前排,一整場都站著,又唱又跳,又喊又叫,我坐在後排,看到他們的屁股扭來扭去,也只好站起來看球。

後來呢?小夕問。

中場休息的時候,我就撤了。站著太累,也太吵,我不年輕了,折騰不動,還是回家看電視轉播吧。

內捲化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封閉。如果系統是封閉的,沒有別的選擇,那麼內卷是必然的狀態。但是如果系統是開放的,有其它選擇,內卷的趨勢就可以得到有效遏制。就比如我看球,我有其他選擇,我可以撤。

小夕想起我剛剛講過的學校四象限,恍然大悟,難怪你稱讚上海的開放精神!

對,我說,上海教育的內捲化現象相對來說就不是那麼嚴重,原因就在於開放帶來教育生態的多元。

是不是內捲化僅出現在第三象限的學校?小夕問。

我搖搖頭。

「優秀的綿羊」,美國同樣有內卷,高考弊端被放大

內捲化可能是一個廣泛存在的現象,並不局限於某一個領域。我說,因為資源有限,競爭激烈,哪怕邊際效益再低,只要還有一點點效益,都會有人去嘗試。

有家長厭惡應試,初中畢業後讓孩子走國際課程路線。考察了英美的私立高中,發現只要目標是頂級名校,學習同樣不輕鬆。

曾獲得普利茲新聞獎的記者愛德華·休姆斯,在加州的一所全美排名靠前的惠特尼高中「臥底」一年後,寫出《美國最好的中學是怎樣的》一書。

在書中,休姆斯用了這樣一個標題:惠特尼中學的魔鬼數字——4。即4小時睡眠,4杯拿鐵咖啡,4.0的GPA成績。

這麼努力,當然是希望被藤校錄取。

但是,有一位在藤校工作24年的大學教授威廉·德雷謝維奇幾年前寫了一本書《優秀的綿羊》,全面反思美式教育。他認為,美國藤校的學生「過於自信卻輸不起」,「朋友圈同質化,故步自封」,「思維僵硬,與社會脫節」等。

也就是說,美國與中國的精英高中生並沒有本質的不同,他們都為了進入頂尖大學而努力,都出現內捲化的傾向,都在各自的評價體系中做得很出色,卻很少思考為什麼要這麼做。

回過頭來,作為一項全國範圍的選拔性考試,高考將公正公平作為一個優先原則,有標準答案的客觀性考試就成為必然形式。高考所選拔出的人才不僅聰明勤奮,還意志堅強,能持之以恆地努力。

這些年,一代又一代人從高考中脫穎而出,逐漸成長為各行各業的棟梁。不客氣地說,高考為國家選拔人才的任務完成得還是不錯的,高考制度的弊端可能被誇大了。

小夕若有所思,說到前不久剛讀過一篇文章,其中提到蓋勒普有一項調查發現,只有3%的美國大學畢業生獲得終身受益的體驗,1/4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的大學體驗完全乏善可陳。

我想起齊秦的那首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

「 寫在後面的話 」

我問小夕忙不忙,小夕說很忙,單位人手緊張,老闆要求所有人996。

我說,要從博弈論的角度看待996。你以為老闆想讓你996你就能996嗎?因為還有其他員工願意996。這是經濟學家薛兆豐老師的觀點。

聽過這個笑話嗎?說兩個人甲和乙在森林裡遇到一隻老虎,甲馬上換上跑鞋,乙嘲笑他,你以為換上跑鞋就能跑得過老虎嗎?甲說,我不需要跑過老虎,我只需要跑過你就可以了。

今天的孩子,面臨的競爭門檻比我們當年要高得多。任何一個領域,競爭到了一定程度,無所不用其極,內捲化就不可避免。

小夕說,「燈塔國」的兩黨惡鬥,也算是一種內卷。

小夕的悟性讓我讚嘆。我們開始瞎掰扯美國的事,小夕在美國留過學,頗有些感慨。

小夕最後問我怎麼看未來?我說,《周易》曰: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一件事情真是到了窮途末路、人人痛恨的程度,也就離革新不遠了。

我把小夕送到校門口。離立冬還有幾天,氣溫卻很宜人。午後的碧雲,陽光暖暖,微風陣陣,天空碧藍如洗,孩子們笑靨如花。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爸爸真棒」。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相關焦點

  • 警惕內卷對教育規律的扭曲勿讓學生陷入泥淖
    「內卷」作為當下輿論場中的熱詞,最近在教育圈掀起一股討論熱潮,尤其是在大學生群體中迅速流行開來。同其他熱詞一樣,「內卷」的受追捧,在於它準確命中了人們內心深處的敏感點,並對某些較為複雜的社會現象做了生動精闢的概括,而教育領域的諸多「內卷」現象亦足以讓人警醒。
  • 2020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盛大開幕,乾貨滿滿,精彩...
    在魔都教育圈,每年都會有一場屬於備受矚目的教育盛會——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今年我們全新升級,如約而至!    10月24日,由遠播教育集團、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共同主辦的第三屆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在上海寶華萬豪酒店隆重開幕!
  • 「教育內卷」時代,如果我們的孩子註定普通
    「教育內卷」時代,家長們人前說著「現在的孩子真累」,回家卻叮囑孩子「別人都在學,咱們也不能被落下!」誠然,時代不同了,教育觀也不同了,然追根究底,很多家長忽略了重要的一點:沒有任何一種教育方式適合所有的孩子。何為「教育內卷」?
  • 亞東集團智勝國際教育與南京市燕子磯中學籤署合作辦學協議
    劉成剛董事長在發言時憶述了智勝國際教育的母公司亞東集團與26年來與教育事業的不解之緣,早在93年創業之初,以教育興區的理念苦心經營,先後成功引進南師大等多所高校,開辦中小學、幼兒園,為仙林大學城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 什麼是內卷現象 內卷是褒義還是貶義?如何理解內卷
    什麼是內卷現象內捲化(involution),又譯為「過密化」,指「農民在人口壓力下不斷增加水稻種植過程中的勞動投入,以獲得較高的產量。然而,勞動的超密集投入並未帶來產出的成比例增長,出現了單位勞動邊際報酬的遞減「的現象。
  • ...視角看當代化學汙染問題的起因和出路,綠會國際部參加環境危機...
    從多元視角看當代化學汙染問題的起因和出路,綠會國際部參加環境危機的治本之道研討會 2020-11-30 20: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ETNews | 《中國基礎教育大數據發展藍皮書》發布:從」走向數據驅動的精準教學「到」大數據助力教育治理現代化「
    京時間2018年5月30日,《中國基礎教育大數據發展藍皮書(2016-2017)》發布會暨第四屆「網際網路+教育」創新周閉幕式在北京世紀金源大飯店舉行,此次發布會上,《中國基礎教育大數據發展藍皮書(2016-2017)》正式對外發布。此份藍皮書由北京師範大學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江蘇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北京拓思德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編制。
  • 內卷是什麼梗 網絡詞彙內卷是什麼意思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內卷最新資訊 > 正文 內卷是什麼梗 網絡詞彙內卷是什麼意思
  • 四年級過FCE、上仨奧數班,沒時間吃蘋果,是教育內卷還是早規劃
    「現在小學3年級,目標是第二梯隊以上國際部,如何規劃」「CAE也不難啊,北京牛娃四年級就CPE了」「我家娃四年級,現在一周就三個數學班,其他全是自學。因為沒時間上機構,路上浪費時間,我娃現在連吃個蘋果的時間都沒有」「五年級要把數學能拿到的杯杯碗碗都拿到,6年級才能輕鬆開始學初中的課程了。」
  • 清大紫育助力第三屆學校(基礎教育)創新發展研討會在京成功舉辦
    中國名校自主招生網訊:11月10日、11日,由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辦、中國教育智庫網承辦、清大紫育(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協辦的第三屆學校(基礎教育)創新發展研討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召開。來自全國各地中小學的千餘名校長和骨幹教師共同探討「未來學校的形態變革」。
  • 河北邢臺:名師幫扶助推區域基礎教育整體提質增速
    ,為當地基礎教育發展傳經送寶、出謀劃策。自2020年初,作為河北省「人才強冀」工程項目,河北省邢臺市「省級名師工作室」基礎教育扶植項目正式啟動實施。該項目主要是通過名師團隊與學校結對幫扶,重點扶植邢臺市對口支援的新疆若羌縣,邢臺縣革命老區以及任縣、南和、平鄉等貧困縣的基礎教育發展。本次名師團走進任澤區(原任縣)就是具體行動之一。
  • 一個值得去了解的流行詞:內卷,究竟是啥意思?
    經常瀏覽網文的你,一定經常看到「內卷」這個詞。內卷在2020年很火,入選了《咬文嚼字》2020年十大流行語。內卷究竟是何義?何以成為了流行詞?帶著這些疑問,我專門花了一些時間研究,現在我把內卷的來龍去脈說給你聽。2020年內卷首先在大學生中,尤其是如清華北大這些知名高等學府的學生中流傳開來。
  • 山東師大基礎教育集團成立 將在全省興建一批基教名校和幼兒園
    今天上午,山東師大基礎教育集團在濟南正式揭牌成立,這也是山東省首家經由民政廳登記備案的基礎教育集團。集團將制定並實施統一的山東師大基礎教育辦學標準、辦學模式,規範合作辦學學校的冠名和辦學行為,並將在全省興建一批基礎教育名校和幼兒園。
  • 被領導PUA,被招聘市場內卷,打工人的2020太難了!
    熱詞5:內卷2020年最為焦慮的情緒除了來自於疫情,就是來自於「內卷」了。內卷的英文是involute,這個詞本來是描述有一種貝殼的形狀構造的,後被人類學家採用,意指精細化運作,投入越來越多的人力,卻並沒能收穫高產出,只是勉強維持,甚至是負增長。
  • 江蘇鹽城大豐劉莊小學:讓「善」文化植根農村基礎教育
    原標題:江蘇鹽城大豐劉莊小學:讓「善」文化植根農村基礎教育   近年來,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劉莊小學結合新教育、新德育實踐,厚植校園「善」文化,師生思善、言善、行善內化於心
  • 國科大牽手陳經綸中學嘉銘分校 探索基礎教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雙方合作共建「中國科學院大學基礎教育示範基地」「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科技學校(嘉銘分校)」。雙方合作的「科技創新實驗班」也將於今年新學期正式開始招生,計劃小學、中學各一個班。今後,雙方將深入探索高等教育貫通基礎教育的新型育人模式,加強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和實踐能力,讓孩子們愛科學、懂科學,引領科創人才的早期培養。
  • 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學習白皮書(基礎教育)年會在深圳舉行
    摘要11月27-29日,「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學習(基礎教育)年會」在廣東深圳隆重召開,來自全國教育信息化領域的知名專家與紮根一線的優秀實踐者齊聚深圳進行深度交流。11月27-29日,「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學習(基礎教育)年會」在廣東深圳隆重召開,來自全國教育信息化領域的知名專家與紮根一線的優秀實踐者齊聚深圳進行深度交流。此次會議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辦,《中國教育信息化》雜誌社、深圳市教育局承辦,圍繞《中國網際網路學習白皮書》基礎教育部分的編制和研究進行探討,交流分享各區域的網際網路學習實踐經驗。
  • 嘉興南湖國際七星學校昨籤約掛牌
    這是繼清華附中嘉興高級中學在湘家蕩舉行奠基儀式之後,湘家蕩區域基礎教育迎來重大提升。在儀式現場,嘉興市南湖國際教育集團與湘家蕩區域管委會、南湖區教育體育局現場籤約。根據協議,南湖區教育體育局下屬的七星中心小學、七星中學與南湖國際教育集團下屬的南湖國際實驗學校、南湖國際實驗中學進行合作辦學,在七星中心小學、七星中學增掛「嘉興南湖國際七星學校」牌子。
  • 一根網線,兩地教師,推進基礎教育網絡扶貧扶智
    為了推動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助力教育公平,2005年,人大附中、教育部科技司、清華大學等共同發起成立「國家基礎教育資源共建共享聯盟」,基於聯盟的探索實踐,2013年啟動了網絡遠程扶貧項目「雙師教學」。
  • 關注丨雲南推行基礎教育校長職級制,未評定職級不得擔任公辦學校...
    為推進教育家辦學,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建立符合基礎教育學校特點和校長成長規律的培養、選拔、使用機制,促進全省基礎教育學校校長專業化發展,根據《雲南教育現代化2035》《加快推進雲南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的要求,經省委常委會議、省人民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雲南省教育廳等四部門發布關於基礎教育學校校長職級制改革工作的實施意見。